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西湖造像


作者:勞伯敏、高念華     整理日期:2023-03-04 13:17:31


  錢王永鎮(zhèn)白塔嶺
——五代吳越國時期石塔上的石刻造像
高聳在西湖沿岸群山上的塔,秀麗挺拔,與湖山映襯,相得益彰,是西
湖風景線上一個突出的標志。
塔,源于印度,梵文稱率堵坡,原意是墳冢、園丘,是埋葬佛祖釋迦牟
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筑,東漢初年隨佛教而傳入中國,永平十
一年(68)在洛陽白馬寺中,建造了中國**座佛塔。
我國自東漢、南北朝至隋朝,塔的結(jié)構(gòu)多是木制的。這種塔雖然具有抗
震能力強以及便于登臨遠眺的特點,但也有其致命的弱點,這就是防火性能
差,一旦遭受火災,便無法撲救。為了使建成的塔更耐久、更高大,從唐代
開始,建筑師們逐漸改用磚頭或石塊造塔。形式以樓閣式塔數(shù)量*多,尤其
在南方更是如此。
五代時,杭州為吳越國首府。吳越國創(chuàng)始人錢鑼十分崇佛。當錢,镠尚
未發(fā)跡時,高僧洪湮就告訴他:“他日成霸吳越,尚須護持佛法!辈袼
:“好自愛,他日貴極,當以佛法為主!本案6(893),唐昭宗應錢鑼
之奏,賜號洪湮為“法濟大師”。當錢謬臨終時,還告訴其子元瓘:“吾昔
自徑山法濟(即洪湮)示吾霸業(yè),自此發(fā)跡,建國立功!故吾常厚顧此山焉!他
日汝等無廢吾志!”錢镠的后繼諸王都能秉承其遺愿,奉行“信佛順天”的
宗旨,頌信佛教。閘口白塔和靈隱雙塔都是當時吳越國時期建造的遺物。
靈隱雙塔位于靈隱寺大雄寶殿前露臺的兩側(cè),北宋建隆元年(960),吳
越國王錢弘俶建。兩塔結(jié)構(gòu)相同,東西對稱,相距42米,皆共9層,高11米
,用石料仿木構(gòu)的樓閣式塔,每層8面,其中4面不分問,其上浮雕佛、菩薩
和佛教故事等內(nèi)容。
閘口白塔聳立在錢塘江邊閘口的白塔嶺上,也是吳越國王錢弘俶時期建
造的仿樓閣式石塔,尤其是白塔用白石建造,仿木構(gòu)樓閣式塔的形式雕刻。
外觀八面九層,逐層收分,比例適度,出檐深遠,起翹舒緩,輪廓挺拔秀麗
。她是現(xiàn)存五代吳越國末期仿木構(gòu)建筑*精美、*真實、*典型的一座,具
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白塔上的石刻造像非常精美,雕鑿佛、菩薩和經(jīng)變故事,形象十分生動
。
西南一鋪三尊。*前面的一尊像,高24厘米,大耳,圓臉,兩腮養(yǎng)須,
慈祥端莊,頭戴官帽,帽上刻有“王”字,帽前有凹凸線條并刻有花紋,身
著大袖雙襟寬衣,雙手置胸前,手握一笏。身后刻龍,龍嘴略張,龍面朝前
。其后為兩童像,高19厘米,一童雙手置胸前執(zhí)拂塵,另一童子右手彎曲至
胸前,兩指夾拿一荷花,左手置臍部,兩童均立云中面帶微笑,輕松如意。






上一本:見證歷史的巨變、歷史篇 下一本:臺灣先住民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西湖造像的作者是勞伯敏、高念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