《清華北大人給青少年的夢想課》中,清華北大知名學長梁啟超、馮友蘭、胡適、林語堂、梁實秋、梁漱溟、季羨林、楊絳、俞敏洪等與青少年朋友分享對夢想的理解、講述自己為實現(xiàn)夢想付出的努力及對未來的規(guī)劃。《清華北大人給青少年的夢想課》寫給敢于追夢的“00后”,鼓勵他們把一切交給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專注于目標并盡全力而為。更多好書點擊購買 《清華北大人給青少年的成長課》 《清華北大人給青少年的自控課》 本書簡介: 《清華北大人給青少年的夢想課》一書講述來自清華、北大著名教授、學者、導師以及從兩校畢業(yè)的社會精英的人生哲學,馮友蘭、朱自清、季羨林、梁漱溟、俞敏洪、張朝陽等各領域精英將用親身經(jīng)歷講述成長的智慧、夢想的力量、自信的能量和執(zhí)著的精神。書中有許多精彩的榜樣和故事,在任何情境下,他們總是那些困難時刻盡力而為的人。他們將教會你把一切交給自己,去嘗試,去體驗,最終悟透年輕是一臺永遠不會壞的機器,每一次“誤操作”都會提升它的精準度。 作者簡介: 楊茜彥,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大學,擔任過中學教師,講課方式輕松,深受學生歡迎;后精修心理學,專注于中學生成長閱讀提升服務,善于把握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常受學校邀請舉辦閱讀講座,勤于創(chuàng)作,主編有《中學生好詞好句好段》《名言警句大全集》等。 目錄: 第一章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 夢想就是一件件瑣事 別蒙著眼睛走遠 別混淆理想和白日夢 不是不堅持,而是一路都在認真選擇 遠見讓你在10年后無可替代 知道還要做到 立志要趁早 心可以飛翔,腳要在地上 別給自己設限 第二章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否定你 塑造積極的自己 自卑比懈怠更耗體能 信心能告訴你如何得到果實 偏好加特長你就獨一無二第一章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 夢想就是一件件瑣事 別蒙著眼睛走遠 別混淆理想和白日夢 不是不堅持,而是一路都在認真選擇 遠見讓你在10年后無可替代 知道還要做到 立志要趁早 心可以飛翔,腳要在地上 別給自己設限 第二章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否定你 塑造積極的自己 自卑比懈怠更耗體能 信心能告訴你如何得到果實 偏好加特長你就獨一無二 世界這么忙,柔弱給誰看 只想著自己要的,而非不要的 第三章沒有翅膀,更要奮力飛翔 舍得讓自己受點苦 親自吃到苦,才能學聰明 風景豐富經(jīng)歷,苦痛充實閱歷 別怕,對自己狠一點才能有出息 不能關起門來讀書 聰明人更要下點笨功夫 第四章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投入百分百的精力 忘我,才能專心致志 聚集所有的力量做一件事 養(yǎng)成對所做的事發(fā)生興趣的習慣 行動形成習慣就是你的技能 別想太多,聚集一點才能燃燒 你缺的就是一直干到底的勁頭 第五章加油,我們都要竭盡全力 把“要我學”變成“我想學” 學霸都像蠶織繭一樣學習 眼勤、手勤、腦勤 一認真,你就贏了 腳踏實地就是學習的捷徑 要用心跳來計算時間 第六章別輸給自己的假想敵 勇敢一點,其實沒有那么難 像水一樣積蓄力量 弱者不僅是能力問題 年輕的時候要輸?shù)闷?br/> 有風度地對待痛苦 第七章時間都去哪兒了 你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和“現(xiàn)在”溫暖相擁 別總把“想當年”帶在身邊 再年輕也別浪費生命 第八章像執(zhí)著的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 要有“再跑一圈”的念頭 再難走也得乖乖走完 別奢望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一步步走的人最接近目標 關鍵是你已經(jīng)全力以赴 懂得站在人家肩膀上 第九章干吧,總有一天會到達 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把成功與失敗的念頭撇到一邊 在擅長的領域積累足夠的力量 不只是想,還要讓事情發(fā)生 方法要對,火候要夠 和“后悔”說再見 參考文獻 前言前言 寫給夢想邊上的你 我們很多人終歸只是個平凡的人,沒有超能力,沒有百里挑一的天賦, 必須非常努力才有可能得到不錯的成績,不過也許只是中等偏上一些。也許從來不是老師眼里的“尖子生”,永遠不是班里人氣最旺的那個人,從來都是中不溜兒。我們總是疑惑,為什么身邊的同學從不擔心未來,他們永遠笑得那樣沒心沒肺。我們的父母是普通人,他們關心你的學習,關心你的成長,他們對你的將來抱持著比你還要熱切的期待,但你無奈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想法與你的總有些不同。 我們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是從上鎖的抽屜里翻出日記本寫寫將來。對你來說,未來究竟是什么樣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里有你最想做的事。可是合上日記本,卻發(fā)現(xiàn)自前言 寫給夢想邊上的你 我們很多人終歸只是個平凡的人,沒有超能力,沒有百里挑一的天賦, 必須非常努力才有可能得到不錯的成績,不過也許只是中等偏上一些。也許從來不是老師眼里的“尖子生”,永遠不是班里人氣最旺的那個人,從來都是中不溜兒。我們總是疑惑,為什么身邊的同學從不擔心未來,他們永遠笑得那樣沒心沒肺。我們的父母是普通人,他們關心你的學習,關心你的成長,他們對你的將來抱持著比你還要熱切的期待,但你無奈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想法與你的總有些不同。 我們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是從上鎖的抽屜里翻出日記本寫寫將來。對你來說,未來究竟是什么樣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里有你最想做的事?墒呛仙先沼洷,卻發(fā)現(xiàn)自己離夢想還有那么遠。不知道現(xiàn)在做的一切能不能在將來為我們換回想要的生活。我們聽著太多關于升學、關于就業(yè)的難題,最后不知道自己的夢想和“白日夢”之間有沒有區(qū)別,于是便學會了一句流行語:“誰的青春不迷茫! 對了,這就是你的“十幾歲”。夢想寫在日記里,現(xiàn)實擺在桌面上。那樣熱切盼望長大,可未來看起來總是那么遠。但是,我們從沒有放棄每天的努力,哪怕不被理解,但仍看得清自己的優(yōu)點與長處,依然堅定地相信自己總有一天可以發(fā)光。夢想也許是白日夢,也許永遠實現(xiàn)不了,但你有夢想就勝過那些連夢也不敢做的人。平凡的人會因為夢想不平凡。你有許多榜樣,他們是那些總在艱難的現(xiàn)實里盡力而為的人。你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專注于目標,行動起來干脆利落,從不遲疑。你發(fā)現(xiàn),在迷茫的十幾歲里自己變得獨立了。你學會把一切交給自己,去嘗試,去體驗。你懂得了年輕是一臺永遠不會壞的機器,每一次“誤操作”都會提升它的精準度。 想到這里,你覺得自己比別人離夢想更近一些。 關于榜樣 人總是要有榜樣、有幾個偶像的。追星如果不是太狂熱到妄想、盲目的地步,其實是一件有利于成長的事。你選的榜樣是誰并不是那么重要,哪怕他只是對門特別懂電腦的王叔叔,要緊的是他給你的是正能量。 這本書是“清華北大人給青少年的禮物”,打包了許多偶像送給你。當你 所知道的榜樣越多,你就會知道,大師也好,明星也罷,沒有幾個“天賦異 稟”,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開始時比你還要平凡,只是后來,他們變得比你更 自信,更努力,更懂得自己要什么。他們平凡時期對殘酷現(xiàn)實的逆襲,聽起 來真是讓人痛快。 書里的故事不是道理,你不需要背。你要做的,就是閱讀、自查、付諸 行動,然后學著自己長大。 別混淆理想和白日夢 在這個時代的青年,能夠把自己安排對了的很少。在這時代,有一個大的欺騙他,或耽誤他,容易讓他誤會,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當志氣。這樣地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許他很賣力,因為背后存?zhèn)貪的心,不能不如此?墒撬@樣賣力氣,卻很不自然,很苦,且難以長進。雖有時也會起一個大的反動,覺得我這樣是干什么?甚或會完全不干,也許勉強干。但當自己勉強自己時,讀書做事均難入,無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會自己搪塞自己。 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應在哪個地方擱下那個心。心實在應該擱在當下的。可是聰明的人,老是擱不在當下,老往遠處跑,煩躁而不寧。所以沒有志氣的固不用說,就是自以為有志氣的,往往不是志氣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個樣子。這樣不很好嗎?無奈在這里常藏著不合適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寬松,越無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講學,志氣欲望之辨很嚴,必須不是從自己軀殼動念,而念頭真切,才是真志氣。張橫渠先生頗反對欲望,謂民胞物與之心,時刻不能離的。自西洋風氣進來,反對欲望的話沒人講,不似從前的嚴格;殊不知正在這些地方,是自己騙自己害自己。 —梁漱溟(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大學講師) 青春舞臺 一堂心理學課上,教授把一些身體情況基本相同的學生分成三組,進行不同方式的投籃技巧訓練:第一組學生堅持在20天內(nèi)每天練習投籃,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籃成績記錄下來,中間的練習不提任何要求,順其自然。第二組學生也記錄下第一天和第20天練習投籃的成績,但在此期間不再做任何投籃練習。第三組學生記錄下第一天的投籃成績,然后每天花20分鐘做想象中的 投籃。如果投籃不中時,他們便在想象中做出相應的糾正。 實驗結果令人吃驚:第二組的投籃進球率沒有絲毫長進;第一組的進球率增加了24%;第三組的進球率居然增加了26%! 與投籃實驗相近,英國的一些社會學家對上萬人的成功原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決定一個人成為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中,80%屬于個人的“態(tài)度”等主觀因素;只有7%屬于運氣、機遇、環(huán)境、時間、天賦、背景等所謂的客觀因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們的調查結論是:成功主要是因為態(tài)度! 有什么樣的期望,就會有什么樣的念頭;有什么樣的念頭,就會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有了念頭是行動的第一步,隨后要判斷這個念頭是自己的欲望,還是真正的志向。如果這個念頭只是一時的,那欲望的成分更大;如果這個念頭在你腦海中縈繞很久,讓你日思夜想,想起來就很開心,那也許就是你要為之努力的目標。 我國著名的微電子學家王陽元院士,現(xiàn)任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院長和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早在上中學的時候,就給自己的人生確定了一個遠大的目標:要做未來的科學家。 志向遠大的王陽元從上小學起,就知道刻苦用功,各科學習成績年年都名列前茅。1947年,王陽元小學畢業(yè),以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統(tǒng)考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省立寧波中學,從此開始了獨立的求學生活。 在上中學期間,他不僅養(yǎng)成了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還樹立了要成為一個對祖國、對人民有貢獻的科學家的堅定目標。 一次語文課上,老師在班上朗讀了王陽元交上的一篇作文,題目是《未來的科學家——宇耕在成長》。內(nèi)容是說一個叫宇耕的男孩,立志要成為一位原子物理學家,并一定會為此而努力學習,而“宇耕”正是王陽元當時給自己起的筆名,意思是一名宇宙的耕耘者。 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說自己要耕耘宇宙,引起了很多人的驚訝。老師在講臺上念,同學們就在臺下“嘿嘿”地笑。有人說他“狂”,也有人說“傻”。一個不起眼的中學生,居然要做大科學家,簡直就是信口開河。 而這就是王陽元給自己確立的目標,王陽元沒有管那么多,他只管默默地堅持著,他堅信這就是他的理想,他將要為之奮斗一生的理想。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王陽元總是鼓勵自己:“不能停下,繼續(xù)向前,堅持一下,就是勝利。”靠著這個目標的激勵,他終于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并不斷勤奮鉆研,最終成了一個碩果累累的科學家。 人活著如果沒有目標,就好像航海沒有指南針一樣,最容易迷失自己。青少年可以像王陽元學習,首先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后在目標 的指引和驅動下,一步步實現(xiàn)它,讓自己生活得更精彩。 只要你選準了目標,選對了適合自己的道路,并不顧一切地走下去,終能取得好的成績。確立了目標并堅定地“咬住”目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確立了有價值的目標,才能較好地分配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較準確地尋覓突破口,找到聚光的“焦點”,專心致志地向既定方向猛打猛沖。那些目標如一的人,能拋除一切雜念,聚積起自己的所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向目標高地挺進。 成長心路 你的目標合理嗎 美國管理學家埃得溫·A.洛克針對目標提出了“洛克定律”:當目標既是未來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戰(zhàn)性的時候,它便是最有效的。 具體來說,目標不是越大越好,越高越棒,而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目標才最有效。這個目標不能太容易就能達到,也不能高到永遠也碰不著,要高度適中,“跳一跳,夠得著”最好。 比如籃圈,它所定的高度是有道理的。試想,如果把籃圈定在1.5米的高度,進球便不會有成就感;如果把籃圈定在15米的高度,又有誰會去打籃球呢?而它所定的高,不會讓你輕易就進球,也不會讓你永遠也進不了球,它正好是你努努力就能達到的高度。所以,制訂目標就像這籃圈一樣,要不高不低,通過努力能達到才有效。 聰明人更要下點笨功夫 我對笨還是一種看法,我最大的聰明是知道我自己笨,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許多人沒有在愚蠢的河流里淹死,都是在聰明的河流里淹死,當他們終于穿過波濤洶涌的大河,上到岸上的時候,上面有兩個字,聰明,這是90%甚至更多的人一輩子做的事。還有的人他爬上去,這個山是愚公的山,真正的聰明是愚公移山。 —劉震云(著名作家,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 青春舞臺 有人這樣認為,人取得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其智商的高低,有的人把自己成績不如別人的原因歸結于自己沒有別人的頭腦好使。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有很多很多杰出的人并不一定天生聰慧,他們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稱贊的成就,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汗水。 中國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以這樣的文化水平,要成為相聲大師,談何容易?但是侯寶林深信勤能補拙的道理,既然文化底子不足,那么就靠勤奮的自學來彌補。就這樣,他靠著死記硬背來記相聲臺詞,靠聽戲、看戲折子來學習認字,靠廣泛閱讀來增加文學修養(yǎng)。 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的笑話書,幾乎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竟然一連18天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恐恍傅呐,侯寶林大師從不識幾個字到能自己整理古籍資料,能寫相聲段子,能寫論文,甚至擔任北京大學的兼職教授,被人們尊為“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大師自己也常說:“我是靠勤奮學習才有了現(xiàn)在的成績! 假如侯寶林自怨自艾,因為自己的笨拙而放棄自己的理想,那么我國相聲界就會少了這樣一個藝術大師,我們就會少了很多的歡聲笑語。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甜!边@是中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名言。一個“勤”字道出了取得成績的秘訣,勤奮的人即使比別人笨,但是憑借著不懈的努力,仍然會比聰明人取得更好的成就。相反地,那些頭腦聰明卻懶惰自大的人往往都會一事無成。 金溪平民方仲永,很小就因為會寫詩而被稱為神童。人們指定物品讓他作詩,方仲永能夠立即完成,他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稱贊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就都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甚至 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就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方仲永沒有時間去學習,長大后他的水平仍然是五歲時候的樣子。他的成就甚至都不如同縣的笨人,從此成為一個笑談。 方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非常有天賦的。但因為沒有受到后天教育,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F(xiàn)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愛因斯坦小時候被人稱作“智力遲鈍、差勁的笨蛋”,就連手工課上做的凳子也粗劣不堪。愛迪生小時候學習能力非常低,因此他被學校拒之門外。牛頓年少時也曾是被伙伴們歧視的“笨蛋”,是別人經(jīng)常嘲笑的對象。世界杰出的女性海倫·凱勒自幼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生活對她來說是非常苛刻的。 他們的先天條件哪一個能比得上我們現(xiàn)在的普通人呢?然而,他們都沒有因為先天的不足而自暴自棄,而是用不平常的勤奮彌補了自己身體上的不足,最終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像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的劉震云說的那樣:我最大的聰明是知道我自己笨,真正的聰明是愚公移山。笨鳥先飛,如果你比別人笨的話,那么就加倍努力吧。勤能補拙,只有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你的目標才有可能達到;只有經(jīng)過努力,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后,笨鳥才會早入林。 成長心路 如何發(fā)揮笨功夫 心理學家通過對多個領域的專家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要想在某個方面成為高手,至少需要10000小時的努力,這被稱為“一萬小時定律”。所以練習練習再練習是比天賦還要重要的一個方法。 1.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聰明,那就要多寫多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聽講的同時要做筆記。但一字不漏地記下聽課內(nèi)容反倒會影響聽課,所以記筆記的時候只記下重要的點就可以,課后再對內(nèi)容進行充實和整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老師,也可以和同學們討論。 這不但能夠提高聽課效率,還能夠幫助你復習和鞏固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2.把新學到的知識與頭腦中貯存的東西進行比較記憶,同時將曾經(jīng)學過的概念和原理進行應用。比如,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之所以通過“望聞問切”能夠很快發(fā)現(xiàn)你的問題,是因為他的大腦中長時間積累了大量有關病因和病例的知識。 有風度地對待痛苦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成為強者。 —曹文軒(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 青春舞臺 一位青年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場領導決定讓他和其他五個年輕人去森林深處做護林員。那是怎樣原始而遠離塵世的森林啊,每一棵樹都生長了幾百年,林間的落葉堆積得厚厚的,彌漫著一縷縷遠古的腐殖質腥臭,許多粗大的樹干上都生滿了斑斑駁駁的青苔。 不過,他還是愉快地背著行李進駐到了莽莽原始森林的深處。那些草鹿和狼等動物還沒有見識過人,它們對他一點也不害怕,只是好奇地遠遠望著他。他們每一個人看護的林地有方圓三十多公里那么大,林區(qū)沒有一戶人家,也沒有一條路,到這里生活,自己像突然被拋棄到了世界盡頭,同那些參天的一棵棵古樹一樣,自己從現(xiàn)代社會里被剝離出來,一下子成了原始人。 臨走之前,熟悉的人對他說,到原始森林里去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時常記住自己和自己說話,要不三年五年過去,一個人就連話也不會說了。他聽了,心里覺得很好笑,一個說了二十多年話的人,怎么會突然不會說話了呢?但剛到這原始森林里生活了半個月,他就明白了,人們告誡他的并不是駭人驚聞,因為這里遠離塵世,沒有人和他說話,來了半個月,除了自己面對莽莽林野吼過幾首歌,自己連半句話也沒有說過。如果這樣下去,總有一天,自己肯定會變成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他害怕了,于是,他開始嘗試著同自己說話。 他對著自己的影子說:“你好!”他對著大樹滔滔不絕地說話,對著林間啁啾的小鳥說話,對林地里的小草和野花說話,對汩汩流淌的小溪說話。夜里,躺在窩棚里,他一個人對著自己的心靈說話。開始的時候,任他怎么說,自己的心靈只是那么默默地傾聽,一句話也不說,一點反應都沒有。過了一段時間,他發(fā)覺心靈會同自己對話了,就像一個耐心的朋友,有時他說話,他的心靈在傾聽;有時,他的心靈在說話,他的耳朵在傾聽。 兩年多后,他和其他四個護林員回到林場里,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除了自己,他們四個人已經(jīng)不會說話了。別人同他們說話,他們只是沉默地瞪著眼睛聽,然后不聲不響地轉身走了,成了并不殘疾的啞巴。但他不同,他不僅話語流暢,而且每句話都清新而充滿哲思,后來他用筆把自己的話記錄下來,成為字字珠璣的靈性散文發(fā)表在報紙雜志上,最終他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 人們很奇怪,同在大森林形影相吊孤獨地生活,那些人都成了啞巴,而他卻成了一位充滿哲思的作家。人們問他為什么,他只是笑笑說:“因為我常常和自己的心靈對話,而他們卻忽略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魯迅先生作品中的祥林嫂,她在向世人的傾訴中獲取些許釋然,還在廟里捐了檻,最終卻沒有過了自己心靈這一關,她依然逝去了。面對不幸,她把一切希望全寄托給別人,忽視了自己內(nèi)在的力量,當別人無力幫助她時,她便徹底放棄了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迷茫彷徨的時候,這是生活的常態(tài)。面對這些無助的時刻,最勇敢的應對方式是心懷著對痛苦的風度,改變對痛苦的態(tài)度,試著鼓勵自己并讓自己放心,喚起內(nèi)心的勇氣,激發(fā)內(nèi)在的潛能,便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周國平先生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內(nèi)心生活的隱秘性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受到尊重的,因為隱秘性是內(nèi)心生活的真實性的保障,從而也是它的存在的保障,內(nèi)心生活一旦不真實就不復是內(nèi)心生活了。”這段話的大意是,由于我們的內(nèi)心生活都是隱秘的,每個人都需要詢問、傾聽自己的心靈,才能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識和執(zhí)著追求。 北京大學知名教授曹文軒先生認為,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遭遇前所未有的各種殘酷。然而,少年時就擁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后才可能成為強者。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境遇,無力消除痛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對待痛苦的態(tài)度,主宰自己的心情。時常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那些苦痛的淚滴會在心中開出一朵花來,生活的美好就會慢慢靠近。 成長心路 挫折調節(jié) 面對生活學習中遇到的種種挫折,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心理學方法進行調節(jié): 1.心理宣泄。即將受挫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找一個合適的場合發(fā)泄出來。負面情緒會讓我們變得固執(zhí)、偏激,對行為的后果的預見性也會降低。通過適度的發(fā)泄,如傾訴、寫日記等可以得到調節(jié),有助于恢復認知正常。 2.注意轉移法。即把注意力從產(chǎn)生消極情緒的事情上轉移開來,即采用暫時回避的方式。 3.優(yōu)勢比較。想想那些比自己的處境更艱難的人,看看他們遇到的挫折。通過挫折程序比較,我們可以將情緒控制住,然后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沒有受挫感的方面,強化自己的優(yōu)勢感。如此一來,可以擴張我們的挫折承受力。通過優(yōu)勢比較,原來的挫折反倒可以刺激我們的自身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