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會問自己旅行的意義,一如活著的意義,總是得不到答案。車廂,機艙,風(fēng)景名勝,熱鬧街市,人潮涌動,我們反復(fù)的出走,像是滿足自己始終無法安定的心,又像是一再追問探索生命的意義。我們厭倦了平常生活,選擇出走,去放松自己,亦或是逃避現(xiàn)實,當(dāng)然我們完全可以把旅行想象的簡單,像生活中其他得不出答案的事情一樣,跟自己說“開心就好啊”。
我向來喜歡在旅行的背包里放一本書,是那種紙質(zhì)的有著好看排版的書,有時候來了興致順手在火車上翻兩頁,有時候沉進書里直到太陽落下,咀嚼著結(jié)尾,看著窗外一路被甩開的模糊景色,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或者在陌生城市找到一個充滿情調(diào)的咖啡屋坐在太陽找不到的角落靜靜地看書,我想這都是一段旅程中最令我欣喜的時刻。然而,更多時候,我們走在路上,那本帶在身上的書遲遲未被翻開,那也沒關(guān)系,這似乎像一個無法解釋的小情懷,帶著心愛的書浪跡天涯。
那么面對琳瑯滿目的書柜,我們究竟該選擇哪一本書跟我們一起上路呢?我想本期的推薦書單大概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也許,很多想不通的問題,在路上都會想通。
一、蕾秋·喬伊斯《一個人的朝圣》
來英留學(xué)的時候,我只帶了兩本中文書,其中一本便是《一個人的朝圣》,飛機一路迎著太陽飛行11個小時,不同于任何一次旅行,那時的我心情低落,害怕面對異國的陌生與未知,反復(fù)睡去又醒來。我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讀了這本書。
這是一個千里跋涉的故事,男主人公從英格蘭的西南部步行走到東北部,為了探望一個身患癌癥多年未見的老友?偸强吹絼e人說,旅行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過程,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發(fā)現(xiàn),然而在書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一路行走,腦海里不停地浮現(xiàn)出過去,想起很多懷念的,遺憾的,后悔的,惋惜的事情,這是一場時光的旅行。
在這樣與自我進行對抗的過程中,我們慢慢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我相信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也會同作者一般,進入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認(rèn)真的與心靈對話。
經(jīng)典摘抄:“你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呢?”她終于開口了,“只不過是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但我一直很驚訝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
二、張家瑜《我開始輕視語言》
作為一名經(jīng)常獨身一人行走在外的背包客,除了單反,在旅途中與我相伴的往往只有兩樣:音樂和書。旅行中的閱讀其實極為講究,我曾試過帶上各式各樣的書——詩集、散文集、推理小說、反諷小說集⋯⋯最后我發(fā)現(xiàn),旅行中所需要的不是燒腦的故事,也不是碎片式的句子,而是一篇篇拿得起放得下的安靜短文,它們不會影響你的旅行計劃,更不會擾亂你的心情。
張家瑜的《我開始輕視語言》,一段段安而穩(wěn)的文字,從感悟到見聞,都沉睡般地藏在那合上的書頁中。無論你是陷在客棧柔軟的躺椅上,還是坐在顛簸火車的硬座上,當(dāng)你就著燈光翻開它、深嗅印在紙上那短暫而安穩(wěn)的味道時,不需要太多感悟,憑著直覺去觸摸語言便好。
經(jīng)典摘抄:“那時,我們就不由得惆悵地想念起少年時那酷熱的暑假午后,我們癱躺在沙發(fā)或床上,捧著一本書,飄離,一直飄離,而以解憂的時光!
三、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與其他故事》
英國作家安吉拉·卡特最為著名的一個短篇集,收錄了包含題名故事在內(nèi)的十個短篇。這是一個純粹以民間傳說和童話為素材的集子,以藍胡子、美女與野獸、小紅帽、白雪公主等故事為原型。書中出現(xiàn)的奇異世界與華美場景,正是作者自身豐富想象力與強大文字表現(xiàn)力的極致表達。其中不乏女性主義和現(xiàn)世視角,故事結(jié)構(gòu)清晰,文字敏銳,引人深思。建議搭配聆聽Sound Horizon的專輯《Märchen》,效果更佳。
經(jīng)典摘句:我還記得,那一夜我躺在臥鋪無法成眠,充滿溫柔甘美的極度興奮,熱烘烘的臉頰緊貼一塵不染的亞麻枕頭套,狂跳的心像在模仿引擎那些巨大活塞,不停推動著這列火車穿過夜色,離開巴黎,離開少女時代,離開我母親那封閉又安靜的白色公寓,前往無從猜測的婚姻國度。
四、加西亞·馬爾克斯《愛情與其他魔鬼》
最愛的馬爾克斯的書,不是《百年孤獨》也不是《霍亂時期的愛情》,而是這一本。一看到名字就被吸引了,若說《百年孤獨》是一種病,《愛情與其他魔鬼》就是一種癮。書里面持續(xù)他一貫的風(fēng)格,帶有魔幻的美。小說不長,也比較放松,沒有難記的人物關(guān)系,非常適合旅行——靜靜坐在車窗邊,感受遙遠國度,遙遠時間外的,一段禁忌之戀。
經(jīng)典摘句:這些天里,女孩問過他,是不是真的像歌里唱的那樣,愛情能戰(zhàn)勝一起!皼]錯,”他答到“可你最好別信!
五、本哈德·施林克《朗讀者》
從某種角度來說,旅行并不能算作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主題之一。市場上那些所謂的‘在路上’式書籍,內(nèi)容往往空泛淺薄,我都不喜歡。
推薦的這本書,以及它的同名電影,在藝術(shù)作品里,都算得上特別,并也足夠優(yōu)秀。該小說的作者是德國人,故事選取的背景也是二戰(zhàn)后的德國。小說的主線是米夏與漢娜的感情,雖然很單一,但整部作品的主旨卻并不能很清晰地定義出來。像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階段的人讀這本書,收獲也肯定會大相庭徑。
最早讀完這本書時,我感觸巨大,但收獲卻頗少,只是覺得書中想表達的是一種畸形愛里的罪與罰、人性的揭露,以及對某種社會狀態(tài)的拷問。最近夜里突然想到這個故事,久不能寐,于是開始著手去看第二遍。
在這里分享出來,也的確算是一次不切題的推薦吧。但作品也是真的足夠優(yōu)秀,值得每個人都去讀一讀。
經(jīng)典摘抄:為什么曾經(jīng)的美麗會突然因為知道了美麗背后的黑暗而如此徹底地碎裂?難道因為那黑暗而使快樂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可是現(xiàn)實里我們確實快樂過!
六、夏目漱石《心》
車站臺上的送行人紛紛轉(zhuǎn)身,未知的旅行在火車的鳴笛中顯得撲朔迷離。這本書之所以適合在旅行中閱讀,大概是因為它擁有細致的語言以及對自己日常感情的反省,書中大量的意識描寫使人不自覺的反思,能與旅途期間心靈的凈化同步。
這本書代入感極強,朋友間的背叛、對羞澀情感的心理描述刻畫生動富有真實氣息。人物塑造方面,厭世的先生身上籠罩著“正義”的光輝, 而書中后一篇的少爺更像是本真的自我。
《心》從婉轉(zhuǎn)曖昧的情感深至最終無法逃避的悲劇,不覺扼腕嘆息,《小少爺》 的文風(fēng)與前者截然不同,節(jié)奏快、貫穿始終的戲謔語氣,極為有趣。一個人的旅途,帶上這本書該不應(yīng)會覺孤獨無趣了吧。
經(jīng)典摘抄:世人睡下時應(yīng)該聽得的電車轟隆聲已經(jīng)杳然遠逝。木板套窗外不覺之中微微響起憂郁的蟲鳴,使人凄然想起銀露生涼的寒秋。
七、東野圭吾《解憂雜貨鋪》
當(dāng)?shù)弥翊沃黝}時,我腦海里閃過的第一本書,便是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它不同于東野圭吾以往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等作品,這本書里面沒有可怕的罪案,沒有燒腦的推理,只有一間穿越時空的雜貨鋪,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三個年輕的小偷,以及一封又一封前來咨詢的信件。故事中的人物看似獨立,其實又有著許多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聯(lián)系,每個情節(jié)設(shè)計得特別巧妙和意外,蘊意深刻,不失溫情,讀罷之后總能讓人回味許久。如果你也正在經(jīng)歷著各種苦惱,迷茫無處安放,那我建議你來一本《解憂雜貨鋪》吧,它也許不一定能告訴你最直截了當(dāng)?shù)拇鸢,但一定能讓你在合上書本之后倍感豁然,且會如東野圭吾所希望,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
經(jīng)典摘抄: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rèn)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
八、安妮寶貝《蓮花》
其實我都不太記得清楚這本書講的是什么,我能想起的是來自于年少時的糾葛,人活于世時一再拖延的諾言,以及走過你走過的路,終點卻再沒有你。
其間的一切描述都讓我想起晦暗的綠,深沉卻充滿生機。
讀完這本書時我正在經(jīng)歷著一天中的狼狗時分,看著那日光變得昏黃,暗紅,幽藍,最后只剩一片黑暗。
那一刻我懷疑天不會亮。
我是真的相信,我和他們一起去過了那個地方。
九、安東尼《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
從某些意義上來說,我算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另一方面又持有著白羊座的熱烈,所以很容易充滿希望,但又得到更大的失望。比如說把喜歡當(dāng)成長久的事,卻在某一刻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親密的我們已經(jīng)不知道如何開口講下去了的時候難掩失落。
讀《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那些簡單又日常的生活讓我突然明白,所謂陪伴,是這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所遇見的都是這漫長歲月的組成啊,是片刻組成永恒啊。我覺得如果你是一個人在旅途中,這本書會讓覺得不孤單,也更加珍惜旅途中遇見的每一處風(fēng)景每一個人,享受每一個時刻,因為懂得失去所以更加珍愛當(dāng)下。
經(jīng)典摘抄:“看到很多很多黃色草地上的羊群,這是關(guān)于我的歷險記。能和你現(xiàn)在牽著手的那個人,你們相遇的概論簡直是近乎奇跡,那些我們一直惴惴不安,又充滿好奇的未來,會在心里隱隱約約地覺得它們是明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