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故園情


作者:唐魯孫     整理日期:2014-04-06 15:22:51

“平津一帶,到了交秋,一換上襯絨袍,正是東籬菊綻,鵝黃襯紫,吃菊花鍋子的時候了!
  本書是著名散文家唐魯孫寫老北京掌故、美食、文化的文章結(jié)集,包括關(guān)于官場宮廷的民間傳聞、各地的特色民藝和小吃以及一些傳統(tǒng)行業(yè)的由來始末,作者唐魯孫在北京長大,熟知老北京傳統(tǒng),因書中多憶及家鄉(xiāng)的人情舊事,故名故園情。
  作者簡介:
  唐魯孫,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為滿族鑲紅旗后裔,他的曾叔祖父長敘,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并選入宮侍奉光緒,為珍妃、瑾妃。唐魯孫是珍、瑾二妃的侄孫,他七八歲的時候,進宮向瑾太妃叩拜春節(jié),被封為一品官職。
  唐魯孫先后畢業(yè)于北京崇德中學、北京財政商業(yè)專門學校,曾任職于財稅機構(gòu),后只身外出謀職,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客居武漢、上海、泰州、揚州等地。1973年,唐魯孫退休后專事寫作,1985年病逝于臺灣。唐魯孫見多識廣,對民俗掌故知之甚詳,對北京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及宮廷秘聞尤所了然,有民俗學家之名。加之出身貴胄,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于品味家廚奇珍,又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而被譽為“中華談吃第一人”。
  目錄:
  北洋時代的一頁“官場現(xiàn)形記”
紫禁城的小掌故拾零
人力車與三輪車的滄桑
故都白塔寺雜摭
也談護國寺
奇廟雍和宮
北平鐘樓的故事
北平潑街的故事
財神爺瑣談
當鋪票號始末根由
也談文明戲
記名琴師徐蘭沅.
賽金花給戲院剪彩
談裱褙藝術(shù)
午年話馬,馬到成功北洋時代的一頁“官場現(xiàn)形記”
  紫禁城的小掌故拾零 
  人力車與三輪車的滄桑 
  故都白塔寺雜摭 
  也談護國寺 
  奇廟雍和宮
  北平鐘樓的故事
  北平潑街的故事
  財神爺瑣談
  當鋪票號始末根由 
  也談文明戲
  記名琴師徐蘭沅.
  賽金花給戲院剪彩 
  談裱褙藝術(shù)
  午年話馬,馬到成功 
  從香港滿漢全席談到清宮膳食
  華筵馂余 
  趙爾巽收服張作霖
  多子王證婚忙 
  梁鼎芬終身不修腳趾甲 
  初試金龍牌香煙
  一段觀氣見鬼的傳奇
  我看電視
  北平的素菜館
  北平人三大主食:餃子、面條和烙餅 
  吃抻條面
  烙合子
  烙春餅、蒸鍋鋪、盒子菜
  端午節(jié),吃粽子
  常州菜餅 
  揚州的富春花局、賣花木、賣面點 
  北平、上海、臺灣的包子 
  宋子文在武鳴園大啖河豚
  也談豬油
  做酪新法
  紅燒象鼻子的秘密 
  新剝“雞頭”糯又香 
  春江水漲刀魚肥 
  纖纖春筍憶魚 
  對蝦 
  白肉館——砂鍋居
  看到鮮花椒蕊,想起來了燒羊肉
  北平小吃羊雙腸
  北平的紅柜子、熏魚兒、炸面筋
  吃棗子、做棗糕
  圍爐吃火鍋
  寒風冷雨開鍋香 
  從喝礦泉水想起了“天下第一泉” 
  故都中山公園茶座小吃 
  老鼻煙壺其來有自 
  舞屑 
  附錄
  舞低楊柳樓頭月:北平的交際舞興衰魯孫賦性開朗,虛哀服善,平生足跡遍海內(nèi),交游極廣,且經(jīng)歷過多種事業(yè);以他的博聞強記,善體物情,晚年追敘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閱歷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間,成就非凡;尤其是這份成就,出于退休的余年,文名成于古稀以后,可謂異數(shù),魯孫亦足以自豪了。
——高陽
讀了唐魯孫先生的《中國吃》,一似過屠門而大嚼,使得饞人垂涎欲滴。唐先生不但知道的東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話來寫,使北平人覺得益發(fā)親切有味,忍不住我也來饒舌。
——梁實秋
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jīng)驗真實扼要寫出來,正好填補了他所經(jīng)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
——逯耀東
唐魯孫以文字形容烹調(diào)的味道,好像《老殘游記》山水風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夏元瑜魯孫賦性開朗,虛哀服善,平生足跡遍海內(nèi),交游極廣,且經(jīng)歷過多種事業(yè);以他的博聞強記,善體物情,晚年追敘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閱歷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間,成就非凡;尤其是這份成就,出于退休的余年,文名成于古稀以后,可謂異數(shù),魯孫亦足以自豪了!哧栕x了唐魯孫先生的《中國吃》,一似過屠門而大嚼,使得饞人垂涎欲滴。唐先生不但知道的東西多,而且用地道的北平話來寫,使北平人覺得益發(fā)親切有味,忍不住我也來饒舌。——梁實秋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jīng)驗真實扼要寫出來,正好填補了他所經(jīng)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逯耀東唐魯孫以文字形容烹調(diào)的味道,好像《老殘游記》山水風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脑ぬ启攲O的書之所以對廣大讀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因為這些書中相當大的篇幅并非談吃,而是將故都百態(tài)、晚清人物、典章制度、戲劇電影、三教九流,悉數(shù)道來?梢哉f,是清末、民國初年的“文化百寶箱”。 ——徐城北(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京城雜吃》作者)唐(魯孫)文從吃說起,本不打算觸及政治,但開筆寫來,觸到什么都能高高越過,所向披靡。他完全是超然的:在他眼中,吃的確比天都大;至于與吃相關(guān)的政治、時事之類,沒哪個能與吃飯抗衡。那種不吃而吃,自然是比我們凡夫俗子實在的每頓之吃,要高明和永久得多了。——王涵(知名書評人)北平鐘樓的故事
  北平從地安門往北,有兩座飛檐重脊、鴟甍丹楹、崔巍磔豎的高大建筑物,就是鐘樓和鼓樓。
  鐘樓最初是距今五百多年明永樂年間筑成的。后來被迅雷閃電擊中失火,化為灰燼,一直到清乾隆十二年(1747)又重建的。
  鼓樓的歷史比鐘樓更久遠,是元至元九年(1272)興建的,元人稱它為“齊政樓”。每月朔望,商販云集,百戲雜陳,跟后來東、西兩廟(隆福寺、護國寺)大家趕集一樣熱鬧。明永樂皇帝對于上元鬧花燈特別有興趣,后來指定鼓樓一帶為元宵鬧花燈的集散地,把鼓樓雉門礎(chǔ)壁又重新丹堊彩繪一番,索性把這條通衢大道也改稱鼓樓大街。一直到民國三十五年鼓樓大街依然是北城最熱鬧的地方。
  現(xiàn)在時代進步,大家看鐘鼓樓已經(jīng)不合時用,純粹是擺樣子的兩座裝飾性建筑了。其實古代沒有鐘表,宮廷里有日晷、月晷、銅壺、滴漏校正時刻,一般老百姓就全靠鐘樓、鼓樓擊鼓撞鐘來對時了。筆者幼年時節(jié),午夜夢回,漏盡更移的時候,還聽到過淵淵鐘鼓,仿佛還是前此不久的事情,但是仔細一算,已經(jīng)是一甲子的事了。聽說清光緒年間還有人專司其事,逢更必報,到了宣統(tǒng)時期,才把報更也免了,只在交子、正午擊鼓撞鐘兩次而已。撞鐘擊鼓,鼓是配合鐘聲的,每次撞鐘五十四下,傳說是“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晝夜加起來是一百零八響。夜靜更闌的時候,鐘聲及遠,可達四十里。
  到了民國初年,午夜鐘聲雖然照撞不誤,可是每天日正當中就改成鳴放午炮啦,一聲巨響以便全城的人對時。
  在鼓樓后鐘樓前的空場上,一直放著一口形態(tài)古拙、綠銹斑駁的大鐘,據(jù)說是元代的遺物,鐘樓上掛的那座大銅鐘,是后來明或清代所鑄用來報時的了。這口銅鐘高達三米五六,比兩個人還高,有八寸多厚,吊在一座龍頭蟠木的架子上。一般鐘聲都是發(fā)出“當——當——”的音響,可是北平鐘樓這座大鐘,發(fā)出的尾聲是:“要鞋——要鞋——”關(guān)于這口大鐘,北平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某一朝皇帝要鑄一口大鐘,結(jié)果第一次鐘沒鑄成,于是把所有鑄鐘高手匯集起來合鑄,接二連三地都失敗了。北平城里城外鑄鐘的幾乎沒人敢承應這一樁鑄鐘工作,皇帝只好降旨征召妙手良工。后來有一位老銅匠應征承鑄,經(jīng)過若干天,用盡了一切方法,鐘還是鑄不成。眼看限期一到,這種征召工作,如果不能克期完成,輕則充軍,重則砍頭。老銅匠只父女二人,相依為命,于是回家跟女兒訣別。父女二人在悲痛難過之下,這個姑娘一定要跟父親到現(xiàn)場去看看鑄鐘的情形,老銅匠萬般無奈,便把女兒帶到熔化爐旁邊觀望。誰知就在最后一爐銅汁將近熔成的時候,女兒忽然縱身一躍,跳進洪爐,等她父親起身搶救,已經(jīng)來不及了,僅僅抓住了她的一只鞋。女兒投爐自焚之后,那一爐銅汁倒進模子里居然鑄成了一座宏達遐邇的巨鐘。巨鐘鑄成之后,自然是龍顏大悅,不但老銅匠免了殺身之禍,而且協(xié)助工作的一干工匠也都得到厚賞。可是每當敲鐘的時候,老銅匠便想他以身殉鐘的愛女,對愛女的幻象跟鐘聲合成一種奇特的響聲:“鞋——”老銅匠跟同事談起鐘的聲音,大家也都清晰地聽出鐘聲是“鞋”,再輾轉(zhuǎn)傳到上九城的居民耳中又變成“要鞋”。直到如今,凡是老北平都知道這段故事!





上一本:中國羅盤詳解 下一本:中國顏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故園情的作者是唐魯孫,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