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參考各種生死哲學的基礎上,主要從佛教的角度闡述了作者的生死觀,以及面對生死問題如何解決。對現(xiàn)代人如何處理好生死問題,如何活得有意義、死得從容、有尊嚴,提供有益的心理幫助。 生老病死是宇宙中定不可移自然規(guī)律。對人來說,生死只會有一次,有過瀕死經(jīng)歷的人只是極少數(shù),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無法體驗生死,也不可能參透生死的本性。但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生死經(jīng)歷之中,以及佛陀與高僧大德的教言之中感悟到生死的本質,由此而更加深刻地認知生死。那么,佛教持什么樣的生死觀?佛教有哪些關于生死的論點?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生死、怎樣正確的對待生死呢?這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內容。 作者簡介: 吳玉天,1954年生于北京,原籍山東,當過兵,后經(jīng)自學于1977年考入大學,現(xiàn)居天津。自1979年起,對佛教發(fā)生了興趣,對佛教廣泛涉獵,后學藏傳佛教。1992在藏地參訪了一年,拜在晉美彭措法王等多位上師門下,著有《訪雪域大師》一書,影響很廣。后長年赴藏地學習,對佛教具有較深的研究。此叢書是其多年對佛教哲學理念研究、參學、修行的總結。對研究佛教與人生意義之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錄: 緒論 1.世間諸法皆有漏,皆是苦 佛陀將這個世界定義為“娑婆世界”,意為“堪忍世界”,另一解釋是為“穢土”。 2.業(yè)力流轉 有這樣一句俗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笨梢姺e累福報是十分重要的,而積累罪孽則是很可怕的。 3.人身難得 佛陀講人身難得的目的,是要使人們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人身,并用這個來之不易的人生修行解脫,不要再沉淪在輪回之中受苦了。 4.世法無常 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為此而努力奮斗著。但理想能否實現(xiàn),卻不是我們自己能說了算的。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5.壽命日減緒論 1.世間諸法皆有漏,皆是苦 佛陀將這個世界定義為“娑婆世界”,意為“堪忍世界”,另一解釋是為“穢土”。 2.業(yè)力流轉 有這樣一句俗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笨梢姺e累福報是十分重要的,而積累罪孽則是很可怕的。 3.人身難得 佛陀講人身難得的目的,是要使人們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人身,并用這個來之不易的人生修行解脫,不要再沉淪在輪回之中受苦了。 4.世法無常 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為此而努力奮斗著。但理想能否實現(xiàn),卻不是我們自己能說了算的。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5.壽命日減 人們稱長壽者是“有福之人”,就是因為他們具有享受長壽的福報。而這樣的有福之人若是放縱欲望,不擇手段的損人利己,做缺德的壞事,那他就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喪失掉自己在前世得之不易的福報。 6.有生必有死 我們的身體太脆弱了,如水中的泡沫一樣,不用太大的風暴,就是有一個刺扎一下,就能使泡沫破滅。 7.不必怕死 曾有一個有天眼功能的人對末學說,他在無意之間,看到婦產醫(yī)院的樓頂上有一大群的靈魂等著投胎轉世,他們之間似乎還在討論著什么。 8.未成就前要怕死,以此提起猛利的出離愿 佛教認為,了生脫死的關鍵是要通過修行證悟到生死的本性。如此,才能解脫輪回的束縛,才能從根本上了斷生死,避免繼續(xù)在輪回之中受苦。 9.因憂無常而提起念死之心 “觀無常法”乃是一切修法的基礎,如果能夠將“念死無常”的法門修好,任何法門都可以修成功;如果沒有建立起“死無!钡挠^念,那么縱然是修了無上大圓滿法也是無法成佛的。 10.放棄對世法的執(zhí)著 眾生放不下世法的原因,就在于眾生看不到世法虛妄的本質,而是認為名、利、毀、譽、苦、樂、譏、稱等世間八法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因此就要爭、要奪、要不惜一切手段來攫取不屬于自己的利益,哪怕是因此而被殺頭也要干。 11.不執(zhí)著于壽命之長短 當時,魔王波旬現(xiàn)身對佛說:“你的壽命到了,應該走了!贝藭r,以釋迦佛的能力完全可以宣布自己多住世一段時間,但佛祖沒有這樣做,他知道自己的世緣盡了,于是答應入滅。 12.放棄對死亡的執(zhí)著 作為修行人,最關心的應該是自己的一生所作所為是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對得起上師佛法。 13.發(fā)出離解脫之菩提心 貪圖享樂與發(fā)愿出離是對立的,因為貪圖享樂者必定會留戀這個世界。所以,欲出離輪回必當祛除享樂心,而應發(fā)起菩提心。 14.以正確的方法可以長壽 長壽與錢財不成正比,與權力成反比,與習氣成反比,與欲望成反比,與罪業(yè)成反比。 15.以修行正法獲出離解脫 如果你想滅除輪回中的無盡苦難,就要出離輪回;倘若要出離輪回,就應為自己而選擇未來的目的地。 16.利用中陰界的機遇獲得解脫,圓滿成佛 就在智慧光出現(xiàn)的同時,代表人道的暗藍色的光向你而來,穿透你的心。在傲慢的驅使下,你將恐懼的逃離耀眼的黃光,卻喜歡人道的暗藍色光,因而對它執(zhí)著。 17.引導亡者獲得出離 當人死后,會見到明耀的各色光與暗淡的各色光。明耀的光是佛光,而暗淡的光是六道之光。 18.依照佛教的儀軌辦喪事 只有具備了愿菩提心的人才具備真正為他人超度的能力。除此以外,大德高僧還要有修證,要具有將死者的頂門打開,送死者的神識沖出梵穴的法力,否則是無法超度亡靈往生的。緒論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鄙喜∷朗怯钪嬷卸ú豢梢频淖匀灰(guī)律,誰都無法逃脫。是故,生死是一個重大而沉重的話題,是世界上一切問題之中最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將這個問題搞清楚,其他一切問題都不會真正搞清楚。所以我們不能回避對死亡的研究。 生死問題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誰都逃避不了。而其中卻有著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隱秘。比如,生的意義是什么?認為什么會死?人死后是不是就徹底的沒有了?如果死后依然存在,那他又是以何種狀態(tài)生存的……如此等等。有關生死的問題,存在著太多的未知秘密,因此在生死的領域之中,我們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內容。 陳建民上師曰:“夫修行人大事未明以前,如喪考妣;大事已悟之后,為他未悟,亦如喪考妣!贝搜砸馑际钦f,世間任何學問與課題都比不上生與死的問題大。若是連生死問題都沒有搞清楚,那就如同死了爹媽一樣。而在搞清楚了生死問題之后,面對更多的眾生未悟到生死的道理,未發(fā)解脫生死的愿力,還是如同死了爹媽一樣的痛苦,這是菩薩悲憫眾生的崇高境界。 對一般人來說,生死在一生之中只會有一次。而有過瀕死經(jīng)歷而再生的人只是極少數(shù)。所以,絕大多數(shù)人無法體驗生死,也不可能參透生死的本性。但我們可以從他人的生死經(jīng)歷之中,以及佛陀與高僧大德的教言之中感悟到生死的本質,由此而更加深刻的認知生死。 能認識到生死本質的智者不會懼怕死亡,他們會在死亡未來臨前未雨綢繆;而在死亡來臨之時,能夠坦然應對死亡。倘若我們因怕不吉利而忌諱談到“死”字,對生與死這樣的大問題愚蠢地回避,而不是通過研學佛法而了悟生死的本性,并在出離輪回與了生脫死上下功夫,那么,當死亡來臨時,我們必然就會手忙腳亂,難以應對,結果只能隨六道輪回流轉受苦。倘如此,我們就與那些走路不看陷阱,一旦墮落陷阱就后悔莫及的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生與死是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一個永恒的話題。正是因為所有的人都關心自己的生命,一切有信仰的人都關心自己死后的去向,所以,生死的問題以及死后的去向就成為了一切宗教的重要話題,這個命題也是宗教能得以存在的最重要原因。 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之中,只有佛教對眾生的生死問題講得最深刻、最透徹、最徹底、最明白、最能撼人心魄、最能令人猛醒,故佛教也是將生死問題解決得最徹底的宗教。佛教不僅揭示了生死的本質,還為眾生指明了一條通過修行而了生脫死的道路,并為未獲得解脫輪回束縛的眾生提供了一個美好的歸宿,那就是最快樂、最美妙的極樂凈土。 可以說,整個佛教的教義都是圍繞著了脫生死輪回這個大題目—從悉達多太子應度化眾生的因緣誕生,到他看到了生老病死的殘酷現(xiàn)實而出家,直至他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了脫了生死輪回,最后到佛陀示現(xiàn)涅槃,整個過程都圍繞著佛陀對生與死的證悟。佛陀在一生之中所講述的一切經(jīng)論與教法,都闡述了佛陀對于生死輪回本性的認知;而在佛陀所有的教言之中,也都顯示出了佛陀證悟宇宙諸法本性與生死本性的大智慧。 學佛、修佛為的是什么?不是為了現(xiàn)世的升官發(fā)財,而是為了能夠獲得出世間的了生脫死,為的是使我們能夠看破生死幻象,放下對生命的執(zhí)著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最終借由修行而獲得涅槃的永生。 因此,作為一個修學佛法之人,理應比凡夫更注重生死問題。修學佛法之人如果連生死的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其所學的佛法對自己也就沒有什么利益,這樣的“學佛”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現(xiàn)在很多人學佛的目的發(fā)生了顛倒,他們學佛似乎只是為了謀求世間利益,為了升官、發(fā)財、出名、被人崇拜,以此獲得成就感,以及確保家人與自己的平安等等。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世間利益最多只能維系幾十年,當人面對死亡時,一切世法都會毫無意義,縱使你有億萬家財、權傾朝野、名聲震天,此時你一分錢、一點權力也帶不走。這時,你將不得不面對死亡的問題,面對死后流轉到哪一道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那么在來生你將不得不在惡道中遭受極大的痛苦。而若想解決好生死輪回這樣重大的問題,就必須學習佛法,并經(jīng)由修行實踐來獲得真實的出離,這才是我們學佛的根本目的。 那么,佛教持什么樣的生死觀?佛教有哪些關于生死的論點?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生死、怎樣正確地對待生死呢?這個問題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世間生死人皆懼,持執(zhí)正見可無憂 我們先來看看眾生是怎樣看待生死的。一般說來,世人在對待死亡方面會持以下幾種態(tài)度。 一是怕死 不論是天道的神仙,還是阿修羅道、人道、畜道、鬼道的眾生,都十分愛惜自己的生命,留戀自己的身體。在眾生的眼里,死亡是恐懼的,而對于死亡的恐怖感是任何人都難以超越的。即便是那些能夠笑對死亡的英雄豪杰,在內心中也懼怕死亡,只不過是他們努力控制住了這種懼怕的情緒而已。即便是有著宗教信仰的人,知道自己死后能上天堂,將會去到自己所信仰崇拜的神佛、天主、教主那里,他們對于死亡也還是會心存恐懼。他們不僅害怕生命的消失,亦難以割舍自己在世間的親人、財產與事業(yè),故眾生求生的欲望會在死亡的那一瞬間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 五明佛學院的希阿榮博堪布在微博中說:“螻蟻尚且貪生,只要是一個有情眾生,最愛惜的莫過于自己的生命,我們自己往往連別人的一句辱罵,或是增加了一根白發(fā)的痛苦都無法承受,那么被剝奪生命的痛苦可想而知! 人為何會怕死?佛教認為,除了由眾生天然所具有的“我執(zhí)心”—對自身的執(zhí)著而產生的愛護自身的本能因素之外,還因為凡夫眾生習慣性的持有“斷見”所致。這是一種基于對生死的錯誤認識而產生的邪見。不幸的是,凡夫只能看到自己能見到現(xiàn)實世界,如人道世界與畜道世界,而無法看到宇宙之中的天道、阿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等其他四道的世界。因此,人們就會不相信除現(xiàn)實世界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多維空間的、凡夫肉眼所看不見的世界。而在這些不可見的世界中,有的很恐怖,如妖魔與地獄的世界;有的很悲慘,如餓鬼的世界;有的則很美好,如神仙所居的天道與佛陀法界、諸佛菩薩的凈土;有的很混亂,如阿修羅殘酷爭斗的世界。 因為凡夫無法見證到這些世界,所以就會認為一旦自己的肉身消亡了,自己也就“沒有了”。于是,人們自然而然的會將死亡看成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如灰飛煙滅般消失的斷滅的死,而看不到人的身體之中還有一個永遠也不會死的靈魂。其實,死亡只是肉身皮囊的消亡,而眾生那不死的靈魂則會以另一種形式獲得重生。這個輪回會因亡者生前所造的業(yè)果與因緣,不斷地流轉于六道之中,某一世可能會上升為善道,享受生活;某一世也許會墮入惡道,遭受苦痛,這種隨業(yè)力而飄蕩的現(xiàn)象就稱為“輪回”。 由于人們看不到死亡后的再生,所以就會錯誤地將死認為是生命的徹底終止與結束,而不是生命的另一次重生。因此,人們當然是既不能接受自己消失,也不能接受自己的親友“不在了”的現(xiàn)實。所以,就會自然而然地將死亡與絕望、恐怖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不論任何層次的眾生,對于死亡都有著一種天然的恐懼感。即便是不會說話的牛羊在被宰殺的時候也會流下眼淚,并拼命地掙扎逃脫。 古典小說三言二拍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曾有一財主在家中建了家廟,并請來了一位高僧住于家廟修行。某日,此家殺豬。豬拼命掙脫,跑到了家廟之中,見到高僧就下跪,眼中流淚。高僧知豬在求救,于是就對它說:“汝前世造業(yè),故今生得了這畜生之身。我雖可以憑著老臉與施主去說情,救你不死,然而你的宿債卻未還,也不能以畜生之身修成圣果。還是受了這一刀之苦,還了這宿債,我再送你到個好人家修行解脫吧!贝素i聞言,叩首以拜,然后轉身離去,毅然被村夫綁縛殺之。高僧嘆曰:“此自造之業(yè),難免一死還債也!贝i死后,高僧于定中將其神識送往善良之家投生。因此度化之緣,此子長成之后就拜在了此高僧門下做了徒弟,用盡一生修行成道。此乃因豬懼怕死亡而產生出了巨大的出離死亡的大愿力,幸而有緣得遇了大德高僧度化,方能轉生善良之家,并在來世依止高僧修行,從而了脫了生死。所以說,眾生若能因對死亡的恐懼而發(fā)出離心,才能修行正法獲得解脫。故由此可知,對死亡的恐懼之心也可成為入道修行之善因。很多信佛的眾生都是因為懼怕生死輪回,才皈投了佛法,始得諸佛與善知識的度化。 反觀我等眾生,從無始以來無數(shù)次在輪回之中沉淪起伏,轉世投胎,不知死過多少次,然而卻未領悟到生死的本性,也未尋找到出離生死的正確途徑,而且還被纏縛在一層又一層的業(yè)緣之中。再看看那些被宰的牛羊,它們曾在六道之中無數(shù)次漂泊。而流轉于生生死死之中的我們,又豈能保證自己在以往生生世世中未曾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無始以來,我們與其他眾生又何曾未互相做過父母兒女、兄弟姐妹? 世人不僅怕死,而且在生活中乃至文化上也會回避與死有關的內容,認為這是不吉祥的。比如,中國人很怕“死”這個字眼,竭力回避這個“死”字,有些人甚至連“四”字也忌諱,認為四與“死”字同音,就認為不吉利。然而,永遠聽不到“死”字,就可以不死了嗎?總聽別人說祝愿自己長壽的吉祥話,就真的能長壽么?光說吉利話是解決不了出離生死的問題的,對人唱喜歌、祝長壽只是凡夫的一廂情愿,只能用來自欺欺人,獲取一時的開心與滿足感。親友們在為人祝壽時皆會說:“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比欢藭r,我們又不由得感嘆:這美好的祝愿僅僅是我們的心愿與美好的理想而已,實際上是很難成為現(xiàn)實的,還真不如外國人祝壽時所唱的那句“祝你生日快樂”來得實在。 回避提及死亡并不能解決死亡的問題。佛教認為,回避死亡是修行解脫的障道法。怕死是沒有用的,生與死是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是無法改變的。死神并不會因為你懼怕它的到來,它就不來找你。所以,智者不會回避死亡的問題,而是積極地面對死亡,并為死亡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應該勇于面對生死的問題,并用佛法的智慧來解除自己對于死亡的恐懼與錯誤認知,進而用佛法的修行來改變自己在死亡后的去向。 死亡到底是不是很可怕?很多有過瀕死經(jīng)驗的善良之人在回陽后描述過“死亡”后的經(jīng)歷。有的人在靈魂出離身體之后,看到了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非常寧靜優(yōu)美,感到很舒適。有的人體驗過靈魂出竅后在空中飄蕩的感覺,并在身外回望到自己的肉身,這種感覺令人驚奇無比。這種感受與瀕死的感受是相同的,是很舒適的,并不可怕。有了這樣類同死亡時的感受,你就會明白死原來就是自己的意識從肉身之中走出來,進入到另一個世界的過程。有了這樣的經(jīng)驗,對生死也就會產生新的認識,也就不懼死亡了。而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在死時則會看到中陰界里有著無數(shù)的冤親債主向其討命,故驚恐萬狀。如以整人害人為業(yè)的康生在死前就曾在醫(yī)院中見神見鬼,大喊“有鬼”,要人為其“打鬼”,被醫(yī)生護士所嘲笑。此皆因其一生害人無數(shù),當陽氣將盡時,冤魂向其索命所致。 二是想要長壽 因為怕死,所以人人皆想長壽,想永生不死。下至販夫走卒,上至帝王皆如此。皇帝讓人呼自己“萬歲”,這本身就體現(xiàn)出他對生命長青的渴望。遺憾的是,長壽是祝愿不來的。封建帝王的勢力不可謂不大,在人間的勢力可謂登峰造極,人皆呼其“萬歲”?墒浅藗髡f的黃帝“獲長壽,馭龍而升天”外,世間的凡夫皇帝縱然享盡山珍海味,服盡滋補膏丹、長壽仙藥,施盡“采陰補陽”之術,最終也沒有一人能不死。 秦始皇為尋求不死的仙藥,給了徐福很多錢。結果只是富了徐福,而并沒有給秦始皇帶來長壽。在皇帝們尚未“萬歲”之前,就都已魂飛豐都,做了皇陵之魂、地府之鬼。這個人人必死的規(guī)律絕非能以世間的權勢、金錢、地位等因素為改變。 為了能獲得長壽,人們千方百計的保養(yǎng)身體,甚至不惜殺生來進補。有些人大吃龜蛇與珍稀動物,妄圖以此“延壽”;而有些邪門外道之徒對生死的理解也十分荒謬,他們不愿順其自然,活在當下,以節(jié)欲、修練、禪定、導引等正確的手段獲得長壽,而是將長壽寄希望于神的保佑與服食毒性強烈的“仙丹”之上,或祈禱外道鬼神之上,實乃一大顛倒!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再到雍正,都迷于服食仙丹神藥以求長生。封建帝王因幻想長生而屢屢因服用道士們煉就的“外丹”(含鉛、汞、紫石英等有毒的壯陽之物),從而致使中毒身亡。即便世間真有能使人長生的“外丹”,也必須是修煉深厚的人服用才能駕馭得了。凡夫服此,無異于服食毒藥,自尋早死。 還有的人將長壽寄希望于“陰陽采補之術”上,欲效法彭祖“馭女而壽活八百”。然而,當今社會上誰又能掌握如此深奧的修煉方法?即便是有,誰又能尋找到眾多的女性為自己做“增壽服務”?公安機關豈不早就將其當成流氓而送入監(jiān)牢了?前些年,有位氣功大師在旅館搞“練功雙修”。大師與其“雙修”的八對男女當場被公安局以“流氓罪”逮捕?梢,在現(xiàn)代社會難以實行這樣的“長壽法”,更不要說很多人修這個法是不是真正為了修行,是不是真的能有效,也許就是在借修煉之名來滿足自己對色欲的貪求。再說了,即使這些條件都俱足,修煉這些法術的人也通過修此法獲得了長壽,那么,他最終是否還是要死?在死后,他是否能超脫了生死輪回? 世人羨慕神仙能長生不死,但神仙修成的是“真人”,這是以修內丹的形式將自己的元神修成三花聚頂、五炁朝元的真身,而不是使這個肉身皮囊永遠不壞、永遠不死。雖然,氣脈與內丹的修持可以使人長壽,但到了最后,當神仙的肉身因衰老到無法繼續(xù)維系生存時,還是要“羽化”的,也就是肉身還是要被拋棄的。而這個“與天同壽”的“真身”在某層天的壽數(shù)盡了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不死?是不是超越生死?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神仙還不是下界再次修行么?故佛說六道之內皆有生死,天道的神仙也無法超越生死。因其難以達到將自性融入宇宙的空性之中,達到無余涅槃的境界,因而神仙不能永離生死與輪回。而佛教注重的是法身成就,法身一旦成佛,就永離了生死,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因此,道教的《慧明經(jīng)》在開篇就寫了這樣兩句話:“天上人間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那么,人們的壽數(shù)到底能不能改變?壽命到底能不能延長?答案是能!但這要看怎樣改,由什么方法來改。延壽是一個系統(tǒng)的修為,倘若方法不對,途徑不對,就會失敗,甚至會導致減損壽命。在下曾見到過幾位修煉道教功法的修行人,其中有的人修煉的很刻苦。在下的一位鄰居在六十歲時相貌如同四十歲一般,冬天只穿一件襯衣,在風雪之中一點都不感到寒冷。后來,他卻修煉的走火入魔,認為自殺后就能升天,他在與妻子商量好后,就殺害了妻子然后自殺而亡。石家莊有一位修道教的女居士每天祈禱神仙,甚至舍家上山修仙,其意志十分堅定。然而,她很快就死在了山上,被神仙“召喚”去了。 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能在人間活多久,而是死后能去哪里。如果能去往佛國凈土,獲得那里的永久居留權,再也不遭受人間的諸苦,這才是最究竟的幸福。如果不能獲得解脫輪回束縛的勝利,即便能在世間停留再久、壽命再長,最終還是免不了一死。倘若死后對于自己的去處還是做不了主,而是去了惡道,那么即便能長壽一百歲、兩百歲、五百歲、一千歲,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生的列車無論把你拉多少里地,它總會到站。而到達了這個站后,你會走向何方呢?即便你修成了神仙,具有很大的神通法力,能與天同壽,但還是有壽數(shù)的,當天福盡了的時候,你就會下界受苦。 當然,要想出離,需要在人世間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僅要修行正法,還要舍棄很多物質享受。故而,要想了生脫死獲得永生,不能寄希望于這個必定會毀壞的肉身不朽上,而只能依賴于自己的法性修成為法身佛。只有修成了法身佛,自性才能與宇宙空性融合,從而達到了生脫死的涅槃的境界,這是真正的無生無死的永生。 在下做拙詩一首,以抒此意: 命短求長何復期,香灰未冷斷鼻息; 麻姑獻壽無常笑,果老離塵倒駕驢。 總有孤魂憐野鬼,神仙無奈舍肉軀; 但得法性光明耀,拋卻幻身不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