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微笑,得到的是友誼;舍得寬容,得到的是大氣;舍得誠實,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得到的是實在;舍得小,就有可能得到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遠。有舍才有得。 本書簡介: 人的一生是“舍得”的一生。自古以來,人們都在不斷地追求“得”,渴盼得到“得”,對“舍”則千般思量,萬般掛懷。那么,人的生活是“舍”重要,還是“得”重要?人生中的“舍與得”,會帶給生命什么呢?本書通過生動的故事向讀者講述了“舍與得”的人生道理。 作者簡介: 項前,著名暢銷書作家,具有多年圖書撰寫經(jīng)驗,曾著有《微表情與心理學》《像成功學家一樣做事》《高效執(zhí)行不拖延》等書。 目錄: 第一章.人生沒有第二回 古時人們常說: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知足者,吃粗陋食物、睡草席亦覺香甜安樂;而不知足者,天天錦衣華服、餐餐山珍海味也不稱意。 人生沒有第二回,財富永遠存在,但財富永遠不專屬于哪一個人。 買像//3古董桌子//5“桐葉封弟”//7 一文錢救命//9金嘴鳥//12金砂坑//15 人生沒有第二回//17和生命賽跑.//19貪小便宜吃大虧.//22 金山//2418個橘子//26人心不足蛇吞象//28 京臺請客//30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32互換生活//34 吃西瓜//36 第二章.只有“心”不會嫌棄你 人的心永遠和人在一起,所以,心安人就安。人的心靈不失衡,時時保持平穩(wěn),人就不會被各種利益所誘惑。 只有“心”不會嫌棄你//41打賭輸贏//44天堂地獄一念間//46第一章.人生沒有第二回 古時人們常說: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知足者,吃粗陋食物、睡草席亦覺香甜安樂;而不知足者,天天錦衣華服、餐餐山珍海味也不稱意。 人生沒有第二回,財富永遠存在,但財富永遠不專屬于哪一個人。 買像//3 古董桌子//5“桐葉封弟”//7 一文錢救命//9 金嘴鳥//12金砂坑//15 人生沒有第二回//17和生命賽跑.//19貪小便宜吃大虧.//22 金山//24 18個橘子//26 人心不足蛇吞象//28 京臺請客//30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32互換生活//34 吃西瓜//36 第二章.只有“心”不會嫌棄你 人的心永遠和人在一起,所以,心安人就安。人的心靈不失衡,時時保持平穩(wěn),人就不會被各種利益所誘惑。 只有“心”不會嫌棄你//41打賭輸贏//44天堂地獄一念間//46 1000根琴弦//48為自己而活//50賣肉//52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54紫砂壺//56拿自己的報酬//58 心中的“秤”//61滿招損,謙受益//63盲人提燈//65 晴天、雨天//67倒水//69 撿一片最美的樹葉//71 放棄不是失去//73 第三章.不能改變他人,就改變自己 改變,對自己來說不是立竿見影的事,是很痛苦很難受的事。人總想改變他人,但換位想一想,讓他人改變是一件多么難的事呀。所以說,在這個世界上,要想和他人建立好關(guān)系,有時非得改變自己不可。 打蛇//77是這樣的嗎//79搭船渡河//82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84 寬容是世界上最具神奇的力量//86 清者自清,濁者白濁//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1 給“面子”//94 拔釘子//96 江面到底有多寬//98 不能改變他人,就改變自己//100過橋//102 讓三分心平氣和//104滿院菊花//106 第四章.感謝生活 人的一生只有昨天、今天、明天三天。 學會低頭,懂得敬畏,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生命才會加大寬度,人生才會煥發(fā)出精彩。 “三天的人生”//111 無畏無悔//113 開鎖//115 真的掃干凈了//117蓋房//119感謝生活//121 抓住機遇不松手//123 畫畫//125低頭才能看清腳下的路//128 苦盡甘來的茶//130上善若水//132十只羚羊//135 釣魚//137 “過客”//139 第五章.真正的富有不是靠“占有”得來 人的一生是勞動的一生,是靠雙手創(chuàng)造的一生,靠不勞而獲,靠他人施與,都不是得到財富的正確道路。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143酷愛下棋的留守//145 檢舉彈劾原因//147劉秀燒信//149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15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3 真正的富有不是靠“占有”得來//156真正的智者//159 緊鎖的大門//162 第六章.尋找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但選擇最重要的,是找到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自己生命的“樂章”。 人的一生要輕載//167有舍有得//169 底線//171 心中“有路”,腳下“無路”//174野心//176打獵//178 解決問題往往從簡單開始//180 枯者任他枯,榮者任他榮//182 再小也有它的價值//184 得意的時候不忘形//186 一葉障目//189游動物園//191狼與老虎//193 第七章.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 少一些“想法”,少一些私心雜念,看淡一些“得不到”和“已失去”,把握現(xiàn)有的點點滴滴,快樂幸福就在你身邊。 真正的快樂//197利人才會利己//199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202不去管明天的落葉//204螳臂當車//206心病//208 過河//210 “放下”即是快樂//212 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215釣魚//217 第八章.多情總被無情惱 婚姻學中重要的一課是睜開一只眼欣賞對方優(yōu)點,閉上一只眼包容對方缺點。 友情學中重要的一課是在他人困難時無私地伸出自己的援手,在患難中顯現(xiàn)友誼的忠誠。 倫理學中重要的一課是孝順。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221 問世間情為何物//223 婚姻“糊涂學”//225孝順——人生最大的教養(yǎng)//227 狐貍與仙鶴//229言而有信//231一個半朋友//233 買像 世間的事有時是很奇怪的,就比如下面這件事。 傳說,玉皇大帝在天上待煩了,便下到人間。有一天,他變成一個老頭,來到一家店鋪,看到一尊自己的坐像,青銅所鑄,像極自己,于是非常高興,想買下來,可店鋪老板一看他衣冠華麗,堅持這尊像要2000元,少一文都不行,玉皇大帝無論怎么講價,店老板就是咬定價錢不松口。玉皇大帝依依不舍離開店鋪。 玉皇大帝回到旅店,對他9個隨從談起此事,隨從們很著急,問他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玉皇大帝說:“500元!彪S從們大為吃驚:“那怎么可能?”玉皇大帝說:“你們都去,我肯定最終能買回來! 第一天,一個隨從來到店鋪里和老板講價,1600元,老板想起昨天那個老頭想買像,雖說沒買萬一還回來呢?于是堅決不賣,第一個隨從未果回旅店。 第二天,第二個隨從來到店鋪和老板講價,咬定1200元不放,店老板想起昨日1600元想買佛像的人,依舊不賣,第二個隨從未果返回旅店。 就這樣,直到最后一個隨從,在第九天去店鋪買像時所給的價錢已經(jīng)低到了200元。眼見為這尊坐像每天都有人問價,但給的價錢卻一天比一天低,店老板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后悔,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將此像賣給前一個人。 店老板深深地責怪自己太貪心。到第十天時,他在心里不住地說,今天若再有人來買或問這尊坐像,無論給多少錢我都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玉皇大帝來到店鋪,說要出500元買下坐像,店老板高興得不得了,他認識這個想買坐像的老頭,他想起好多天前這個人就想買。他十分高興,他不想講價了,當即出手,高興之余另贈玉皇大帝龕臺一具。 玉皇大帝拿著那尊坐像,付了錢,謝絕了龕臺,單掌作揖笑曰:“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 “欲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只是很多人對“欲望”心理不設(shè)限制,對“欲望”無所禁忌地追求。這種追求實際上是放縱自己,是一種對自己的極不負責任。 故事中店老板的“欲望”是要將商品多賣錢,于是為了得到更多錢,不顧買方承受心理漫天要價,而買東西的玉皇大帝的“欲望”是少花錢,于是盡量想以低價獲得。他們兩人“欲望”的本質(zhì)沒有區(qū)別,只是“欲望”的出發(fā)點不一樣。但“凡事有度,適可而止”是對控制“欲望”最通用的法則。 賺錢要賺“良心錢”,絕不能“漫天要價”或“坐地還錢”,因為賺錢要合理;講價要講“真心價”,不能隨性張口壓價,或一味貶低商品價值,以達到個人“占便宜”目的。 古董桌子 誠信是無價的,是人際關(guān)系及商業(yè)行為中的至上原則。生活中許多想要占他人便宜或是欺騙他人的人,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以謊言被揭穿或陰謀被人識破而告終。而一些無信用之人,自認為聰明,動不動對別人用計、耍手腕,或以謊言取巧,或以詐術(shù)牟利,雖會得一時之逞,但最終會成為他人厭惡的對象。 一個古董商人走村串戶收購古董。一天,當他來到一戶人家,看到廳堂里有一張古代的桌子,雕刻精美,木質(zhì)稀貴,無論是藝術(shù)價值還是實際價值,都可稱之為絕品,于是商人便開始打起了小盤算。 商人摸著桌子說:“這真是張表面看很精美的桌子! 這戶人家的主人并無言語,只是看著他。 商人馬上又嘆道:“和我家的那張桌子簡直太像了,唉!只可惜是個重看不中用的桌子! 這戶人家的主人仍沒作聲,只是看著他。 商人又說:“我家的那張桌子在搬家時給弄壞了兩條腿,你可否將此桌子賣與我?我愿出一千元的高價。” 這戶人家的主人說:“你既然說中看不中用,你家那張桌子也別要了,還買我這張桌子干嗎?” 商人笑道:“我是想用你家桌子的腿來代替我家桌子腿恢復原貌,我家桌子對我有特殊意義,我買你桌子,出的價錢高,也算是你成全我一樁好事,如何?” 這戶人家的主人想,這張桌子雖然用了許多年,但太大太重了,移動又不方便,一千元錢也挺高的,便答應賣掉它。 此時的商人,高興至極,心想這張桌子起碼能賣十萬元以上,現(xiàn)在竟花一千元買下;他暗暗抱怨自己剛才出的價太高,他要求這戶人家的主人幫他將桌子搬到院里,等他來車接。說完,便三步變兩步跑出去叫車去了。 這戶人家的主人招呼家人,將桌子搬到院中,擔心商人嫌桌子重,拿起放下這張桌子不方便,心想反正商人用的是桌腿,不如將桌子劈為兩半,也好方便搬運。于是,便拿鋸將桌子從中間鋸開。 當商人引導著車回來后看到此場面,聽到這戶人家的主人想法后,氣得目瞪口呆,又無話可說。 這個故事講述了現(xiàn)實中一些人,經(jīng)常認為自己才智過人、聰明絕頂,故做事喜歡耍小聰明,占小便宜,實際上做人也好,經(jīng)商也罷,講究的都是一個“誠信”。如果不講道德,不顧誠信,一味追求金錢利益,慣使坑蒙拐騙的“奸商”伎倆,即使能得一時一事之利,最終也會走向名譽自毀、利益均失的地步。 而言而有信,信中帶誠,則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之道。 好的信譽是一個人生存的無價之寶,背信棄義帶來的只會是名譽掃地。信用是一個人身份的無形資本。為事不誠,事必敗;待人不誠,必失德增怨。 “桐葉封弟” “桐葉封弟”是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講誠信故事。 周武王死時,成王年齡非常小,由他的叔父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十分有才干,短短幾年,就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一天,成王與自己小弟弟叔虞在宮中的一棵梧桐樹下玩耍。 忽然,一陣風吹來,梧桐樹上的葉子紛紛飄落在地。 成王一時興起,從地上撿起一片梧桐葉,用小刀切成一個玉圭(當時分封諸侯的符信)形狀,隨手將它遞給叔虞,說:“我要封給你一塊土地,這就是憑證。” 叔虞聽到哥哥這么說,高興極了,拿著這片用梧桐葉做成的“圭”,跑去將此事告知他們的叔父周公旦。 周公旦聽了叔虞說的話,立刻換上禮服,走來向成王道賀。成王不解地問:“叔叔,您為什么要特地穿上禮服,向我道賀呢?” 周公旦面帶微笑地對成王說:“我聽說,你已經(jīng)冊封給你弟弟叔虞一塊土地!這是件大好事啊,我怎能不趕來道賀呢?” “哦——那件事!”成王說:“叔叔,剛才,我只不過是和叔虞鬧著玩,不是真要冊封土地給他呀!” 成王話剛說完,周公旦說:“無論是誰,說話都要以‘信’為重。你身為天子,說話不能隨隨便便,更不能任意開玩笑。如果這樣,天下的老百姓怎么能信賴你呀!你還有資格做天子嗎?” 成王臉紅了,他決定將說過的話兌現(xiàn)。于是將唐地封給了弟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桐葉封弟”故事。這個故事講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即:人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的事,或許諾了他人,一定要做到。 講信用、守諾言,是人立身處世之道,也是一種高尚的品質(zhì)和情操,它既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敬,也體現(xiàn)了對自己的尊重。 一文錢救命 選擇是人生路上處處遇到的事情,只是有大有小,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有原則性的,還有非原則性的。但是上天賦予了人選擇的權(quán)力,并且賦予人出自自己心愿的選擇權(quán)利,這是不容置疑的。有些人說:我很多選擇是被動的。其實不管被動選擇,還是主動選擇,都是選擇。 放棄也是人生路上處處遇到的選擇,也是有大有小,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有原則性的,還有非原則性的。放棄也是上天賦予人的權(quán)力,也是賦予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選擇權(quán)利,也是不容置疑的。有些人說:我很多放棄也是被迫的,其實即使是被迫放棄,也是選擇的結(jié)果。 選擇伴隨著人的一生,選擇決定著人的命運;放棄伴隨著人的一生,放棄也決定著人的命運。 生活中,不會放棄的人是不懂得選擇的真諦。像小蝌蚪之所以變成了青蛙,是因為它敢于舍棄了自己漂亮的尾巴;像章魚在遇到“強敵”時,絲毫不留戀自己的內(nèi)臟,它將它們舍了出去,借以逃生;所以,古代有個命題:當魚和熊掌共同擺在你面前,你只能選一樣,你會怎么辦? 有一個富翁,掙了錢回家,在坐船過河時,由于風浪太大,船被浪打翻了,富翁落入水中。由于身上錢袋中錢太多了,使他本來可以游到岸邊卻游不動。 已游到岸邊撐船的艄公以及船上紛紛落水游到岸邊的人沖他喊道:“快扔了身上的東西吧,這樣可以輕松些! 富翁雖然聽見了,但他想:我已經(jīng)夠倒霉的了,碰上這可怕的風浪落入水中,現(xiàn)在還要扔掉我辛苦賺來的錢,那我不是傻瓜嗎?對,我喊救命,誰來救我,我給他一文錢。富翁深為自己的主意得意。他趁大浪將他托起時,高喊:“救命,誰救我給他錢! 岸上的人對艄公說:“你水性好,去救他吧,他給你錢。” 艄公說:“浪太大,我的水性雖好,但救人救不了! 岸上的人紛紛說:“你試試吧,畢竟就他一個人沒游過來了! 艄公大聲喊道:“你給我多少錢?” 富翁說:“一文錢”。 艄公搖了搖頭,“一文錢可不行,十文錢吧”。 富翁說:“就一文錢”。 岸上的人紛紛沖富翁說:“這么大風大浪,一文錢太少,你就給十文錢吧。”然后又沖艄公說:“救人,你這是積德啊!我們給你作證,救他上來讓他給你十文錢。” 艄公見眾人如此說,便下河向富翁游去。艄公游到富翁處,拉起富翁的手,向岸邊游去,然而富翁人胖身上又掛著裝有許多錢的袋子,艄公也沒力氣了,風浪越加大起來,艄公對富翁說:“你扔掉包袱吧,我拉你游會輕松些”。 富翁說:“不能扔,包袱里裝的都是錢”。 艄公說:“風浪太大,再游不到岸邊,我們兩人都活不了,我不要你錢了,你扔掉吧,我拉你游到岸邊! 富翁說:“我決不扔包袱,那是我的錢袋! 艄公放棄了富翁,獨自游到岸邊。 富翁在風浪中掙扎多時,終于丟掉了性命。 這個富翁就是一個不知道放棄的人,須知錢乃身外之物,沒錢了,可以再去掙;而生命沒了,所有一切就沒了。 人生不是全選的生活,人生在遇到選擇時只能有一種選擇,人生在遇到放棄時也只能做一種選擇,盡管選擇與放棄可以隨時改變,然而一旦選定,那必然是唯一的,不是“兼得”的。生活原本是簡單的,有時就因為是選擇還是放棄而致使人陷入矛盾、痛苦以及哀傷中,就像有人又想結(jié)婚,又想過單身自由的生活,這是不太可能的。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會變通的人。 金嘴鳥 古人說:“欲不除,如蛾撲燈,焚身乃至! 世間有些人在遇到有利可圖之事時,就會削尖了腦袋拼命往“利”里鉆,不管里面是荊棘還是泥潭。其實知足常樂才是人對待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古人說:不滿則怨。這話十分正確。世間許多人正是因為存了太多“不滿之心”,失去了對生活應有的常態(tài)。 世間的金錢永遠也賺不夠,世間的利益永遠也得不全。而人生價值的真諦不在于位高權(quán)重、財富加身,在于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所以,每個人都應理智地面對人生路上名利的誘惑,真正做到“事到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一個老頭在森林里砍柴。當他掄起斧子正準備砍一棵樹時,一只金嘴巴小鳥突然從樹上飛下來。 金嘴巴小鳥對老頭說:“你為什么要砍倒這棵樹呀?” “家里沒柴燒! “那你也不要砍倒它。回家去吧,明天你家里會有許多柴的。”說完,金嘴巴小鳥兒就飛走了。 老頭空手回到家,他對老伴說:“上床睡覺吧,明天家里會有許多柴的! 老伴“哼”了一聲,不相信老頭的話。 第二天,老伴起床出門,發(fā)現(xiàn)院子里堆了一大堆柴,高興地大叫老頭:“真神了,這么多柴,可是我們卻沒有吃的。你去找神鳥,讓它給我們送點吃的! 老頭又回到森林里的那棵樹下,高聲叫著:“神鳥,神鳥”。金嘴巴小鳥飛來了,它問:“你想要什么呀?” 老頭回答說:“我的老伴讓我來對你說,我們家沒有吃的了! “回去吧,明天你們家會有許多吃的!苯鹱彀托▲B說完又飛走了。 老頭回到家,對老伴說:“上床睡覺吧,明天家里會有許多食物的! 第二天,他們果真發(fā)現(xiàn)家里出現(xiàn)了許多雞鴨魚肉、甜食、水果、酒和其他他們沒見過的食物。他們飽餐了一頓后,老伴對老頭說:“快去找神鳥,讓它送我們一個商店,商店里要有許許多多東西,這樣,往后我們的日子就舒服了! 老頭又來到了森林里的那棵樹下,呼喚金嘴巴小鳥,小鳥飛來問他:“你還想要什么?” “我的老伴讓我來找你,她請你送給我們一個商店,商店里的東西要應有盡有。她說,這樣我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了。” “回去吧,明天你們會有一個商店的!苯鹱彀托▲B說。 老頭回到家把經(jīng)過告訴了老伴。 第二天他們醒來后,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家里到處都是好東西:布匹、紐扣、戒指、鏡子……真是應有盡有。老伴仔細地清理了這些東西以后,又對老頭說:“快去找神鳥,讓它把我變成王后,把你變成國王。” 老頭回到森林里那棵樹下,呼喚來金嘴巴小鳥,對它說:“我的老伴讓我來找你,讓你把她變成王后,把我變成國王。” 金嘴巴小鳥望了一下老頭,說:“回去吧,明天早上你會變成國王,你的老伴會變成王后的! 老頭回到家,把金嘴巴小鳥的話告訴了老伴。 第二天早上醒來,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周圍還有著一大堆侍臣奴仆。 可是,老伴對此仍不滿足,她對老頭說:“去,找神鳥,讓它把魔力給我,讓它來宮殿,每天早上為我跳舞唱歌! 老頭又去森林那棵樹下找金嘴巴小鳥,這次,他呼喚了許多時候,最后總算將金嘴巴小鳥呼來了。老頭說:“金嘴巴小鳥啊,我的老伴想讓你把魔力給她,她還想讓你每天早上去為她跳舞唱歌! 金嘴巴小鳥憤怒地盯著老頭,說:“回家等著吧!” 老頭回到家,他們等待著。 第二天起床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被變成了兩個又丑又小的矮人,皇宮變回了最初他們一無所有的茅屋。 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告訴人們財富面前不要無度追求。現(xiàn)實生活中,有“貴人相扶”是件大好事,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切不可太過貪婪。否則,一旦引起對方反感,就可能一點“好處”也沒有了。 古語說:物極必反。人不能太貪婪,一味鉆入“錢眼”中,看到的只會是利益,而別的東西,像友情幫助、像幸運加身等會全部被忽略。因為人們眼中只盯著“利”,人性就會扭曲變味,長此以往,不僅淪為“利”的奴隸,同時會成為孤家寡人,不再有朋友。而名利,實際上如過眼煙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故此,人一定不能“為物欲所累”,如果以追求財富為終生目的,心靈就會被物欲利誘腐蝕,人也會掉入深淵中不能自拔。 金砂坑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出人預料的事,有讓人不如意的事,但也有“天上掉餡餅的事”,當然這種“好事”少之又少,而得到這種“好事”的人被他人稱之為有運氣的人。 很久以前,在一個山谷中有一股細細的山泉,沿著窄窄的石縫,“叮咚叮咚”往下淌,不知過了多少年,水把巖石沖刷出一個碗大的淺坑。以后,淺坑中總浮著黃黃的金砂,每天不增多也不減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漢來到這里,歇腳在這喝山泉水,偶然看見了“碗中”閃閃的金砂。驚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從此,老漢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嶺砍柴。每到十天半月,他就會來此地取一次金砂,老漢的日子很快富裕起來。村里的人都感到蹊蹺,不知道老漢交上了啥財運。但老漢對這秘密卻守口如瓶,既不告訴父母,也不告訴妻小。 終于,老漢的兒子跟蹤父親,發(fā)現(xiàn)了秘密。他在認真看了窄窄的石縫、細細的山泉,還有淺淺的小坑后,埋怨父親不該將這事瞞著,不然早發(fā)大財了,他向老漢建議,把小坑鑿大。 老漢開始不同意,架不住兒子天天磨他,老漢想了想,終于同意了。于是說干就干,父子倆很快就把小坑鑿成了個大坑。父子倆累得大汗淋漓,想到今后可以獲得更多的金砂,高興得不知說什么好。然而,從此以后,金砂不僅沒增多,反而就此消失得無影無蹤。父子倆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里去了呢? 原來,老漢和兒子將坑鑿大,破壞了此處的地理結(jié)構(gòu),金砂便不存在了。老漢本是個幸運的人,但因為“心貪”最終失去了幸運。 人對財富的追求應有正確的態(tài)度,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應不斷降低欲求。名利富貴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盡管豐厚的物質(zhì)享受能帶給人快樂,但卻是短暫易逝的,只有精神上的不斷充實,心靈才會歷久彌新。 任何事物“得失”界限不會永遠不變,得而失之、失而復得的情況,在生活中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人對名利的“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但一定要為“欲望”設(shè)置底線,才能防止“欲望”無限擴大、膨脹。 人對待“幸運”也是一樣,要正確對待“幸運”——不過分貪婪,只有這樣,“幸運”才能長久。 人生沒有第二回 生活中,命運往往在滿足人的一個“欲望”的同時,再拋給他一個更讓他動心的“欲望”在眼前。但人生沒有第二回,如果凡事知足、適可而止,不為了追求“欲望”拿生命做賭注,才能真正獲得幸福,而這一切皆源于一個人內(nèi)心對“欲望”是否持淡定、淡泊、淡然的態(tài)度。 有個人去沙漠中尋找寶藏,寶藏沒找到,所帶的食物和水卻所剩無幾。又過了幾天,這個人的食物和水也沒了,整個人沒有一絲力氣,他只能靜靜地躺在沙漠里等待死亡的降臨。 在死的前一刻,他向天做了最后的祈禱:“天神啊,救救我這個可憐的人吧!” 沒想到,天神真的出現(xiàn)了,問道:“我能幫你什么呢?”這人急忙回答說:“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是很少的一點也行! 天神滿足了他的要求。扔下食物和水。這人吃飽喝足以后,又繼續(xù)向沙漠深處走去,很幸運,他找到了寶藏,那些寶藏散發(fā)著令人奪目的光彩。他貪婪地將寶藏裝滿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此時,他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水來支持他走完回去的路了。 他帶著寶藏向回走,由于體力不斷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寶藏,一邊走一邊扔,到最后把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扔掉了,還沒有走出沙漠。 他再一次虛弱地躺倒在地上,他又向天神做了祈禱,天神又出現(xiàn)了,問道:“現(xiàn)在你要什么?” 他回答道:“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 但這次天神沒有答應他,最后,這個人死在沙漠中了。 生活中,很多人只看眼前利益,只追求于一時的擁有;還有些人在得到或擁有后,不去想長遠的事,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看自己眼前利益的人,將成為利益的奴隸。 所以,一個人要對“欲望”設(shè)限,否則,如果總被過高過多的要求“拴著”,會丟掉自身操守,在追求時不擇手段,失去自我,陷入“欲望泥潭”走不出來。當然還有些人“欲望泥潭”中仍不知“放手”,認為“貪心”正常,被利益左右,被不滿足控制,直至最終害了自己。 不拿利益做生命賭注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幸福。 和生命賽跑 和生命賽跑的人,有嗎?有,而且很多。 人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么活著?難道只是為了攀比名利、財富?難道只是為了得到他人羨慕的眼神?有道是欲壑難填。 大凡人認為自己活得不好、不滿足,都與其欲望過多、過大有關(guān)。他們除了追逐不斷滋生的“欲望”,還整日幻想非分的名和利,他們追逐“欲望”以及名利的腳步快得就像和自己的生命賽跑。 從前,有一位財主,家境闊綽,但總覺得家里還少了什么似的。一天,妻子告訴他,家里現(xiàn)在最缺的就是一位“兒媳婦”。財主想了想:的確如此。但是,可以稱得上門當戶對的對象,只有國王的女兒。不過,如果要娶公主當媳婦,一定要比國王更富有,國王才能答應嫁女兒?墒,要怎樣才能做到比國王更富有呢? 為了這件事,財主每天茶不思、飯不想,不久就病倒了。有一天,從外地回來的一個人對他說:“我剛從一個地方回來,那里有一個有求必應的神仙,只要您去求他,任何東西他都可以給您,能圓您的心愿!必斨鲉枺骸笆钦娴膯?”這人回答:“當然是真的!”財主隨即要妻子為他準備行囊,準備前往。妻子疑慮地問:“你不是病了嗎?為什么還要急著出遠門呢?”財主說:“這種事不能等,我要趕快啟程,見到了神仙,我不光病會很快好,而且馬上會得到比國王還要富有的東西,到時就可以上國王的皇宮去給兒子求婚了!逼拮訜o法阻攔,只好為他準備干糧、衣物。 財主日夜兼程,趕了五天的路程后,終于見到了神仙。他祈求神仙能夠滿足他的心愿。 神仙說:“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給你。” 財主說:“我想要土地! 神仙回答:“可以,但你想要多少呢?” 財主心想:我想要全國再加上全國以外的土地,這樣就比國王的財富多了。但他不敢開口,他怕他的要求太大,神仙不同意。 神仙見他半天不說話,便對他說:“這樣好了!你只要在明天天黑以前回到我這里,凡是你走過的土地都屬于你! 財主一聽,心中十分歡喜!第二天天未亮時,他就動身出門去了。他跑呀跑,一刻也不敢停下來。連口渴時,也舍不得停下來喝口水。飯更別提了,一頓都沒吃,唯恐少跑一步,就會少掉一塊土地。 直到天黑,他才百般不舍、萬般無奈地往回跑。當他跑回到神仙的面前時,神仙問他:“你走了這么遠?土地夠了嗎?” 財主疲憊不堪地回答:“還不夠多!闭f完,竟然在神仙的面前倒了下來,斷了氣。 財主是死于和生命賽跑。 人一旦貪欲過大,就會利令智昏,利欲熏心,就會計較得失,算計他人,被利益蒙住雙眼。有道是:“有了金子還嫌沒有寶玉,封了大官還想當皇帝!敝阏,吃粗陋食物、睡草席也覺安樂;不知足者,就是天天錦衣華服、餐餐山珍海味也不稱意。 古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對爭名奪利者的形象寫照。貪婪無度者,既沒有親情、愛情、友情,又沒有助人之心,甚至自己正常的生活都會被忽略,是典型的利益“奴仆”。這些人并不認為自己“貪利”行為的可怕,反而在“貪利”的誘惑下在這條可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至被終身“套牢”,方知“平淡生活”的寶貴,但已為時晚矣。 所以,不做金錢、利益的“奴仆”,因為再多的錢、再多的利益,也只是一時擁有。 貪小便宜吃大虧 貪小便宜吃大虧,是一句古話,但卻是實踐證明了的事。生活中,很多人愛貪小便宜,還有些人認為不占小便宜太吃虧,這些人都是目光短淺的人,它們過分看重眼前的小利益,甚至讓這些小利益牽著自己走,在爭或奪中放棄自己的尊嚴,不顧一切搶奪,甚至丑態(tài)百出。還有些人在占“小便宜”時不僅占不到“小便宜”,反而掉進別人精心設(shè)計的“圈套”之中。 有一天,狐貍看見烏鴉嘴里叼著一塊剛剛捕獲來的肉,就十分想得到這塊肉,可是由于烏鴉在樹上待著,狐貍在樹下,狐貍便想用計騙烏鴉丟掉這塊肉。狐貍眼珠一轉(zhuǎn),計上心頭。 狐貍大聲對烏鴉喊道:“親愛的烏鴉妹妹,您最近過的可好,我早就聽說過您的歌聲是整個森林中最美妙的聲音,很想聆聽一下您的聲音,一直苦于沒有機會,這次正好碰見您,機會難得,您賞臉唱兩句?我也好給大家宣傳宣傳您。”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心里頓時美滋滋的,可是它知道狐貍一慣狡猾,自己同伴們都沒少受它的捉弄,這次說不定又在打自己什么壞主意,所以就對狐貍不加理睬,只顧吃著嘴里的肉。 眼看著烏鴉嘴里的肉被一口一口地吃掉,狐貍心里別提有多著急了,它接著說道:“烏鴉妹妹,我覺得您不僅是咱們整個林子里歌唱得最好的,就連您的羽毛也是那么漂亮,我想,趁著您今天這么閑在,邊跳舞邊唱歌,如何?我看最美麗的歌唱舞蹈家非您莫屬了! 烏鴉開始相信狐貍的贊美了,它想,狐貍是真心贊美自己的,它真會替自己宣揚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呢?于是忘記了嘴里正吃的肉,張開口就唱,擺弄身體就舞,嘴里叼著的肉掉了下去,樹下的狐貍一見,立刻叼著那塊肉逃之夭夭了,只剩下烏鴉獨自在樹杈上默默地流淚。 這個故事中,烏鴉有貪小便宜的心理。實際上狐貍的伎倆很一般,但烏鴉卻失去了警惕,掉進了狐貍的陷阱中。所以,警惕他人的“贊美”或給予的“小利”,不貪圖“小便宜”,不僅能保全自己不受傷害,同時還表現(xiàn)出自己做人的高尚情操。 人是群居動物,生活中、工作中,難免要接受旁人的品頭論足以及“算計”。一般情況下,人的善良容易被發(fā)現(xiàn),人的“險惡”很難看出,學會辨識人心,即對他人的行為要多觀察,對他人的言語要多想想,尤其是對待不熟悉的他人過分熱情時,更要頭腦冷靜。 要記住,任何時候“貪心”都是自己的大敵,小便宜更是不能沾。 金山 世間“取和舍”這兩字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因而,如果只知“取”而不知“舍”,是屬于貪得無厭、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自取滅亡”,陷入“取之深淵”。而知“取”又知“舍”的人則是有大智慧的人。 有兄弟兩人,哥哥吝嗇而貪婪,弟弟則心地善良。后來,他們的父母去世了,哥哥把全部財產(chǎn)據(jù)為己有,狠心地把弟弟趕出家門。 弟弟沒有辦法,從家中走出來,想到父母雙亡,自己馬上要過著流浪的生活,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時,飛來了一只大鳥,它問明原因,很同情弟弟。 大鳥告訴弟弟說,有一座金山,山上有許多金子,如果想要的話,它可以馱著弟弟到金山上去撿金子。但是,他們必須在太陽出來之前離開,否則就會被太陽烤化了。 弟弟千恩萬謝。大鳥讓弟弟騎在自己背上,飛到了那座金山上。 那座金山上到處都是金塊、金條、金片、金珠,映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弟弟高興極了,他拿起一塊兒大金子就要回去,大鳥勸他再多拿點兒,弟弟笑著說:“夠了夠了”,他們很快離開了這座金山。 從此,弟弟發(fā)了財。弟弟蓋了房,養(yǎng)了雞、鴨、牛、羊,還娶了媳婦兒,過起了幸福生活。哥哥看到弟弟如此,找到弟弟問清原委,也找到大鳥,讓它馱自己到金山上,大鳥像囑咐弟弟那樣囑咐了哥哥,但哥哥看到滿山亮閃閃的金子時,拼命地撿,一大麻袋撿滿了,又撿一大麻袋,不管大鳥怎樣催促提醒,哥哥就是不聽,哥哥認為只有把金山搬空,自己才會更幸福。 太陽露頭了,大鳥飛走了,結(jié)果貪財?shù)母绺绫换罨畹乜舅涝诮鹕缴狭恕?br/> 現(xiàn)今,很多人總認為自己錢少,總認為自己不幸福是因為錢不夠多。他們認為所謂幸福就是要有錢,要有很多錢,因此在尋找利益時,往往忘了“取舍”二字是相連的,總希望“取”的越多越好,或者“取多”不“取少”,在“取”時,耳中聽不得別人勸阻的話,眼中看不到“不取”的邊,不停地“取”,最終陷入“取之泥潭”不能自拔。 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一定要能駕馭自己的心態(tài),不被“欲望”主宰,否則,就會不斷沉淪,因為“貪婪的心就像一個無底洞”,再多的利益也無法填滿。 人并非只有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才能得到幸福,幸福是一種內(nèi)心的感受,與奢侈和富足無關(guān)。知足之人,對事物追求會有所節(jié)制,不知足之人,時時為“利”“忙忙碌碌”,直至離開這個世界仍認為財富不夠。 18個橘子 很多時候,并不是“不放手”就能永遠擁有手中的東西,就像手中緊握的沙,越是緊緊攥住,流失的就越多。反之,放開手,漏掉的僅僅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仍在手中。 父親從市場回來,買回了一大袋橘子,兒子看到后立刻從里面拿出了一個。 父親沒說什么,從那袋里數(shù)出17個橘子,一個一個地擺在桌子上。他要兒子把這17個橘子分成三份——父親一份,母親一份,兒子一份。要求兒子的一份是桌上橘子的二分之一,母親的一份是桌上橘子的三分之一,父親的一份則是桌上橘子的九分之一。規(guī)則是,既不能把橘子剝開,也不能剩下。這下可把兒子急壞了。17不能被二、三和九整除,怎么也不可能按父親的要求分開的呀?兒子急得抓耳撓腮,恨自己數(shù)學沒學好。 父親見狀,在一旁嘆了一口氣說:“要是有18個橘子就好分了,是不是?” 兒子是一個非常機靈的孩子,一聽這話,知道是父親在提醒自己,趕緊把手里那個還沒來得及吃的橘子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湊成了18個。這樣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更令兒子高興的是,他先前得到的那個橘子仍屬于他。 父親對他說:“兒子,這下你應該知道了吧,解這道題的關(guān)鍵是你必須舍。你要是不舍自己手里的橘子,你永遠不可能解開這道題的;你要是能舍,你就能很容易地解開這道題。而且,一旦你舍了你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你往往什么都不會再失去。孩子,人生是一道選擇題, 有時要選擇舍,或選擇放棄,有時要選擇堅持或選擇不放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則,題解起來就會有麻煩,易出錯,甚至解不下去。” 兒子點點頭。 人的一生,干什么事情都必須要有“舍”的胸懷!吧帷焙汀暗谩笔菍α⒌,也是互補的。有些人把“得”看得過重,不愿意“舍棄”到手的或即將到手的東西,于是,要么期盼他人永遠無償給予自己,要么期盼他人不要向自己索取。而對于想“得”的東西,“得到”了十分興奮,“得不到”沮喪萬分。特別是,由于“不舍”,當失去利益后,怨天憂人,煩不勝煩。 其實,生活中敢于“舍”的人,也許在別人看來很傻,但有句古話:“傻人”有“傻!,因為生活不會永遠虧待“敢于舍的人”。樂于成人之美的人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與配合,所以幫助他人也就是幫助自己。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世間山珍海味再好吃,人也只能一日吃三餐,一日三餐飯菜再多,人吃飽了也就吃不下去了;金銀珠寶再珍貴,在任何人手中都是暫時擁有,永遠不專屬于哪一個人。人一旦離開了人世,財富也就易主。所以,不貪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貪心大,貪得無厭,人就永遠沒有滿足之時,心也就永遠無快樂可言。 有一個人潦倒至極,每天睡在廟里一張長凳上。 后來,他覺得快死了,便向老天祈禱:“神啊,救救我吧,只要給我一個金幣,我就死不了了! 神真的顯現(xiàn)了,看他可憐,扔給了他一個口袋,說:“這個袋子里有一個金幣,但是當你把它拿出來以后,里面又會有一個金幣,你想花錢的時候,就把這個錢袋扔掉! 那個人聽完神的話,精神了許多,開始他不相信,后來試著一拿,果真拿出一個金幣,他把手再伸進袋內(nèi),又拿出一個金幣,他興奮起來,他不斷從袋中往外拿金幣,整整一個晚上都沒有合眼,地上到處都是金幣。這一輩子就是什么也不做,這些錢已經(jīng)足夠他花的了。但是每次當他決心扔掉那個錢袋的時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著金幣,直至周圍堆滿了金幣。 可是他還是對自己說:“我不能把袋子扔了,只要袋子在,錢就會源源不斷地出來,還是讓錢更多一些的時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了最后,他虛弱得沒有力氣把錢從口袋里拿出來了,但是他還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終于死在了錢袋的旁邊,而他周圍盡是金幣。 古時人們常說: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人心的不滿足以及欲壑的難填,會使形形色色的人打破了自身原有的平衡,淪為金錢利益的奴隸。古代像秦始皇為了長生不老,浪費人力物力大煉丹藥,還有其他一些朝代的帝王為了死后像生前一樣享榮華富貴,大修墳墓,將活人、金銀珠寶陪葬,這些都是欲壑難填的表現(xiàn)。 人的“知足”與“不知足”,取決于對金錢的態(tài)度。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圖金錢利益,終被金錢利益所累;熱衷地位權(quán)勢,會為地位權(quán)勢“套牢”。人的最大財富是自己的生命,所以,金錢利益再多,地位權(quán)勢再大,也代替不了健康的鮮活的生命。 俗話說,知足常樂。懂得知足,人才能從名利的枷鎖中解脫出來。才能認識到名利是帶不走的身外之物,才能認識到如果沉迷于其中,只能讓自己活得很累、很煩。 京臺請客 有“欲望”是人的正常心理,因為有“欲望”,人會有各種各樣的非分“想法”。這些非分想法從點到面,從小到大,“腐蝕”著人的心理,使人成為“欲望”的俘虜。 欲望分正常的和非正常的兩種,正常的有利于人的進步,甚至帶有壓力的欲望能促進人努力,但是非正常的欲望則要小心了,因為這種欲望帶有嫉妒、攀比、不滿足等負面因素,而人對待“非正常的欲望”,只有一種選擇:戰(zhàn)勝它,不被它控制、左右。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一次令尹子佩請楚莊王赴宴。 楚莊王本已答應,但令尹子佩在設(shè)宴地點京臺等了好久,遲遲不見莊王來。 第二天,子佩專程問莊王,“您為何不來赴宴?” 莊王說:“我后來聽說你是在京臺準備了盛宴。京臺向南可以看見荊山,腳下對著方皇之水,左面是長江,右面是淮河。人到了京臺會感覺舒適無比,忘乎所以。而我德行淺,操守還須修煉,我怕自己萬一到了那地方,沉迷于山川秀美,流連于美味佳肴,會耽誤治理國家大事,所以不敢去了! 這篇故事講述了莊王面對“欲望”所采取的克制態(tài)度。 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多是理智戰(zhàn)勝情感之人。古人曾說:“生命是由欲望構(gòu)成的!贝_實,人有“欲望”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放縱欲望,“欲望”就會變成“貪欲”,會成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楚莊王注意與“欲望”保持距離,最終成了“一飛沖天”的春秋霸王之一。 唐玄宗本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君王,在他執(zhí)政前期,國力強大,但他最終卻因沉迷于奢靡浮華的“欲望”之中,導致國力下降,“安史之亂”的發(fā)生。 所以,給“欲望”加把鎖吧。 生活中,給“欲望”上鎖的人比較多,但如果人人都給自己的心靈“上把鎖”,世界就會清明許多。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事實證明,生命中許多看起來是小事的事,其實都蘊含著令人不容忽視的大道理,但很少有人能夠從中真正體味。那些認為小事可以忽略或可以置之不理,或草率馬虎對待小事的人,做大事時也往往不能善始善終。 人與人的能力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但現(xiàn)實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挥腥藗ゴ,有人平庸,從做小事上就能看出來。小事成就大事,細節(jié)鑄就完美,人于細微處用心,于細微處著力,不對小事敷衍,不對小事“斤斤計較”,往往就開啟了“成功”的大門。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以撿破爛為生的兄弟,天天都盼著能夠發(fā)大財,最終,上天因為他倆每一個夢都與發(fā)財有關(guān)而大受感動,決定給他們一次發(fā)財?shù)臋C會。 一天,兄弟倆照舊從家里出發(fā),沿著街道一起向前撿廢品。但這天,偌大的街道仿佛被人來了一次大掃除,連平日里最微小的破破爛爛都不見了蹤影,僅剩的就是東一個西一個躺在地上的一寸長的小鐵釘。 哥哥看到路上的鐵釘,便把它們一個一個地撿了起來。 弟弟卻對哥哥的行為不屑一顧,說:“三兩個小鐵釘能值幾個錢?”沒過多久,哥哥差不多撿到了滿滿一袋子的鐵釘。 看到哥哥的成績,弟弟好像有所醒悟,也打算學哥哥那樣撿一些鐵釘,不管多少,最起碼也能賣點錢。于是便回頭再去找,可等他回頭找的時候,來時路上的小鐵釘,一個都沒有了。 弟弟心想:沒關(guān)系,反正幾個鐵釘也賣不了多少錢,哥哥的那一袋,可能連兩塊錢都賣不到,所以也就不覺得可惜。兄弟兩個繼續(xù)向前走,沒多久,兄弟倆幾乎同時發(fā)現(xiàn)馬路邊新開了一家收購店,門口掛著一塊牌子寫道:“本店急收舊鐵釘,一元一枚! 弟弟后悔得捶胸頓足。哥哥則用小鐵釘換回了一大筆錢。 店主看著發(fā)愣的弟弟,問道:“孩子,同一條路上,難道你就一個鐵釘也沒看到?” 弟弟沮喪地說:“我看到了啊?赡切¤F釘并不起眼,我沒想到它竟然這么值錢! 店主笑了,他對弟弟說:“小事是做大事的基礎(chǔ),不要看不起小事! 生活中,人們往往對自己要做的細微小事不在意,或不屑一顧,或草率做之,或敷衍做之,殊不知,成就大事,需要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是讓人們注重小事這個道理。更多時,人們要養(yǎng)成將身邊小事一點一滴做好的習慣,打下做大事的基礎(chǔ)。人只要拿出100%的認真對待1%的事情,不去計較所做小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就能打好做大事的基礎(chǔ)。 互換生活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就像宮殿里會有傷心之事,茅屋里也會有快樂的笑聲。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展示的,還是我們關(guān)注的,大多是風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于是,站在城里的人,向往城外人;而一旦出了城,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其實都是一樣的。所以,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將自己的眼光一直投注到他人的生活上,因為,生活真的是你自己的,過好過壞自己負責。 在一條河的兩岸,一邊住著百姓,一邊住著僧人。百姓們看到僧人們每天無憂無慮,只是誦經(jīng)撞鐘,十分羨慕他們;僧人們看到百姓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樣的生活。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渴望著:到對岸去。 一天,百姓們和僧人們達成了協(xié)議。于是,百姓們過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們過上了百姓的日子。 幾個月過去了,成了僧人的百姓們發(fā)現(xiàn),原來僧人的日子并不好過,天天誦經(jīng)受約束的日子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便又懷念起以前當百姓的自由自在生活來。 成了百姓的僧人們也體會到,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世間的種種煩惱、辛勞、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僧人的種種好處。 又過了一段日子,他們各自心中又開始渴望著:到對岸去。終于他們換了回來。 由此可見,人們眼中的他人的快樂,并非真實生活的全部。那些認為自己生活很差的人,實際是他們心靈的空間擠滿了太多的“負重”,因而無法欣賞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 不要去羨慕別人的花園美麗,因為你也有自己的沃土。也許你的花開得不如別人的鮮艷奪目,但你的花仍具有觀賞以外的價值。 常算算命運給你的恩典,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所擁有的絕對不比身邊的人差,而有缺陷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善待它,讓它同樣發(fā)揮出最大潛能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沒有一家家里啥難事沒有,所以,不要太去關(guān) 注他人表面上的現(xiàn)象。也許他人光鮮亮麗的背后有太多你不知道的辛酸。 人堅決不能有攀比心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是令他人羨慕的地方,發(fā)現(xiàn)自己所長,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比什么都強。 吃西瓜 不同的人看待事物有不同的見解,只顧眼前利益的人,往往缺少一種對未來的把握與規(guī)劃能力,其表現(xiàn)過于“重利”,甚至為了小利斤斤計較,急功近利。而懂得舍棄眼前利益的人,會從大局出發(fā),考慮問題全面,其表現(xiàn)具有長遠眼光,不輕易被眼前利益誘惑,不迷失自我,這種人最有可能登上人生境界的頂峰,并獲得長遠的大利。 有個人非常羨慕一位富翁所取得的成就,于是他跑到富翁那里詢問他成功的訣竅。 富翁弄清楚了他的來意后,什么也沒有說,轉(zhuǎn)身拿來了一只大西瓜。他迷惑不解地看著,只見富翁把西瓜切成了大小不等的3塊。 “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富翁一邊說,一邊把西瓜塊放在這人面前。 “當然選最大的那塊!”這人毫不猶豫地回答,眼睛盯著最大的那塊。 富翁笑了笑:“那好,請用吧!” 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他,自己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當這人還在享用最大的那一塊的時候,富翁已經(jīng)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塊。接著,富翁得意地拿起剩下的一塊,還故意在這人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來。其實,那塊最小的和最后一塊加起來要比青年手拿的最大的那一塊大很多。 這人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表面看雖沒自己的大,卻比自己吃得多。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贏得的利益自然比自己的利益要多。 吃完西瓜,富翁講述了自己的成功經(jīng)歷。最后,他語重心長地對這人說道:“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小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大利,這是我的成功之道。” “利益”就像一塊蛋糕,無時無刻不吸引著路過者的眼球。但如何取得最大利益也是有智慧的。有時的舍小利益會得到更大的利益,有時的“放手”能收到更大的益處,人千萬不去做撿芝麻丟西瓜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