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鮮活地向我們撞懷,當民國隆重地向我們走來……以性格性情示范風骨風度; 以命運經歷構筑中國符號。 觸摸一張張陳年的面孔,典藏一股股珍貴的力量。 蔡元培 胡 適 辜鴻銘 劉文典 王國維 趙元任 黃 侃 吳 宓 傅斯年 張伯駒 魯 迅 梅貽琦 《最后的精神貴族——風骨絕塵的民國大先生》中,對于民國十二位先生:淡墨寫功業(yè),濃墨寫性情。 命運的私語,人心的呢喃,靈魂的召喚—— 他們真實淋漓的性情,映照出現實中人的種種缺陷。 他們自由不羈的人格,供養(yǎng)著數代后輩的生生氣息。 背對民族里程,追尋內在底氣。閱讀民國,怎可少這一份名單? 作者簡介: 趙東凌,生長于北方古城的蘊藉下,喜讀書,樂跑步,善寫字,愛生活。 擁抱一顆安靜的心,恩慈寬忍,堅持付出,保有熱烈,溫柔發(fā)光。 已出版民國范兒書系:《你若尋她,她在歲月最濃處》。 目錄: 蔡元培:獨守那一片凈土 永遠的校長003 君子和而不同012 世上已無蔡元培019 胡適: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儒雅之河,靜水流深025 此身非我有,一半屬朋友030 那十年的陳爆竹034 但開風氣不為師039 辜鴻銘:世人皆醉我獨醒 你是中國人047 不要惹他050 殺二人以謝天下058 妻妾與小腳之怪女子064 劉文典:世上已無真狂徒蔡元培:獨守那一片凈土永遠的校長 003君子和而不同 012世上已無蔡元培 019胡 適: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儒雅之河,靜水流深 025此身非我有,一半屬朋友 030那十年的陳爆竹 034但開風氣不為師 039辜鴻銘:世人皆醉我獨醒你是中國人 047不要惹他 050殺二人以謝天下 058妻妾與小腳之怪女子 064劉文典:世上已無真狂徒當權貴碰上真狂徒 071那一輩鄉(xiāng)友知遇 075傳奇與羽毛 082二云居士 087王國維:眾里尋他千百度漫長的告別 095自辟戶牖,并世所稀 098掩卷平生有百端 104趙元任:天生快活人到處有人攀『老鄉(xiāng)』 117中國的舒伯特 124愛有多深,怕有多深 129教我如何不想她 136黃 侃:魏晉風流何曾見師承且須恭敬 141是可忍,孰不可忍 146人無癖不可與交 154五十之前不著書 161吳 宓:悲喜交集浮生夢奇絕得有如一幅漫畫 169鐘表一樣的先生 172他生未卜此生休 177是人物,也是傻瓜 188傅斯年:書生圣氣,斗士亦然傅圣人之氣 195沒有根據,哪能說這話 204我是胡先生的斗士 208歸骨于田橫之島 213張伯駒:最是國寶守業(yè)人一生聚散救國粹 219本是臥龍崗散淡之人 230是真名士自風流 235魯 迅:非常中國的雙面鏡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243囚首垢面而談詩書 253我的文字,是急于要換飯吃的 261魯迅之后,無數魯迅 265梅貽琦:一個時代的斯文沒有人愿意倒梅 271把這條船好好開回清華園 278生斯長斯,吾愛吾廬 287劉文典:世上已無真狂徒生平:(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睂W大師與研究莊子的專家。歷任國立安徽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等職。著有《淮南鴻烈集解》、《莊子補正》等。授業(yè):章太炎、劉師培。傳道:陶光、傅來蘇等。言語:在中國真正懂《莊子》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莊周,還有一個就是劉某人。品藻:其人有版本癖,在車中常手夾一書閱覽,其書必屬好版本。而又一手持卷煙,煙屑隨吸隨長,車行搖動,手中煙屑能不墜!X穆時年,蔣介石是中華民國總統(tǒng),軍權在握,可是說一不二的強權者。有多少手握軍權的軍閥將領即使盤踞一方,也不得不對大總統(tǒng)的指示言聽計從,俯首稱臣!軍人都如此,更不用說是手無寸鐵的文人了,頂撞蔣總統(tǒng),甚至違抗命令的下場恐怕一輩子就要失業(yè)了!但是就有這么兩個膽大包天敢于在太歲頭上動土的民國大師,給蔣總統(tǒng)上了一課!一個是胡適,另一個就是劉文典。前者我們幾近熟悉,或至少耳有聽聞,但后者,概莫知之甚少。搜羅歷史資料,不難捋清其人生軌跡:早年師承劉師培、章太炎,青年交游胡適之、陳寅恪,中年瞧不起聞一多、沈從文,老年批評過魯迅、巴金,還曾追隨過孫中山,營救過陳獨秀……如此大活動家:國學大師,善治莊子,一身傲骨,狂介狷人,留得后人稱道的還是他的一生趣聞,于是也記住了一個叫做“劉文典”的大名。當權貴碰上真狂徒三尺講臺上,劉文典躬耕一生。他先后在北京大學、安徽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大和云南大學等高校任職,任陣地隨流年輾轉,他自姿態(tài)尤傲、氣節(jié)尤盛。功成恥受賞,高節(jié)卓不群。如果那天劉文典忍住了怒氣,或者干脆低聲下氣,那他肯定不會被當時正威風凜凜的蔣主席關上一個星期,更不需要“即日離皖”。但那樣他就不是劉文典了。一九二八年,劉文典出任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行校長職。時恰“虎而冠者”蔣介石掌握大權不久。他挾北伐之功,聲望正隆,到安徽大學走訪視察,便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勢在必行的舉動了。省政府通知劉文典安排人員歡迎,但這位代理校長凜然拒絕其到校“訓話”。結果,當蔣介石下榻安大之時,校園到處冷冷清清,并沒有領袖所希望的那種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場面,而接待人員也只有學校秘書、學監(jiān)等一般職員,劉文典連面都沒露一下。一切皆因為劉文典冷冷擲出的一句話:“大學不是衙門!”對于他而言,當下最大的愿望無非是希望大學校園能夠盡量自由寬容一點,可以允許多種思想、多種聲音一道存在,不能變成官場,更不能變成政治的附庸。他不太喜歡官員有事沒事就往學校里跑,混個兼職教授,或者搞個什么報告。他覺得教書育人應該是教授們做的事情,當官的就應該想著怎么為大家提供獨立自由的空間與盡量充裕的支持。其他的,用不著官老爺們瞎摻和。然而,世間的事情,驚變往往出于偶然。劉文典是一身文人的傲骨,治學為謙、教育當道,可那蔣介石也正值年輕氣盛、春風得意之時,與其說乘勝追擊“整頓安徽學風”,不如講迎刃而上“大樹我黨權威”。聽聞安徽發(fā)生學潮,蔣介石十分惱怒,立即召見劉文典。時間是十一月二十九日。這一天,劉文典穿了件破舊的灰鼠皮襖,戴著禮帽,昂首闊步,跟隨侍從飄然直達蔣介石辦公室,攜一身子正氣之風,找了個座位端坐下來。想來出發(fā)前,劉文典雖然極不愿意前往,但學潮僅僅不能平息,一味避見始終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決定單刀赴會:“我劉叔雅并非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能對我呼之而來,揮手而去!我?guī)煶姓绿住熍、陳獨秀,早年參加同盟會,曾任孫中山秘書,聲討過袁世凱,革命有功。蔣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慷慨激昂,自是豪言稱雄。到場后,他一句“蔣先生”拉開了會談的帷幕。蔣介石面帶怒容,既不起座,也不寒暄理會,沖口就問:“你是劉文典嗎?”“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長輩叫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叫的!眲⑽牡浔揪蛻延性箽猓@下正如火上澆油,一副傲然之態(tài)顯然更激怒了蔣介石,直入主題,喝令他交出在學生風潮中挑動鬧事的共產黨員名單,要嚴懲罷課學生!拔抑恢澜虝,不知道誰是共產黨。你是總司令,就應該帶好你的兵。我是大學校長,學校的事由我來管。此事內容復雜,尚有黑幕。在事情尚未調查清楚之前,我不能嚴懲肇事學生!眲⑽牡湄W岳淅涞鼗卮,蔣介石卻氣得“騰”地站起身,拍著桌子,勃然發(fā)怒:“教不嚴,師之惰,學生夜毀女校,破壞北伐秩序,是你這新學閥橫行,不對你撤職查辦,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提起總理,我跟他在東京鬧革命時,還不曉得你的名字哩。青年學生雖說風華正茂,但不等于理性成熟,些微細事,不要用小題目做大文章。如果說我是新學閥的話,那你就一定是新軍閥!”劉文典也毫不含糊,“嗖”地站了起來,與之直面相對,語調依然是不緊不慢、從容不迫。好一場“巔峰對決”,當一個權貴之掌遇上一個狷介狂人,結局或許是權力大過天,但過程中勢必精彩太多。“看我能不能槍斃你!”“你就不敢!憑什么!”“來人,把他扣押起來!”不畏強暴,不媚世俗。僅僅這最后關頭的一幕,世人就有多種演繹,《南渡北歸》中續(xù)有此話:“想不到這劉文典竟具有俠客精神和響馬的作風,待響亮的耳光響過,劉文典飛起一腳向蔣的胯下踢去,風聲響過,蔣介石被擊中,應聲倒地……”后來的事可想而知,蔣介石以“治學不嚴”的罪名把劉文典扭進局子下了大牢。有后人贊曰:“好個劉文典,名士風流,還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這樣的知識分子已無處可覓,所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毕⒏σ粋鞒,社會一片嘩然。安大學生立即組成“護校代表團”激憤請愿,要求保障人權,立即釋放劉校長。全國的學術界、教育界中,也掀起了極大震動。最終,在蔡元培、胡適、蔣夢麟等同道的多方營救、斡旋下,蔣介石釋放了劉文典,但要求他“即日離皖”。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五日,劉文典恢復自由。當來人打開“后樂軒”的閣樓門,懇請他下樓回家時,他死活不肯出來:“我劉文典豈是說關就關、說放就放的!要想請我出去,請先還我清白!”來人哭笑不得,只得好言相勸,劉文典這才善罷甘休。一場“劫難”,就此了結。他后來跟好友馮友蘭說,當蔣介石將他囚禁的時候,他已經做好了殺身成仁的心理準備,不過他知道蔣介石沒有正當理由,是不會輕易動手的。老師章太炎聽說此事后,在病中特意作對聯(lián)相贈:“養(yǎng)生未羨嵇中散,疾惡真推禰正平!苯栌萌龂鴷r狂士禰衡擊鼓罵曹的典故,對他的氣節(jié)甚為贊賞。如此看來,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內心深處,始終埋藏著一種挑戰(zhàn)權威、抗衡強者的基因。只不過,由于考慮到種種現實因素,許多人最終選擇了避讓退縮,而“愣頭青”劉文典站到了與強者對抗的前臺。這需要的顯然不僅僅是膽量。為什么后人會時常想到劉文典呢?我想就是欣賞他有狂態(tài)。對著蔣介石面前敢“哼”他,是真名士,實為許多同道志士所不及的。遙想當年,章太炎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被軟禁。袁世凱逼其求饒,但他寧死不屈,用七尺宣紙篆書“速死”兩個大字貼在壁間,以示決心。還托人買墳地,自題五字碑文,以死相抗。如此劉文典,確可稱章太炎第二。即便放在今天,亦堪稱動人心魄的獨立文人風骨。二云居士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一九三七年七月底,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一個學期后,局勢趨緊,再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而劉文典聞此訊后,內心那種追尋同道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放不下他的職業(yè)、他的學生。他眼前的道路變得只有南下,南下!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宦飞,劉文典心中反復默念著文天祥的詩句,腳步愈發(fā)堅定?伤趾螄L能想到,這一南渡,他竟再未能北歸,直至終老。劉文典一生很少把別人放在眼里。到了晚年,他回首平生,曾說過一句自我評價的話:“我最大的缺點就是驕傲自大,但是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驕傲自大。”能夠讓劉文典始終肅然起敬的人,其實只有一位,那就是國學大師陳寅恪。他一直自稱對陳寅恪的人格和學術不是十分佩服,而是“十二萬分”佩服,并曾多次在課堂上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說:“這是陳先生!”然后,又翹起小拇指,對向自己說:“這是劉某人!”當人生逢到又一偶像時,大概,劉文典內心的自我激勵機制便又要奮起爆發(fā)了。劉文典多年潛心研究莊子,終于完成了十卷本的《莊子補正》,并于一九三九年出版。一向不肯輕易譽人的陳寅恪,被劉文典實事求是、謹小慎微、有一說一的治學態(tài)度所打動,而為之作序,推崇備至:“先生之作,可謂天下至慎矣……然則先生此書之刊布,蓋將一匡當世之學風,而示人以準則,豈僅供治《莊子》者之所必讀而已哉!”有人問劉文典,為什么會選擇《莊子》研究作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劉文典回答說:“現在國難臨頭,國家存亡之際,間不容發(fā),我們應該加倍的努力,研究國學……因為一個人對于固有的文化涵濡不深,必不能有很強的愛國心。不能發(fā)生偉大文學的國家,必不能卓然自立于世界!毕氡兀欢ㄊ巧钫瓣愐 蔼毩⒅,自由之思想”的要義,才在學問的踐行中如此深徹堅定!肚f子補正》為劉文典贏得了學術界的廣泛美譽。曾有人問起古今治莊子的得失,劉文典大發(fā)感慨,放言道:“普天下真正懂莊子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莊子本人,一個是劉文典。半個天下人共分之。”劉文典每次上課講《莊子》時,開頭第一句總是說:“《莊子》嘛,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和梁啟超每次講課的開場白“啟超沒有什么學問,但也有點嘍”,倒有異曲同工之妙。每當劉文典開講《莊子》時,吳宓等幾位重量級國學教授便前往聽講。劉文典見了并不打招呼,旁若無人地閉目演講。當講到自己認為出彩的節(jié)骨眼上,便戛然而止,抬頭張目望著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吳宓,慢條斯理地問道:“雨僧(吳宓的字)兄以為如何呵?”每當這時,吳宓照例起立,一面點頭一面回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眱晌幻淌谝粏栆淮鹬疇睿堑萌珗鋈藶橹敌。勤耕為勉,這下,劉文典的底氣就更足了。劉文典一心鉆研古典文學,很瞧不起搞新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學問”。想想他語出此言時義憤填膺的狀貌,大概不難覺察其中的文化偏見:蘋果當然代替不了水果,但蘋果也是水果的一種,正如文學創(chuàng)作的學問是學問的一種。他可能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能力不代表研究的能力”。于是,巴金、朱自清和沈從文在他的心目中全是跳蚤過秤——沒斤沒兩的。當他獲悉聯(lián)大要提升沈從文為教授時,勃然大怒,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400塊錢,我該拿40塊錢,朱自清該拿4塊錢。而沈從文只該拿4毛錢!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在討論沈從文提升為正教授的教務會議上,大家都舉手同意,唯有劉文典表示不滿。他說:“沈從文是我的學生。他都要做教授,我豈不是要做太上教授了嗎?”時年,空襲警報一響,教師和學生就要趕緊疏散到昆明郊外,美其名為“跑警報”。有一次警報響起,劉文典挾一破布包,收起教具就帶著學生沖出了教室。跑著跑著。他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原來那時候他最為欽佩的陳寅恪身體羸弱且目力衰竭,行動極為不便。劉文典生怕陳教授忙亂中有個三長兩短,趕緊帶著幾個學生,在人群中找到正茫然不知去處的陳寅恪,架起他就往安全的地方跑,邊跑邊喊:“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快到學校后山的時候,劉文典忽然看到人流中沈從文正奪路而奔,頓時怒上心頭。他顧不得自己氣喘吁吁,沖到沈從文面前就大聲呵斥起來:“陳先生跑是為了保存國粹,我跑是為了保存《莊子》;學生跑是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墒窃撍赖,你什么用都沒有,跑什么跑。 鄙驈奈牧私鈩⑽牡涞臑槿,也懶得與之爭辯,索性一扭脖子掙脫劉的“緊箍咒”,來了個逃之夭夭。劉文典仍在后面繼續(xù)嘟囔叫罵,忽見敵機飛臨頭頂,炸彈落下,便立即收住嘴巴,放開腳步狂奔起來——畢竟炸彈是不管莊子本人還是什么“海龜”或“國寶”的。恃才傲物的劉文典,是西南聯(lián)大唯一一位吸鴉片的教授,他有個綽號就叫“二云居士”。周作人對此這樣記錄說:“叔雅人甚有趣,面目黧黑,蓋昔日曾嗜鴉片,又性喜肉食。及后北大遷移昆明,人稱之謂‘二云居士’,蓋言云腿與云土皆名物,適投其所好也。好吸紙煙,?阢曇恢Вm在說話也粘著嘴邊,不識其何以能如此,唯進教堂以前始棄之。性滑稽,善談笑,唯語不擇言。”何謂云腿和云土?就是云南火腿和鴉片。而劉文典最終被西南聯(lián)大解聘和后者有著直接的關系。想他滿不在乎的性子,甚至公然贊美“云土”為鴉片中的上品。我們或許可以揣測說,他的磨黑之行,就是沖著鴉片去的。一九四三年,劉文典應云南磨黑大豪紳、鹽商張孟希之邀,為其母撰寫墓志銘。并且,鑒于劉文典當時的名聲地位,張孟希表示供給充足的鴉片和酬資外,還愿承劉文典一家三口費用,回昆明時再送五十兩云土作為酬謝。這樣的條件在戰(zhàn)時可算是十分優(yōu)厚,劉文典特立獨行的名士派頭這時再次表現出來,他全然不顧他人議論,接受了這個邀請,為期四個月。而往往,執(zhí)意堅持是要付出代價的。由于劉文典耽誤了課程,而且此行被認為不足為人師表,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聞一多拒不發(fā)給他聘書。劉文典于是寫信給清華校長梅貽琦申訴,但聞一多堅持不肯通融,而他在此事上也確實授人以柄,梅貽琦盡管愛惜其才,最后也只能揮淚斬馬謖。劉文典最后被云南大學聘請,并且一直留在了云南?墒牵瑢τ趧⑽牡鋪碚f,離開清華,畢竟是一種傷痛。即使他在云南大學獲得再大榮耀,都無法撫平他“被驅逐”的心靈創(chuàng)傷。直到逝世為止,劉文典恐怕都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人是復雜的。有些人的品格一以貫之,仿佛金剛石一般堅不可摧,這種人是最可寶貴的。但也有些人,仿佛多棱鏡,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劉文典當屬后者,這也是為什么有很多人愿意記住劉文典,這個敢于顢頇抗顏的狂儒。并且,在劉文典的狂傲中,可以看到他對待世事人情,無虛飾、不矯情、不失赤子之真——君子坦蕩蕩。他的率真和坦蕩也能見出其可愛處。而在歷史的吉光片羽中,劉文典的這種率真和坦蕩則尤顯珍貴。真理是樸素的,一切閃耀著人性光芒的美德也都是樸素的,必須發(fā)自人真正的內心。當外在的一切都無法把握,人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內心。當狂風褪去,狂沙淘盡,才可以看到,誰的內心真正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