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世界名畫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揚凡愛克被認為是油畫的奠基者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11-12 02:34:09

  揚?凡?愛克
橡木板油畫
1434年
82cm×60cm
英國,倫敦,國立畫廊
  如果說馬薩喬的創(chuàng)新預示了南方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到來,那么揚?凡?愛克(Jan van Eyck, 1380年—1441年)就是北歐新階段開始的標志。
  在記載中,揚?凡?愛克被認為是油畫的奠基者。此前,畫家們只是用雞蛋清來調和顏料,而揚?凡?愛克發(fā)現(xiàn)可以用松脂、亞麻油或者核桃油來做調和劑,這樣能夠使顏料更加易于調和,運筆也更自如,而且揮發(fā)得快,等一層干了以后還可以反復描畫,這樣就為描繪細節(jié)提供了許多便利,畫出畫來顏色也格外鮮亮。如果作品全部完成了,還可以在表面上再涂一層薄薄的透明油,畫面就不容易剝落和褪色了。直到今天,揚?凡?愛克的作品仍然完好如初,與亂用調色油而使畫面迅速毀壞的達?芬奇相比,實在不能不讓人感慨北歐畫家研究繪畫材料的精湛技藝。
  畫家費盡心機地去改進工具和技法,一定會有他想要達到的目的。如要回答這一點,看看他的畫便明白了。在《阿爾諾芬尼夫婦像》這幅畫中,所有的細節(jié)都描繪得逼真而一絲不茍:明亮的陽光透過窗子,照射到室內來,男子的皮絨大衣泛著高貴的紫色,棕色的披風富于垂感,女子的服飾也很有特點,細看上去,綠色的長裙與白色的頭巾在質感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別。掛在墻上的念珠晶瑩剔透,而用來撣床的掃把則是毛茸茸的。更令人驚嘆的是畫家對吊燈與鏡子的描繪,裝飾考究的銅制吊燈散發(fā)著金屬的光澤,而下方的鏡子邊緣上還畫著十個表現(xiàn)基督生平的小故事……這些對色彩、光線和微小事物的關注不禁讓人想起在林堡兄弟《時序祈禱書》里中世紀畫家表現(xiàn)出來的對細節(jié)的偏好。然而,這里的一切不僅僅是美好的裝飾,而且,都如同自然的鏡子一樣真實存在著。這種真實不是出于馬薩喬那樣的對形體、空間、比例的分析和概括,而是來自于畫家對自然本身的欣賞和追求,他陶醉在細節(jié)的世界里,洞察最平凡的物象中蘊藏的奧秘。
  那么,這幅作品確確實實就是在表現(xiàn)一個現(xiàn)實中的生活場景嗎?這得從畫面的內容說起。本來這張畫并沒有名字,在1934年,藝術史家歐文?帕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根據(jù)16世紀的著錄,將作品定名為《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他考證出畫中二人的身份,并進一步說明了他們站立姿勢的含義:男子的左手與女子的右手搭在一起,正好位于畫面?中心的位置,它表明婚姻的宣誓。當時,只要男女之間通過語言或者行動表達了彼此間的欽慕,便可以締結合法的婚姻,即使沒有見證人也能夠生效。于是,畫面中的所有信息似乎都能與結婚聯(lián)系到一起:男子的右手豎在胸前,鄭重宣誓;女子的左手放在小腹上,暗示對懷孕生子的期待;吊燈上的蠟燭以及地上的小狗,意味著彼此間的忠貞;而脫在一旁的鞋子表明這是圣潔之地;紅色的床單、幔帳使室內看上去像一間新房,床頭的木雕裝飾講的是圣?瑪格麗特的故事,她在當時的信仰中也隱含著對孩子的渴求。尤其不能忽略墻上的鏡子,它正好在手的上方,表面呈凸形,映射出室內的全景。我們看到,在這對夫婦的前方,正有兩個人從門里走進來,其中一位必定就是畫家本人,因為在鏡子與吊燈之間簽著一行拉丁文字“Johannes de eyck fuit hic”,意為“揚?凡?愛克在場”,下面還有精確的時間,1434年。畫家如同攝影師一樣,為夫妻二人“拍”下一張結婚照,使每一位觀眾都處在見證人的位置,目睹了一次愛的宣誓。在帕諾夫斯基看來,畫中的陳設并不一定就是生活中的樣子,它們都是畫家精心安排進去的,每一樣都保留了中世紀的象征含義,然而,畫家又通過逼真的手法將它們表現(xiàn)出來,讓象征與真實在渾然不覺中融為一體。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帕諾夫斯基的研究提出商榷,認為他的結論難免有些牽強和武斷。這對于觀眾欣賞這幅作品本身來說或許無關緊要,然而它卻提醒了這樣一個事實:對于名作的解釋永遠都不會有定論,藝術史家就像講故事的人,每個人都會講出不同的版本。意義只存在于畫面和觀眾之間的聯(lián)系里,主動地去觀看,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妙和樂趣。





上一本:激發(fā)孩子想象力的繪本-推薦5本培養(yǎng)想象力的繪本 下一本: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世界名畫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揚凡愛克被認為是油畫的奠基者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