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一夜變老?關(guān)于年華變老的六本好書推薦!變老意味著什么,是追憶似水年華,還是等待暮年和死亡如期而至?是在變老時同時變得更愚蠢和聰明,還是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寫作是抵抗遺忘和衰老的方式,預言著通往衰老的多種可能,六本書,講述了六個關(guān)于變老的故事。 《檸檬桌子》 《檸檬桌子》是朱利安·巴恩斯關(guān)于變老和死亡的短篇小說集。講述了關(guān)于變老的11個故事。這些故事是為逝去的青春、逝去的諾言和逝去的愛而作的美麗的悲歌。相對一向理智的朱利安·巴恩斯先生的作品,它們展現(xiàn)出一種新的情感深度。作者冷靜克制筆觸下罕見的撫慰,讓長者動容,也讓少年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 書中的人物大多已步入老年,他們一方面明白留戀激情和yu望是愚蠢的,一方面又將它們虔誠地保存在記憶中。這些自感越來越無力于追求生命之樂的人,正以各自的方式面對衰老與死亡,并越發(fā)知曉青春和生命的意味。巴恩斯對死亡和衰老非常min感,他還曾出版探討si亡問題的自傳性隨筆集《沒有什么好怕的》,坦承對si亡的恐懼。在《終結(jié)的意義》中他說“時間不是粘合劑,它是溶劑”,所有的生命和崇高都可以被時間輕易溶解。在《檸檬桌子》中,他不動聲色地敘述了人到暮年的凄涼晚景和si亡的如期而至。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上校七十多歲了,十九歲便參加保衛(wèi)共和國戰(zhàn)爭的他,用五十六年來等待政府當年允諾發(fā)放的一份養(yǎng)老金。還有一只兒子留下的公雞,等待它去斗雞zhuan錢,除了身邊患嚴重哮喘bing的老婆,還得承受老年喪子之痛。老兩口孤苦伶仃,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政府能信守承諾,寄來養(yǎng)老金。但是,上校的這種等待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成了絕望的等待。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否R爾克斯為數(shù)不多的不帶魔幻意味的作品,《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房芍^是主人公老上校的“百年孤獨”。校所處的時代,差不多和《百年孤獨》同一個時期,都是哥倫比亞由黨爭走向相對平和的時期。在專制的統(tǒng)治下,統(tǒng)治階級玩nong權(quán)術(shù),連普通民眾也陷入無聊的feng狂。他們斗雞,下賭注,看似是舉國的狂歡,其實只是心靈空虛,整個社會都在走向墮落。這是上校的“百年孤獨”,也是人類的“百年孤獨”。 《苦妓回憶錄》 在馬爾克斯的另一部小說《苦妓回憶錄》中,一個老記者信誓旦旦要重溫舊年激情,但不知為何,真正面對少女時卻無動于衷。更荒唐的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feng狂地愛上了她。 《苦妓回憶錄》里讀到的,更多的不是愛情而是年齡和疾bing。隱秘的生動畫面讓我們一瞥深藏的憂傷:“我的心中滿是酸泡沫,讓我呼吸困難”;“我寧愿先si,我說,我的口水冰冷!痹凇栋倌旯陋殹分,馬爾克斯曾總結(jié)說布恩迪亞家族孤獨的原因在于缺乏愛的能力;反而言之,愛也可以打敗時間、衰老和孤獨,讓人重獲新生。對九十歲的浪蕩子來說,紀念對某人的愛這種本能并不稀奇。在生命慢慢腐朽時,這樣的記憶在某一刻會將時間洪流反轉(zhuǎn),讓講述者耳邊的絮語聲靜默下來。 《情人》 “我已經(jīng)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xiàn)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xiàn)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很多中國讀者在看到《情人》的第一段時,往往為這富有詩意的語言拍手叫好,作家王小波曾以此段為例:“第一次讀時,你會感到極大的震撼,但再帶挑剔的眼光重讀幾遍,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一段的安排經(jīng)不起推敲。從全書第一句’我已經(jīng)老了’,給人帶來無限的滄桑感開始,到結(jié)尾的一句‘愛我一直到死’,帶來絕望的悲涼終、感情的變化都在準確的控制之下。敘事沒有按時空的順序展開,但有另一種邏輯作為線索,這種邏輯我把它叫作藝術(shù)——這種寫法本身就是種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 小說以一位老年人的聲音開篇,回望了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返老還童》 本杰明·巴頓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老頭,以后每隔一年就小一歲,因此,他擁有與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和悲歡離合……這個故事跨越了從一戰(zhàn)到21世紀的百年時光、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本杰明.巴頓出生在飄滿麻醉劑氣味的醫(yī)院,無知無覺死去,往事如太虛幻境,漸漸消失。生命易逝,夢幻終滅,逝水年華,像從未發(fā)生過。 小說貫穿其主人公――“本杰明·巴頓”的一生,只是那一生正好倒過來:從“年代誤植式”地在醫(yī)院出生,到初生嬰兒般無知無覺地“腦死亡”――故事最后,所有的味覺和視覺都從他頭腦漸漸消失!毒羰繒r代故事集》里涉及到的死亡事件,對它的當事人來說大都意味著達到一個“醒悟”的頂點,生命易逝、夢幻終滅,青春年華永不可追,但在這篇故事里,因為巴頓的知覺消散,卻變得有些令人欣慰,往昔歲月中那些惱人的事,戰(zhàn)爭、婚后的忙碌,無休止的工作,寂寞地抽煙到深夜,這些記憶全都從心中消失,“就好像從未發(fā)生過”。 《空巢》 電信zha騙是波及無數(shù)中國家庭的“人禍”,人口老齡化是目前中國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這部小說以一段真實的受pian經(jīng)歷為素材,通過一位知識女性扭曲的“一天”與異化的“一生”,用精準又詩意的語言呈現(xiàn)中國魔幻的現(xiàn)實和荒誕的歷史。通過一個具體的zha騙案件將這兩個“熱點”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小說用第一人稱的敘述,不僅精準地呈現(xiàn)出受害者在案發(fā)二十四小時之中細膩的心理變化,更是詩意和哲理地再現(xiàn)了一位中國知識女性整個的心路歷程和人生奧秘。 與一百年前魯迅《狂人日記》中悲慟的“救救孩子”形成精神脈絡上的契合與呼應,這是文學與文學的“隔空對話”,是小說家獨特的“空巢”敘事,也是他對這個沉重時代唱出的挽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