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類型學視野下運用形式語義互證與歷時考察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漢語的空間短語,在分析、解釋過程中強調傾向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統(tǒng)一。書中包括了:漢語空間范疇的語義內涵及其表述形式、空間短語里后置方位詞的選擇及其作用機制等內容。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本書在類型學視野下運用形式語義互證與歷時考察相結合的方法研究漢語的空間短語,在分析、解釋過程中強調傾向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統(tǒng)一。 漢語空間短語是漢語空間范疇最基本的表述形式,包括方位詞、處所詞、空間介詞和普通名詞四大要素,構成“普通名詞+方位詞”、“空間介詞+普通名詞+方位詞”和“空間介詞+處所詞”等三種主要形式。漢語空間短語的類型表現(xiàn)主要包括:a.同時使用介詞和方位詞.b.處所詞自成一類;c.前置空間介詞可隱可現(xiàn)。 世界語言里,介詞和方位詞的使用情況有三種類型:一是介詞、方位詞形式上分立(如漢語),二是介詞和方位詞合并成一項(如芬蘭語),三是方位詞完全被介詞吞并(如英語)。 漢語的后置方位詞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只能后置的“之上、之下、之中、之間、以內”等方位詞,第二種是常常后置的“上、下、前、后、里、外、東、南”等高頻率的單音方位詞。海內外學者們關注的是第二種情況,但第二種情況只能是一個動態(tài)的聚合,還不能說是后置介詞。后置方位詞與名詞構成方位短語,是有選擇的。實體名詞的物理可居點影響著后置方位詞的選擇范圍,主體與客體的位置關系影響著后置方位詞的選擇值,實體名詞的功能可居點影響著后置方位詞的選擇傾向。在“介詞+普通名詞+方位詞”結構里,語義上起轉化作用、句法上有強制作用的方位詞是不能隱去不用的。運用認知心理分析后置方位詞,雖然推動了空間范疇的研究,但也帶來新的問題,主要是容易產生以傾向代替全面、多樣的問題,如“汽車”被認為是“圖解為一個平面”,常說“汽車上”而很少說“汽車里”,但我們利用大規(guī)模語料庫進行定量分析表明,“汽車上”與“汽車里”的出現(xiàn)比例約為6:4。 漢語的前置空間介詞是從動詞或動詞性結構虛化來的,虛化成介詞后不能再帶體標記!皩χ鳖惖慕樵~,不是介詞“對”帶體標記“著”,而是動詞性結構“對著”整體虛化的結果,它與介詞“對”有不同的表意作用。由動詞虛化來的介詞,句法語義上往往具有虛實兩重性,動詞的用法往往也影響著介詞的用法,如動詞“往”常帶處所詞作賓語,“往”虛化以后附著在動詞后邊形成“V往”結構,所帶的賓語仍然是處所詞,而不能是方位短語。漢語的前置介詞,有可能隱去不用,影響介詞“在”隱現(xiàn)的因素包括語用、語音、結構形式、句法語義等四個方面?谡Z里的“在”,比書面語更容易隱去,單音動詞后的“在”,比雙音動詞后的“在”更容易隱去,底層狀語里的“在”比中心動詞狀語里的“在”更容易隱去,施事處所前的“在”比唯受處所前的“在”更容易隱去不用。在歷時發(fā)展過程中,漢語的處所詞、普通名詞和方位短語存在著有機的聯(lián)系。先秦以后,表示事物的名詞逐漸失去充當空間介詞賓語的能力形成普通名詞,而表示空間場所的名詞仍然能夠充當空間介詞的賓語形成處所詞。處所詞與普通名詞分道揚鑣,普通名詞與方位詞構成方位短語后才能充當空間介詞的賓語,這就促動了方位短語的豐富發(fā)展。因此,處所詞、普通名詞與方位短語的形成發(fā)展過程,是一個歷時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在新格式完全代替老格式之前,總會呈現(xiàn)新老交替、共現(xiàn)并存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