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講課四天,讀書三十本。這個月我推薦《釣愚》《文明是副產品》以及《菜單中的秘密》。我特別愛讀最后一本,建議大家都一睹為快。 1.《西方的智慧》(伯特蘭·羅素,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2年買的書,當時讀了。二十多年過去,如今再讀,和讀新書一樣。這本書和羅素另一本《西方哲學史》同樣有名,但更簡練,也更適合一般讀者讀。這本書論述了從古希臘泰勒斯到當代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思想,給出了一條西方哲學發(fā)展史的線索。這本書的特點是簡練,介紹了主要哲學家的主要哲學思想,而且采取了夾敘夾議的寫法。不僅有介紹,還有作者自己的點評。作者本人也是偉大的哲學家,點評甚有水平。其次,全書通俗易懂,讀來興趣盎然。作者不僅介紹哲學思想,還旁及當時的歷史。放在大歷史中講哲學,讀起來更有趣,也更易于理解。同時又配以若干插圖說明各種哲學思想。羅素強調哲學來自古希臘,一部哲學史就是古希臘的發(fā)展、演變史。我想起了顧準先生說的,要了解世界、了解西方,必須“言必稱希臘”。這本書值得專業(yè)人士與非專業(yè)人士反復讀,F(xiàn)在我讀了第二次,以后還會再讀。 2.《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喬治·阿克洛夫、羅伯特·席勒,中信出版社)
兩位諾獎獲得者寫的通俗經濟學著作,當然值得看。說明市場經濟中為什么會有詐騙。理想的市場經濟是有前提的,主要是完全競爭、信息對稱以及人的完全理性。在這些條件滿足時,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可以實現(xiàn)帕累托最優(yōu)。阿克洛夫證明了現(xiàn)實中信息是不對稱的,席勒證明了人是非理性的,起碼不完全理性,這正是他們對諾獎的貢獻。這本書就是從這兩種理論出發(fā)來說明現(xiàn)實中詐騙的產生,從而說明市場經濟并不完善,需要政府的監(jiān)管。人是利己的,但由于貪婪,往往會占小便宜吃大虧,或者為些許短期利益而放棄長期利益。這樣,生產者就可以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以及自己擁有的更多信息來操縱和詐騙消費者。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永無結束。即使有政府監(jiān)管,這些事也不會消失。讀這本書起碼可以減少上當受騙。當然更可以體會信息不對稱與人非理性的理論。 3.《不平等經濟學》(托馬斯·皮凱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已憑《21世紀資本論》暴得大名,這是比它早出版的一本書。我對他暴得大名的書評論并不高,對這本更如此。不是抨擊不平等的書就不好,不平等的確是全世界的大問題,但作為經濟學家不能像憤青一樣發(fā)牢騷,而要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論分析與切實可行的對策。而且,不能就不平等講不平等,要承認不平等對提高效率、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作用。作者把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歸結為資本收入和勞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但沒有令人信服地說明資本與勞動分配的原則是什么,這些原則為什么錯。他提的國有化、資本征稅之類根本不可行。他的祖國法國早已國有化過,平等了嗎?對資本征稅(而且在歐盟范圍以內)能有利于資本積累、技術進步嗎?可行嗎?對人力資本引起的收入不平等亦難令人信服。人力資本的差異有個人遺傳的差異與后天受教育與工作經驗的差異,很難人人一樣。人力資本差異并不與收入相聯(lián)系,如何有創(chuàng)新?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不創(chuàng)新如何有發(fā)展?理論難以讓人信服,政策建議不可行。這樣的暴得大名曇花一現(xiàn)而已,對經濟學的發(fā)展也沒有什么意義。一本書、一個人暴得大名不難,尤其在互聯(lián)網時代,但要經得起時間檢驗就不容易了。 4.《印鈔者:中央銀行如何制造與救贖金融危機》(徐瑾,中信出版社)
央行是唯一的貨幣發(fā)行者,它的失誤會引發(fā)金融與經濟危機,但也只有它才能拯救危機。本書以央行為中心介紹世界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從英格蘭銀行開始,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結束。內容涉及相當廣,包括歐元危機、俄羅斯危機及中國經濟。寫得輕松、有趣,也好讀。但泛一點,缺乏深度。而且我的想法是可以只講國外,不講中國。其實再寫點墨西哥金融危機、泰國金融危機,對我們更有啟發(fā),啟發(fā)點到而已。中國的情況復雜,講不清不如不講。 5-6.《西方將主宰多久:東方為什么會落后,西方為什么能崛起》《文明的度量:社會發(fā)展如何決定國家命運》(伊恩·莫里斯,中信出版社)
這兩本書是姊妹篇,后者是前者的續(xù)篇!段鞣綄⒅髟锥嗑谩肥侵v西方為什么能主宰世界,《文明的度量》是對其進一步的解釋與補充。西方是指“人類在歐亞大陸最西部最早進行馴養(yǎng)生活的核心地帶,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的源頭地區(qū),通過一系列殖民和競爭發(fā)展和擴張的社會”。不同時期西方的核心地帶不同,二十世紀是歐洲,現(xiàn)在是美國。東方“核心地帶始終在最初的黃河-長江之間地帶,一直到公元1850年”,F(xiàn)在包括中國東部和日本。作者用包括能量獲取、社會組織、信息技術和戰(zhàn)爭能力的社會發(fā)展指數(shù)來說明各個社會的發(fā)達程度!段拿鞯亩攘俊肪褪窃敿毞治鲞@個社會發(fā)展指數(shù)。作者用這四個指數(shù)說明了東西方的發(fā)展情況,說明在工業(yè)革命之前,東西大體相同,但工業(yè)革命后西方領先了東方,具體時間是在1773年,但他預言西方的統(tǒng)治會在2103年結束。重點在于東西方不同時期的發(fā)展。但他把工業(yè)革命后西方領先歸因于地理原因,完全忽略了制度與文化,而且解釋較為簡單。至于2103年后西方為什么衰落,東方如何興起也并沒有詳盡、令人信服的解釋。作為歷史學家,對人類與西方社會在最后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后的歷史發(fā)展論述較為詳盡,也極好看。但對為什么的解釋簡單而難以讓人信服。賈雷德·戴蒙德對本書的評價是“一部真實而又令人激動的小說”,相當準確。國內學者評價“可以與《資治通鑒》相媲美”,就太夸張了。 7.《通往工業(yè)革命的漫長道路:全球視野下的歐洲經濟:1000-1800年》(揚·盧滕·范贊登,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本極好的學術著作,說明工業(yè)革命不是十八世紀后的突然大爆發(fā),東西方的分流也不在于此。從十四世紀開始,英、荷等國實力已經開始增長,而這種增長的背后是制度的演變及人力資本等條件的積累。制度才是大分流的基礎。本書資料豐富,分析有說服力,真正有學術價值。有一點微瑕,一是把西班牙科爾多瓦的原文“Cordova”寫為“Cordoba”;另一處是把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內生增長理論譯為外生增長理論。 8.《王室與巨賈:格雷欣爵士與都鐸王朝的外債籌措》(賴建誠,浙江大學出版社)
我們都知道“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定律,以及他是一位經濟學家,讀了此書才知道,格雷欣身兼大商人、金融家與王室外債代理人,并非經濟學家。而且這一定律最早由哥白尼提出,格雷欣作為金融家,當然認識到這一定律。但這一定律的經典表述也不由他提出,只是英國經濟學家亨利·麥克蒙德在《政治經濟學要義》中給“劣幣驅逐良幣”這個定律加了一個“格雷欣法則”的名字,以訛傳訛,直至今日。作為十六世紀的商人,格雷欣是重商主義者。他成為巨賈還在于官商結合,本書反映了這種勾結中的苦與甜。其實本書既是寫格雷欣,也是寫英國都鐸王朝時期的財政史。這一段財政史的資料并不完備,但作者付出極大心血,這本書的學術水平相當高。 以上兩本書都由浙大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書并不很暢銷,但該社不以利潤為中心,以學術為中心,這才是真正大學出版社的宗旨,令人敬佩。 9.《地中海的衰落》(J. H. 布雷斯特德,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西方文明起源是兩河流域,然后轉至地中海沿岸。當年的地中海沿岸就是西方的中心,埃及、西亞、波斯、希伯來、希臘、羅馬,都是任何一本世界史繞不開的。本書講沿地中海各種文化的興衰。盡管全書五百八十二頁,四十萬字,但相當好讀,內容豐富而有趣。 10.《舌尖上的歷史:食物、世界大事件與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湯姆·斯坦迪奇,中信出版社)
食物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基礎,從食物的角度來講人類的歷史,無疑是一種新視角!吧嗉狻币辉~正合時宜,從這個角度來了解歷史,別有情趣。 11.《文明是副產品》(鄭也夫,中信出版社)
從婚姻制度、農業(yè)、文字、造紙、印刷這些方面說明文明只是人類適應自然與自然選擇的副產品,人類的制度不是精心設計的,而是無心插柳的結果。作者是社會學家,但對歷史相當有研究,讓歷史事實說話,就要精通歷史。讀起來也相當有趣。我贊同制度非人為設計的觀點,也敬佩作者嚴肅認真的研究與通俗有趣的表述。 12.《來份雜碎:中餐在美國的文化史》(安德魯·科伊,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寫中餐隨華人進入美國,先被排斥,以后逐漸被接受的歷史。當然現(xiàn)在中餐也不是美國餐飲的主流,但美國人接受中餐的過程也是一部中美交往史。從飲食的角度了解中美關系史很有意思。作者非嚴肅學者,個別地方欠準確。比如說“北方菜系以北京及華北平原的菜肴為中心”(106頁)不對,北方菜系以魯菜為中心。再比如他說“1848年,(中國人)聽說太平洋對面有一處新奇而魅力非凡的機遇之地時,他們便欣然前往”(109頁),中國人最早是作為苦力被賣到美國的,無法“欣然”吧? 13.《百年變局:亂世晚清與民國亂象》(馬勇,中國工人出版社)
寫晚清到民國的歷史,并不是作為通史寫的,而是一本文集,但有系統(tǒng)性,有一些新觀點,如對慈禧的評價、對義和團的分析等。作者特別強調,關于這一時期的著作極多,但我們并不了解民國。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深有此體會?磥韺懗稣嬲拿駠呐率墙频拿駠┻在猴年馬月。 14.《“邊緣人”紀事:幾個“問題”小人物的悲劇故事》(楊奎松,廣東人民出版社)
寫了八個小人物,如何由于歷史上的和現(xiàn)實中一點小問題而成為“階級敵人”,被專政。完全是紀實的寫法,極有意義。在那個專政時代,這八個人也許代表了八千萬。他們本來可以成為“良民”,但時代讓他們墮入深淵。這一段歷史過去了,但不能忘卻。寫得相當感人。 15.《發(fā)明污染:工業(yè)革命以來的煤、煙與文化》(彼得·索爾謝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寫英國工業(yè)革命以來煤、煙的污染以及社會認識及反污染,以寫十九世紀為主。內容單薄了一點,沒寫其他污染,也很少涉及二十世紀中期后人們的認識及反污染。 本月讀“新知文庫”四本。 16.《破窗效應:失序世界的關鍵影響力》(喬治·凱林,凱瑟琳·科爾斯,三聯(lián)書店)
自由主義者過分強調個人自由,平等主義者強調善待窮人,這就會使社會各種小犯罪不斷,使社會失序,正如一扇破窗使一座樓失序一樣。任何善的主張都不能極端化,社會需要一個正常的秩序,維護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這并不是一本理論著作,而是探討如何整頓警務來維護社會秩序的實際問題。 17.《奇妙的塵埃》(漢娜·霍姆斯,三聯(lián)書店)
科普讀物。塵埃對人類有好有壞,形成宇宙,包括地球在內的星云就是由塵埃組成的。當然包括PM2.5在內的塵埃對我們的不利也盡人皆知。本書采訪了許多研究塵埃的科學家,讓我們更加了解塵埃。 18.《多重宇宙:一個世界太少了?》(托比阿斯·胡阿特等,三聯(lián)書店)
也是科普。但存在多重宇宙說現(xiàn)在仍屬假說,有些現(xiàn)象,但非扎實的證據(jù)。本書不是科幻,但這一假說還有待證明。 19.《菜單中的秘密:愛麗舍宮的饗宴》(西川惠,三聯(lián)書店)
作者是日本駐法國記者。本書寫法國總統(tǒng)接待國賓時的國宴菜譜。讀這本書不僅可以了解法國的美食美酒,而且可以看到菜譜中的政治。對不同國賓的不同菜與酒反映了法國與其密切程度及兩國領導人的私交,小小菜單大政治。這本書寫得極好,無論愛不愛法國大餐、美酒,都該一讀。 20.《高墻深院里的科學大腕》(薩蘇,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看宣傳是寫科學家的日常小事,讀了才知道真正寫科學家的并不多。本來想買茅臺,喝了才知是燕京。語言以京味為追求,不過太“貪咀”了,不是京味的雅而是京味的俗,俗了就痞了。京味還要以老舍為榜樣。 21.《干校札記》(徐方,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小時候與母親一起在河南息縣的“五七干!鄙,寫這一段經歷及顧準先生。對這些人我都熟悉,讀起來親切得很。 22.《背影:我的父親柏楊》(郭本城,廣西師大出版社)
柏楊長子寫的其父傳記。從兒子的角度寫父親,回憶更多了一些,也可以讓我們了解作為普通人的柏楊。 23.《神圣家族》(梁鴻,中信出版社)
仍然寫農村的各種事與人。不過這次是非虛構轉向了虛構,比過去的更有可讀性。 24.《古典的回聲 二集》(高峰楓,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本涉獵相當廣的文集,許多內容是我不知道的,且文字極通暢,學術性與趣味性兼有。 25.《羅馬與耶路撒冷》(宋立宏,浙江大學出版社)
也是一本文集,內容涉及古羅馬與猶太人。專家寫的隨筆,極好看。這兩本學術隨筆都收入“六合叢書”。 26.《桃夭》(張者,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個系列的前兩本《桃李》《桃花》沒讀過。這本寫“八零后”上大學的學子進入社會后的“夭折”。沒看過前傳很難評論后傳。 27.《湮滅:遺落的南境1》(杰夫·范德米爾,天地出版社)
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是探險與神秘小說。整個小說的神秘氣氛讓人害怕。當然,沒讀后續(xù)也難評第一本。 28.《天國的封印》(裴魁山,譯林出版社)
我稱之為歷史幻想小說。從司母戊鼎的一只失去的耳到人類之前的外星文明來臨,到殷人借助外星人留下的儀器通過蟲洞去南美,以及樓蘭美女戊嫁給商王武丁。幻想極為大膽,情節(jié)也極為曲折。我不喜歡把主角周皓寫成一個傻子加痞味。是不是這樣網上才有市場? 29-30.《帷幕》《他們來自巴格達》(阿加莎·克里斯蒂,新星出版社)
前一本寫波洛之死;后一本寫一名英國女子追求只見過一面的男子到巴格達后被各方間諜利用之事。無論什么時候這類書都是外出時最好的休閑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