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書譯館系列》是北京出版集團人文精品叢書“大家小書”外國文化板塊,秉承“大家小書”的理念,不忘“大家寫給大家看的書”的初衷,精選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化的優(yōu)秀讀物,所選作品來自各國大家,題材各異,體裁不限,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倫理無所不包,隨筆、散文、游記、自傳、論著應有盡有。一冊小書,凝聚人類智慧,在輕輕松松的閱讀中,讓我們和世界溝通心扉。 《大家小書譯館系列》伊林+加繆+尼采+叔本華等10本合集書目 1. 書的故事(伊林 著,張允和 譯) 2. 魔毯(黑馬編譯) 3. 西西弗神話(加繆 著,杜小真 譯) 4. 悲劇的誕生(尼采 著,繆靈珠 譯) 5. 磨坊書簡(都德 著,龔燦光 譯) 6. 陀思妥耶夫斯基(紀德 著,桂裕芳 譯) 7. 動物肖像(布封 著,范希衡 譯) 8. 人生的智慧(叔本華 著,李曉兵 譯) 9. 君主論(馬基雅維利 著,高煜 譯) 10. 人性的高貴與卑劣(休謨 著,楊適 譯) 圖書簡介1. 書的故事(伊林 著,張允和 譯) 《書的故事/大家小書譯館》用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引出主題,或在知識的介紹中間穿插相關的故事,介紹了文字和書籍的發(fā)展史,例如文字是如何產(chǎn)生的,書籍是如何演變成今日我們所看的樣子的。全書分為“上篇”和“下篇”兩部分!吧掀睆纳裨拏髡f講起,經(jīng)過結(jié)繩記事,以物品、圖畫和符號來記錄和傳達意見,直至講到文字的出現(xiàn)及其演變!跋缕敝v述書的載體、書寫工具以及書籍制作的演變過程。人們先在石頭與金屬上刻字,后來發(fā)現(xiàn)了蘆葉、蠟版、羊皮等新的載體,直到真正意義上的紙張的發(fā)明。書中附有數(shù)十幅以各種文字和各種形態(tài)的書籍為內(nèi)容的版畫。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十萬個為什么》的作者伊林,譯者是“最后的閨秀”、“合肥四姐妹”,語言文字學家百歲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張家“二姐”張允和。 [蘇]伊林(1895—1953),本名伊利亞·雅科甫列維奇·馬爾夏克,伊林是他的筆名,蘇聯(lián)作家,1925年畢業(yè)于列寧格勒工藝學院,1927年開始創(chuàng)作,著有《十萬個為什么》《書的故事》(英譯名《黑與白》)等幾十部科學文藝作品。 張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長于蘇州。當代昆曲研究家,的“張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國語言文字專家、漢語拼音的締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畢業(yè)于上海光華大學。1956年參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習社,1980年至1987年間任北京昆曲研習社主任委員,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閨秀》《張家舊事》《昆曲日記》《浪花集》等,并主辦家庭刊物《水》雜志。 2. 魔毯(黑馬編譯) 《魔毯/大家小書譯館》收錄了葉拉·萊普曼等多位兒童作家歷年來在國際兒童圖書節(jié)的獻辭,以及安徒生獎得主的受獎演說辭。這些文字與其他領域的獻辭不同的是,這些來自全世界的兒童文學大師,在國際兒童書圖書節(jié)這個大舞臺上絕不輕忽,他們給全世界的大朋友小朋友獻上了好的表演,書中所收錄的文章有詩歌,有童話,有幻想,也有對于現(xiàn)實兒童閱讀環(huán)境的思考,無一不是好的兒童文學讀本。 黑馬,本名畢冰賓,生于1960年,河北保定人,資深翻譯。以筆名黑馬出版勞倫斯作品譯文十余種,包括《虹》《袋鼠》。 3. 西西弗神話(加繆 著,杜小真 譯) 《西西弗神話/大家小書譯館》是享譽世界的一部哲學隨筆集,曾是戰(zhàn)后一代青年的床頭書。原書的副題是“論荒謬”。在加繆在的哲學思想中,“荒謬”不是結(jié)果,而是作為起點來提出的。他從荒謬這個前提出發(fā),對心靈進行探索。加繆的荒謬實際上是一種感受,荒謬取決于人和世界,是“人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人一旦在平庸無奇、習以為常的生活中提出“為什么”的問題,那就是意識到了荒謬。人所生存的世界是希望的對立面,而人自身中又深含著對幸福的渴望。既然我們面對的是無情無義的荒謬的世界,那么,荒謬是否就必然要引出自殺的結(jié)果呢?在加繆看來,沒有任何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只要竭盡全力去窮盡它就應該是幸福的。這正如西西弗的命運,他受到諸神的懲罰把巨石推上山頂,但巨石由于自身的重量一次次滾落山腳,西西弗又走下山去,重新把石頭推上山頂。 [法]加繆(AlbertCamus,1913—1960),法國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有史以來*年輕的諾貝爾獎獲獎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西西弗神話》《局外人》《鼠疫》《反抗者》等。 杜小真,女,1946年生于河北承德,1978年9月起任教于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現(xiàn)代西方哲學會理事。 4. 悲劇的誕生(尼采 著,繆靈珠 譯) 希臘藝術歷來引起美學家們的興趣。在尼采之前,德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溫克爾曼均以人與自然、感情與理性的和諧來說明希臘藝術繁榮的原因。在《悲劇的誕生/大家小書譯館》中,作者尼采在對希臘藝術進行美學討論的同時,完成了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并對以蘇格拉底科學樂觀主義為特征的現(xiàn)代文化作出了批判。 尼采(1844年—1900年),德國哲學家,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同時也是詩人和散文家。他很早開始批判西方現(xiàn)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直到20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diào)門各異的回聲。后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采的哲學思想。 5. 磨坊書簡(都德 著,龔燦光 譯) 都德滿懷著親切眷戀的柔情,用簡約的筆觸與清麗的色調(diào)描繪出一幅幅優(yōu)美動人的普羅旺斯畫面:南方烈日下幽靜的山林、鋪滿了葡萄與橄欖的原野、呂貝龍山上迷人的星空、遍布小山岡的風磨、節(jié)日里麥場上的煙火、婦女身上的金十字架與花邊衣裙、路上清脆的騾鈴聲,還有都德他自己那著名的像一只大蝴蝶停在綠油油小山上的磨坊……所有這些極富南方色彩的畫面,在法國文學的地方風光畫廊里,以其淡雅的風格與深長的韻味而永具藝術生命力。 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男,19世紀法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生于美麗的普羅旺斯(Provence)。(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法國小說家,他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他的短篇小說集具有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的獨特風格。 6. 陀思妥耶夫斯基(紀德 著,桂裕芳 譯) 本書是紀德力推陀思妥耶夫斯基為“最偉大作家”的各種文本的結(jié)集,是他文學評論的代表作。作為背德者,紀德引陀氏為知己,因為他不但質(zhì)疑過上帝的存在,還借助“魔鬼”之力,以達揭露惡魔、丑惡、罪孽的目的。紀德甚至認定“陀氏跟易卜生和尼采一般偉大,也許比他們更為重要”。盡管陀氏從思想到行為都是自相矛盾的,他試圖從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以及文藝理論等角度直接闡明自己思想的努力全部失敗了,但他揭示心靈秘密的挖掘比得上弗洛伊德對精神病人心理的研究,他的小說“實現(xiàn)了一個奇跡”。 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1869—1951),法國20世紀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4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有小說《人間食糧》、《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樂》、《偽幣制造者》,游記《剛果之行》、《乍得歸來》、《訪蘇聯(lián)歸來》,自傳《如果種子不死》等。 7. 動物肖像(布封 著,范希衡 譯) 17世紀人們?nèi)绾慰创齽游?馬是最漂亮的動物,狗是最忠誠的伴侶,獅子、鷹有著勇猛、高貴的品質(zhì),老虎是兇殘貪婪的,禿鷲更是卑鄙而粗俗……布封用精準的白描和略帶個人情感的筆觸去描繪人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接觸到的幾十種動物,從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慣開始,描繪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 當然由于帶有強烈的個人喜好和當時貴族的審美觀,布封對于其中一些動物的說辭未免失之偏頗。比如他認為貓是狡猾的、無情的佞臣,認為老虎、豹子是兇殘無情的——他似乎很不喜歡貓科動物。而同時對于馬、鷹、獅子等則不惜筆墨的大加褒獎。 博物學家豐富的生物知識使他比小說家更知性,而深厚的文字功底又使他比生物學家更精練,布封用優(yōu)美的文筆準確的描繪出動物的特征、習性,但對于喜愛動物,又很難接觸到動物的人來說,這本書實在是很值得一讀。 8. 人生的智慧(叔本華 著,李曉兵 譯) 《人生的智慧》是在國內(nèi)頗負盛名的作品,其讀者遍及社會各個階層。討論的事情與我們的世俗生活至為接近,諸如健康、財富、名聲、榮譽、養(yǎng)生和待人接物所應遵守的原則等,在文字之間體現(xiàn)了叔本華的人生觀。正如叔本華所說的,在《人生的智慧》里他盡量以世俗、實用的角度考慮問題,尤其適合大眾閱讀。 叔本華,德國哲學家。唯意志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觀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響,持悲觀主義的觀點,主張忘我。叔本華出生于德國但澤的一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海因里!じヂ謇锼埂な灞救A(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親約翰娜·叔本華(JohannaSchopenhauer)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與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親的關系一直不好,隔閡非常深,最后關系破裂。叔本華繼承了父親的財產(chǎn),使他一生過著富裕的生活。叔本華因肺炎惡化死后,將所有財產(chǎn)捐獻給了慈善事業(yè)。在很多書上都能看見他的身影。 9. 君主論(馬基雅維利 著,高煜 譯) 《君主論》是對佛羅倫薩乃至整個意大利幾百年間的“政治實驗和激烈變革”以及馬基雅維里本人多年從政經(jīng)驗的理論性總結(jié)。書中較為完整地闡述了馬基雅維利的君主專制理論和君王權術論,它對意大利長期戰(zhàn)爭分裂的原因進行了總結(jié),并提出了實現(xiàn)意大利的統(tǒng)一的方案——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 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一1527),意大利政治哲學家,文藝復興時期思想家之一,代表作品《君主論》問世以后,毀譽參半,影響了此后五百年的政治史,他所主張的政治權術思想被后人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拿破侖、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曾把《君主論》作為案頭書。主要著作有《君主論》《佛羅倫薩史》《論李維》《論戰(zhàn)爭藝術》等。 高煜,1954年生,安徽實華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英、法文學術著作譯者,主要譯作有《宗教改革》、《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君主論》、《科學的歐洲——科學地域的建構(gòu)》、《不存在的孩子——19—20世紀墮胎史》、“趣味自然史叢書”、《希臘民主的問題》等,與他人合譯有《他鄉(xiāng)以撒·柏林傳》《黑暗時期三女哲》。 10. 人性的高貴與卑劣(休謨 著,楊適 譯) 大衛(wèi)·休謨一貫以“不可知論”哲學家、歷史學家、倫理學家的形象示人,但事實上,休謨本人還是一位的散文家、人生哲學專家,對社會生活和人類本性有過多方面精細的觀察和獨到的見解,休謨的散文對于英國小品文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很重要的影響!度诵缘母哔F與卑劣》展現(xiàn)了休謨對廣泛的社會生活和個人情感道德問題的多方面敏銳而深刻的見解,涉及各種文學藝術問題、道德人生問題和科學與哲學問題,說理清晰符合一貫的休謨路數(shù),言語間合乎情理。 大衛(wèi)·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蘇格蘭哲學家,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貴族家庭,曾經(jīng)學過法律,并從事過商業(yè)活動。1734年,休謨第一次到法國,在法國他開始研究哲學,并從事著述活動。1763年,休謨又去法國,擔任英國駐法國使館的秘書,代理過公使。1752年至1761年,休謨曾進行過英國史的編撰工作。休謨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論》(1739——1740)、《人類理解研究》(1748)、如“知識來源于印象而非理性”,認為沒有事實可由先驗(a priori)方法被證明。盧梭等后世學人深受其影響。康德亦綜合他同理性主義哲學家的觀點創(chuàng)建起“正反合”的理論。休謨的哲學受到經(jīng)驗主義者約翰·洛克和喬治·貝克萊的深刻影響,也受到一些法國作家的影響,他也吸收了各種英格蘭知識分子如艾薩克·牛頓、法蘭西斯·哈奇森、亞當·斯密等人的理論。是蘇格蘭的哲學家、經(jīng)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他被視為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