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二年一月到六月,只有三十歲的狄更斯接受美國著名作家華盛頓?歐文等朋友的邀請赴美游歷,長篇游記兼特寫《游美札記》就是狄更斯此次訪問美國的主要成果。這次游歷,他曾訪問東海岸的波士頓、紐約和費城等大城市,向南到過里奇芒德,向西一直到圣路易,向北一直到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在歷時半載的游歷當中,年輕的作家通過參觀、訪問、公眾集會和私人會晤,廣泛接觸了上至總統(tǒng)下至車夫的美國各階層人士,逐一記錄了作家的經(jīng)歷、見聞和觀感。對于這個生機勃勃的年輕共和國,狄更斯既有嘆賞又有抨擊,尤其是對于美國式的粗糙、庸俗風氣,過度濃重的唯利是圖氛圍以及野蠻的蓄奴制度、對印第安人的殘酷征服,狄更斯處處給予了顯微鏡式觀照和批判,這和那位致力于描繪鍍金時代、同樣尖酸刻薄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如出一轍。北美之行也成為長篇小說《馬丁?瞿述偉》的重要靈感來源。 《游美札記》是狄更斯最重要的游記作品,對于直觀地感受十九世紀中葉北美大陸的社會狀況和風土人情,近距離地了解狄更斯的思想態(tài)度和立場觀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1812年生于英國的樸次茅斯。父親過著沒有節(jié)制的生活,負債累累。年幼的狄更斯被迫被送進一家皮鞋油店當學(xué)徒,飽嘗了艱辛。狄更斯16歲時,父親因債務(wù)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從此,他們的生活更為悲慘。工業(yè)革命一方面帶來了19世紀前期英國大都市的繁榮,另一方面又帶來了庶民社會的極端貧困和對童工的殘酷剝削。尖銳的社會矛盾和不公正的社會制度使狄更斯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15歲時,狄更斯在一家律師事務(wù)所當抄寫員并學(xué)習(xí)速記,此后,又在報社任新聞記者。在《記事晨報》任記者時,狄更斯開始發(fā)表一些具有諷刺和幽默內(nèi)容的短劇,主要反映倫敦的生活,逐漸有了名氣。他了解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和風土人情,這些都體現(xiàn)在他熱情洋溢的筆端。此后,他在不同的雜志社任編輯、主編和發(fā)行人,其間發(fā)表了幾十部長篇和短篇小說,主要作品有《霧都孤兒》、《圣誕頌歌》、《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遠大前程》等。 狄更斯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所見所聞相關(guān)聯(lián)的事件。他在書中揭露了濟貧院駭人聽聞的生活制度,揭開了英國社會底層的可怕秘密,淋漓盡致地描寫了社會的黑暗和罪惡。本書起筆便描寫了主人公奧利弗生下來便成為孤兒,以及在濟貧院度過的悲慘生活。后來,他被迫到殯儀館做學(xué)徒,又因不堪忍受虐待而離家出走。孤身一人來到倫敦后,又落入了竊賊的手中。狄更斯在其作品中大量描寫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對平民階層寄予了深切的向情,并無情地批判了當時的社會制度。他在小說描寫的現(xiàn)實性和人物的個性化方面成績是突出的。他成為繼莎士比亞之后,塑造作品人物數(shù)量最多的一個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