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授、學霸、編輯的年度書單還不能滿足你,那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媒體人也許能給你新的靈感。在年末各大榜單爭相刷屏的時候,我們相信這不是其中可有可無的一份,因為這里列出的每一個推薦理由,都是真切平實、飽含誠意的。歡迎諸位讀者鑒定。
阿。ü蔄PP主編)
拉萊·科林斯、多米尼克·拉皮埃爾著,董樂山譯:《巴黎燒了嗎》,譯林出版社,2013年
閱讀此書時,我預判自己會被一個特定時期呈現(xiàn)出的紛繁的人性驚到。事實上確實如此。 劉小磊(《南方周末》資深編輯)
曾彥修:《平生六記》,三聯(lián)書店,2014年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曾彥修老人對人的尊嚴、人的價值的堅守。他在人民出版社,自已報名當了右派,主要是因為保了戴文葆。下放到上海后,在一家印刷廠,又為三四十名工人澄清了各種罪名,他認為這是他一生干的最重要的工作,“其余的,也不過是辦公而已”。 黃河(《南方周末》經濟部記者)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聯(lián)經出版社,2014年 他以文明比較的視野和堅實的史料分析,讓我對自己身處其間的文明體系的起源和價值維度,有了許多新的體會與感悟。是一本能讓人受益終身的好書! 張弘(《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
1,奧蘭多·費吉思著,毛俊杰譯:《耳語者》,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大量口述史展示了斯大林主義通過恐怖政治的威懾深入蘇聯(lián)民眾心靈深處的歷史過程。
2,品雅特海著,李廣平譯:《兒子,你一定要活下去》,花城出版社,2014年
國內第一本以個人親身經歷展示紅色高棉罪惡的書,以崇高理想為名制造人間地獄,給柬埔寨民眾帶來巨大災難和死亡。 唐建光(資深媒體人)
羅杰·克勞利著,陸大鵬譯:《海洋帝國:地中海大決戰(zhàn)》,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羅杰·克勞利著,陸大鵬譯:《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zhàn)》,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范遙(原《新京報》記者)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洪波(《中華讀書報》資深編輯)
1,塞繆爾·芬納著,馬百亮、王震譯:《統(tǒng)治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讀了三分之一,覺得作者了不起,有史以來世界主要文明的政治制度創(chuàng)造都匯集到一套書里了。
2,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對一戰(zhàn)期間和五四運動中北洋政府的外交表現(xiàn),有顛覆性的史料和觀點。
3,王海光:《時過境未遷》,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
對當代史、黨史的編史理論問題有很不錯的觀點。
4,余英時:《論天人之際》,聯(lián)經出版公司,2014年
增進了我對中國軸心突破這一思想史問題的了解。
5,梁啟超:《李鴻章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
6,亨利·皮雷納著,陳國梁譯:《中世紀的城市》,商務印書館 ,2006年
薄薄一冊,討論的是很重要的問題,論述很清晰,讀來很受啟發(fā)。 劉憶斯(《晶報》深港書評主編)
拉納·米特著,林添貴譯:《被遺忘的盟友》,遠見天下文化出版社,2014年
劉煒茗(《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資深編輯)
1,羅威廉著,李里峰譯:《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中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史家眼光,縱向剖析中國文化溫情脈脈表象下潛藏的暴力因子及其成因。
2,趙焰:《晚清之后是民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對北洋時期混亂中國的清晰梳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面對歷史時的道義情懷隱約其后。 蔡輝(《北京晨報》文化副刊主任)
1,徐棄郁:《脆弱的崛起》,新華出版社,2014年
2,裴士鋒著,黃中憲譯:《天國之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3,載灃:《醇親王載灃日記》,群眾出版社,2014年
4,陳開科:《嘉慶十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5,歐陽泰著,陳信宏譯:《1661,決戰(zhàn)熱蘭遮》,九州出版社,2014年
6,唐啟華:《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7,鄧野:《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8,茅海建:《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章玉政(《新安晚報》記者)
陳徒手:《故國人民有所思》,三聯(lián)書店,2013年
于歷史被遺忘的角落,挖掘爬梳塵封的過往,在審慎的考證、冷靜的敘述之間,重新打開被遮蔽的歷史天空。 孫小寧(《北京晚報》資深編輯)
易社強著,饒佳榮譯:《戰(zhàn)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lián)大》,傳記文學出版社,2010年
一部史書到底好不好看,不僅是閑讀能否引人入勝,還在于你就某個專題進一步探究時,它仍然是里面的佼佼者。就西南聯(lián)大的研究,易社強先生所掌握的文獻史料的豐贍,所觀照的維度,還是將史實化為細節(jié),所做的文學化描述,都讓人深為嘆服。我不知國內版是否全貌呈現(xiàn),我慶幸的是擁有一部原汁原味的臺版。而且譯筆甚佳。 曹亞瑟(《東方今報》副總編)
1,勞費爾著,林筠因譯:《中國伊朗編》,商務印書館,2001年
勞費爾是老牌的德裔美籍漢學家,他受過系統(tǒng)的語言學、人類學、植物學、礦物學訓練,并實地到西藏探查,所以他在研究中國和西域-伊朗的植物、礦物、紡織品傳播關系時,能調動各種語言的文獻資料,對各物種的來源、流傳解析細致透徹。
2,謝弗著,吳玉貴譯:《唐代的外來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3,薛愛華著,程章燦、葉蕾蕾譯:《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三聯(lián)書店,2014年
兩書作者譯名不同,實為一人,薛愛華是謝弗自己起的漢文名。前書原名是《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研究了唐代與周邊國家的物質文化交流;后者研究了唐代對南越-嶺南-安南-占婆的認識和文獻的奇異記載。兩本書都是選題獨特、精研湛深之作。 劉功虎(《長江日報》記者)
楊奎松:《忍不住的“關懷”》,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
看過不少歷史書,楊奎松是少有的、進入歷史人物心境的作者,這也是少有的、讓人入迷的歷史作品。此書的題材、寫法都是很有原創(chuàng)性的,其價值日后會進一步彰顯。 黃涌(《安慶日報》編輯)
宗澤亞:《清日戰(zhàn)爭(甲午紀念版)》,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年
視角不同于國內同類著作,也不像一般國內學者“沉痛反思”的立意,日本方面的資料豐富,有助于我們更全面認識甲午之戰(zhàn)。
李遠江(《東方歷史評論》高級編輯)
約翰·基根,張質文譯:《一戰(zhàn)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特別喜歡作者的人本主義視角,即使不得不用巨大的篇幅講述大人物大事件,作者還是沒有忘記對普通人的關注。尤其難得的是,作者對普通士兵和中下級軍官戰(zhàn)爭記憶的引述,讓讀者身臨其境,充分感知戰(zhàn)爭的血腥、殘酷甚至荒謬。個人認為,這是戰(zhàn)爭史的一種卓越的講述方式——以講述戰(zhàn)爭求防止戰(zhàn)爭。 佟鑫 (《城市中國》編輯)
《SAYONARA國立競技場 : 56年の軌跡》,朝日新聞出版社,2014年
這是一本日文書,多圖,非常精彩地回顧了東京國立競技場56年歷史中見證的光輝和平凡的時刻,十分打動人,是這個建筑拆掉重建之際奉上的最好的紀念品。 劉明霞(《壹讀》編輯)
張新穎:《沈從文的后半生》,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很好讀,雖是學術研究,但讀起來一點都不學術。 李蒙(《民主與法制》記者)
1,櫻雪丸:《日本調——一部穿越時空的日本風情史》,武漢出版社,2010年
2,葉曙明:《國會現(xiàn)場》,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今年看的歷史書應該很多,要說“最好”,實在是為難?赡茏钕矚g的是《日本調——一部穿越時空的日本風情史》,還有就是去年讀今年又重讀的《國會現(xiàn)場》。前者非常引人入勝,我希望以后就按照這個路子自己寫歷史書。后者,是對中國近代憲政史最佳的讀本,讀完讓人心情無比沉重。
李宗陶(《藝術風尚》總主筆)
1,楊奎松:《讀史求實》,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2,王汎森:《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海豚出版社,2012年
3,林國華:《在靈泊深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4,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三聯(lián)書店2013年
5,許知遠:《抗爭者》,八旗出版社,2013年
6,蕾切爾·波隆斯基:《從莫斯科到古拉格》,新星出版社,2013年
7,施羅默·桑著,王崠興、張蓉譯:《虛構的猶太民族》,三聯(lián)書店上海分店,2012年
8,馬克·里拉、羅納德·德沃金、羅伯特·西爾維斯編,劉擎、殷瑩譯:《以塞亞·伯林的遺產》,新星出版社,2006年
9,埃德蒙·威爾遜著,劉森堯譯:《到芬蘭車站――歷史寫作及行動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10、貢布里希著,范景中譯:《藝術的故事》,三聯(lián)書店,1999年
11、邁克爾·蘇立文著,徐堅譯:《中國藝術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12,戈弗雷·巴克著,馬維達譯:《名利場――1850年來的藝術品市場》,商務印書館,2014年
13,托尼·朱特著,林驤華譯:《重估價值》,商務印書館,2013年
14,托尼·朱特著,王晨譯:《論歐洲》,中信出版社,2014年
15,托尼·朱特著,林驤華譯:《戰(zhàn)后歐洲史》(全四冊),中信出版社,2014年 張曉波(新浪歷史頻道主編)
1,丁中江:《北洋軍閥(1912-1928)》,中國友誼出版社,1996年
2,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3年
3,劉統(tǒng):《華東解放戰(zhàn)爭紀實》,人民出版社,1999年
4,劉統(tǒng):《東北解放戰(zhàn)爭紀實》,東北出版社,2004年
今年新書讀得少,看舊書為主,好壞不好比較。主要是看民國初年的一些史料,如章伯鋒、李宗一主編的六卷本《北洋軍閥(1912-1928)》之類,挑有用的看。另外就是重讀《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冊的那版),從第五冊看到第十二冊,仍舊看得很慢。其他印象深刻的,是劉統(tǒng)先生的《華東解放戰(zhàn)爭紀實》、《東北解放戰(zhàn)爭紀實》。
王義銘(網(wǎng)易新聞編輯)
1,許倬云:《萬古江河》,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2,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三聯(lián)書店,2001年
今年的歷史類閱讀,多為中文舊書。其中感覺最佳者,有兩本:一為許倬云先生的《萬古江河》,一為錢穆先生《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若只選一部,我以為《萬古江河》或更合適:此書視野宏闊,關注時段亦相當長。作者借鑒梁任公對中國文化圈擴張過程的劃分,依次敘述,又極注重中國文化與其他文明的相互交流。最難能可貴者,是書不流于空泛說理,每一時段均注意吸收考古學研究成果,列舉出文化交流帶給中國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具體影響,特別有趣?傊,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一本極佳的中國史入門讀物:深入淺出,有理有據(jù),有見解,有趣味,又有助于清理讀者胸中潛存的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心理。 宋燾(原搜狐文化頻道編輯)
1,蕭冬連:《國步艱難》,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2,安德魯·戈登著,李朝津譯:《日本的起起落落》,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
3,傅高義著,高申鵬譯:《共產主義下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
4,安妮·阿普爾鮑姆著,戴大洪譯:《古拉格:一部歷史》,新星出版社,2013年 張冉(雅昌藝術網(wǎng)記者)
1,約翰·赫斯特著,席玉蘋譯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
3,巫鴻:《美術史十議》 ,三聯(lián)書店,2008年
對于初學者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文獻綜述”,只需短短十篇有著各自核心問題的小文,即可對中國美術史的研究狀況、研究方法以及爭論有大致的了解。作者展示了開闊的思路以及東西方融合的研究語境。
張韌剛(搜狐圖解財經欄目負責人)
1,亨廷頓,周琪譯:《文明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2010年
2,黃仁宇:《萬歷十五年》,三聯(lián)書店,1996年 于鑫淼(pptv足球解說)
呂思勉:《中國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鐘亮(鳳凰衛(wèi)視鳳凰大視野編導)
1,許華:《再見甲午——藍色視角下的中日戰(zhàn)爭》,人民出版社,2014年
雖然理論感太強,但整體給我的感覺比較扎實。
2,余戈:《1944:騰沖之圍》,三聯(lián)書店,2014年
這種細節(jié)到極致的東東,真的能讓人見微知著的感覺。 陸澄(上海廣播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
1,樊樹志:《國史十六講》,中華書局,2006年
2,許倬云:《萬古長河》,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3,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三聯(lián)書店,1997年
4,林語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
鞏曉亮(前上海東方電視臺主持人)
1,黃仁宇:《萬歷十五年》,三聯(lián)書店,1996年
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不必多說,值得一讀。
2,孔飛力,陳兼譯:《叫魂》,三聯(lián)書店,2012年
對那次恐慌的傳播進行了生動細致的描述,學術視野宏大,分析有力得體。 堯想(淞江廣播電臺FM100.9主播)
1,費正清著,劉尊棋譯:《偉大的中國革命》,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2,張鳴:《歷史的空白處》,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
3,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譯:《全球通史》,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4,石泉:《甲午戰(zhàn)爭前后之晚清政局》,三聯(lián)出版社,1997年
閻國華( 河南電視臺記者)
1,彭慕蘭著,黃中憲譯:《貿易打造的世界》,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這本書簡明扼要地告訴了我們世界在所謂的大航海時代之前就已經處在一個貿易網(wǎng)絡中,而大航海之后的這種聯(lián)系的錯綜復雜要遠遠超出我們先前的想象。
2,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2013年
我以為是目前為止最優(yōu)秀的中國古代史入門讀物。
3,布羅代爾,唐家龍譯:《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務印書館,1996年
頂峰中的頂峰,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最偉大的史學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