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豐里這樣的建筑在南方被稱為石庫門房子,其實就是一種嘈雜擁擠的院子,外面的門是兩扇黑漆楠木大門,門框以麻石壘砌而成,原來門上有兩個黃澄澄的銅環(huán),不知是哪一年讓哪個孩子撬去換了糖人兒,那條又長又粗的大門閂倒一直在堆雜物的籮筐里斜豎著,豎了一年又一年,上面落滿了歷史的塵埃。民豐里現(xiàn)在住了十一戶人家,白晝黑夜都有人進出,舊時代留下的門閂在新時代就用不上了。天氣很熱,民豐里就顯得更熱,即使偶爾有點南風,吹到這里就被墻擋住了,民豐里的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太陽落山后都端出竹椅到香椿樹街上去吹風,那天黃昏也是這樣的,千勇的母親打了一桶井水淋在竹椅上,拎著竹椅出去乘涼,走到門邊她回頭對千勇說,吃完飯別馬上洗澡,會把胃弄壞的。千勇沒說話。母親說,你聽見了沒有?別馬上洗澡,要洗也用溫水洗,不準到井上洗,現(xiàn)在貪涼,日后落下關節(jié)炎你要吃苦頭的。
千勇沒說話,其實千勇從來不聽他母親的嘮叨。千勇放下飯碗就提著吊桶到井臺上去了,就是去洗澡的。從七八歲起千勇就喜歡與母親的意愿擰著干,更何況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八歲了。井是民豐里十一戶人家合用的,所以鄰居們通常是在這里談天說地或者飛短流長,主要是那些婦女,她們蹲在那里洗菜,洗衣裳,洗一切能洗的東西,永遠不知疲倦,千勇認為那是井水不需要繳水費的緣故,他對這些小家子氣的婦女充滿怨氣,每次洗澡時他就踢開井臺邊的各種盆器和籃子說,我要洗澡了!把吊桶用勁扣在井里,又大嚷一聲,閃開,我要洗澡了!婦女們說,這個強盜,強盜又來了。本來她們是可以與千勇論理的,但幾乎每一個婦女都認為與千勇論理白費工夫,面對千勇她們總是忍氣吞聲,總是把仇恨發(fā)泄到他母親身上。都是寵壞的,光管生不管教,這樣做母親的從來沒見過。婦女們低聲嘰咕幾句便躲開了,不躲開不行,因為千勇很快會把水濺到她們的身上來。千勇拎起一桶水,嘩地從自己頭頂上澆下去,舒服,千勇怪叫了一聲,舒服,涼到骨頭里,千勇的手在身上拍著,拍到短褲那里,突然停住了,他回過頭發(fā)現(xiàn)井邊還有一個人,是徐家的女孩桃子,桃子坐在一張小凳子上,彎著腰在水泥地上磨一塊石頭,嗤--嗤--嗤,聲音難聽而刺耳,千勇記起來這聲音已經(jīng)在民豐里響了一個黃昏了。
作者簡介:
蘇童,1963年生于蘇州,先后就讀于齊門小學和蘇州39中,1980年考取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83年,還在讀大三的蘇童在《青春》雜志發(fā)表處女作《第八個是銅像》。1984年,畢業(yè)分配到南京藝術學院工作,擔任工藝系的輔導員。1985年底,被《鐘山》雜志招納到麾下,成為《鐘山》雜志最年輕的編輯。1986年,與自己的青梅竹馬的女同學魏紅結婚。1987年,蘇童發(fā)表《1934年的逃亡》而一舉成名。1989年,在《收獲》雜志發(fā)表個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威尼斯電影節(jié)銀獅獎,并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90年代之后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先后發(fā)表了《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帶》,《菩薩蠻》等。2005年發(fā)表長篇小說《碧奴》,大獲好評。2009年發(fā)表《河岸》,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和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獎,被蘇童認為是自己目前為止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