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需要偶像, 如何引導孩子選擇好的、對的偶像,需要家長的智慧。 跟孩子共讀人物傳記繪本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梁啟超曾經(jīng)說過:“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fā)人志氣,且于應(yīng)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 今天我將為大家推薦5本都曾獲得過“凱迪克獎”的名人傳記繪本。 讀完書,孩子們不僅會被這些故事主人公的精彩人生所鼓舞,從他們身上習得可貴的品格,沒準還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某個領(lǐng)域的天賦和興趣呢。 這本繪本是被譽為美國張藝謀的插畫大師彼得·西斯的作品,獲得了1997年的“凱迪克銀獎”。 它講述的是世界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伽利雷的生平和成就,時間跨度從伽利略童年時期一直到他去世。 在所涉獵的科學領(lǐng)域中,伽利略最癡迷的就是天文學。 為了觀測天空中的星星,他自己還組裝了一臺望遠儀,取得了很多重大發(fā)現(xiàn)。 因為支持“日心說”,教會將伽利略視為異端邪教。雖然知道自己可能會面臨什么結(jié)局,也感到害怕,但他還是選擇堅持真理。最終,他被判終身監(jiān)禁。 囚禁并不能阻止伽利略探索宇宙的奧妙,他不知疲倦地向人們傳授自己的思想,直到去世。 這本繪本的信息量非常豐富,不僅涉及了人類認識宇宙的大致歷程,也涉及了伽利略所處的社會和宗教背景。 但作者的處理十分巧妙,大量的信息經(jīng)過他在視覺符號上的整理,變得鮮活而有趣。 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伽利略的一生及其追求真理的精神,還可以讓孩子對數(shù)學、物理學、天文學有初步的了解。 這本繪本獲得了2002年的“凱迪克銀獎”。 如果帶孩子前往英國倫敦的水晶宮公園,我們可以看到30多座按照原始尺寸復原的恐龍模型。它們的創(chuàng)造者正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本杰明·水屋·霍金斯。 霍金斯是一位藝術(shù)家,他從小就喜歡畫動物以及為它們做雕塑。在科學家理查·歐文的協(xié)助下,他利用英國出土的恐龍化石,比對當時能看見的生物,拼湊出了恐龍的全貌。 這是人類第一次按照原始尺寸來復原恐龍,在此之前,人們盡管見過了恐龍化石,但根本不知道恐龍長什么樣。 這個故事作者分3個階段“倫敦-紐約-返家”來介紹這位恐龍模型始祖的一生。 它不僅講述了霍金斯的人生故事,傳遞了霍金斯追求夢想的熱情,還為孩子展現(xiàn)了恐龍模型的制作和知識,展現(xiàn)了恐龍世界的震撼場景。 繪本的畫面很生動,減弱了文字過長帶來的枯燥感,而且很多時候還對文字沒有提及的內(nèi)容做了補充。 比如制作恐龍模型那一頁,詳細步驟就是在畫面中展示的。 雖然后來證明霍金斯復原的有些恐龍不夠準確,但這就是科學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這條路是每一位投身于這個領(lǐng)域的人用驚人的毅力鋪出來的。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讓-米歇爾·巴斯奎特。他是美國上世紀70-80年代著名的新表現(xiàn)主義畫家,也是一位黑人畫家。 大家把他稱為“光芒四射的孩子”,這也是這本繪本名字的來由。 巴斯奎特從小就展現(xiàn)出了對繪畫的熱情和天賦,他少年時最崇拜畢加索,并立志要向畢加索一樣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 長大后的巴斯奎特,離開家,獨自去紐約闖蕩。通過一系列涂鴉作品,他一炮而紅。 這本繪本獲得了 2017年的“凱迪克金獎”,我認為實至名歸。 首先,它可以激發(fā)孩子對藝術(shù)的興趣和追求。 它的主角是一位藝術(shù)家,它的作者也是一位藝術(shù)家。 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作者并沒有簡單地把巴斯奎特的作品直接放進繪本,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傳神地再現(xiàn)了巴斯奎特的畫風。 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得孩子雖然只讀了一本書,卻可以同時“觸碰”到兩種藝術(shù)。 其次,巴斯奎特的母親的教育方式可以帶給父母啟發(fā)。 巴斯奎特的媽媽一直在鼓勵兒子,而非要求兒子,她給了巴斯奎特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持,這才有了巴斯奎特日后的成功。 他的自信、熱情和對夢想的堅持,足以觸動每一個知道他的孩子。 這是聞名世界的動物學家珍·古道爾的故事。 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的珍走到哪兒都會帶著自己的玩具小猩猩,他們一起觀察,一起探索。 小小的珍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科學家的風范了,她不僅耐心觀察、不懈地查閱資料,還認真地做記錄。 那時,她最喜歡讀《人猿泰山》這本書,她希望自己也能像書中的那個“珍”那樣,去非洲探險。當然,最后她夢想成真啦! 珍從一個喜歡動物的小女孩,最終長成了幫助動物、改變世界的人。 珍的成功跟巴斯奎特一樣,也益于她的媽媽。 書中有個珍鉆進雞窩的情節(jié),那時她5歲,為了觀察雞蛋到底是如何下出來的,她在雞窩里待了好幾個小時。 5歲的女孩“消失”了幾個小時,她的媽媽不僅沒有報警,而且在事后還對她大加贊賞。 這本繪本獲得了2012年“凱迪克銀獎”。 它可以給孩子以勇敢追求夢想的力量,以及給父母以如何呵護孩子夢想的啟示。 這本繪本是今天分享的5本繪本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因為主人公弗里達·卡羅的一生,真的是跌宕起伏又百折不撓。 弗里達是著名的墨西哥女畫家,從小就備受疾病和意外的折磨。 她6歲患小兒麻痹癥,18歲又遭遇車禍,造成脊柱、肋骨斷裂,骨盆破碎,右腿11處骨折。而且右腳脫臼,粉碎性骨折,肩膀也脫臼。她一共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33次手術(shù),雖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床上度過。 可是這并不能阻攔她精神上的追求——她一直在堅持畫畫,畫關(guān)于墨西哥的一切。 繪本的文字特別少,就是簡單的 “我就是我”、“樂享生命”、“心懷夢想”…… 但畫面的熾熱恰恰展現(xiàn)了弗里達的生命力,結(jié)合弗里達的生平,叫人熱淚盈眶。 作者同樣也是一名墨西哥女畫家,在書中,她引入了木偶劇、版畫、油畫和攝影等多種創(chuàng)作形式, 使得這本書更加獨特,最終獲得2015年“凱迪克銀獎”。 弗里達拖著如此痛苦艱難的軀體,卻能活得耀眼璀璨,我們這些健康的人還有什么理由浪費生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