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克里希那穆提、奧修之后,又一位智者之書為我們點亮人生的智慧之燈。作為風(fēng)靡全球的偉大禪師,阿姜查被稱為我們時代的偉大智者,他在世界各地受到廣泛的歡迎,他用最通俗的語言對困擾我們的最深奧的問題進行了解答。我們活著為了什么?生活的真正歸宿是什么?怎樣才能快樂地生活?這些近乎終極的問題,在《這個世界的真相》中都能找到答案,在阿姜查看來,這些問題只是存在于呼吸之間的簡單問題。如果你能呼吸,你就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他的書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能以一種格外簡單的方式自然地融入我們的心靈。與生活在都市中奔波、勞碌的人們能輕易地發(fā)生對接與碰撞。他的書,是獻給都市心靈的田園牧歌,是進入疲憊心靈的一捧甘泉。 作者簡介: 阿姜·查,20世紀最偉大的禪師之一。1918年6月出生于泰國東北部烏汶省的一個小村莊。9歲剃度受沙彌戒,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guī)佛學(xué)課程考試后,開始托缽行腳,尋師訪道。1948年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姜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啟發(fā),改變了他的修行 目錄: 序森林中的功課 第一章我們?yōu)楹紊诖?br>非男非女的身體 尋找我們的歸宿 暮色早已降臨 從內(nèi)而生的痛苦 世俗生活的牢籠 染一塊骯臟的布 觀察我們的心 一顆清凈的心 如此而已 第二章生活在世界的真相中 嫁接與種子 如何改變心序森林中的功課 第一章我們?yōu)楹紊诖?br>非男非女的身體 尋找我們的歸宿 暮色早已降臨 從內(nèi)而生的痛苦 世俗生活的牢籠 染一塊骯臟的布 觀察我們的心 一顆清凈的心 如此而已 第二章生活在世界的真相中 嫁接與種子 如何改變心 大蘋果與小蘋果 快樂的本質(zhì) 世人的行為模式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裝滿水的瓶子 牛車的痕跡 第三章今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誰在痛苦 正確的想法 最偉大的法門 自我的觀念 無常中的真理 沒有師父的佛陀 第四章人世間的局限 獲得解脫的“圣道” 一把禪修的鑰匙 為什么要訓(xùn)練心 肉眼與心眼 事物的本質(zhì) 第五章不確定的世界 跑來跑去的心 心是什么樣子 訓(xùn)練心的正確方法 猴子都是一樣的 圣者的“安全閥” 靜止的流水 第六章生活的佛法 與“法”同在的人 有為法與無為法 貪欲的奴隸 世俗的概念 隨時隨地療救心 無法隱藏的善與惡 第七章佛法真的很簡單 正常狀態(tài)下的心 親自體驗 身心內(nèi)的真諦 全部放下 觀察的力量 心中之賊 第八章糾正我們的知見 歧途與正見 煩惱像老虎 猴子的骨頭 稻田中的水牛 人世間的問題 第九章生活即修行 苦樂如捉蛇 為什么要持戒 自然生起的智慧 感官的節(jié)制 獨自奮斗 請放下經(jīng)典 第十章覺醒之路 誰是真正的主人 了解每一位訪客 每天的行禪 世界與鏡子 忍耐與堅持 讓心自由自在 學(xué)習(xí)放下 事物是如何分開的 第十一章心的證悟 僧侶的生活 安靜地修行 只有這顆心 撿芒果 證悟的時刻 第十二章問師父的問題 附一:我們真正的歸宿 附二:來自森林寺院的阿姜•查 附三:阿姜•查略傳阿姜•查的書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能以一種格外簡單的方式自然地融入我們的心靈。與生活在都市中奔波、勞碌的人們能輕易地發(fā)生對接與碰撞。他的書,是獻給都市心靈的田園牧歌,是進入疲憊心靈的一捧甘泉。世人的行為模式 當你發(fā)現(xiàn)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時你會想要出離,心會變得無動于衷并會尋求出離之道出離心是來自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如實知道事物和愛恨的本質(zhì),無動于衷,指我們不再執(zhí)著,從執(zhí)著中出離,以平靜的心觀察,可以去除執(zhí)著,這種平靜是修行所致。 大多數(shù)人仍然不知道禪修的要點,他們認為行禪、坐禪和聽佛法的開示就是修行,這些只是外在形式。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這是修行之所在,此時,有感官的接觸當人們說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時,我們會生氣;如果他們說我們喜歡的事,我們就高興,這就是修行的地方。我們?nèi)绾涡扌心?如果我們只是跑來跑去,想追逐快樂,遠離痛苦,如果這樣修行,即使到了老死,我們?nèi)匀粺o法了解法,這是沒有用的。當苦樂生起時,我們?nèi)绾斡梅鸱▉斫饷撏纯酂⿶?這是修行的要點。 通常人們碰到不如意的事,他們會不開心,例如,有人會說:“不要打擾我,不要打擾我!為什么責(zé)備我?”這是自我封閉的人。這正是修行之所在:當人們批評我們時我們應(yīng)該反省他們說的是實話嗎?我們應(yīng)該敞開胸懷和想想他們說的內(nèi)容,或許言之有理或許我們有該責(zé)備的地方,他們可能是對的通常我們會立刻生氣。如果有人指出我們的缺點,我們應(yīng)該努力改正、改進,這是聰明人修行的方式。 混亂的地方正是讓我們平靜下來的地方,當我們以智慧觀察混亂的外境時,心會平靜下來。有些人不能接受批評,他們自大、傲慢,他們會替自己辯護,如果你是一位教師,有時你的學(xué)生或許會告訴你不知道的事,因為你是老師,你聽不下去,這不是正確的心態(tài)。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非常聰慧。有一次,當佛陀在說法時,佛陀問這位弟子:“舍利弗,你相信這個嗎?”舍利弗尊者回答說:“我還沒有完全相信!狈鹜淤澰S他的回答:“非常好,舍利弗,你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輕信,在相信或不相信。” 之前,他會敞開心懷去傾聽,然后仔細思量那件事情的真相。佛陀為為人師者做了很好的典范,舍利弗的話是真的,他只說他的真實感受。有些人認為,說你不相信老師說的話好像是,在質(zhì)疑老師的權(quán)威,他們會害怕,不敢這樣說,他們會贊同老師的說法,這是世人的行為模式,然而佛陀不會生氣。佛陀說:“你無須為那些不是錯誤的事或惡事感到羞恥。如果你不相信,就說:你不相信,這是對的。在這里,佛陀的行為是為人師表的典范。 有時,你甚至可以從小孩子身上學(xué)到一些事情,不要盲目地相信權(quán)威。 無論是站是坐或是在不同的地方走動,你總是可以觀察周遭的事物,我們以,自然的方式,以色、聲、香、味等感受或想法來接觸所有事物,聰慧的人會去思考。真正修行時,我們不再關(guān)心任何外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