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史》的撰寫系麻天祥教授多年來中國宗教歷史、哲學研究的系統(tǒng)總結(jié)。其理論架構(gòu),基于其多年來形成并一直著力闡發(fā)的,在宗教文化中,存在“制度化宗教”與“宗教哲學”二律障反的思想體系。在“制度化宗教”部分,廣泛借鑒了目前學術(shù)界最新研究成果進行編撰紹述,比較全面地體現(xiàn)國內(nèi)目前的中國宗教研究水平。在“宗教哲學”部分,則以歷史和邏輯相結(jié)合的方法,深入剖析思想發(fā)展的進程。其中若儒教哲學的原始階段、神學階段和新儒教哲學的流行;道教的早期方士化哲學、玄學風氣中成仙的道教、重玄的道教哲學和性命雙修的道教哲學;以及佛教在不同時期的哲學思辨特色,如佛道、佛玄、中國化的佛教哲學及其文化滲透等,均給予詳細的介紹和論說,從中可以透見宗教哲學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和邏輯系統(tǒng)。本書另設(shè)專章討論宗教同科學的關(guān)系,展現(xiàn)中國宗教在科學史上的價值和貢獻。 《中國宗教史》所涉及之宗教,概分為五部,為佛教、道教、儒教、外來宗教與民間宗教。時代之劃分,以先民之原始社會時期、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明時期、清代近世時期分段敘述。并設(shè)兩節(jié)闡述藏傳佛教與薩滿教,以期盡可能全面地展現(xiàn)中國宗教發(fā)展的歷史全貌。本書由麻天祥,姚彬彬,沈庭著。 作者簡介 麻天祥 1948年生,河南焦作人,現(xiàn)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宗教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佛學及佛教藝術(shù)研究中心主任、基督宗教和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主席,從事中國學術(shù)史、中美文化比較研究、中國佛學以及宗教與醫(yī)學倫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姚彬彬 1981年生,山東龍口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博士。 沈庭 1984年生,湖南寧鄉(xiāng)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博士,現(xiàn)任武大國學院講師。
目錄: 第一章 宗教與宗教哲學 第一節(jié) 什么是宗教? 第二節(jié) 宗教制度化與宗教哲學的二律悖反 第二章 中國宗教的起源 第一部分 中國原始社會的宗教信仰 第一節(jié) 原始社會的宗教信仰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原始宗教的儀式與制度 第二部分 中國原始宗教中神話故事的宗教哲學意蘊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天人關(guān)系及其對儒道哲學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感生神話的天命觀 第三章 先秦時期的宗教 第一部分 先秦時期的宗教信仰 第一節(jié) 商周時期的祭祀與宗教信仰 第二節(jié) 從甲骨占卜到《周易》筮法 第三節(jié) “禮崩樂壞”與諸子學的誕生 第二部分 先秦時期的宗教哲學 第一節(jié) 西周天命神學 第二節(jié) 儒教哲學之原創(chuàng)--從孔子到思孟學派 第三節(jié) 道法自然--老莊之道 第四節(jié) 天志與非命--墨教哲學 第五節(jié) 五行思想、《周易》陰陽八卦與先秦的宇宙模式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宗教 第一部分 秦漢時期的制度化宗教 第一節(jié) 秦漢時期的陰陽方術(shù)信仰 第二節(jié) 漢代制度化儒教的形成與“五經(jīng)”的圣典化 第三節(jié) 東漢制度化道教的形成 第四節(jié) 佛教的傳入與早期譯經(jīng) 第二部分 秦漢時期的宗教哲學 第一節(jié) 董仲舒“天人感應(yīng)”的儒教神學 第二節(jié) 從黃老之學到早期方士化的道教哲學 第三節(jié) 《牟子理惑論》與佛道式佛教哲學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宗教 第一部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制度化宗教 第一節(jié) 儒教的式微與玄學的興起 第二節(jié)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制度化佛教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制度化道教 第二部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宗教哲學 第一節(jié) 佛教玄學化與佛玄式佛教哲學 第二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學派 第三節(jié) 三教之爭與三教融合 第四節(jié) 玄學風氣中成仙的道教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宗教 第七章 宋金元明時期的宗教 第八章 清代近世的宗教 第九章 中國宗教與科學 參考文獻 書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