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亞洲備受歡迎的青年導師松浦彌太郎,寫給千萬青年的人生規(guī)劃指南!★人生僅有一次,想好怎么過,才能過得好!★25歲時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10年后你將獲得怎樣的人生!锉贝、清華、人大等全國百余所高校都希望年輕人讀到的一本書!50篇成長故事,10萬字肺腑之言,33年奮斗歷程,涵蓋人生規(guī)劃、人脈積累、自我提升、團隊管理、投資理財、創(chuàng)業(yè)晉升等人生重要的50個方面!镆徊孔屇阍谌松致房谡业脚Ψ较,學會規(guī)劃人生,懂得設計未來的暖心之作!★風靡日、韓、澳、臺等國家和地區(qū),掀起人人網、豆瓣、微信、微博、人民日報1000萬次話題熱議!★馬云、俞敏洪、張德芬、李嘉誠、扎克伯格、稻盛和夫、蔡康永、李開復、范瑋琪等成功人士的心靈啟示!★特別收錄作者“寫給中國年輕朋友”的誠懇序言! 本書簡介: 寫給中國年輕朋友每當我開始嘗試新事物時,我會在心中想象今后的自己,同時也反省過往的自己。 完成的事、沒有完成的事,開心的事、悲傷的事,還有大大小小的麻煩……回想這些事情時,我的腦中會浮現(xiàn)當時的種種情景。當然,在這之中有褒也有貶,有感到羞愧的事,也有無法向人啟齒的事。然而,只要讓這些事情稍微停駐心中,并解開癥結,心情就會變得清爽愉悅。管理學中有所謂的PDCA,指的是反復進行“計劃、執(zhí)行、檢查、改善”等步驟,這些當然也能套用在自我成長規(guī)劃上,而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檢查與改善。 我會將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想做的事、想學習的事、想注意的事,寫在一張紙上。把自己察覺到的小發(fā)現(xiàn)逐條記下,再當作禮物送給想要開始嘗試一些新事物的自己。沒錯,這么做是為求改善。這習慣已經持續(xù)了十年以上,因此,我已經擁有一份備忘錄,還會不斷地補上新的發(fā)現(xiàn)或刪減,隨時進行更新。學生時代用信紙寫信時,不會用信封,只會像折紙一樣,將信紙折成小小一張,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回憶吧。我會將新的備忘錄像學生時期那樣折成一小張,當作護身符夾進記事本里。換言之,這東西是為了自己所做的護身符。不花錢買,而是自己動手做,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順道一提,我會逐項記錄這些事,如下所示,供大家參考: ●不急、不求、不發(fā)怒●好好休息,盡情玩樂●早睡早起●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別急著抱怨●遵守約定●常懷感恩●不貪心●謹言慎行●常保笑容●凡事未雨綢繆●更坦率●今天也要用心度過●切忌不懂裝懂●給自己找樂子●待人更親切…… 雖然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也凈是一些羞于向別人提起的事;但所謂的成長,就是提升理所當然之事的精確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挑戰(zhàn)。一年之中,難免會遇到令人沮喪的事情,此時,不妨打開為自己做的護身符,你將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哪一項沒做到,有哪一項潛藏著解決問題的建議。發(fā)生什么事時,這張備忘錄能夠確實地幫助自己,成為一劑強心針;貧w正題,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我們往往熱情地投入計劃與執(zhí)行,卻容易忽略檢查與改善。因此,開始嘗試新事物時,絕對不能缺少“改善”這個燃料。備忘錄既是改善方案,也是護身符,它一定能成為支持你我的一股力量,也能成為將迷惘的自己導向正確之路的地圖。 松浦彌太郎前言我的出發(fā)點,其實是一連串的失敗。有別于大多數(shù)人高中、大學畢業(yè)后便進入職場工作,高中輟學的我連一句英文也不會說,便遠渡重洋到美國,迎接二十幾歲的人生。從時薪兩美元的工作開始,我打過各種工,終于開了一家小書店,開始進入出版業(yè),到現(xiàn)在成為“COWBOOKS”的負責人,并擔任《生活手帖》的總編輯。我絕對不是一擲千金的大夢想家,而是累積每一個小成功,才造就現(xiàn)在的自己。一路走來,領受到周遭前輩的諸多教誨,也從不同的經驗累積各種學習法則,我希望以這些事物為基礎,集結成一本教導現(xiàn)在25歲左右的年輕人,如何享受美好生活,以及如何面對工作的指導手冊。 25歲的年輕人還是職場菜鳥,不,我更喜歡“新人”這字眼。這是一段對未來感到惶惶不安、沒有夢想、無論面對工作或是自己都很迷惘的時期。因此,我試著以身為新人的你所具備的視野與角度,認真思考:“如果我現(xiàn)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 以此為前提,我想先將自己25歲時,如果能知道該怎么做會更好的三大要點與現(xiàn)在的年輕人分享。若能讓你銘記于心,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要點1絕大多數(shù)求才若渴的人,隨時都在尋覓千里馬經營者與位居管理層的人,總是在尋覓人才。即便去咖啡廳或酒吧放松一下,也會留意是否有好人才,一旦發(fā)現(xiàn),自然不會放過。所謂好人才,就是不會滿足于現(xiàn)狀、有實力的人。例如:遇到突發(fā)狀況,懂得隨機應變的人;態(tài)度積極,體貼別人的人;總是笑臉迎人,予人良好印象的人。但意外的,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我有一位不便具名的年輕企業(yè)家朋友,就擁有好幾位這樣的員工。我問他:“你是在哪里找到他們的?”他說,其實多半是在餐廳、居酒屋或健身房等地方遇到的。 這些人都不是透過正式渠道錄取的員工;而是通過偶然相識的機緣招募到的優(yōu)秀人才。好比你一時之間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只好去打工;但其實原本工作的地方就有許多機會,只是人生閱歷尚淺的你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主動關心別人,就能得到被他人賞識的機會。也許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有人正在關注你。這是我希望年輕人明白的第一個要點。 要點2人們隨時都在尋找能幫助自己的事物雖然與第一點有點類似,但這是泛指工作、生意往來以及人際關系的共通道理。就像走進便利店,即使沒看到自己想買的物品,也會隨便買些什么一樣。換句話說,我們總是在找尋能夠在自己又累又渴之時,有助于恢復活力的東西。就算去超市選購晚餐要烹煮的蔬菜、肉類等食材,也是在找尋能夠解決問題的事物。 結論是人們花錢、花時間,都是為了有助于己。無論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還是投資自我,都是把金錢和時間耗費在能夠幫助自己的事物。人際關系也是如此,我們只想跟能幫助自己的人來往,尋找可以傾聽自己的想法、認同自己的人。因此,人們會將金錢和時間花在對自己有益的人與事物上,只要明白此道理,便能立刻洞悉什么東西能夠在這時代大賣,以及其暢銷的原因。 要點3收入多寡,與帶給他人感動的質量呈正比我想,大部分的人在25歲左右時,都還是個一心期盼能多點收入的職場新人。因此,我希望大家明白的第三個要點,就是收入多寡究竟與什么事物呈正比?不是時間,不是努力,也不是運氣;而是與帶給他人感動的質量呈正比。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帶給他人多少感動。若你現(xiàn)在的收入不高,不妨省思是否被你感動的人不夠多。我認為,待在家里做的工作,收入肯定不高。倒也不是說這樣的工作不好,只是帶給別人感動的質量相對也不高。相反的,活躍于國際體壇的一流足球選手,之所以一年大賺數(shù)十億,是因為世上多不勝數(shù)的人都為他出神入化的球技而感動。收入多寡與公不公平無關,而是與能帶給多少人喜悅、帶給多少人感動呈正比。這是一種人間機制。 這三個要點看似簡單,其實非常重要。年輕時的我不懂,25歲的你應該也不明白,請將這三個要點銘記于心,思考“50件自己想做的事”吧!25歲正值人生起飛階段,也是認真思考自己想做些什么的黃金時期,若這本書能成為你的人生良伴,將是我莫大的榮幸。01以成為社會的齒輪為傲常有人說:“反正我只是社會的一個齒輪罷了。”“齒輪”二字給人消極的印象;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字眼,若能成為社會的一個小齒輪,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所以,我想先從成為社會的小齒輪做起。 為什么我會這么想呢?因為基于“前言”提到的三個要點。容我再強調一次,“世上絕大多數(shù)求才若渴的人,隨時都在尋覓千里馬”,“人們隨時都在尋找能幫助自己的事物”,“收入多寡,與帶給別人感動的質量呈正比”。世上所有事物皆是以這三點為基礎,只要有這三大齒輪,每個人都能讓身為小齒輪的自己,抓到如何與大齒輪契合的訣竅;蛟S這種說法有點抽象,但社會結構就是如此,不是嗎?雖然25歲的你已是成年人,但還不足以獨當一面。一想到身為社會一分子該如何貢獻己力、對社會有所幫助時,就會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個小齒輪。”我認為這個意識正是開創(chuàng)未來的底蘊。雖然只是一個小齒輪,還是要思考如何與比自己大一點的齒輪,甚至與社會這個大齒輪契合。正因為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組織里的小齒輪,才能參與所有社會活動。不妨將此意識當作一個目標,想象自己是公司某部門的齒輪吧!唯有成為齒輪,才能形成一股動力,并想象即便是多么渺小的存在,都要成為公司這個大齒輪的能量來源。 除了社會之外,還能變成什么齒輪呢?一個人無法構成社會,也無法建立家庭關系與人際關系。每個人都必須與別人互相配合,這與成為社會的齒輪,學習如何與社會契合,“才能在世上生存”的道理是一樣的。 說得夸張一點,這就是我的人生信念,也希望年輕人能努力找到如何契合的訣竅,畢竟齒輪的質量只能靠自己努力打磨。我想,設法不讓齒輪耗損的整備功夫,就是面對工作、面對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我到現(xiàn)在還是認為自己只是社會的一個小齒輪。就算回到25歲,我也還是會這么想!而且越年輕,越要有這般認知才行。 從消極的齒輪變成積極的齒輪,只要有此意識,便能認知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有此認知就是一種自我成長,不是嗎?比起“自己只是一個小齒輪”的消極想法,積極面對自己是小齒輪的事實,才能為人生加分。因此,我想先從成為社會的小齒輪做起,總有一天,一定能成為最棒的齒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