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有時候覺得自己不夠優(yōu)秀,因此有焦慮感,于是很想努力,可卻發(fā)現(xiàn)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結果只能是無限的迷茫。 每每此時,我都和自己說,不要著急。 有些努力,并不需要看到立刻的回報。 進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們保持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慢慢培養(yǎng)自律的習慣,每天都在做對自己有提升的事情,交對自己情緒有正面影響的朋友,就是對的生活。 所以,我會選擇閱讀來掃除這些情緒里的迷茫,每當我看書的時候,不只是在學習書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養(yǎng)成靜心下來的好習慣,讓我擁有自律的意識。 那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我整理出來的一期近日書單,這期書單的主題是:掃除emo情緒,讓自己擁有松弛感,如果你喜歡,可以碼住了。
1、《我們時代的神經(jīng)癥人格》 作者/[德]卡倫·霍妮(Karen Horney) 在這個瘋狂“內卷”的時代,我們似乎總在被推著前進: 為了更高的學歷而挑燈夜讀; 為了大城市的一處安身之所而拼盡全力; 為了子女更好的教育而殫精竭慮…… 但是,我們似乎沒有意識到,由這些需求而產(chǎn)生的焦慮及苛求似乎正在一步步摧毀我們的幸福感,擾亂我們的生活。 我們想跟上時代的步伐,達到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成為人群中的大多數(shù),卻很少去思考:我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的敏感、潛在的敵意和苛刻的要求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們的感情和行為、干擾了我們與他人的關系,我們的生活會是截然不同的面貌。 《我們時代的神經(jīng)癥人格》這本書是卡倫·霍妮的重要專著,引人入勝地刻畫了人格中難以察覺的神經(jīng)癥。她提出神經(jīng)癥是一種偏離共同文化模式的心理紊亂,是人的內心與環(huán)境產(chǎn)生沖突無法平衡的結果。全書對焦明確,語言生動細膩,幫助人們認識和接納自我,走出焦慮泥潭。 全書中對焦慮的描寫簡直正中我的要害,感覺每句話都在說自己。我不想承認,不想對號入座,然而層層深入的分析,一針見血的指出的原因,在某個節(jié)點上我終于投降屈服,我覺得她的文筆是細膩的,并沒有手術刀那般鋒利,但是在這細膩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看見自我,并且學會接納自我。 金句:一個能夠真正愛別人的人,絕不會懷疑別人是否愛自己。
2、《分裂的自我》 作者/[英]R.D.萊恩 《分裂的自我》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心理學家、精神科醫(yī)師萊恩,他借助日常語言,對臨床上的瘋狂現(xiàn)象,展開生存論哲學的討論,這在當時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努力。 他在這本書里對我們印象中的精神分裂患者進行了各種深度討論。不是簡單地劃分“這個人是否正!,而是毫無保留地同情現(xiàn)代人的存在處境——人們自我在外界重壓之下無法表達真實,然后一步步走向了精神崩潰。 全書他都帶著一種深切的理解與愛,又很有哲學意味。精神病或許不是一種醫(yī)學疾病,而是分裂的自我的結果;蛘哒f是我們體內兩種角色之間的緊張關系:一種是真實的、私人的身份,另一種是呈現(xiàn)給世界的虛假的、理智的自我。 事實上,我們一樣隱藏著各自的秘密和欲望。回憶童年,父母最初可以一眼看穿我們的心思,所以我們不敢不誠實;然而,有一天,我們終于撒慌了。我們恐懼不安,在相關問題上孤獨無助,無可彌補;不過,與此同時,我們有了自己孤獨的領地,除了自己,沒有人知道這領地的秘密。 這是真正的秘密,它允許我們建立真正的關系。但是,有些人未能充分實現(xiàn)這樣的狀態(tài),他們正是所謂“類精神分裂”個體。 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們更好的接納自己時常感受到的分裂狀態(tài),也以一種新的態(tài)度重建與他人的聯(lián)系。 金句:分裂并不是夢魘,當你記得擁抱時,它即是光與愛的化身。
3、《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 作者/廖一梅 《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是一本作者自選隨筆集,囊括了廖一梅投身文藝創(chuàng)作二十年來的精華文字,包括9篇談話錄、7篇創(chuàng)作手記、話劇《戀愛的犀!贰度彳洝贰剁辍泛托≌f《悲觀主義的花朵》的經(jīng)典臺詞、近130幅歷年話劇演出劇照……書寫了對生命、孤獨、痛苦、愛情以及寫作的種種獨特見解,勇敢坦率,不矯揉造作,告訴你種種人生真相。 廖一梅的句子總是這么戳心。 盡管深知“被誤讀是創(chuàng)作者必然的命運”,她也從未放棄表達。不僅要表達,還要飛到生活上空去表達。 她的作品與生活直接相關,卻又不滿足對生活本身的簡單復述,因而你總可以從她“人間清醒”式的話語中看到特別真實的心路歷程,也可以得到耳目一新的啟發(fā)——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但是我們仍然還在這兒生活著嘛,仍然有陽光,仍然有藍天,仍然有樹,你不能老是盯在那些陰影的部分! “我堅信,人應該有力量,揪著自己的頭發(fā)把自己從泥地里拔起來! “悲觀主義不是情緒,是你對世界的基本態(tài)度和認知,我不是一個死氣沉沉、郁郁寡歡的人,我是一個笑呵呵的悲觀主義! “我討厭哭哭啼啼的樣子,或者一味的抒情,一味的悲情,任何方式的煽情都是我很厭惡的事兒。生命就是這樣,能保持幽默感、自嘲的態(tài)度實際上是需要力量的,以煽情換取別人的某種憐憫我覺得是很可恥的事兒! “這廢話滿天飛的時代,沉默是人類最大的貢獻! ——她的這些文字都收錄在她的作品《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里。 這些文字并非標準答案,是更有力的強心針,讓你感受到生命里的某一瞬間被突然激活。 不用當一個上來就當一個很聰明的人,我們慢慢去努力一樣會生活得很好,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 金句:痛苦和歡樂是一張紙的兩面,這張紙就是生活。
4、《5%的改變》 作者/李松蔚 “你只想要100%的改變,所以你才被困住了;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是先試試把5%做好。用一個極其微小而不同尋常的行動,去打破慣性和困局。” 這是心理學家李松蔚最近兩年來,通過網(wǎng)絡進行心理干預的精彩案例合輯。書中共收錄44個案例,囊括了自我、家庭、工作、情感、人際五大領域的真實困惑。對于讀者提出的每個問題,李松蔚都給出了溫暖而巧妙的回答——與其說是回答,不如說是進一步的提問,激發(fā)提問者進一步去探索。他會要求提問者在未來一周內,嘗試一個沒有試過的行動,嘗試5%的新可能,然后把結果反饋給他。而這些真實的反饋讓我們看到:新的行動帶來了新的經(jīng)驗,而當新的經(jīng)驗打破慣性的時候,改變就一步一步地發(fā)生了。 比如,有一位準備考研又忍不住時刻摸魚的學生來信。李老師的建議是接下來的一周里,干脆以“考不上研究生”為前提,換一種方式把生活過好。一個星期以后,來訪者的反饋中出現(xiàn)了一句給人力量的話:“恐懼在敲門,勇氣打開門,門外什么都沒有。 ”他發(fā)現(xiàn)當自己敢于去思考退路的時候,似乎對于考不上研的恐懼也消失了。的確思考退步并不總是懦弱的表現(xiàn),有時反而能成為更積極更勇敢的人生策略。 當以后遇到考慮辭職的社畜、焦慮迷茫的畢業(yè)生、遭遇家庭變故的朋友……我都會考慮送給他們這本書。也許改變5%的一小步,就能改變人生的方向,形成正向循環(huán)。正如李松蔚老師在引言中所說:“行動比正確的行動更重要! 金句:恐懼在敲門,勇氣打開門,門外什么也沒有。
5、《宇宙》 作者/卡爾·薩根 《宇宙》是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長銷40年不衰的科普經(jīng)典,它啟發(fā)了千萬讀者的宇宙認知和想象,點燃探索星辰大海的激情。 這雖是本天文科普書,但寫得一點都不晦澀。卡爾·薩根用溫柔的語言,向我們描繪那片神秘又迷人的領域。讀這本書,宛若落入星辰大海,它讓人變得平靜、謙卑,同時也充滿力量。 我一直覺得,“宇宙”有種神奇的力量,它明明擁有一切,卻又叫“太空”。任何事物在它面前,都會變得渺小、平靜、謙卑。 “與群星相比,我們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 難過的時候就抬頭看看天空吧~我們只是浩瀚太空里的一粒沙,宇宙長河里的一滴水。當我們跳出自己小小的“世界觀”,建立更大的“宇宙觀”時,就會明白,那些一直無法釋懷的,不過是些雞毛蒜皮之事。 《宇宙》這本書,講到一個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時空旅行。以前覺得那無稽之談,但是現(xiàn)在我相信科技發(fā)展終有那么一天的,雖然距離那一天還很遙遠,但只要想到這件事有可能實現(xiàn),就讓人充滿期待和遐想,而這本身就是宇宙贈與人類的最極致浪漫。 金句:我們深愛星辰,乃至不懼夜的黑。
6、《海子的詩》 作者/海子 現(xiàn)在的你是否被現(xiàn)實的境遇所困擾?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父母的催婚,干不完的工作,日復一日的無聊生活…… 你是否還記得曾經(jīng)的你亦是個少年,憧憬未來,心懷夢想,無所畏懼。曾經(jīng)的你是否熱愛林中蟬鳴,海邊風吟。 每當我被現(xiàn)實的困境纏繞住的時候,讀詩,是最好的解脫方式。在眾多我喜歡的詩人之中,那個在春天野蠻生長,撥開云霧見到萬縷陽光的海子,無疑是給了我許多精神上的鼓勵和慰藉。 讀《海子的詩》,你需要忘記文字,全身心投入到詩的意境中去。 文字之外有看不見的水,有蕭瑟的歌,有穿著雨衣的陌生人;還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是真正賦有靈魂的詩人,不論是他個人,還是他的詩,總能讓你感受到四季的輪轉,風吹的方向和麥子的成長。這些生機勃勃的生命氣息,時刻提醒著你—依舊是個少年,不要被那些黯淡的生活和迷茫的現(xiàn)實所擊垮。 如今我們讀詩,讀海子,不僅僅是為了懷念,而是它寫盡了我們所有的青春、夢想和生活,是為了證明我們并未老去,并未被完全物化。我們依舊可以在這嘈雜紛擾的社會中,保持一份寧靜與美好。 金句:活在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
7、《閱讀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卡夫卡談話錄》 口述/[奧] 弗朗茨·卡夫卡 記述 /[捷克] 古斯塔夫·雅 諾施 《閱讀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的大海的斧頭》,這是我今天想要給大家分享的書,這是一部談話錄寫出了生活中的荒誕現(xiàn)實,更是濃縮了他的一生,里面有太多犀利的觀點和經(jīng)典句子,也能給很多迷茫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1920年3月底的某一天,生活在布拉格的17歲中學生古斯塔夫·雅諾施被父親領到了辦公室。父親說,自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雅諾施一直在偷偷寫詩,但是他覺得這些詩寫的還不錯,于是便全部謄抄了下來,交給了自己在法律處工作的一位博士同事,希望可以獲得專業(yè)人士的評價。”那位博士就是卡夫卡。 所以書中的內容,基本上是這位小同學帶著疑惑、盲目、青春、激情、崇拜和好奇,在與卡夫卡不停的談論著他們各自的思考。 在他的以往的作品中讀到的是冰冷、冷峻、不可靠近。而這本書中他是一個溫情的人,樂于和后輩分享他認同的作品,分享他的意見,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生活的思考,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忍耐,盡管他偶爾流露出悲觀的思想和情緒,但是都會在年輕人的面前很快的調整自己。 你會不自覺地代入年輕人的視角,仿佛自己正在和卡夫卡進行著一場跨越世紀的交談?ǚ蚩切┏錆M哲思、智慧的回答,就像是一把利斧,砍向你內心冰封大海,讓你更清醒地面對現(xiàn)實,更大膽地奔向遠方。 金句:心臟是一棟有兩間臥室的房子,一個房間里生活著悲傷,另一間生活著快樂,人千萬不能笑得太大聲,不然就會驚醒隔壁房間里的悲傷。
8、《刀鋒》 作者/毛姆 如果說《月亮與六便士》是在講夢想與現(xiàn)實的抉擇,那《刀鋒》就是在講怎么過自己想要的夢想生活。 世俗的成功和追尋自我,到底哪個更重要?是毛姆的《刀鋒》這本書,解決了這個困擾我多時的問題。 這本書講得是一戰(zhàn)期間,飛行員拉里結識了一名愛爾蘭戰(zhàn)友,對方為了掩護他而犧牲。面對戰(zhàn)友冰冷的尸體,拉里第一次產(chǎn)生對人生的懷疑:“人在死的時候,真的死得很徹底。”。戰(zhàn)爭結束后,拉里沒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樣,他放棄美麗的戀人、優(yōu)渥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他拋下了一切,從巴黎出發(fā),遍游世界各地,當過煤礦工人、開過出租,到世界各地,在圖書館博覽群書……最終找到了答案和內心的安寧。 原來我思考過的問題,拉里比我想的還要深刻;我沒敢做出的選擇,拉里都幫我實現(xiàn);我內心有過的掙扎,伊莎貝爾都替我做了選擇;我想要的答案,毛姆都寫在了這本書里。 伊莎內爾和拉里他們倆是物質與精神的極端形式,就像是我們普通人內心不斷拉扯的兩端?蛇z憾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既沒有拉里的勇氣和果敢,也欠缺伊莎內爾的自洽和清醒,所以我們只能不斷被現(xiàn)實吞噬,卻無法做出抉擇。 生命有許多形式,但都沒有高低之分。毛姆沒有告訴我們什么才是應有的人生,但他給了故事里的每個人,求仁得仁的結局,我想這也許就是答案:人生的意義在于,尊崇你的內心,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要我們自我的信念感,足以對抗外界否定和質疑的聲音,那么以何種方式過何種生活都是自由而熱烈的吧~ 金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珍視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與丑惡的事物并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