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齋志異》里有一個書癡的故事。說一個讀書人,因為愛書成癡,從書中得到了千鐘粟、黃金屋和顏如玉,又同樣因為割舍不下的這份癡迷,失去了這一切。 讀書是知識的獲取也是一份風雅的樂趣,很難想象一個不讀書的人的生活是怎樣的一口枯井。 但是愛書成了癡,到底會讓你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下面這些關于讀書人的故事,也許更給你一個答案。
《偷書賊》
(澳) 蘇薩克 著 孫張靜 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14年7月
1939年的德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yǎng)家庭。6歲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禮后,莉賽爾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這將是14本給她帶來無限安慰的書之一。她是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打上了共產主義者的烙印,被納粹帶走了;母親隨后也失蹤了。在彈奏手風琴的養(yǎng)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盡管生活艱苦,她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
莉賽爾,這個被死神稱為“偷書賊”的可憐女孩,在戰(zhàn)亂的德國努力地生存著,并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們。最后,偷書賊寫了一本《偷書賊》——自己的故事,她在書中最后寫道:
“我討厭文字,我也喜愛文字。我希望我發(fā)揮了文字的力量!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美)納菲西 著 朱孟勛 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5年8月
1995年秋,伊朗學者阿扎爾·納菲西辭去教職,她挑選了七名學生,邀請她們和自己堅持一場秘密的讀書會。每周一次,她們讀納博科夫,讀菲茨杰拉德,讀亨利·詹姆斯,讀簡·奧斯汀。
對這些作品中人物與命運的討論讓她和她的學生們越發(fā)領悟到自由與自我的意義。她和她的學生們秘密而堅定地反抗著,在政府強制要求女性戴面紗著黑袍的時候,私下悄悄地化妝、涂指甲油,她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期盼著美好的未來。面紗和黑袍之下,藏的卻是她們五彩繽紛的夢。而閱讀,則是她們作為個體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棄的堅持抗爭、追求自由的方式。
納菲西以清新而富有詩意的筆調,記錄這些德黑蘭的年輕女性如何閱讀這些被伊朗政府列為禁書的西方文學名作。她們個體的生命歷程亦證明:隱秘的閱讀所帶來的“微小的開口”,通往的卻是極大的自由。
《愛書狂賊》
艾莉森·胡佛·芭雷特 著 賴盈滿 譯 出版社: 遠流 2011-1-1
基奇是近年來最惡名昭彰的偷書賊,偷遍全美國的珍本書店,總值高達10萬美元。然而他偷書不為牟利,而是因為對書的熾烈狂愛,為了滿足他心目中有品味、有知識、溫文優(yōu)雅的自我形象。
受害的書商莫不咬牙切齒,自封為「偷書賊偵探」的珍本書商桑德斯,想當然無法容忍這樣的惡劣行徑,于是在書商之間建立綿密的通訊網絡,立志逮到這個偷書大盜。
書中也深入報導珍本書市場的現(xiàn)況,探討「收藏」這件事的心理狀態(tài),并追溯不同時代知名偷書賊的精彩故事,全書洋溢著世世代代愛書人不滅的熱情與瘋狂。
《文雅的瘋狂》
[美] 尼古拉斯·A. 巴斯貝恩 著 陳焱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8月
本書講述了2500年來,100多位藏書雅痞,對書籍這一個世間最文雅精貴前赴后繼的執(zhí)意追逐,驚心動魄的珍本拍賣,嘆為觀止的奇聞怪談,纏綿雋永的書情人事……書中到處都是形形色色、奇奇怪怪,卻又萬般吸引人的書癡狂人,且一個賽過一個。激情與滄桑同行,文雅與瘋狂共舞,只因人類對書籍永恒的愛戀。
《華氏451》
(美)雷·布拉德伯里 著 于而彥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2-10
故事主人公蓋伊·蒙泰戈是一名消防隊員,不過他的工作是焚燒違禁書籍。他已經當了十年的消防隊員,并且從來沒有過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樂趣:在午夜奔跑,看著書一頁一頁地燒成灰燼……這一切都是快樂的,他從未曾過,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17歲的女孩,通過女孩,他又認識了其他人,他們都有驚人的記憶力,看完就把書燒掉,然后把內容記在心里。他們“跟普通人沒什么兩樣,像是跑完了一段長路,經過漫長的尋覓,見過美好的事物被焚毀,如今已垂垂老矣,聚在一起等待曲終人散,燈干油盡。他們并不肯定自己腦中所記載的一切,能使未來每一個日出發(fā)出更純凈的光輝,他們對此并無把握。但他們確知,那些書儲存在他們平靜的眼眸之后,完好無缺地等待著將來某一天,那些手指干凈或骯臟的讀者再來翻動。”
《六便士之家——迷失在書鎮(zhèn)》
(美)科林斯 著 黃宜思,張立新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2-1
《六便士之家:迷失在書鎮(zhèn)》講述了保羅·科林斯和家人放棄了舊金山的都市生活來到英國威爾士鄉(xiāng)下,住進一一個以圖書聞名的小鎮(zhèn)——瓦伊河畔的干草鎮(zhèn)。這個鎮(zhèn)人口不過一千五百,卻有四十家書店,大部分經營舊書。這里享有圖書故土的美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書迷!读闶恐摇费埼覀冞M入這個書癡們的圣地,作者用真摯又帶有幾分調侃的口氣展現(xiàn)了書對于人究竟意味著什么。全書文筆幽默,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書的癡迷,對沒落中的舊書業(yè)的嘆惋。
《查令十字街84號》
[美] 海蓮·漢芙 著 陳建銘 譯 譯林出版社 2016-5
記錄了紐約女作家海蓮和一家倫敦舊書店的書商弗蘭克之間的書緣情緣。雙方二十年間始終未曾謀面,相隔萬里,深厚情意卻能莫逆于心。無論是平淡生活中的討書買書論書,還是書信中所蘊藏的難以言明的情感,都給人以強烈的溫暖和信任。這本書既表現(xiàn)了海蓮對書的激情之愛,也反映了她對弗蘭克的精神之愛。海蓮的執(zhí)著、風趣、體貼、率真,跳躍于一封封書信的字里行間,使閱讀成為一種愉悅而柔軟的經歷。來往的書信被海蓮匯集成此書,被譯成數(shù)十種文字流傳。
現(xiàn)在世間已無查令十字街84號的舊書店,但英國文學,古本圖書,倫敦巷陌,書中的這些話題仍不斷激起后來者的思念和共鳴。廣播、舞臺和銀幕也鐘情于這本愛書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書迷到倫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漸漸地,《查令十字街84號》成為全球愛書人之間的一個暗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