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心理健康這樣的人, 也沒有心理健康這樣的事, 各種心理困境只是生命自我發(fā)展在某一階段、某一時刻的變現(xiàn), 能體驗這些苦痛并能利用這些苦痛去豐滿自己就是福氣。 寫一本讓讀者可以心理自愈的書,是李子勛創(chuàng)作《你在為誰而活:清醒思考,贏得幸福人生》的初衷,借助這本書,他想告訴每一位讀者:疾病不僅是生命的一部分,更是生命成長的動力,面對心理困境,我們應該: ·將煩惱、恐懼、抑郁等心理困境看做生命的過客,他們曾經或正在拜訪你,但客人終究要起身告別,越早學會與它們和平共處,就能越早送走客人。 ·當“不速之客”光臨時,不執(zhí)著歸因,面向未來,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當經歷不夠時,先不要急于改變,慢慢來比較快。易中天中華正史:《祖先》《國家》電子書免費搶先看>> 本書簡介: 煩惱、抑郁和哀傷……是每個人每天都會面臨的心理困境,如何對待這些困境直接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快樂幸福地生活。 為了幫助更多人學會自我療愈,李子勛以專業(yè)的視角和飽含人性關懷的筆墨,集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禪學等于一體,創(chuàng)作了這本《你在為誰而活:清醒思考,贏得幸福人生》。教給人們正確對待心理困境及調試思維的方法。 每位閱讀過《你在為誰而活:清醒思考,贏得幸福人生》的讀者,能夠學會與心理困境和平共處,清醒對待每一次情緒的發(fā)生,做情緒的主人,最終活出自在人生。 作者簡介: 李子勛,著名心理學家。 畢業(yè)于華西醫(yī)科大學,中日友好醫(yī)院心理醫(yī)生,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xié)會北京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yè)委員會成員。國內較早將心理學知識向大眾普及的心理學家。是國內最受讀者、觀眾關注的心理學專家。 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實話實說》;北京電視臺《心理時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邀心理專家。 《心理月刊》《時尚健康》《父母必讀》《女友》等雜志專欄作家。 作品:《家庭成就孩子》《婚姻的煩惱》《心靈飛舞》《陪孩子長大》《根源舞》《問問李子勛》。 目錄: 人與自我 第1章接納當下的自己 你心中的你 做夢是一種自我喚醒 有關幸福的說法 你并非在跟著“感覺”走 體驗越多生命越飽滿 恐怖是潛意識中的快感 你失去的不是快樂,是體驗快樂的能力 “假想敵”是一面鏡子 “活著的意義”是文化對人的一種精神壓迫 別被直覺誤導 安全感源于我們選定的文化 喜歡破壞規(guī)則 巧用自我暗示人與自我 第1章接納當下的自己 你心中的你 做夢是一種自我喚醒 有關幸福的說法 你并非在跟著“感覺”走 體驗越多生命越飽滿 恐怖是潛意識中的快感 你失去的不是快樂,是體驗快樂的能力 “假想敵”是一面鏡子 “活著的意義”是文化對人的一種精神壓迫 別被直覺誤導 安全感源于我們選定的文化 喜歡破壞規(guī)則 巧用自我暗示 你有助人者情結嗎? 善于把持自卑是種智慧 從眾和缺乏判斷力是兩碼事 第2章生病是健康生命應有的狀態(tài) 送走抑郁癥 生病是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 真正的“遺忘”是徹底接納 與強迫癥和平共處 如何讓自己脫“癮”而出 快樂有時需痛苦相伴 告別“依戀饑渴” 厭食背后的秘密 善待抑郁 積極釋夢帶來積極心情 如何“助人自助”? 莫把寵物當情人 家有同性戀老公 現(xiàn)實在左,精神在右 第3章與心理困境和平共處 想象能助你度過困境 從不叫他爸爸 為什么潛意識會抵抗婚姻? 自由自在做自己 生命是一個人的旅程 你不是被他珍惜的那個人 何謂自我探索? 學習讓情緒自然地表達 把愛還給自己 怎樣擺脫父母的控制? 莫讓遺憾成癮 人與現(xiàn)實 第1章你的潛意識在期待什么? 不執(zhí)著對錯,心才能自由表達 你害怕被拒絕嗎? 自言自語是種“帶響”的思維 好朋友是個大嘴巴 別跟“戀母”的他談戀愛 婆媳自然是天敵? 你的潛意識在期待什么? 情緒的雙向性是一種常態(tài) 識人是學問 千萬別把婆婆當媽 第2章在愛中破繭而出 從女明星的婚嫁看女人的安全感 如何在失戀后保持清醒? 尋愛途中,你愛上的可能只是你自己 有沒有始終充滿激情的愛? 超現(xiàn)實主義如何找到真愛? 給愛情加點兒幻想 情愛的兩端 柏拉圖式的愛情需要時空的距離 你如何對待過去就如何對待愛情 讓婚姻遠離冷戰(zhàn) 你會背著老公存私房錢嗎? 嫉妒是愛情中最辛辣的調味劑 他為何不能對你敞開心扉? 愛被奪走,如何破繭而出? 放棄控制才能自由享受愛情 世上沒有完美情人 讓愛情自由呼吸 在愛中重建自我 戀人拒絕親密為哪般? 第3章你就是你的愛情 愛情保鮮的秘訣 愛不是一種平等回報的交易 這樣做,讓小丈夫變成大男人 在愛中保持自我 你有親密焦慮癥嗎? 懶老公是否要改造? 怎樣面對老公的窺探欲? 維持婚姻的到底是什么? 對新婚妻子的建議 第4章婚外情是婚姻的附屬品 為越界打一支預防針 婚外情感需求 愛情可以很多元? 與情感依賴癥說再見 如何拉回在網上偷情的他? 愛情需要守衛(wèi) 找一個容器裝載情欲 婚姻是“自我”走向完形的過程 2000-2009十年女性的情愛變遷其實,我有一個很大的夢想,就是寫一本讓讀者可以心理自愈的書,《幸福從心開始》是我的第一次嘗試。這本書從出版到今天已經近7年,感謝中信出版社愿意為此書再版。這本《你在為誰活:清醒思考,贏得幸福人生》里,我做了不小的增減,也對原文有一些潤色,以便于讀者領會。 要感謝這么多年來一直喜歡我的朋友們,在我的博客、微博里有你們給予我的很多建議與回饋,更多的是欣賞與鼓勵。我在微博里說:“理解流動的感覺與凝固的字詞間存在的不同,理解生活的復雜與分類學的簡單之間的不確定性,理解知覺中的現(xiàn)實與認知選擇與重建中的現(xiàn)實之間的差異,心理學才算入門了。任何學問都一樣,只有把理論與技術零散化、碎片化,融入自己的生命感受中,構成一種具有活力的場,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中,才能從中受益!边@本書就是把心理學碎片化的過程。 在流動的感覺中,我們會明白世界上并沒有心理健康的人。疾病是健康的一部分,一個人不可能是完全健康的,也不可能完全不健康,或者說,人不是健康的,也不是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恰好是一個人心理成長的動力,是促使一個人盡快達成內心飽滿的保證。一個人的言行如果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無害,這個人的心理就是健康的,當然,無害也并非都好,無害是一種平和淡定的心態(tài),也是讓人變得無為與平庸的心境。正如傳統(tǒng)命理學所講,命中帶煞不好,命中無煞的人也沒有大作為,有煞又能將其制服并為己所用的人才能大富大貴。心理困境猶如煞,能體驗這些苦痛又能利用這些苦痛去豐滿自己就是福氣。 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情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一定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也是正當而且應當的。人的心理反應與感受正好是個人情緒與知覺的體現(xiàn),通過它你看到了你。試圖修正它、否認它等于堵塞了情緒的出口,結果可能更糟。讀我的書需要以接納自我為基礎,不要總想改變自己,當你經歷得還不夠的時候,這種改變無疑是一種望梅止渴!赌阍跒檎l活》這本書旨在表達愛這個世界要從愛自己開始。 對任何心理困境,你都要說:“這是我的,但我不是它。煩惱是我的,抑郁是我的,哀傷是我的……,但我不是煩惱、抑郁、哀傷……我有比這些多得多的自我,在煩惱、痛苦的同時我還有快樂、自信、幸福與驕傲!蹦敲,你就成了痛苦的主人,而不再是臣服于痛苦的奴隸。 我喜歡通過多重解釋去表達一個問題,目的是為了緩沖這么多年來心理學給人們帶來的那種歸因式解讀。問題沒有原因,問題只是生命自我發(fā)展在某一階段、某一時刻的變現(xiàn),與過去、未來既相關又不相關。如果認定相關,我們就受制于它;如果能理解其不相關,我們可以更自由地發(fā)展。 每年冬天我都會在空氣清新的海南度過。在北京霧霾橫行的時候,我在美麗的三亞,穿著單衣,舒適地坐在陽臺上吹著海風,做白日夢。生命需要張弛有度,人的心理、情緒也要有抑揚起伏,一切皆自然。 以此為序! 李子勛 2013年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