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早晨打開手機,看到培訓公司兄弟發(fā)來的微信,我的內(nèi)心是崩潰的。 前幾天這個兄弟聯(lián)系我:“王老師您能講演講技巧方面的課嗎?我們在給一個證券公司尋找講師! 我立刻回復:“沒問題啊,這是咱強項啊! 兄弟說:“太好了!您有之前講課或演講的視頻嗎,我發(fā)給客戶看看! 我立即把我之前的一段演講視頻轉(zhuǎn)給了他。每每有客戶尋找講師,我都會把這段視頻傳過去。每次都能征服對方,屢試不爽。萬萬沒想到,這個兄弟發(fā)來微信說:“王老師,這次恐怕沒機會合作了?蛻艨戳艘曨l,說您講課有口音,東北味兒太重! 看到這條消息,我大笑三聲,口吐鮮血,無言以對! 他們在找演講技巧的講師,又不是找播音課程的講師,口音應該不是障礙。而我,又沒法兒辯解。我自以為,我發(fā)過去的演講顯示出了我的水平。從這個角度說,我是對的。而客戶也沒有錯,他們有自己的考量標準。 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達不成共識,唯有一拍兩散,各奔前程。 無獨有偶。 一次給某個客戶講課,我也放了這段視頻,因為我覺得自己演講的內(nèi)容,可以很好地詮釋剛剛在課上講授的概念。之前給其他客戶講課時,學員也很喜歡這段視頻。 課程結(jié)束后,我收到主辦方的反饋。主辦方負責人說:“王老師,建議以后您別再放那段視頻了。我們有學員反饋說,老師上課放了二十幾分鐘以前的演講,這不是偷懶嗎。還有人說,老師這不是顯擺嗎,有王婆賣瓜的嫌疑啊。” 收到這個反饋,我的內(nèi)心,也是崩潰的。 相信你也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你自以為某件事情是對的,對己對人都有益處。然而,收到的聲音,卻出乎意料,大相徑庭,令你無所適從。你身先士卒,別人會說你出風頭;你韜光養(yǎng)晦,別人會說你不勇敢;你不偏不倚,別人會說你沒立場。真是你之蜜糖,他之毒藥啊。 收到負面反饋后,我糾結(jié)了好幾天。像我這種孔雀型講師,的確不好消化學員的批評。而開卷有益,最近通讀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在里面找到了答案。 稻盛和夫被稱為“經(jīng)營之圣”,他創(chuàng)辦了日本京瓷公司和第二電信株式會社(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企業(yè)都曾經(jīng)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他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產(chǎn)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國營企業(yè)NTT壟斷著通信領(lǐng)域,為了引進市場競爭,降低高得離譜的通訊費用,日本政府決定允許新企業(yè)加入通訊領(lǐng)域。然而,要和獨占通信事業(yè)的巨頭NTT一決勝負,風險太大,沒有一家企業(yè)敢于挺身而出。稻盛和夫決定試一試。但他沒有立刻報名,而是一遍一遍地自問:“在我的參與動機里有沒有夾雜私心! 他一直自問自答: “你參與通信事業(yè),真的是為了國民的利益嗎?沒有夾雜為公司、為個人的私心嗎?是不是想出風頭、要引人注目呢?你的動機真的純粹嗎?沒有一絲雜念嗎?” 稻盛和夫自問,是不是“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借以審視自己動機的真假善惡。經(jīng)過整整半年,終于確信自己心中沒有一絲一毫雜念,他才著手創(chuàng)立第二電信株式會社,并最終把它打造成可以和NTT分庭抗禮的通信公司。 稻盛和夫的做法,值得借鑒。那就是:回歸初心,拷問動機。 我們或許到不了稻盛和夫的境界,沒法兒“動機至善,私心了無”,但做一件事情之前,或者聽到不同聲音時,至少可以想一想:我做這件事情的動機是什么?對別人會有益嗎,還是只為彰顯自我?如果發(fā)心是善的,是為幫助和影響他人,那do it!即使有些私心,也并不為過。 我們并不需要做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圣人。我們只需要成為不作惡的、自利利他的平常百姓。 父子倆進城趕集。天氣很熱,父親騎驢,兒子牽著驢走。 一位過路人看見這爺倆兒,便說:“這個當父親的真狠心,自己騎驢子,卻讓兒子在地上走。”父親一聽這話,趕緊從驢背上下來,讓兒子騎驢,他牽著驢走。 沒走多遠,一位過路人又說:“這個當兒子的真不孝順,老爹年紀大了,不讓老爹騎驢,自己卻優(yōu)哉地騎著驢,讓老爹跟著小跑。”兒子一聽此言,心中慚愧,連忙讓父親上驢,父子二人共同騎驢往前走。 走了不遠,一個老太婆見了父子倆共騎一頭驢,便說:“這爺倆的心真夠狠的,那么一頭瘦驢,怎么能禁得住兩個人的重量呢?可憐的驢呀!”父子二人一聽也是,又雙雙下得驢背來,誰也不騎了,干脆走路,驢子也樂得輕松。 走了沒幾步,又碰到一個老頭,指著他們爺倆兒說:“這爺倆都夠蠢的,放著驢子不騎,卻愿意走路。”父子二人一聽此言,呆在路上,他們已經(jīng)不知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和驢了。 人言可畏。 照顧瀕死病人的澳大利亞護士布朗尼·韋爾,寫過一本書叫《人臨終前的五大遺憾》。 她訪談了很多即將離世的人,他們排在第一的遺憾就是:這輩子沒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只是活在別人的期望里。 所以,聽到不同聲音時,請捫心自問。如果初心是善的,那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南西北風。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P3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