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


作者:黃坤堯導讀及注     整理日期:2014-08-13 15:24:06

中信國學大典(50冊)是中信出版社引進自香港中華書局的一套深具國際視野、貼近當代社會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藏書。中信國學大典延聘國學泰斗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海內外知名國學家擔任經(jīng)典的選編、導讀及譯注。中信國學大典既收錄了《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莊子》等不可不讀、不可不知的中華經(jīng)典名著,也囊括了《詩經(jīng)》《楚辭》《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作品!冻o》和唐詩、宋詞一樣,具有高度的文學性,能使當代讀者滋生永恒不變的審美愉悅。
  吳楚材、吳調侯選的《古文觀止》,與蘅塘退士(孫洙)的《唐詩三百首》一樣,流播廣泛,歷久不衰,可謂詩文選集中的雙壁,發(fā)蒙養(yǎng)正,初學寫作,尤為實用。為配合新時代的閱讀需求,本書從原書中精選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釋及語譯,展示現(xiàn)代視野,帶出新觀點、新思維,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鑒賞名家作品,亦可用作中學生學習古文的入門參考書,進而拓展語文的使用空間,做到馭文有術。
  作者簡介:
  黃坤堯
  臺灣師范大學國文學系畢業(yè),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聯(lián)合書院資深書院導師。主要研究聲韻訓詁、古典文學并從事詩詞、散文的寫作。著有《舟人旅歌》、《清懷集》、《書緣》、《翠微回望》、《一方凈土》、《清懷詩詞稿》、《沙田集》、《清懷詞稿?和蘇樂府》、《清懷三稿》、《溫庭筠》、《詩歌之審美與結構》《香港詩詞論稿》、《新校索引經(jīng)典釋文》(合撰)等十五種。編纂《大江東去——蘇軾〈念奴嬌〉正格論集》(合編)、《劉伯端滄海樓集》、《番禺劉氏三世詩鈔》、《繡詩樓集》、《香港舊體文學論集》(合編)等七種。
  目錄:
  《古文觀止》導讀
  《左傳》
  鄭伯克段于鄢
  曹劌論戰(zhàn)
  宮之奇諫假道
  子魚論戰(zhàn)
  介之推不言祿
  燭之武退秦師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季札觀周樂
  周秦
  召公諫厲王止謗
  叔向賀貧
  虞師晉師滅夏陽《古文觀止》導讀
  《左傳》
  鄭伯克段于鄢
  曹劌論戰(zhàn)
  宮之奇諫假道
  子魚論戰(zhàn)
  介之推不言祿
  燭之武退秦師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季札觀周樂
  周秦
  召公諫厲王止謗
  叔向賀貧
  虞師晉師滅夏陽
  曾子易簀
  公子重耳對秦客
  鄒忌諷齊王納諫
  觸詟說趙太后
  李斯諫逐客書
  卜居
  宋玉對楚王問
  漢唐
  伯夷列傳
  貨殖列傳序
  過秦論(上)
  諸葛亮前出師表
  陳情表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滕王閣序
  雜說四
  師說
  祭鱷魚文
  捕蛇者說
  種樹郭槖駝傳
  宋明
  書洛陽名園記后
  岳陽樓記
  釋秘演詩集序
  醉翁亭記
  秋聲賦
  瀧岡阡表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六國論
  讀孟嘗君傳
  閱江樓記
  賣柑者言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徐文長傳
  名句索引黃坤堯
  吳楚材、吳調侯選的《古文觀止》,與蘅塘退士(孫洙)的《唐詩三百首》一樣,流播廣泛,歷久不衰,可謂詩文選集中的雙壁,發(fā)蒙養(yǎng)正,初學寫作,尤為實用。為配合新時代的閱讀需求,本書從原書中精選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釋及語譯,展示現(xiàn)代視野,帶出新觀點、新思維,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鑒賞名家作品,亦可用作中學生學習古文的入門參考書,進而拓展語文的使用空間,做到馭文有術!豆盼挠^止》導讀一、古文與白話
  古文,泛指古代的文字。中國文字的書寫以方塊字為主,稱為漢字。古代的漢字有甲骨文、金文、簡帛、隸書、篆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各種字體,一些古老的字體如甲、金、簡帛等,很多現(xiàn)代的專家學者都能大致辨認出來。漢代以后楷書流通最廣,到今天還是全民日用的字體。五十年代以后漢字雖有繁、簡之分,但只是兩套并存的書寫形式,所謂繁簡由之,基本上并不影響溝通和表達。而漢字更是全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有生命力而又鮮活的文字,連聯(lián)合國都在使用。歐洲的拉丁文相對來說就顯得古老陌生,流通不廣了。
  古文亦指古典的文章,或指古代文體,又稱為文言文。中國古文的歷史跟漢字一樣,源遠流長?梢哉f,有甲骨文的時候,就有了古文;在甲骨文以前,口說流傳,后來記錄下來的,也是古文。韓愈文起八代之衰,反對駢文束縛思想,窒礙性靈;主張恢復周秦兩漢的古典文風,自由書寫,暢所欲言,具有文藝復興的意義,同時亦有普及教育的意味,因此引起了一代文風的改革,由駢入散,解放文體,這樣的局面一直維持到清末民初,而這也是文言文最輝煌的歷史。中國的古籍文獻,例如《文苑英華》、《四庫全書》等,幾乎全部用文言寫成;甚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國歷代相傳的文獻,也使用漢字載體及文言書寫的系統(tǒng),以此保存文化,并視為珍寶。
  古文跟現(xiàn)代的白話文相對,又稱文言文。晚清政府為了救亡,開發(fā)民智,面對時代的呼喚,推廣國語,提倡白話文。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無錫白話報》創(chuàng)刊,之后杭州、紹興、蘇州、寧波、上海、安徽、廣東、西藏、伊犁、潮州、北京、蒙古等地的白話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以后,白話文盛行,文言文黯然失色,也就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了,F(xiàn)在白話文當?shù)溃趥別小眾的圈子里,文言文還有很大的活動空間,而且以一種有內涵、有品位而又高雅的方式存在。此外,隨著網(wǎng)絡書寫的流行,現(xiàn)代人喜歡“我手寫我口”,導致口語橫流,更因為科技發(fā)展及新鮮事物的出現(xiàn),涌現(xiàn)了大量新創(chuàng)的“潮語”;蛟S我們可以這樣看,一旦“潮語”主導了新聞媒體及書寫領域,白話文可能很快也會匯入文言文的系統(tǒng),成為新一代的古文。沒有哪種新文體是永遠年輕的,但古文卻能夠萬古長青。
  為什么說古文可以萬古長青呢?古文也曾年輕過,隨著年代的層層累積,就像樹干的年輪不斷加密一樣,焉能不古?古文本身就是一個龐大復雜的載體,運用吸星大法,鯨吞天下,兼包并蓄,無所不容;然后經(jīng)過集體的吸收和消化,再通過歷代作者的反哺鍛煉,漸漸定型為一種穩(wěn)定規(guī)范的文體,更變得易學易用了。此外,除了食古而化之外,古文也不斷地汲取當代的新詞語、新句法、新觀念、新思維。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所選的文章,每一篇都深具創(chuàng)意,各有個性,否則陳陳相因,讀者早就悶透了,又怎能流傳久遠,弦歌不絕呢?從《左傳》第一篇《鄭伯克段于鄢》開始,里面就有很多精彩的對話,例如“多行不義必自斃”一句,雖是公元前七二二年的口語記錄,距今二千七百多年了,聽來還是親切明白,虎虎有生氣。其他如“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背城借一”,“樂而不淫”等,都出于《左傳》,現(xiàn)代人讀來也沒有什么隔閡。由此看來,將來的“古文”仍會不斷吸收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和句法,以及外語翻譯等,融為己用,變幻多姿,自然可以萬古長青了。
  假如說口語是我們的母語,也就是第一語言,那么古文就是我們的第二語言了。第一語言是不學而能的,只要在相應的環(huán)境中生活,就不難掌握;而第二語言就得通過學習掌握,例如學好英語要多讀多聽多講多寫,而學習古文更為簡單,古文跟我們有文化上的血緣關系,通過閱讀就可以寫出簡明通順的文言文。讀者不妨做一個小實驗,每星期讀一兩篇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所選的篇章,全書不過四十六篇古文,多讀幾次,弄懂了字詞句法,明白文章大義,那么一年之后,文言文寫作自然就會條理清通,而白話文亦得心應手,愈見精進了。至于思維深度、意象芳華、感情意境,那就得看個人的造化和努力的維度了。進一步來說,當代的“潮語”可以說是第一語言,而白話文就跟文言文一樣,可能都是第二語言,我們寫文章不可能全依口語直錄,否則絕無文采可言,有必要通過學習來提煉和修飾?鬃釉唬骸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保ā蹲髠?襄公二十五年》)其實好的白話文還得從文言文中汲取養(yǎng)分,從而傳神寫意,揮灑自如,將來我們說不定還會回到文言文的母體之中,或文白兼容,或文白由之。但那是后話了,由于古今語言的質變,現(xiàn)在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區(qū)別的,不必混為一談。
  二、清代《古文觀止》的出版
  吳楚材(一六五五至一七一一?)、吳調侯選的《古文觀止》,與蘅塘退士(孫洙,一七一一至一七七八)的《唐詩三百首》一樣,流傳廣泛,歷久不衰,可以說是詩文選集中的雙璧,發(fā)蒙養(yǎng)正,易于誦讀,初學寫作,尤為實用。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章之道,與此相通。讀者如果能夠精讀四五十篇,領略語感,掌握行文技巧,自然也可以馭文有術。
  《古文觀止》初刻于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五月端陽日吳興祚(一六三二至一六九八)撰《序》,稱贊此書:“以此正蒙養(yǎng)而裨后學,厥功豈淺鮮哉!”又云:“二子才器過人,下筆灑灑數(shù)千言無懈漫,蓋其得力于古者深矣。”足見此書的功效,除了選錄名篇精品,考訂聲音點畫之外,編者二人更是汲古功深,善于把握運筆技巧。其后康熙三十七年仲冬浙江文富堂刊本,有二吳合撰的《自序》及吳乘權的《例言》,卻沒有吳興祚的《序》文。二吳《自序》末段云:
  山居寂寥,日點一藝以課子弟,而非敢以此問世也。間有好事者,有所許可輒手錄數(shù)則以去,鄉(xiāng)先生見之者必曰:“諸選之美者畢集,其缺者無不備,而訛者無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觀止矣!宜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庇鄡扇四幌嘁暳季迷唬骸拔ㄎ,勿敢當,勿敢當。誠若先生言,抑亦何敢自私?”退而輯平日之所課業(yè)者若干首,付諸梓人,以請政于海內君子云?滴跷煲俣疥巺浅藱啵ǔ模谴舐殻ㄕ{侯)氏題于尺木堂。
  二吳似未及見吳興祚的《序》,否則何以刪除不錄?此外二吳似亦未及見康熙三十四年的初刻本,到了康熙三十七年可能也只有稿本而已,而文富堂本可能就是“付諸梓人”的始刻本了。其后《古文觀止》一紙風行,版本亦多,但一般都只錄吳興祚《序》,卻沒有采用二吳的《自序》,究竟原因何在?或許是吳興祚官大,名氣也大,而二吳只是沒有多少人認識的教書先生,說來可能也令人泄氣了!豆盼挠^止》集各選本之大成,分量適中,同時也是兩位教書先生平日課業(yè)的教材,二人精思抉奧,故有“觀止”之嘆!豆盼挠^止》三百年來灌溉后學,到現(xiàn)在還是合用的,可是二吳的生平卻比較簡略,所知無多了。吳楚材,名乘權,字子輿,號楚材,山陰州山(浙江紹興巿)人。幼受家教,勤奮好學。十六歲(一六七○)時患足疾,一病數(shù)年,仍手不釋卷。疾愈,學問大進?滴跏吣辏ㄒ涣甙耍┰诟V葺o助伯父吳興祚之子學習古文;其后在家設館授徒,曾多次應考,屢試不中。除了與侄兒吳調侯合編《古文觀止》十二卷之外,康熙五十年又與周之炯、周之燦編纂《綱鑒易知錄》一○七卷(其中包括《明鑒易知錄》十五卷),亦是國史入門的普及讀本,流傳廣泛。吳興祚《序》云:“歲戊午,奉天子命撫八閩,會稽章子、習子,以古文課余子于三山之凌云處。維時從子楚材,實左右之。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工舉業(yè),尤好讀經(jīng)史,于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與從孫調侯,日以古學相砥礪。調侯奇?zhèn)ベ脙,敦尚氣誼。本其家學,每思繼序前人而光大之。二子才氣過人,下筆灑灑數(shù)千言無懈漫,蓋其得力于古者深矣!奔鎸懰麄兪逯抖藢W力深厚,具有編纂《古文觀止》的良好基礎,足以指導后學。
  至于吳大職,字調侯,是吳楚材的侄兒、吳興祚的侄孫,生平資料傳世更少。二吳雖工于舉業(yè),指導學生,可是自己卻未能考中,功名無望,只能寄意于典籍之中,從事編寫教材的工作,最后終以《古文觀止》、《綱鑒易知錄》二書知名于后世。至于《古文觀止》的初刻問題,目前尚有疑點,有待深究。
  三、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
  三百年來《古文觀止》流傳久遠,版本眾多,選本、注本更不勝枚舉,網(wǎng)上數(shù)據(jù)也很普遍,珠玉在前,實在也沒有太多的表現(xiàn)空間。不過為了配合新時代的閱讀需要,有必要精選篇章,重新加以注釋及語譯,希望每篇作品都能展示現(xiàn)代的視野,帶出新觀點、新思維,衡文審美,古為今用,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鑒賞名家作品,同時亦可用作中學生學習古文的入門參考書。此外,更希望大家認識文言文的寫作技巧,或試筆練習,進而拓展語文的使用空間,深化白話文的思緒神韻,悟識淵微,提升意境。
  《古文觀止》原書十二卷,選錄古文二百二十二篇;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選錄四十六篇,約占原書四分之一,都是名作中的名作。
  《古文觀止》所選作品,計有《左傳》三十四篇,韓愈二十四篇,蘇軾十七篇,司馬遷及《史記》十五篇,《國策》十四篇,歐陽修十三篇,《國語》、柳宗元各十一篇,《檀弓》六篇,蘇洵、王安石各四篇,《公羊傳》、陶淵明、蘇轍、王守仁各三篇;其他作者各僅得一二篇而已。可見所謂古文,以周秦古籍為主,唐宋八大家作品次之;其中尤以《左傳》最多,共占兩卷,自是千古文章的典范。卷十二選明代古文十八篇,而不選南宋、金元及清代的作品,反映編者的衡文觀點,重古輕今。惟入選作品多屬公認的古典名篇,佳作琳瑯,長短適中,采掇英華,精彩動人,自然易于為大家所接受。
  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選錄《左傳》九篇、周秦文十篇、漢唐文十三篇、宋明文十四篇,合共四十六篇。《左傳》載錄春秋列國的史實,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觀點鮮明,議論深刻,重視理性精神,反映人性的復雜,跟我們現(xiàn)實社會還是息息相關的,實乃千古常新,令人難以割愛。周秦、漢晉、唐宋各代文章各有精彩表現(xiàn),只能嘗鼎一臠而已。明代文只選四篇,表現(xiàn)時代的風神,亦足以跟古代的名家爭勝,限于篇幅,有些無奈。當然,如果不以《古文觀止》的作品為限,大家重新選編及評鑒歷代文章,可能就不一定是這樣的格局了。不過大同小異,很多名篇還是會出現(xiàn)的,只是互有取舍而已。如果真能精讀這四十六篇作品,認識文章寫作的入門之道,必有進境。
  本書所選作品,以古文為主,其他如《滕王閣序》乃駢文作品,對仗工整,流麗華美;而《秋聲賦》、《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屬于賦體作品,音韻鏗鏘,意象高遠。此外《讀孟嘗君傳》則是極短篇的作品,全文只有四句,起承轉合,干脆利落,論斷精辟,顯出力度,三言兩語就把問題說清楚了,就像詩中的絕句一樣,難度極高,值得讀者注意。
  四、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的題材分類
  《古文觀止》內容豐富,牽涉很多不同的復雜話題,其中最古老的《左傳》、《國語》,距今二千五百年左右,而最近的明代作品,亦已達四百年以上了。但很多作品都有超越時空的生命力,可以跟現(xiàn)代接軌,跟我們對話。中信國學大典的《古文觀止》大概可以分為君道、論戰(zhàn)、勸諫、外交應對、史論、史傳、德性修養(yǎng)、臣道孝道與師說、抒情寫意、名樓與園林、寓言、文藝理論十二項主題。
  1.君道:在《鄭伯克段于鄢》中,鄭莊公工于心計,明知弟弟共叔段要奪權,搞叛變,更不斷地擴充勢力,也要讓他一步步跌入預設的陷阱之中,認為對方“多行不義必自斃”,動了殺機;然后又怪責母親偏幫弟弟,把她放逐,后來幡然覺悟,又把她從大隧之中接了出來,母子和好如初。從這兩件事來看,鄭莊公最后雖然也能流露出孝思,但心胸狹窄,缺乏國君的度量,史書評論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明顯是嚴辭譴責了。至于《公子重耳對秦客》,重耳在流亡途中聽到父親晉獻公逝世的消息,哭出了真情,而且巧妙地回避了秦穆公“時亦不可失也”的建議,不談私事,不肯借此機會謀奪君位,因此連秦國人也贊他“仁夫公子重耳”。重耳與鄭莊公相較,高下立判。
  2.論戰(zhàn):在《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認真考察戰(zhàn)場的形勢變化,提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zhàn)略,打擊敵方的士氣,出奇制勝。至于《子魚論戰(zhàn)》,子魚則主張在楚軍尚未完全渡河之際出兵襲擊敵人,其后又請求在敵人陣勢未成列之時進軍,可是宋襄公自稱仁義之師,不肯答應,錯失了良機,甚至提出“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的泥古之論,善待敵人,其實就是虐殺自己的軍隊,終于大敗而回,連自己也受了傷。曹劌、子魚的戰(zhàn)術運用均因地制宜,可惜遇上的國君不同,結果也就一勝一負了。
  3.勸諫:《宮之奇諫假道》與《虞師晉師滅夏陽》說的同是假虞伐虢、唇亡齒寒的故事。前者是宮之奇向虞公分析晉人不可信賴,不應為貪圖小利而犧牲鄰國,自取滅亡;后者則通過荀息和晉獻公的對話來析論虞公的性格,荀息認為虞公一定會為了禮物,不聽宮之奇的勸諫,并且直言“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可見虞公為人愚不可及,人所共知,最后害人害己,至死不悟。而宮之奇面對這位昏君,只能提早率領家族逃亡到曹國去了!墩俟G厲王止謗》中,召公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警告,希望厲王尊重民意,但暴君又怎么會聽到人民的聲音呢?最后還是被人民趕走了。以上兩則都講不肯聽信忠言的下場!多u忌諷齊王納諫》由鄒忌照鏡愛美,希望聽到妻妾及友人的贊美,結果一見到城北徐公,即大愧不如遠甚,因而悟出世間贊美很多都是謊言;于是以這個故事勸說齊威王,獎勵人民講真話,結果齊國大治,諸國來朝,原來吏治清明比使用武力更能得到鄰國的認同。《觸詟說趙太后》寫趙太后不肯派遣幼子長安君去齊國當人質,甚至聲明拒諫;觸詟入朝跟她閑話家常,希望為少子謀求一份差事,如此從關心子女著眼,談到培育子女不能過于溺愛的問題,從而打動了這位母親,令她答應放手讓孩子走出去,學習成長。以上兩文充滿戲劇性情節(jié),語言幽默,生動有趣,并表現(xiàn)出不同的游說技巧。
  4.外交應對:《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挑起秦國和晉國的利益沖突,希望保留鄭國作緩沖地帶,對秦國自然有利無害,其中“鄰之厚,君之薄也”一句,一語中的!锻鯇O滿對楚子》則責以大義,指楚莊王不能窺伺國家神器,所謂“在德不在鼎”者,表示周朝仍然得到民心的支持!洱R國佐不辱命》一文中,齊國佐賓媚人跟晉國談判,拒絕晉國不合理的要求,義正詞嚴,最后更表明如不得已只能“背城借一”,拼死一戰(zhàn),除了以武力保家衛(wèi)國,更要維護國家的尊嚴。賓媚人在處于下風時仍能說出道理,該文自是一篇精彩的外交辭令。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批評藺相如外交手法過于拙劣,容易得罪秦國,更予人出兵的借口;最后得以成功,只能說是天意,“天固曲全之哉”,有些僥幸了。
  5.史論:李斯《諫逐客書》、賈誼《過秦論上》及蘇轍《六國論》,專論秦國的興衰及跟六國的關系。李斯反對秦國驅逐六國的人才,建議應善用人才,以史為鑒,成就霸業(yè)。所謂“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消除褊狹的民族及地域觀念,天下一家,有容乃大,尤能發(fā)人深省。賈誼探討秦國由秦孝公變法崛起,經(jīng)歷長期的艱苦經(jīng)營,及至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威權達于頂峰,卻又迅即覆滅的原因,在于倒行逆施,迷信強權和詐術,以致民心盡失,實乃自我摧毀。本文最有意思的是在末段將陳涉抗秦的武裝力量,跟六國的整體國力、人才作比較,發(fā)現(xiàn)二者根本不成比例,前者卻又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巨人推倒了,因而得出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結論,令人信服。蘇轍認為六國的整體力量加起來比秦國大得多,不應該輸?shù)暨@場戰(zhàn)爭的,因而推論當時六國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其實六國只是一個很松散的組織,有時采用合縱政策,聯(lián)合抗秦,只是為勢所逼,大家各有盤算,根本就不具備長期合作的條件;蘇轍以韓、魏作前線,齊、楚、燕、趙“四國休息于內,以陰助其急”,即作后方的支持,相信只能短期奏效而已。最后唇亡齒寒,看來六國的覆滅跟假虞伐虢的故事有點相似。
  6.史傳:《伯夷列傳》中,伯夷批評武王伐紂,反對以暴易暴的政權更迭方式,最后以不食周粟表明立場,堅持個人的志節(jié),“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司馬遷借題發(fā)揮,流露抑郁不平之氣,說出很多名不見經(jīng)傳的志士仁人的心聲!敦浿沉袀餍颉芳m正傳統(tǒng)重農輕商的觀念,刻意為商人立傳,指出商人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也是一篇深具史識意義的杰作!夺屆匮菰娂颉穼懙氖潜彼蔚囊晃缓蜕性娙耍彩菤W陽修心中“隱于浮屠”的奇男子,可惜他不遇于時,只能老病以終!蹲x孟嘗君傳》是對歷史的深刻反思,王安石并不認同孟嘗君“得士”的觀點,末尾只輕輕的點出一句“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可見“士”不等同于“雞鳴狗盜”之徒,其實也呼吁社會要珍惜人才,跟歐陽修的觀點更有冥合之處!缎煳拈L傳》寫的是一位奇才的悲劇,徐渭(文長)多才多藝,在詩文、書畫、戲曲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甚至精于謀略,在抗倭戰(zhàn)斗中屢建奇功,可惜困于科場,仕途不濟,只能遠引而去;晚年精神失常,殺妻入獄,我行我素,也就無法融入現(xiàn)實的社會了。史傳五篇刻畫各式的人才,帶出不同的觀點。
  7.德性修養(yǎng):《介之推不言祿》中,介之推批評現(xiàn)實社會“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因而有遁世之意,難得連母親也認同介之推的價值觀念,“與女偕隱”,自是天下賢母的典型!妒逑蛸R貧》認為當政者累積財富并不可恃,修德才能庇蔭子孫后代,“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是滅亡的先兆!对右缀j》寫曾子臨死前都要換上適合自己身份的床墊,所謂“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言教身教,至死不渝。這幾篇都是妙文,表明人要堅持原則和操守,沒有任何妥協(xié)余地。
  8.臣道、孝道與師道:《前出師表》中,作者為國效忠,叮嚀告誡,希望光復漢室,沒有半點私心!蛾惽楸怼分,作者感念祖母撫育之恩,希望照顧老人,所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坦然指出自己的困境所在,因而婉拒出仕,徐圖后報!稙{岡阡表》記錄父母的嘉言懿行,弘揚家教,自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稁熣f》提出不同的教學理念,強調終身學習;同時更認為老師和學生永遠處于相對互動的關系中,只要努力,相信學生也有機會超越老師的。
  9.抒情寫意:《卜居》寫于作者人生最低迷的時候,他面對一個價值觀混亂、是非顛倒的世界,提出了一連串的疑問,“此孰吉孰兇?何去何從?”看來永遠都無法解答了!短一ㄔ从洝访枥L了一個理想世界,大家過著簡單質樸的生活,“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看來更不受政治干擾了!段辶壬鷤鳌分,作者向往自然的生活,充分劃畫內心渴望,跟《桃花源記》互為表里。《醉翁亭記》中,作者與民同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追求山水之外更為廣闊的人文世界。《秋聲賦》眾聲交響,作者百感交集,將流動的心緒化為生命的樂章,最后回復澄明自在,擺脫哀傷!肚俺啾谫x》中,作者將渺小的自我與無窮的浩宇融為一體,天人合一,意境壯闊。《后赤壁賦》距寫作前賦才三個月,而國家在對西夏的戰(zhàn)役中卻遭遇了重大的挫折,“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蘇軾獨自摸黑登山,劃然長嘯,氣氛詭異,抒發(fā)了悲憤激動的情緒;其后托意于夢境之中,化為孤鶴,高飛遠引,顯出超越自由的意趣。
  10.名樓與園林:《滕王閣序》描繪秀麗風光,搖曳多姿,江山人物,撐起了大唐盛世,“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二句,更是千古佳制!对狸枠怯洝方沂玖恕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主旨,表現(xiàn)出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政府官員的典范!堕喗瓨怯洝穼懹诿鞒亟ㄖ,“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zhàn)爭矣”,期望尋求長治久安之道,善頌善禱。過去閱江樓只是空中樓閣,紙上煙云,直至二○○一年落成之后,矗立于南京長江邊上的獅子山巔,很快就躋身江南四大名樓之列!稌尻柮麍@記后》著錄北宋官員及名流府第十九處,所謂“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可以借此反映天下興衰和社會發(fā)展的方向。
  11.寓言:《雜說四》以馬為喻,“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呼吁社會珍惜人才,更強調伯樂的重要性。在《祭鱷魚文》中,韓愈以刺史的身份,奉天子之命來到潮州,守土安民,因此要驅趕鱷魚遠離民居。中唐以后藩鎮(zhèn)割據(jù),違抗中央政府,本文更似一篇討賊的檄文,宣示主權,義正詞嚴!恫渡哒哒f》跟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主旨相似,帶出“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主題,抨擊現(xiàn)實,發(fā)人深省!斗N樹郭橐駝傳》借種樹專業(yè)戶之口,提出“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的經(jīng)驗之談,由此說明要順其自然,關懷民生。《賣柑者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說形象鮮明,擲地有聲,柑子爛了是小事,而國家、社會病了才是大問題!不過更嚴重的,是大家都選擇麻木,不肯發(fā)聲,就更為可怕了。
  12.文藝理論:《季札觀周樂》中,季札在觀看演出之后,發(fā)出“觀止矣”之嘆,譽為盛觀!端斡駥Τ鯁枴访鞔_指出陽春白雪的曲調,“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都是不同凡響之作。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選錄精品中的精品,希望也能帶出相同的理念,指出向上一路,提升閱讀的精神境界。
  本書正文全依《古文觀止》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版,同時參考其他不同的版本及古籍原文加以校訂,改正若干字句,并清楚交代其中的情況。注釋力求簡潔明白,而語譯則講求準確流暢。而且上下二三千年之間,人物輩出,我們都盡量注明生卒年份,作為時代的定位,可供對照參考。至于地理區(qū)域,則全部依據(jù)當前的行政區(qū)劃,注出準確的縣巿名稱。典章制度方面,古今的差異較大,只能簡單敘述,點到即止,以免繁瑣。至于讀音方面,為了方便讀者需要,我們標了普通話讀音。古文源遠流長,個別的字詞往往會有異讀出現(xiàn),也就是傳統(tǒng)的讀書音,跟現(xiàn)代普通話的審音不盡相同,我們隨文注出,讀者可以自行選擇,不喜歡舊讀的,可依《新華字典》選讀今音。中國幅員廣大,南北語音差異太大,《古文觀止》原書所注的直音,以漢字注漢字,只能反映清初江浙一帶的官話讀音,現(xiàn)在讀起來不見得準確。至于本書其他不足之處尚多,期望讀者諸君不吝匡正。
  ……





上一本:桓譚新論 下一本:辛棄疾選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信國學大典·古文觀止的作者是黃坤堯導讀及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