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1:10:30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日本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
英國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英國;
法國人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法國。

中國人說......

敦煌研究院王院長的一句話:“如果中國年輕人自己都不再能讀懂我們祖先有過如此燦爛的文明,我們就算留住了有形的石窟,也失去了文化的根基!

莫高窟,文化如此燦爛深邃,怎樣才能讀懂呢? 打開解讀敦煌文化的鑰匙在哪里?有沒有進入敦煌語境的入門讀物呢?

小編精選了 14 本書,囊括古今中外,請收藏!

1600多年前,樂僔和尚沒有看到日月同現(xiàn)于天,卻在三危山邂逅了佛光。他發(fā)愿開鑿出第一座洞窟,自此,莫高窟 經(jīng)過千年營造,從寸草不生的土地中生長出來,成為萬佛之國。

70多年前,常書鴻離開巴黎,發(fā)愿到敦煌尋找藝術(shù)的新路。在這座古老的絲路重鎮(zhèn)、被遺忘的西北邊城,他決定留下,主持敦煌藝術(shù)研究所,第一代“敦煌人”就此云集,輾轉(zhuǎn)一生.......

敦煌的召喚
一切都源于 一場相遇
你何時 與 敦煌 相遇,從今天 開始

1、《敦煌》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敦煌》是日本文壇巨匠、芥川龍之介獎得主——井上靖(1907-1991)代表作之一,1960年榮獲每日藝術(shù)大獎,令無數(shù)人拿著這本書從世界各地奔赴敦煌。

井上靖筆下的《敦煌》,是一個關于藏經(jīng)洞由來的傳奇故事。宋國舉人趙行德進京趕考,因瞌睡錯過殿試,失魂落魄中救下一視生命如無物的剛烈西夏女子,得到一塊繡有看不懂的西夏文的布片,因好奇震撼決意前往黃沙漫天、刀兵四起的沙州(敦煌)。自此,趙行德的人生與敦煌的歷史變遷交織在一起。

九百多年后,圍繞著那片土地的生死傳奇、腥風血雨、愛恨情仇都已湮滅在時間中,惟有 敦煌的石窟和黃沙一直默默地矗立著,見證世事變遷。而井上靖的《敦煌》一書,讓再次我們看到敦煌的波瀾壯闊的前世今生,也讓我們明了敦煌何以成為敦煌。敦煌莫高窟

1988年,《敦煌》一書被中日聯(lián)合拍攝成電影,并榮獲1988年第12屆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獎(西田敏行)。

2、《敦煌百年—— 一個民族的心靈歷程》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2000年是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100周年紀念。一個世紀以來,這一震驚世界的重大發(fā)現(xiàn)始終牽動著世人的目光。圍繞著藏經(jīng)洞藏經(jīng)的發(fā)現(xiàn)、流散和回歸,幾乎在世界范圍內(nèi)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劇,由此透**了百年歷史的恢弘和中華民族的榮辱滄桑。敦煌莫高窟

王道士王圓箓

這是一本普及性的歷史讀物,作者劉詩平、孟憲實用講述故事的手法,回顧了一個世紀以來敦煌文物流散的歷史,以及幾代學人嘔心瀝血,追尋國寶,研究國寶,最終使“敦煌學”回歸故土的心路歷程。

不過這本書現(xiàn)在不太好找,只能去舊書市淘淘了。

3、《敦煌鑒賞精選50窟》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樊錦詩先生是敦煌文物研究院的院長,由她來寫的書自然是比較權(quán)威的。

相比上一本書著重介紹敦煌歷史,這本書就是介紹洞窟了。彩圖,文字精煉,解說詳盡,比如大家困惑的為什么有些壁畫人物皮膚黑色的問題,原來原色土紅色氧化等等,作為普及型讀物,值得推薦。敦煌莫高窟

1998年,60歲的樊錦詩接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長,1963年從北大考古系畢業(yè)后,她在敦煌工作了半個世紀,撰寫考古報告、保護石窟壁畫、構(gòu)建數(shù)字敦煌……季羨林用“功德無量”評價她的貢獻。 “如果我死時讓我留一句話,我就留這句:我為敦煌盡力了!

4、《敦煌:眾人受到召喚》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梁詩人劉孝先寫下:“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jīng)年!

而這本書將呈現(xiàn)的是一場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與一個(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國與數(shù)十載人生的相遇。

2010年和2013年,《生活》雜志的采編團隊幾次前往敦煌、蘭州等地,對幾代“敦煌人”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訪。

從常書鴻到樊錦詩,一代代的“敦煌人”在這片大漠中靜靜的守望。他們的守護延長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們也找到自我,找到藝術(shù)、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這或許就是一場命中注定的相遇。

讀完此書,當你望見這片神奇的杰作的時候,會不會也 感受到神的召喚,去往敦煌?

敦煌朝圣必備之書,首次全景呈現(xiàn)敦煌人的內(nèi)心世界,極具珍藏價值。敦煌莫高窟

5、《 這盛世如飛天所愿》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敦煌石窟——千年藝術(shù)瑰寶,可曾想過 做一本書,給敦煌石窟上色?!

《 這盛世如飛天所愿》正是這樣一本書,敦煌研究院 通過復雜的電腦繪圖技術(shù)提取壁畫上的線條做成涂色本。于是,千年之后,我們和敦煌的畫工一樣,為敦煌上色,時空交錯。

一千六百五十年前,畫師們

用朱砂鉛黃,畫一筆飛天獨舞。

用心細細勾注,可修得來世福。

為《金剛經(jīng)》上色

一千六百五十年后,

我們用彩筆拓紙,涂半紙瓔珞千柱。

為何千佛有形易畫,情之一字難書?

6、《樂舞敦煌》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如果你像我一樣,對敦煌壁畫有一種神秘悠遠又想試圖去打開那扇窗臆想,《樂舞敦煌》這部書,無論是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是感受敦煌真實歷史的不錯選擇。

每一本新書的書口都被封簽封上,要想打開這本書則需要先將封口打開,而打開封口的過程也就是像一個探秘敦煌文化的過程,既神秘又充滿了無限期待。

那種古樸、微妙的體驗感不僅來源于它臨摹了壁畫舞聲樂中最為原始的部分,還來自于整部作品別出心裁的傳統(tǒng)手工設計,此書被評為 2014年最美圖書,確實是 以書匠精神致敬敦煌文化。敦煌莫高窟

7、《敦煌石窟藝術(shù)簡史》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畫于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從4世紀到14世紀,延續(xù)千余年之久的敦煌石窟常建常新,創(chuàng)造出了與印度佛教藝術(shù)和佛教理論不同,具有中國民族精神的佛教藝術(shù)和佛教思想。

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趙聲良撰寫的《敦煌石窟藝術(shù)簡史》按照歷史發(fā)展軌跡,將敦煌石窟藝術(shù)分為十六國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唐代后期、五代宋西夏元等五個時期,從洞窟形制、彩塑藝術(shù)、壁畫藝術(shù)等幾個方面對敦煌石窟不同時期的藝術(shù)特征做了全面研究;同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敘述了敦煌石窟藝術(shù)發(fā)展的大體輪廓和脈絡。

《敦煌石窟藝術(shù)簡史》從全國40多萬種圖書中脫穎而出,入選為“2015年度中國好書”。

8、《藏經(jīng)洞打開了百年悲歡》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對我們來說,是盛大的,是輝煌的,是包羅萬象的。陽關、鳴沙山、魔鬼城,讓我們體會到西北蒼涼的意境;敦煌夜市的美食也讓人饞涎欲滴。但是,來到 世界文化遺產(chǎn)莫高窟,如果我們的專業(yè)不是中國古代歷史、不是美術(shù),又是第一次到敦煌。

面對眾多的石窟,面積巨大的壁畫,空蕩蕩的藏經(jīng)洞,高大巍峨的九層樓佛像,我們更多會是失語,是對敦煌文化了解不足的困惑。有沒有簡潔進入敦煌語境的入門讀物呢?

青年學者王睿穎的新作《藏經(jīng)洞打開了百年悲歡》,以清新的文風通俗地介紹了敦煌文化的全貌。莫高窟營造、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文物流失的歷史脈絡,這部分文字構(gòu)成了本書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介紹了由藏經(jīng)洞里敦煌遺書引發(fā)的敦煌學研究范圍、成果,敦煌學研究、保護的歷史及文化名人;第三部分介紹了敦煌文書中的所反映的古代人世俗生活片段。

讀完本書,你將 自信地朝圣敦煌莫高窟這一藝術(shù)殿堂。敦煌莫高窟

9、《人類的敦煌》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集作家、畫家、文化學者為一身的 馮驥才先生站在人類文化發(fā)展史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制高點上,縱橫捭闔,旁征博引,對敦煌文化和敦煌藝術(shù)進行了全景式的、別開生面的史詩性解說。

其最特別之處在于作者整理了五條線索(中古史、西北少數(shù)民族史、絲綢之路史、佛教東漸史和敦煌石窟藝術(shù)史),并以此為綱,展開敘述。

對于熱愛文化和敦煌藝術(shù)的讀者,敦煌文藝版《人類的敦煌》無疑是一次文化審美和視角閱讀的盛筵。

10、《敦煌詩經(jīng)》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敦煌——這神的山系、夢的家園和藝術(shù)的圣殿,自東而西縱貫的是幾千年塵封的歷史:從漢文化的首都長安起步,穿越河西走廊,到達天山和帕米爾,然后轉(zhuǎn)至中亞高地,直至波斯高原或地中海文明,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絲綢之路。它 使東方文明和基督教文化及希臘羅馬神話的血脈相連,隱隱地凸現(xiàn)在敦煌的石窟之中,經(jīng)久未滅……

在以“敦煌”為原點和母題的詩歌版圖上,詩人葉舟潛心書寫,二十余年精研不輟,帶著強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汪洋恣肆,天馬行空,矢志于建立一座“紙上的敦煌”——《敦煌詩經(jīng)》。敦煌莫高窟

11、《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法國] 保羅·伯希和

如果想了解敦煌,伯希和是個繞不過去的名字。

保羅·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世界著名的法國漢學家,被西方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中國學家、敦煌學權(quán)威。

1905年,伯希和被任命為法國中亞考察隊隊長,組隊進入中國新疆地區(qū)從事考古探險活動,1908年從敦煌莫高窟劫去藏經(jīng)洞出土的6000余件珍貴敦煌寫本及其他大批文物。

伯希和當年拿走的大多數(shù)文獻,現(xiàn)在都收藏于法國,這些文獻及其他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確實極大地促進了敦煌學的發(fā)展。

1907年伯希和在敦煌藏經(jīng)洞

但讓國人介懷的是,中國人研究敦煌,得到國外去觀看實物,尋找資料。幸運的是,這些文獻最終都得以保存下來,并被用來做了大量的研究。伯希和除此之外,還在敦煌領域留下了不少痕跡。一個是他對于莫高窟千佛洞的編號,應該算是千佛洞最早的編號。

伯希和探險隊-努埃特攝-1908年

伯希和留下的另一個痕跡,則是此本《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這是他當時在千佛洞里逐窟觀看時,所做的筆記伯希和記錄下了許多洞在他觀摩時的真實狀況,包括損毀的情況,塑像及壁畫的情形,同時他還詳細記錄了洞壁上各個年代的香客留下的題識。伯希和當時還帶有攝影師,這本筆記大約也是為了提醒攝影師,哪些洞窟要拍,如何拍,而留下的一些提示。

在此書中,也揖錄了大量圖片,也許這是敦煌最早最全的影像,很有史料的價值?上М敃r的照片是黑白的,不能從中看到壁畫中那種燦爛而輝煌的景象。好在伯希和的觀察很細致,在筆記中也記錄了許多壁畫的顏色,可以聊補其不足了。

12、《絲綢之路》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瑞典] 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1865-1952)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險家,年青時在德國攻讀地理學,師從 李;舴遥ó敶乩韺W大師之一);他從16歲開始,從事他終身以之無怨無悔的職業(yè)探險生涯。

因為探險,他終身未婚,與姐姐相依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國,不但路人皆知,而且為人們所熱愛崇敬,與諾貝爾有齊名之譽。

斯文·赫定是把自己視為貫《絲綢之路》始終的抒情主人公,他的情感,他的尊嚴,他的熱忱,他的冷竣,那就是一個探險家 面對古道萬物的反饋,那就是一個經(jīng)行者針對古道歷史、現(xiàn)況與未來的獨白。書中的人物頗多,有中國人、外國人,但寫得最成功、最豐滿、最有感情色彩,又能引起讀者去關注的人物,正是赫定自己。

注: 1860年前后,德國地理學家李;舴(1833-1905)到中亞考察,提出“絲綢之路”概念。他結(jié)合考察情況,又對照中國歷史,提出約在公元前二世紀,存在著這樣一條絲綢之路。

13、《西域考古記》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英國] 奧利爾·斯坦因

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英國人,原籍匈牙利,是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家和東方學學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后進行三次中亞探險。其根據(jù)探險經(jīng)過撰有《沙埋和闐廢墟》、《西域考古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斯坦因,是國際敦煌學開山鼻祖之一。他是今天英國與印度所藏敦煌與中亞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與公布者之一。他的許多著作至今仍是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者的案邊必備之書。曾經(jīng)分別于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1930-1931年進行了著名的四次中亞考察,考察重點是中國的新疆和甘肅,所發(fā)現(xiàn)的敦煌吐魯番文物及其他中亞文物是今天國際敦煌學研究的重要資料。

斯坦因從藏經(jīng)洞內(nèi)搬出的準備運走的經(jīng)卷

但斯坦因這個名字,常使中國人百感交集。一方面他在新疆和河西走廊發(fā)現(xiàn)了多個舉世震驚的輝煌文物遺存,幾乎完全重塑了世人對那個區(qū)域歷史文明的看法;另一方面他又以一種帝國主義的作風,掠奪走大量文物。這種對國人而言善惡二重性的最顯著事例,就是他1907年在敦煌以不大的代價從藏經(jīng)洞帶走29大箱文物:這一舉動本身是海盜式的,流失的文物使中國學者至今痛心,但卻因此開創(chuàng)了敦煌學。

也許很少人知道,斯坦因最敬仰的人物竟是唐朝的玄奘。他從童年起就渴望去中亞各地探險游歷,而歷史上在亞洲腹地最偉大的旅行家無疑就是玄奘,沒有這位唐僧的記載,七世紀印度和中亞歷史恐怕至今都是晦暗不明的。當然斯坦因的旅行方向與玄奘相反:他是從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出發(fā)前往中國西部。雖然他的追尋也像玄奘一樣帶有一種宗教式的沖動和熱忱,但對于將要前往的地方,他的內(nèi)心卻并不抱有尊敬。

14、《大唐西域記》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
玄奘述,辯機撰文。貞觀二十年(646)成書。

《大唐西域記》記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學所經(jīng)歷和得自傳聞的中亞南亞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城邦和地區(qū)的地理社會歷史與宗教信仰等狀況,保存了七世紀時該地區(qū)社會宗教文化的大量珍貴史料,至今仍是研究這一區(qū)域古代史和宗教信仰,中外交通等專門史的重要文獻。






上一本:投資人書單:中國一線投資人書單,多維度閱讀撞擊投資奧義 下一本:科普書籍有哪些?盤點適合2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讀完這14本書,才敢去敦煌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