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推薦掀開歷史一角的14本好書,印證著一個國家的變革、成長與你我的人生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5:20:16


  掀開歷史一角的14本書
  今天推薦書小編為大家推薦掀開歷史一角的14本好書,書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回眸新中國成立65年來,那些深入我們內(nèi)心、影響幾代人的圖書,從中我們看到了喜悅、熱情、勇敢、希望、榮耀,也看到了一個民族經(jīng)歷曲折,重新反思,再次勇敢前行的足跡。我們梳理了1949—2014年的一批圖書,它們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政治風云、經(jīng)濟特征、文化潮流以及審美趣味,印證著一個國家的變革、成長與你我的人生。我們想用這樣一份書單,輕輕掀開歷史的一角。
1、《青春之歌》
  作者:楊沫
  內(nèi)容簡介:小說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寫了一個“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為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的曲折過程。
  閱讀者:作家 趙本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當代“四大名著”被概括為“三紅一青”:“三紅”即《紅日》、《紅巖》、《紅旗譜》,“一青”即《青春之歌》。無論時代怎樣發(fā)展,都抹不了它們作為現(xiàn)當代文學經(jīng)典的事實,深深影響過一代人。這些書出版時,我在讀中學,對我個人來說,它奠定了我的寫作觀,那就是,作為作家不能整日坐在咖啡館,注重于“小我”情緒的抒發(fā),文學更應(yīng)具有家國情懷、書寫人類的命運。
  那時候,只要有點文化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不讀《青春之歌》的,除了書本匱乏外,它塑造的人物、傳達的價值,和當時整個社會是共鳴的。建國不久,農(nóng)民扛著鋤頭、工人拿著錘子,對生活、對未來,大家充滿著革命的激情,有理想,有干勁。這本書里塑造的林道靜等革命人物,和那時候的我們,心理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共振效應(yīng)。
  可以說,“三紅一青”這些紅色經(jīng)典蘊藏的情懷,是我們這代人的人生底色,許多年過去了,它仍在影響著我們做事、為人。當年,很多年輕人背著行囊,為了理想,奔向延安,這樣執(zhí)著的精神,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今天仍有必要。
2、《第二次握手》
  作者:張  揚
  內(nèi)容簡介:小說《第二次握手》,原名《歸來》,是文革期間流行的手抄本代表作,文革期間列為禁書,1979年作者平反,作品公開出版,引起巨大反響。2006年重寫本出版。故事講的是大學生蘇冠蘭與丁潔瓊相愛,但遭蘇父反對。丁赴美留學,成為著名的原子物理學家。留在國內(nèi)的蘇冠蘭成了醫(yī)學教授,并與父親故友之女葉玉菡成婚。丁歸國后,始知愛情的悲劇已無可挽回。便執(zhí)意奔赴邊疆,后為蘇冠蘭夫婦的誠意所感動,留在北京獻身科研事業(yè)。該書累計印數(shù)達430萬冊,至今居新時期以來我國當代長篇小說發(fā)行量的首位。
  閱讀者:文藝評論家 汪政
  在我書架的一隅,長年靜靜地排列著一批舊書,像《紅旗譜》《山鄉(xiāng)巨變》《新兒女英雄傳》《野火春風斗古城》,還有《第二次握手》《公開的情書》《重放的鮮花》等等,這些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暢銷書”,《第二次握手》是寫于文革時期的手抄本,直到1979年才得以公開出版,《重放的鮮花》是屬于有一些“問題”的作品,本已打入“冷宮”,時異事易,才得以重見天日。
  現(xiàn)在看來,這些作品在價值觀上已與當下有了很大差異,但幾代人又確實是讀著它們長大的,因為它們的啟蒙,才開始認識社會,覺悟人生。它們構(gòu)成了幾代人的精神圖譜,融入了他們性格的DNA。閱讀有時就是這樣,一種宿命,雙方幾乎都別無選擇。而否定了它們,人生真的有一種虛無感。
  個人如此,一代人如此,大到民族國家社會,都是如此。寫作,閱讀,都不可能超越時代,也正因為如此,若要了解歷史,不妨去了解它的寫作與閱讀狀況。想想王蒙寫作《青春萬歲》時飛揚的神采,想想梁斌創(chuàng)作《紅旗譜》時的英雄情結(jié),想想張揚寫作《第二次握手》時的苦難艱辛,心中能不生出天風浩蕩般的滄桑?再想想一群少年因《呂梁英雄傳》而起的金戈鐵馬的夢想,因《公開的情書》而覺醒的豆蔻情愫,又怎么不啞然失笑,既而一聲嘆息?它們是老書,被許多人收藏。一些人讀它,是在懷舊,另一些人讀它,是在考古。對我而言,書架的一隅,是自己漸漸發(fā)黃的青春。
《十萬個為什么》
  作者:葉永烈等
  內(nèi)容簡介:從1961年的第1版到2013年的第6版,《十萬個為什么》累計銷售高達1000多萬套、1億多冊。科學在不斷進步,有些“為什么”已經(jīng)淘汰了,但新的“為什么”又產(chǎn)生了。
  寫作者:作家 葉永烈
  1959年,我19歲,作為“替補隊員”加入《十萬個為什么》第一版化學分冊的寫作,沒想到,分冊出來后,其他分冊編輯也約我寫。1961年第1版《十萬個為什么》出版后,共947個“為什么”,我寫了326個,是第一版寫作量最大的作者。
  自1961年出版以來,這套兒童科普書,經(jīng)歷了科技發(fā)展最為迅猛的50余年,也經(jīng)歷了中國政治與文化風云變幻的50余年。建國后,尤其是1956年,黨中央發(fā)起了“向科學進軍”號召,全民迎來科普高峰。上海少兒出版社決定踏踏實實做一套書,深入上海多所小學,向孩子們征求各種問題。這是《十萬個為什么》的由來。在書籍極度匱乏的60年代,這套書當時引發(fā)了“全民共讀一本書”熱潮。很多人告訴我,因為讀它才在恢復高考時考上大學。
  前兩版中的一些“為什么”,今天的孩子們看來會有些莫名其妙:“西瓜能當炮彈嗎?”“食鹽是炒菜吃的,為什么炸彈里也要放食鹽?”前者說的是車輛高速運行時一個飛來的西瓜也能穿透車身;后者則介紹了火藥的化學成分。同樣的科學原理今天不會用這樣的軍事角度來提問,這些問題都帶著“冷戰(zhàn)”時代的色彩。
  在網(wǎng)絡(luò)時代,《十萬個為什么》已經(jīng)沒有了以往的銷量,現(xiàn)在的這本書,真正回歸了少兒科普讀物的本質(zhì)。
《丑陋的中國人》
  作者:柏  楊
  內(nèi)容簡介:本書為臺灣通俗歷史作家柏楊在各種公開場合演講的講稿集結(jié)合成的。1984年9月24日,柏楊在美國愛荷華大學演講《丑陋的中國人》,強烈批判中國人的“臟、亂、吵”、“窩里斗”以及“不能團結(jié)”等,并將原因歸結(jié)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種濾過性病毒,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講稿和另外兩場演講的記錄結(jié)集出版。這本書,風行大陸80年代,是新一代思想啟蒙之書。
  閱讀者: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俞香順
  《丑陋的中國人》流行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當時還在縣里讀初中、高中,信息閉塞,并不知道思想界的巨大變化;我對柏楊其人其書的了解完全得之于耳食。我表哥以及比我年齡略長的幾位同村人在外地讀大學,他們回老家的時候,在我面前侃侃而談,諸如“醬缸文化”、“中國人喜歡窩里斗”等等。之前,我只是一個埋頭讀書、不問世事的少年,這些觀點對我來說不啻于“思想啟蒙”。1989年,我進入大學,終于有機會借閱《丑陋的中國人》,對柏楊的國民性批判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觀點真是深得我心。應(yīng)該說,《丑陋的中國人》和八十年代的思潮是風云際會,在適當?shù)臅r候適當?shù)爻霈F(xiàn),風行一時。
  后來隨著年齡的漸長、閱讀的增加,我個人認為《丑陋的中國人》也自有其不足。王元化先生在反思“五四”的時候,提到了“五四”所蘊含的“激進主義”;《丑陋的中國人》繼承了魯迅等人的國民性批判,也不免于偏激,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當然,這都無損于這本書的歷史地位;直到現(xiàn)在,這本書中所展示的“丑陋”的習氣,仍然在我們身上時隱時見。有“破”方能有“立”,柏楊先生并未指出建設(shè)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還“在路上”。2004年,柏楊先生親自授權(quán),古吳軒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丑陋的中國人》;也就是說,這之前大陸青年的這道“精神食糧”簡直是“免費午餐”。為了紀念我的青少年閱讀時光,我專門購買了正版。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內(nèi)容簡介:1978年,國內(nèi)報刊開始重新發(fā)表美學文章,1979年中國當代第一本美學刊物《美學》問世。到了1981年,這輪“美學熱”的重要著作已基本出齊,如朱光潛《談美書簡》、宗白華《美學散步》、王朝聞《美學概論》等,其中影響尤為廣泛深刻的當屬李澤厚《美的歷程》。該書沒有老話、套話,從文筆到思想,都讓人耳目一新,在短短十余萬字里容納了極多的信息和不落窠臼的觀點。
  閱讀者:編輯 黃孝陽
  我覺得人生有三件事是挺有意思。一是求真,想清楚底細,把世界像剝一個臍橙一樣剝開,哪怕能品嘗到一點汁液,舌尖也有了甜;二是審美,懂得萬物萬有的好,山能養(yǎng)志,水可怡情,絲竹悅耳,美人銷魂,與自然與三界眾生建立起情感聯(lián)系。第三,發(fā)現(xiàn)善。善是從俗,亦有不變恒常,猶如客觀之物,比如石頭不會因為粉身碎骨了就不是石頭。
  我很喜歡李澤厚的《美的歷程》,是紙上的博物館,這是中國人認知世界的心路歷程,通往未來,能讓今天的我們活得更好。由于文革話語與消費主義的興起,我們有了太多的權(quán)謀之道以及對經(jīng)世之用之類學問的研究,對“美”多有忽略,而這恰恰是中國人的根本。這里也再推薦一下他寫的《論語今讀》。儒家崇拜的是讀書人,不是戲子。中國的科舉制度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第五大發(fā)明”。或許在當下,用儒家的殼裝入“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中”,是中國人重建日常倫理最現(xiàn)實的選擇。李澤厚對《論語》的解讀,活潑而又節(jié)制,準確而又優(yōu)美,且極富有中國人的性情。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  遙
  內(nèi)容簡介:這是一部全景式再現(xiàn)中國當代城鄉(xiāng)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分三部。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以陜西農(nóng)村的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普通人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日常生活與社會的沖突,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曲折道路,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jīng)典”。
  閱讀者:出版人 雷雨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大學宿舍,看的還不是全本,當我和室友們讀到田曉霞不幸殉職、孫少平依然回到縣中赴約的章節(jié),我們泣不成聲。也許很多人沒有孫少平的成長經(jīng)歷,但小說里描繪的美好情感、草根奮斗史,恰好切中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一代青年的情感和夢想。
  這本書能讓我們那代人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共鳴,是因為,中國本身是農(nóng)業(yè)社會,我們這代人,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鄉(xiāng)村背景,在書中都會找到自己以及自己父輩的影子。在中國廣大鄉(xiāng)村,有千千萬萬個孫少平和孫少安,他們不甘心在黃土地上匍匐一生,要從鄉(xiāng)村走出,要到外面去闖蕩世界。孫少平的經(jīng)歷,就是我們那代人的經(jīng)歷,艱辛不易,卻憑著自身的努力,最終會走到向往的地方。
  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平凡的世界》是改革開放后外出尋夢者的精神食糧,他們借助著孫少平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在屬于自己的世界中奮斗、拼搏,追逐著屬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今天,在這個物質(zhì)高度發(fā)達、思想多元的時代,它仍受青年人追捧,因為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是人們所需要的,不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內(nèi)容簡介:作者透過中國大陸的自然景物,寫這一代中國人心靈中的糾結(jié),是一本有關(guān)中國美學的書,深入淺出,用干凈漂亮的白話文字,來描述中國深沉的文化,以及抒發(fā)自我的情感。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歷中國各地,追尋古人足跡,體會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歷程,這些文章,是游記,也是中國文化史。
  閱讀者:書評人 鄭渝川
  22年前,《文化苦旅》出版。我在川南一個小縣城,讀到《文化苦旅》的盜版。說實話,在當時,在我們縣城,除了課本和武俠小說,其他的書少得可憐。當時我也沒真正看懂《文化苦旅》。我只是覺得,這本書的文字很美,視野很開闊,而且余秋雨還善于博引與聯(lián)想。
  高三的時候,有長輩送給我?guī)變浴秳蛑袊贰�,囫圇吞棗地讀了一些,開始思考教科書之外的中華歷史文化。再讀《文化苦旅》,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關(guān)注,這本書讓我解開了過去很多閱讀中的困惑,同時形成了新的更多的疑問�?梢哉f,《文化苦旅》不僅激發(fā)了我的閱讀興趣,還使得我開始真正關(guān)注民族的歷史文化。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它通過山水風物探求文化靈魂、人生真諦、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既表現(xiàn)了歷史的深邃荒涼,又展現(xiàn)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約;既展示中國文人的艱難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態(tài)人情。從文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不僅有著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同時也具備非凡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在不斷的追問中,對中國文化同時進行著理性的反思與批判。
《鄧小平時代》
  作者:傅高義
  內(nèi)容簡介:作者傅高義并沒有把這本書寫成鄧小平時代的政治學、社會學研究專著,而是用新聞記者的筆法,用講故事的方式為我們將這個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方面面的高層決策娓娓道來。
  閱讀者:金陵讀書會創(chuàng)辦人 許金晶
  就我個人而言,每周可以在南京欣賞到國際性的音樂,好萊塢的電影,我們文化、經(jīng)濟能與世界同步,這樣的文明開放,源頭在哪里?我在《鄧小平時代》里找到了答案。
  書沒讀完,就有不少讀者在豆瓣上給我和讀書會留言,希望舉辦它的分享會,而它的銷量,也一直高居近年來各種讀書榜榜首。全民對它產(chǎn)生共鳴,我想,是因為每一個生活在當下的人,都想知道,自己成長的、身處的時代從何而來?要真正了解當下,必須回到那個時代,了解當時的方針政策。
  讀完這本書,再看當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們今天仍然活在鄧小平時代,大到國家外交政策,小到我們?nèi)粘I�,他的路線方針奠定了這些年的基礎(chǔ)。比如,書里清晰地講到,中國法律條文一度很少,除了《憲法》之外,幾乎只有一部《婚姻法》存在,而隨著鄧小平上臺,中國的法治建設(shè)得以大步向前發(fā)展,出臺了一部又一部專門的法律,到21世紀初,基本上形成了與市場經(jīng)濟相匹配的中國法律體系。除此之外,對高考制度的恢復、大力提拔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讓針對知識分子的大規(guī)模批判運動成為歷史等舉措,使得政府始終能贏得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支持,從而為中國三十年的經(jīng)濟大發(fā)展奠定了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這樣看來,我們都是受益方,沒有理由不從內(nèi)心深深地感激。
  感謝《鄧小平時代》這一本書,讓我看到了一位可敬、可愛、可信的偉大領(lǐng)導人。鄧小平對黨堅定的信仰、對祖國及人民無限的熱愛和務(wù)實創(chuàng)新的工作作風,高尚情操及獨特的個人魅力將會深深地激勵著我在人生道路中前進。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若本书不能下载,请微信扫描右下角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别院书香”,书友将给您分享本书。
若下载压缩包有密码,同样扫码关注,回复“解压密码”即可。

上一本:書沒印出來諾獎也幫不上忙 下一本:修身養(yǎng)性的書有哪些?修身養(yǎng)性的好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推薦掀開歷史一角的14本好書,印證著一個國家的變革、成長與你我的人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