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贛江十八灘


作者:李桂平     整理日期:2014-06-14 17:05:41

贛江十八灘與黃河三門峽、長江三峽齊名,并稱中國三大險灘。贛江十八灘有個萬安縣。本書對江西省萬安縣的歷史和文化進(jìn)行了系統(tǒng)梳理。萬安縣曾有過輝煌的歷史,與蘇東坡、文天祥等文化巨擘有過淵源,歷史上的幾次人口大遷徙也給萬安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存;隨著萬安水庫的建設(shè),很多文物沒有得到及時的保護(hù),沉沒江底。作者試圖從萬安曾有過的各種文化符號中梳理出萬安的文化脈絡(luò),城墻、古塔、十八灘、古村、萬安名人、元宵唱船、山歌以及已經(jīng)消失的各種古老職業(yè):灘師、船工、纖夫。然而,很多文化記憶已經(jīng)不在,只能在作者的揣測和想象中拼湊起來。作者在行文中也流露出對文化丟失的深深遺憾。
  作者簡介:
  李桂平
  1965年生,江西省新干縣人,華中師范大學(xué)中國農(nóng)村研究院兼職教授,現(xiàn)任江西省萬安縣人大常委會副主席。著有《突圍中的農(nóng)村》、《被顛覆的村莊》、《被毒害的農(nóng)業(yè)》等“三農(nóng)”專著,并有散文集《灘歌》,雜文集《騎驢瑣記》、《保留意見》出版。系中國散文詩學(xué)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目錄:
  第一章行者千年
  田野物語
  村莊物語
  贛江十八灘物語
  第二章惶恐灘頭
  一段古城墻
  兩座風(fēng)水塔
  三個知縣治下的萬安
  第三章郁孤臺下
  郁孤臺
  記憶灘歌
  水患萬安
  大庾嶺商道
  第四章歷史的眷顧
  一個人的造口壁第一章 行者千年
   田野物語
   村莊物語
   贛江十八灘物語
  第二章 惶恐灘頭
   一段古城墻
   兩座風(fēng)水塔
   三個知縣治下的萬安
  第三章 郁孤臺下
   郁孤臺
   記憶灘歌
   水患萬安
   大庾嶺商道
  第四章 歷史的眷顧
   一個人的造口壁
   兩個人的惶恐灘
   六十九個遷客的贛江之旅
  第五章 鄉(xiāng)關(guān)何處
   新客老客
   上鄉(xiāng)下鄉(xiāng)
   水西水東
  第六章 皇天后土
   明朝農(nóng)民匡思堯
   公社書記羅銘
   九大代表張學(xué)銘
  第七章 水繞萬安
   水的傳說
   水上人家
   水下村莊
   萬安品魚
  第八章 王道末途
   最后的灘師
   最后的船工
   最后的纖夫
  第九章 水過無痕
   船工號子
   元宵唱船
   被記錄的山歌
  第十章 文化失憶的痛苦
   民間失憶
   官方失憶
   自然失憶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摸。
    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它的成份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們想用文字來定義它,這就像要把空氣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無處不在。
     ——美國文化人類學(xué)家洛威爾田野物語我在萬安生活了二十八年。
     我懂萬安嗎?一千年的歷史何其深厚,一千年的步履重重疊疊,一千年的故事轟轟烈烈,一千年的文化質(zhì)地堅韌。我不敢說懂萬安,但我看慣了萬安的行云流水,習(xí)慣了萬安的風(fēng)土人情,聽?wèi)T了萬安的方言俚語,甚至,我性格的邏輯早已融入萬安。
     我不知道表達(dá)萬安,文化離我們很近,它像家人天天和我們在一起,文化離我們很遠(yuǎn),它像圣女高高在上,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生活在贛江十八灘流域的人們,很在意贛江十八灘文化,他們嘴里說著,心里卻并不清楚。我又何嘗不是呢?夜深人靜,我期待,在我打開電腦的瞬間,思想的精靈在我挪動的指間跑馬奔馳。
     萬安不是我的原鄉(xiāng),卻是承載我夢想,成就我畢生追求的熱土。萬安地理方位東經(jīng)134度,北緯26度,這個經(jīng)緯度沒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意義,然而,贛江十八灘卻是一座文化的富礦。多少行人淚,多少悲情往事寫進(jìn)凄美詞章,歷史的人物復(fù)活在江灘之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萬安暴動,震驚中外,血雨腥風(fēng)中,催生一個蘇維埃的娩兒。歷史際遇,完美展示萬安性格。
     萬安“路當(dāng)沖要,溯上則喉控交廣,順下則領(lǐng)帶江湖,水陸之險阻,漕運之會通,事至繁也”。1071年(北宋熙寧四年),朝廷決定設(shè)立縣的建制管理萬安。迄今,萬安建縣九百四十二年,離一千年不遠(yuǎn)啦。如果一個人能夠活到千歲,會留下多少痕跡?一千年,一個縣有多少人多少代人?一個縣,一千年留下了多少記憶?或許是生存條件不能盡人意,遷徙總是伴隨萬安。就是到了現(xiàn)代,因為萬安水電站的建設(shè),又增加了三十多年的遷徙史。一部歷史浩如煙海,看似復(fù)雜,其實也簡單,一切努力似乎都是為了吃飽飯。饑餓是中國人心中永遠(yuǎn)也抹不去的傷痛,戰(zhàn)爭與抗?fàn),饑餓與活命,資源與繁衍,危機(jī)如影隨形。久遠(yuǎn)的年代,蠻荒土地上五谷的芳香,以及贛江十八灘漁獵的歡欣,留住了人們的腳步,然而遷徙并未停止。
     萬安人說萬安,具體而生動。說地理,東有十八彎,南有十八灘,西有十八面,北有十八塘。縣城出東門,從雞毛山到老茶亭有十八道山彎;出南門,到贛州有贛江十八險灘;出西門,從蝦蟆渡到遂川碧洲有十八個山面;出北門,歷代修筑城墻取土,留下了十八口水塘。說風(fēng)物,東門米谷實料,西門水桶吊吊,南門出馬出轎,北門出屎出尿。東門各鄉(xiāng)為縣里糧倉,西門外靠贛江,居民用吊桶從江中取水,南門外為萬安到贛州水陸交通要道,權(quán)貴、商賈南來北往,多取道于此,而城內(nèi)糞便都由北門外農(nóng)夫運走。說縣城,三斗半田,三口半塘,三口半井。大概是說縣城小,人口少。說自然,三崨四洞九州十八寨。寓意山多水多。崨是兩山峽谷中狹窄通道,三崨是指位于山本坑與塘上之間的金鉤崨,位于吳下與半陂湖之間的雙橋崨,以及位于月明牛形村與黃鱔村之間的黃鱔崨。洞即沖,山區(qū)之俗稱。四洞是指蕉源洞、蘆源洞、水南洞、三關(guān)洞。九洲是指南洲、大禾洲、湖洲、南壩洲等地。十八寨是指棉津之寨下、潞田之寨下、楓林之寨下等地。
     歷史有頭,遠(yuǎn)得無緒。風(fēng)剪歲月,草木有情。多少事,家與國,演繹山川之戀。造物情思悄悄落下,美艷千秋。
     存在于田野之上的文物,宛若守望田野的行者,走過百年千年,垂垂老態(tài)卻渾然不覺,一如既往守望播種和收獲,守望遷徙和繁衍,守望歲枯和歲榮。季節(jié)的藤蔓爬滿它孤獨的心靈,可滄桑的軀干卻浸潤地方的脾氣和溫度。不信你摸,這老古老古的磚瓦木,還有這脫落了墨跡的斑駁的凹痕里的文字,那一樣不是飽飽滿滿讓人敬畏的深沉?難道你不想聽聽它守望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艱辛和歡喜?它是行者。如我們一樣在時間的深邃中看到光明,跟著亮光無畏地走過黑暗,這是多么偉大的機(jī)緣。
  





上一本:莊子諵譁 下一本:圖說民間門神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贛江十八灘的作者是李桂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