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尼采的錘子:哲學大師的25種思維工具


作者:尼古拉斯費恩,黃惟郁     整理日期:2014-05-04 01:31:13

在很多人看來,哲學是一門玄奧難懂,枯燥乏味,脫離現(xiàn)實生活因而沒有多大實際用處的學問。果真如此嗎?讀完這本小書,人們也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
  本書的25篇文章短小精悍,從我們周圍世界的真實事件出發(fā),引伸到潛藏在事件背后的哲學問題,進而講解西方思想史上的大師們對這些問題的獨到觀點。每一篇既是關于一位哲學家的生平與主要思想的精要介紹,而且是哲學觀點如何關照現(xiàn)實世界的精妙體現(xiàn)。讀起來,既不會感覺到哲學的沉悶無聊,還會發(fā)現(xiàn),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更重要的是,本書進一步闡釋了那些哲學大師們在構建理論體系時所采用的豐富多樣的思維工具和研究方法,如第一位西方哲學家泰利斯探索世界的組成元素所用的還原法,著名的芝諾悖論中所體現(xiàn)的歸謬法,蘇格拉底刨根究底的追問法,奧卡姆削繁就簡的剃刀法,邊沁一切以數(shù)學為原則的計算法,黑格爾承前啟后的辯證法,等等。這些天才思想家獨創(chuàng)的思維方式完全可以加以復制,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并對我們的思維有所啟發(fā)。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費恩(NicholasFearn)
  畢業(yè)于倫敦國王學院哲學系,致力于向大眾普及哲學,擅長發(fā)現(xiàn)隱藏在現(xiàn)代人司空間慣、熟視無睹的各種事件背后的哲學問題,為文生動風趣,觀點新穎敏銳,各類文章常見于《星期日獨立報》《金融時報》《觀察家》《旁觀者》《新政治家》等報章雜志。本書很好地體現(xiàn)了他的寫作風格,自出版以來不斷再版,并被翻譯成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日語、韓語等12種語言在20多個國家出版發(fā)行。他的前一部著作《哲學:對最古老問題的最新回答》也已被翻譯成包括漢語在內(nèi)的多種語言出版。
  目錄:
  序言如何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泰利斯的井一滴水中的世界
世上的一切,不管是金屬、山脈、氣體還是人類,皆可還原到單單一組屬性。任何現(xiàn)象在經(jīng)過還原后會變得更易掌握,也不再如此神秘,因為組成元素比起整個系統(tǒng)來說,更容易為人所理解。
普羅泰哥拉和豬人是萬物的尺度嗎?
人人有權擁有個人信念,某些人的觀點不會比其他人更正確。普羅泰哥拉認為豬只要有能力表達出來,就有權享有自己的意見,這樣一來,似乎意味著他的學生付了一大筆錢受教的“意見”,居然未必比豬的意見來得高明。
芝諾和烏龜歸謬法的使用
阿喀琉斯跑多快都永遠追不上烏龜,因為他每次趕上烏龜時,無論時間多短,烏龜都多少可以前進一些距離。歸謬法不在論證某個觀點是否正確,而是突顯出某個論調(diào)若是成立,其結(jié)果將令人無法接受。
蘇格拉底的探問借由詢問發(fā)現(xiàn)真理
若是立論能前后一致,那么就等于找到真理了。如果我去應聘保險公司的工作,自己卻喜歡披頭散發(fā)或穿鼻環(huán)舌環(huán),要符合一致的意思便是說,要么徹底改頭換面,要么另謀高就。
柏拉圖的洞穴類比和寓言的使用序言如何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泰利斯的井一滴水中的世界 
  世上的一切,不管是金屬、山脈、氣體還是人類,皆可還原到單單一組屬性。任何現(xiàn)象在經(jīng)過還原后會變得更易掌握,也不再如此神秘,因為組成元素比起整個系統(tǒng)來說,更容易為人所理解。
  普羅泰哥拉和豬人是萬物的尺度嗎? 
  人人有權擁有個人信念,某些人的觀點不會比其他人更正確。普羅泰哥拉認為豬只要有能力表達出來,就有權享有自己的意見,這樣一來,似乎意味著他的學生付了一大筆錢受教的“意見”,居然未必比豬的意見來得高明。
  芝諾和烏龜歸謬法的使用 
  阿喀琉斯跑多快都永遠追不上烏龜,因為他每次趕上烏龜時,無論時間多短,烏龜都多少可以前進一些距離。歸謬法不在論證某個觀點是否正確,而是突顯出某個論調(diào)若是成立,其結(jié)果將令人無法接受。
  蘇格拉底的探問借由詢問發(fā)現(xiàn)真理 
  若是立論能前后一致,那么就等于找到真理了。如果我去應聘保險公司的工作,自己卻喜歡披頭散發(fā)或穿鼻環(huán)舌環(huán),要符合一致的意思便是說,要么徹底改頭換面,要么另謀高就。
  柏拉圖的洞穴類比和寓言的使用 
  有人主張黑猩猩等動物具有人類嬰兒般的認知能力,所以應該享有我們給予孩童的同等權利。可是,重度智障者的心智功能不過如此,我們也未因此而將他們當作動物一般看待。適當?shù)谋扔饔袝r能更輕松快速地掌握住重點。
  亞里士多德的目標生命的目的 
  一切事物都在朝著它的最終目的前進。眼睛的目的在觀看,獵豹的目的在捕獵瞪羚,而橡樹子只會長成橡樹,絕不會變成樅木或蘋果樹。
  盧克萊修的矛假設的運用與范圍 
  “二十年后我還愛她嗎?”“如果他變老又變丑呢?”這類的假設情況不禁讓人懷疑,我們是否改變了與那個人關系的變數(shù),或者講的根本不是同一個人。如果愛人變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問自己是否依然愛他顯然毫無意義。
  奧卡姆的剃刀簡單性的優(yōu)點 
  某人再三推辭和你約會,可能是因為太忙,或太緊張而不敢見你。然而,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那個人對你沒興趣。如果有兩種對立理論可以同時解釋某一已知現(xiàn)象,較簡單那個會略勝一籌。
  馬基雅維利的君王訴諸人類的邪惡本性 
  許多偉大哲學家認為世人多半愚蠢,但馬基雅維利反而認為,統(tǒng)治者應該假定民眾是邪惡的,運氣好一點的話才會同時又是愚蠢的。
  培根的雞預言未來 
  有天早晨咖啡喝起來怪怪的,我們會認為是把糖誤加為鹽,而不會以為糖讓咖啡變甜的能力在一夜間改變了。人類日常生活絕大部分事情,都有賴歸納性假設在運作。可是,憑什么我們相信太陽明天必然會和昨天、前天一樣依舊升起呢?
  笛卡爾的惡魔懷疑的限制 
  我夢見我自己在做夢,在夢里我從夢中醒來,我如何分辨是“真的”在做夢,或者只是“夢見”在做夢?如果清醒時的一切都還是惡魔在欺騙我們,那我們對于“真實世界”的無能為力便與做夢時如出一轍。
  休謨的叉子如何串起荒謬 
  蘋果落下而打破樹下的人的額頭,只告訴了我們某件事是跟著另一件而來,并未透露出前一件事“必然”導致后一件事發(fā)生。人類對于“必然”的信念根本不是推論,而只是一種不斷觀察后的習慣。
  里德的常識顯明的哲學 
  常識絕不會叫人跳下懸崖、闖入蛇洞,或是縱身火窟。如果人類祖先抱持懷疑論的思想,在看到饑餓的獅子時,先停下來確定這頭野獸的客觀存在,而不是拔腿就跑,下場如何當然可想而知。
  盧梭的契約向虛構和幻想學習 
  英國的稅收員會依“他被賦予的權力”,拿走你的部分所得,然后交給“女皇陛下的政府”,這種填寫蓋有國家印章的官方表格來繳稅的方式,和一群人拿著棍棒闖入你家要錢,在本質(zhì)上并沒有太大差別。
  康德的眼鏡將人類置于宇宙中心 
  我們看到的花園,是經(jīng)過眼睛篩選后所接收的影像,不是真正的花園。我們永遠無法了解物體被知覺前的“物自體”,人這種生物天生就戴著有色眼鏡。
  邊沁的計算以數(shù)學為道德指導原則 
  你答應處決一個無辜村民,便能救另外九個村民,碰到這種情況究竟該不該開槍?要是不愿意的話,只要把能夠獲救的人數(shù)不斷往上加,我們終會在某一點放棄堅持,并接受“不可取人性命”并非絕對的道德準則。
  黑格爾的辯證法在沖突中發(fā)現(xiàn)真理 
  事物由于不完美,遲早會遭遇對立面的挑戰(zhàn),然后包含在正反兩方中的部分真理,就會因?qū)苟w現(xiàn)出來。
  尼采的錘子打破偶像 
  尼采打造了一把哲學“錘子”,用來“試探”各種偶像,“用錘子敲打,好比音叉一般”,直到發(fā)出的回響證明它們不過是塵土為止。人類建構的至高無上真理—“偶像”,其背后基礎不過是歷史的產(chǎn)物。
  青年維特根斯坦的鏡子可以顯現(xiàn),但無法言說的事物 
  當我們說“那只貓在墊子上”時,會知道是“那只”貓在“那張”墊子上,于是這種理解形成了語言與實在間的共同結(jié)構。這好比用尺把說的話與世界量一量,如果彼此相符的話,說的話便是真的。
  老年維特根斯坦的游戲從蒼蠅瓶中逃走 
  語言游戲開始之前,人類因為有“生活形式”的共通性,所以能夠輕易地彼此溝通,這是一種其他生物可能不熟悉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說的:“如果獅子會說話,我們也無法理解。”
  波普爾的玩偶如何成為自己的最佳敵人 
  主張?zhí)禊Z皆白的動物學家,應該把時間花在尋找黑天鵝上,因為一旦找到一只黑天鵝,不管之前找到十只或一萬只白天鵝,原本的理論都是錯誤的。理論必須冒著被駁斥的危險,才稱得上言之有物。
  賴爾的大學當事物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時 
  報紙上的布什照片是由小黑點所組成,在小黑點中尋找布什毫無意義,即使是個別小點本身也并非縮小的總統(tǒng),但整體小點卻可構成總統(tǒng)圖像。
  圖靈的機器計算無法想象之物 
  某人和電腦分別處于不同房間,然后讓那人在看不到對方的情況下提出問題。當然,他們只能用電子郵件互相溝通。假如詢問者無法分辨誰才是真人,那么這部電腦便通過圖靈測試,證明其擁有思維能力。
  道金斯的大腦模仿病毒觀念如何為人類設想 
  大腦模仿病毒會像“疾病病毒”一樣“感染”人類的心靈。當我聽到某人用口哨吹一段動聽的曲調(diào)時,這個曲調(diào)便“寄生”于我大腦中,然后傳到別人腦中繼續(xù)繁衍。
  德里達和解構主義觀念的拆解 
  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未婚妻在我心中當然是“完美女人”,我的概念雖不可能是完美的,可是,這個不完美的概念卻是我唯一擁有的概念,因此在這種意義下,我的未婚妻是完美女人,也同時“不是”完美女人。序言:如何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西方有句俗話說:“與其學習交易技巧,不如學習交易本身”,然而對哲學家而言,有些“技巧”仍是相當重要的。理性思考需要在正確時刻運用正確的哲學工具,像是奧卡姆的剃刀、休謨的叉子,或者其他思想家提供的思考工具,等等。這群偉大哲學家所發(fā)明或發(fā)現(xiàn)的思想工具和研究方法,比起他們所建構的理論體系,或是用這些工具所解析的對象,工具或方法本身更能經(jīng)得起時代的考驗而卓然生輝。本書希望能帶領讀者從古代哲學家所提出的簡單例子出發(fā),穿越時空,一路踏上現(xiàn)代專業(yè)哲學家所運用的“標準”工具領域為止。最大的目的不僅在于發(fā)掘這群偉大哲學家的思想“內(nèi)容”,而更要能夠展現(xiàn)其思考“方式”。有些哲學家,比如奧卡姆和吉爾伯特·賴爾,他們留下的思考方法應用的范圍較為具體;而另一些哲學家,如泰利斯與尼采,他們的思考方法在應用上則較為通范。因此,本書所談到的方法并非巨細靡遺,許多偉大思想家也未收錄其中。例如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之所以未加介紹,并非由于他們的方法革新并不重要或無人繼承,而是考慮到本書宗旨在于提供一般讀者最有用、也最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
  學習如何運用偉大哲學家所倡導的哲學技巧,對于了解其學說內(nèi)容幫助甚大。我們無須成為小提琴家即可欣賞維瓦爾第(Vivaldi,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的音樂,但消化吸收知識的方式卻與音樂欣賞之道大相徑庭。作為能夠思考的人類,任何知識若只是死記硬背而無法加以活用,似乎仍有不足。例如,要了解某數(shù)乘以七如何運算,問題不單是記住七的乘法表而已。許多小孩知道二乘以七等于十四、三乘以七等于二十一,等等,但除非他們能計算這些已知范例以外的各種情況,如十三乘以七、兩百乘以七之類,否則便不能說他們懂乘法。學習者只有參與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不管任何事物,只有在我們能對其加以運用處理或觸類旁通之后,才算真正知道,而本書的設計便是希望讀者也能培養(yǎng)這種能力。此外,在闡明哲學家如何思考問題時,我希望一般讀者注意到自己也能以類似方式加以思考。那些天才思想家有個共同特點,他們的思想具有完全的獨創(chuàng)性,而同時也完全可以加以復制。以專業(yè)哲學素養(yǎng)構筑的思想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哲學大師才能重現(xiàn)。雖然哲學著作本身有時會顯得過于玄奧而難以理解,但背后用來建立理論的工具卻往往相當簡單,讀者可以很快地加以掌握并進而對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所啟發(fā)。
  





上一本:阿彌陀經(jīng)白話解釋 下一本:清明:聽王陽明講心學智慧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尼采的錘子:哲學大師的25種思維工具的作者是尼古拉斯費恩,黃惟郁,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