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抉要--道教經(jīng)典<悟真篇>注解集成》共收錄《悟真篇》注本十二種,依次為:《張平叔悟真篇集注》、《悟真篇注疏》、《悟真篇講義》、《悟真篇指要》、《頂批悟真篇三注》、《悟真篇小序》、《悟真篇玄解》、《悟真篇集注》、《悟真篇約注》、《悟真篇闡幽》、《悟真篇正義》、《悟真篇直指》。這十二種注本除《悟真篇指要》系意解《悟真篇》而非注釋體例,其十一種均收錄《悟真篇》文本。為了便于讀者能直觀了解各個注解本的《悟真篇》文本的原貌,編者董沛文所以對《悟真篇》文本均全部收錄,而不校勘其異同(極特殊的情況除外)。但是對《悟真篇》文本的前后序言以及禪宗歌頌等部分,則予以酌情的保留與刪除:即有版本價值的前、后序言及歌頌,則予以留存,無版本價值的序言、歌頌則存目而刪削之,以省篇幅。 道教內(nèi)丹學是參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還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學,源遠流長,肇始于伏羲、神農(nóng)、黃帝上古時期,與道學同源,乃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 董沛文編寫的《悟真抉要--道教經(jīng)典<悟真篇>注解集成》系統(tǒng)闡釋了丹道理法學說,提出了完整的丹道修煉次序;強調丹道的地位和作用,為道教內(nèi)丹學的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悟真抉要--道教經(jīng)典<悟真篇>注解集成》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