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第一本《臺灣味道》一樣,焦桐繼續(xù)通過其飲食散文來表現(xiàn)臺灣文化的性格,從食物入手探討臺灣庶民文化的歷史與記憶。從路邊攤到餐館,從九層塔到小米酒,臺灣人有著交融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混血肚皮,有著雜糅四海、包羅并蓄的好胃口。 麻油雞、焢肉飯、燒肉粽、小米酒、竹筒飯、清粥小菜……焦桐以四十余種食物的名稱作為關鍵詞,與讀者分享其背后的文化意涵,講述臺灣的集體記憶,帶領讀者一起通過味蕾來體會臺灣特有的氣息。
作者簡介 焦桐,臺灣《飲食》雜志創(chuàng)辦人,“二魚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臺灣飲食文化協(xié)會理事長,臺灣“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1956年生于臺灣高雄市,曾習戲劇,喜詩歌,著有《蕨草》、《咆哮都市》、《完全壯陽食譜》、《臺灣味道》、《暴食江湖》等詩歌散文集二十余種,編有《臺灣飲食文選》、《星級名廚的料理秘訣》等。任臺灣“年度餐館評鑒”專家團召集人,曾策劃主持過“隨園晚宴”、“印象主義晚宴”、“文學宴”等多種主題宴會,酷愛美食,認為享受美食是人生中最絕妙的美學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