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以為一些負面情緒,如壞習慣、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是不好的,甚至認為這些是不完美的,阻礙了我們成長,我們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們。 作者從新的角度、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這些壞情緒,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和正面意義。這些情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而且這些情緒并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接納它們,并要感謝它們讓我們越來越堅強,體驗更多生命的無限精彩。 作者簡介: 武志紅 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師從國內(nèi)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2001年獲得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專業(yè)碩士學位。2009年成立武志紅心理咨詢中心,已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收獲幸福。 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現(xiàn)為《心理月刊》專欄作家,網(wǎng)絡視頻節(jié)目《跟武志紅學心理學》主講人。 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心靈的七種兵器》《七個心理寓言》《解讀“瘋狂”》《解讀絕望》《夢知道答案》等,個人作品銷量超百萬冊。 目錄: 目錄: Part1: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認識惡習:它一定曾讓你獲益 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 心靈成長書吧:《克服焦慮》 Part2:悲傷是完結(jié)悲劇的力量 悲傷是完結(jié)悲劇的力量 每一次磨難都是生命的財富 越控制,越失序 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越快樂,越悲傷? 超越挫折:變逆境為機遇 心靈成長書吧:《體驗悲哀》 目錄: Part1: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認識惡習:它一定曾讓你獲益 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 心靈成長書吧:《克服焦慮》 Part2:悲傷是完結(jié)悲劇的力量 悲傷是完結(jié)悲劇的力量 每一次磨難都是生命的財富 越控制,越失序 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越快樂,越悲傷? 超越挫折:變逆境為機遇 心靈成長書吧:《體驗悲哀》 Part3: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 憤怒:你的力量之泉 向創(chuàng)可貼式的愛說“不” 如何與傳銷者談話 “走飯”之死與快樂王子的“鉛心” Part4:不要內(nèi)疚,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 從承受內(nèi)疚開始 你的欲望不是罪 自卑,只是因為缺乏愛 心靈成長書吧:《女心理師》 Part5:恐懼告訴你什么對你更重要 無需戰(zhàn)勝恐懼 好好活著是最好的想念 人生為什么會輪回? 溫柔地對待你的疾病 身體是心靈的鏡子 心靈成長書吧:《關(guān)于壞人我們需要知道的一切》 Part6: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認識自己 在關(guān)系的鏡子前審視自己,理解自己 關(guān)上車窗,關(guān)上心房 我們?yōu)槭裁葱枰绨菡l? 心靈成長書吧:《中國文化的深層結(jié)構(gòu)》 Part7:說出“我接受”,讓心靈回歸自由 學會接受自己 寬容自己,才能寬以待人 讓你的身心重歸流動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結(jié)語: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征程 Part1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壞習慣是一個人的人格的一部分,接受它才能更好地改變它。 “本來,昨天安排好了今天的工作,但忽然間不想干了,于是放縱自己,一整天在單位什么正經(jīng)事都不做,只是晃著。下班了,沒人指責自己,但自己覺得自己就像一個黑洞,真是可怕! “我是個胖子,知道減肥的最有效方法是少吃多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還能控制住自己,但情緒一低落就會敞開肚皮大吃一頓。于是減肥計劃中止了,自己心里也充滿挫敗感! “我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工作,平時都掛在網(wǎng)上,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單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發(fā)疼兩腿發(fā)麻都不停下來! ………… “以上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當事人沒有自控力,讓壞習慣成了他們的主人!睆V州樸實管理咨詢公司的資深培訓師何長明說,“在我近十年的培訓生涯中,如何增強自控力是被問到最多的問題! “增強自控力并改變壞習慣可以說是一門科學,”正在寫關(guān)于自控力專著的何長明說,“與一般的理解不同,改變惡習最關(guān)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因為,積習就是你的本性,惡習代表著你內(nèi)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認識惡習:它一定曾讓你獲益 “無論你現(xiàn)在怎么痛恨壞習慣,它一定曾讓你獲益!睆V州晴朗天心理咨詢中心的袁榮親咨詢師說,“認識壞習慣的這一特點,是改變它的第一步! 某私營公司的文秘小劉有一個壞習慣:什么文件她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會拼命做。譬如,公司周一開了次會議,老總讓小劉最遲周四交上整理好的會議記錄。無論周一、周二時間多么寬裕,小劉都不會先完成這份記錄。她是一天10次、20次地在電腦上打開一個文件,但每寫幾個字就會停下來,一個字都寫不下去。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會對著鍵盤一通狂敲,如果下午還沒完成——這對小劉是家常便飯,她就會拖到晚上,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深夜一兩點才下班。周四,她一定會一早就來到單位,紅著眼睛、帶著一臉的疲憊把會議記錄交給老總。 小劉下了無數(shù)次決心,發(fā)誓要改變自己這一作風,但一年年下去,沒有任何效果。 袁榮親說,小劉知道這是一個惡習,但她一直沒有想過這個惡習給她帶來了不少好處。譬如,同事們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這個稱號傳到老總耳朵里,老總也從不批評她做事拖沓。這些好處成了獎勵,強化了小劉辦事拖沓的習慣。 這個惡習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小劉的爸爸對小劉要求很高,上學的時候,每次她做完作業(yè),她爸爸都要檢查一遍,一發(fā)現(xiàn)差錯,就會狠狠地批她一頓,斥責她不努力不認真。 最后,小劉發(fā)展出應對辦法:熬夜到最后一刻才把作業(yè)完成。這樣,即便爸爸檢查出了錯誤,但因為知道小劉熬過夜,不僅不斥責她,反而會夸她用功。在公司里其實也一樣,老總是男性,面對老總就仿佛是面對老爸,小劉害怕老總斥責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應付方式應對老總。 “某一方式讓自己在過去得到了很多好處,自己現(xiàn)在就會無意識地去習慣它、運用它。”袁榮親說,“這是一種特殊的‘刻舟求劍’! 習慣是怎么形成的 每一種習慣的形成都必然會經(jīng)歷以下這個循環(huán): 行為發(fā)生—得到獎勵—強化 如果這個循環(huán)只有一次,那么一個習慣不可能形成。習慣之所以形成,是因為一次次產(chǎn)生強化,讓當事人產(chǎn)生了一個自動思維“如果我重復這個行為,可以再得到獎勵”。 強化包括獎勵和懲罰。如果重復某種行為,當事人得到獎勵,那么他就會養(yǎng)成做這件事情的習慣;如果重復某種行為,當事人得到懲罰,他就會養(yǎng)成不做某事的習慣。 譬如,把小白鼠放在籠子里,每當它走到籠子口時,就電擊它。這樣的次數(shù)重復多了,再撤掉電擊,這個小白鼠仍然不敢靠近籠子口。這是一種負向的強化,結(jié)果就是讓小白鼠不再做某種行為。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大量的這種例子。一些人對做某些事充滿了恐懼,原因就是他們在以前因為做類似這種事情時遭到過嚴厲的懲罰。 小張25歲了,還從來沒有和女孩子談過戀愛,他一直不知道為什么。在心理咨詢室,他最終發(fā)現(xiàn),原來是他5歲時發(fā)生的一件很小的事情造成的。當年,他去鄰居家摘了一朵花(很小的孩子是沒有“偷”的概念的),但年輕的女鄰居卻闖到他家里,對他的父母大吵大鬧,指責他是個“小賊”。以后,這個女鄰居見到他也是一副鄙夷的態(tài)度。小張從此開始懼怕年輕女人,這種懼怕最終成了習慣并泛化到他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讓他不敢和年輕女人打交道。 在小張看來,他不和年輕女人打交道是“有好處的”,因為可以避免年輕女人對自己的侮辱和指責。但他忘記了,這是他很小時候的經(jīng)驗,那時候他沒有能力去反擊、去保護自己,理性地看待“偷花”這個指責。但現(xiàn)在他長大了,完全可以理性地面對年輕女人了。 不過,沒辦法,袁榮親說:“人就是非理性的,人們都是根據(jù)自己過去有限的人生經(jīng)驗總結(jié)出自己的人生信條,這些信條發(fā)展出的自動思維左右了我們現(xiàn)在的行動。這聽起來很荒誕,但這就是事實! 積習為何難改? 袁榮親說,習慣其實就是個性的基礎,而個性又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從這一點看,可以說“習慣決定命運”。 某外資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龐先生說,他相信“習慣決定命運”這種說法。龐先生從小極其聰明,上學從來都是不費什么力氣就能在班級甚至年級名列前茅。但他說:“如果可以選擇,我寧愿選擇讓自己笨一點兒,必須努力學習才能名列前茅,這樣我就會形成努力的習慣,而不是現(xiàn)在的慣性思維‘我稍微努力就能做到最好’。一般聰明加努力的習慣,要遠比聰明加不努力的習慣要好! 龐先生作過很多嘗試,想培養(yǎng)努力的習慣,但一直未能成功。積習為何如此難以改變呢? 北京大學心理系的鐘杰博士說,最新的神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個“積習”在大腦中都對應著一個神經(jīng)回路。輕微的習慣,相對應的神經(jīng)回路的“刻痕”也比較輕。持久的習慣,相對應的神經(jīng)回路的“刻痕”也比較重。并且,那些“刻痕”比較重的神經(jīng)回路可以說有了獨立的生命力,它們自己啟動后,我們就會忍不住去重復相關(guān)的行為。那么,是不是說,積習就沒有辦法改變了呢? ┣惡習的第二個好處:立即滿足愿望 這種“刻舟求劍”當然不成立。在袁榮親的建議下,小劉試了下當天的任務當天完成。結(jié)果,她發(fā)現(xiàn)老總對她贊不絕口,既沒有刻意挑她的錯,也沒有給她提更高的要求。在這一刻,小劉明白了:老總不是父親,她沒有必要把在家里的習慣帶到單位來。 除了“刻舟求劍”式的好處外,惡習普遍還有另外一個好處:愿望立即得到滿足。 超市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小孩子哭著鬧著要好吃的好玩的,父母不給買就不罷休!拔冶仨毈F(xiàn)在就得到”,這是小孩子最典型的心理。小孩子的視野比較小,他們要做的、要負責的事情并不多,只要“愿望立即得到滿足”,他們就會開心起來。 但是,成人不同。成人需要同時進行幾件事情,而且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個時候,成人就必須有“延遲滿足”這個意識。這是成人和孩子最大的區(qū)別之一。 但實際上,很多成人其實和孩子一樣,他們心中泛起一個愿望,就希望立即得到滿足,根本沒有“延遲滿足”這個意識。譬如,一些白領(lǐng)一坐到電腦前就迫不及待地先打開電子郵件或QQ、MSN等聊天工具,看看有沒有朋友給自己留言。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不管是多么無足輕重的話,他們都會立即回話。至于正職的工作,就一直拖了下去。 心理學家認為,“延遲滿足”與父母的訓練有關(guān)。在幼兒期,如果父母對其大小便的訓練不嚴,想大小便就隨處解決。那么,這個孩子在長大后就會既缺乏紀律感,也缺乏“延遲滿足”這種意識。他們想要什么就必須立即得到。 ┣接受惡習:它必然對應著一種“次人格” 惡習的對立面是自控!白钥亍钡谋砻嬉馑季褪恰白约嚎刂谱约骸,發(fā)誓改變惡習的人也很容易有這樣的觀念:我必須控制住自己。 但何長明說,這是對自控力的一個最大誤解。當我們說“控制”時,就是將壞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對立面或敵人來看待,發(fā)誓要擊敗它。但實際上,所謂的擊敗不過是壓抑。它有時會被擊敗,但日后它還會發(fā)起攻擊。這就好比彈簧,你壓抑它越厲害,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網(wǎng)絡成癮者等人群在改變壞習慣時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的重要原因。 對我們來說,每一個壞習慣都有其好處。不僅如此,實際上每一個壞習慣都是我們?nèi)烁竦囊徊糠郑挤从持覀冏约旱纳顚有枰?br>前面說的小劉的例子,她之所以總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完成,既是為了逃避老總的指責,也是為了贏得老總和同事的贊譽。許多上網(wǎng)成癮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整日沉溺網(wǎng)絡,要么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愛,要么是學習壓力太大了,一遍遍地重復學習實在太乏味了。 何長明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如果認真聆聽我們內(nèi)心的聲音,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生活。當你理解這一點時,就會帶著感激的心去面對你本來仇視的缺點和惡習,開始把它們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時,你就不會再像面對敵人一樣試圖去擊敗它們,而是去接納它們、了解它們。這其實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你的一個“次人格”。當你這樣做時,這個次人格中所蘊涵的能量就會被我們接受,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變才會發(fā)生。何長明說,這個過程被稱為“次人格整合法”。 ┣把惡習當朋友來接納 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嗎?你必須在周末寫出報告,否則會付出代價。但你卻呆呆地坐在電腦前,腦子里空空如也,一個字也不愿意敲。你一會兒打開旅游網(wǎng)站,一會兒打開爬山網(wǎng)站,所有的內(nèi)容你都看過了,但你還是一遍遍地刷新網(wǎng)頁。你強烈地譴責自己,發(fā)誓再也不做這些無聊事了。但過了一會兒,剛寫了幾個字,你又開始刷新網(wǎng)頁了。 那么,換個方式。仔細地聆聽一下你內(nèi)心的聲音,你會聽見,你心中有一個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令人煩躁和勞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娛樂了。現(xiàn)在,你要感謝這個“次人格”對你的關(guān)心和幫助,告訴它你一定會去。但此時此地,你必須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曾經(jīng)讓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糾纏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諾。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nèi)心和諧的人,他們將自己內(nèi)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樣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這樣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一些缺點,而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如果不這樣做,而是一個人整天強迫自己完成這個義務,完成那個責任,那么,他就會發(fā)展出很多個與自己的主人格相敵對的次人格。從意識上看,這個人似乎很負責、很正常,但從潛意識上看,這個人的內(nèi)心中會有很多沖突。碰到這種人,何長明就會嘗試用“次人格整合法”對他進行治療。這個方法的宗旨就是: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朋友來接納。 但多數(shù)人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對自己的膽怯、苦惱、恐懼、憤怒等脆弱的一面采取無視或排斥的態(tài)度。比方說,有一天早上醒來,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過你,要忘掉這種不好的感覺,對自己大喊幾聲“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號,用這種積極暗示壓下內(nèi)心那個無助而孤獨的自己。這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終會造成次人格與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并沒有消失,而是被壓了下去,但說不定哪一天,它會來一個大爆發(fā)。 何長明說,在培訓課上,他從不會教學員作壓抑性暗示,而是教學員認真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并從這個根源入手來解決問題。 ┣尋找動力:發(fā)現(xiàn)你內(nèi)心的使命感 作了改變惡習的決定,卻遲遲不去執(zhí)行,或者執(zhí)行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而惡習仍在繼續(xù)。之所以屢屢出現(xiàn)這種情況,其根源是沒有找到使命感。何長明說,強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們改變的發(fā)動機。 譬如,很多人都下定決心減肥卻屢屢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減肥,或者說不知道減肥的動力是什么。為了保持健康,從而讓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好地幫助家庭,養(yǎng)育子女?還是就是為了讓自己看上去更漂亮? 如果減肥的動力只是外部動力——讓自己看起來更苗條,那么,減肥是很容易失敗的,因為周圍人的評價總是七嘴八舌、意見不一,減肥者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打擊而自暴自棄。并且,這樣的動力也不足以讓一個人全身心地奉獻。很多人發(fā)誓要減肥后沒幾天就放棄了目標,只好屢屢抱怨“我就是沒辦法自律”。實際上,任何人都做不到“隨便作一個決定,然后就能百分之百地實施”。要保證自己的誓言得到堅持,就必須給這個決定找到足夠的理由。 一名摔跤選手考上了北京大學,當時他的體重是210斤。在大一、大二期間,他多次發(fā)誓要減肥,但每次都是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兩年過去了,他的體重沒有任何變化。但進入大三后,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體重減到了160斤。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他談戀愛了,愛情給他的減肥找到了足夠的理由,這催發(fā)了他的使命感。 何長明說:“按照我的經(jīng)驗,最大的問題不是自律,而是我們沒有花費工夫確定愿景——為什么要改變?我們沒有求助于內(nèi)心深處的價值觀和動力,沒有求助于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聲音! 聽聽你內(nèi)心的聲音,了解一下,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那才是你的動力源泉。初戀的時候和心愛的人初次約會時,你會拖延嗎?當你熱衷于一個電子游戲時,你會拖延嗎?答案很簡單。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時,動力會從內(nèi)心自動產(chǎn)生,你自然會自律。不要從外界去尋找迫使你改變習慣的東西,因為它們很容易被你放棄。 “當你真正喜歡做一件事時,自律就會成為你的本能!焙伍L明說,“這就像玫瑰要綻放,茉莉有芬芳,鳥兒會飛翔一樣。所以,請記住,增強自控力的唯一根本在于要找到你真正愛做的事情是什么,真正想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培育好習慣:兌現(xiàn)承諾,從小處做起 學會了和“次人格”對話,又找到了改變習慣的使命,是不是就OK了呢? 絕非如此。盡管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了,但改變惡習仍需要一點:立即去做。 因為,每一個舊習慣對應著的神經(jīng)回路是無法消失的,只能靠新習慣打造更強大的新神經(jīng)回路,用新的神經(jīng)回路去戰(zhàn)勝舊的神經(jīng)回路。 新的神經(jīng)回路一開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戰(zhàn)勝舊的神經(jīng)回路,最好采取一些聰明的策略。 第一,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只規(guī)定一些小的任務。譬如,查出明天要撥打的電話號碼,記下來,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資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著開始工作。 一開始不要急著作大的決定,要慢慢開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作出承諾并且遵守這些承諾。讓你的內(nèi)心引導你作出承諾。承諾一旦作出了,無論是怎么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何長明說:“當你作出承諾并履行承諾時,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諾的能力就會增加,簡單地說就是你會越來越自信……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你知道什么該做,并真的那樣做了,你會覺得很開心,你會對自己很滿意,會獲得心靈的寧靜! 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壩的分裂會導致洪災,地表的分裂會導致地震,山巒的分裂會帶來山崩,愛情的分裂會帶來離婚,同樣你和自我的分裂會帶來一生的痛苦和遺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知道該怎么做卻沒有去做,你會自責,你會對自己不滿意,你會覺得自己是渺小的、不講信譽不可信的?偠灾褪悄汩_始不信任自己,自信心降低了。 第二,每天必須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經(jīng)給自己作過很多承諾,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那么,不要想一天把它們?nèi)珜崿F(xiàn)。試著每天只規(guī)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件事。這很容易實現(xiàn),而實現(xiàn)的喜悅就是一種強化,會使你的新習慣更強大。 第三,每天必須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壞習慣,你成了它們的奴隸。不要企圖一天把它們?nèi)麥,試著?guī)定自己每天必須不做其中一個習慣。 第四,不要積累太多的未完成的事情。每個未完成的事情都會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無論這個事情多么不起眼。 第五,有決定勝過沒有決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你干脆一年一年地什么都不去做。你試圖去梳理你的這些想法,卻一直沒有梳理清楚。 那么,不妨隨機選擇其中一個想法,只要它是你內(nèi)心的愿望,不是你要做給別人看的。就從它開始去做,去為它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xiàn)它。做,總比坐著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