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法國哲學家論電影的文集,由東北師大李洋老師選編,收錄了法國當代最知名哲學家米歇爾·?、羅蘭·巴特、居伊·德波、讓·鮑德里亞、吉爾·德勒茲、阿蘭·巴迪歐、雅克·朗西埃等九位思想家共十七篇論述電影的經(jīng)典文章,有演講稿,有論文,也有訪 談等,其中最早一篇寫于1959年,最新一篇發(fā)表于2011年,這些文章展現(xiàn)了這些法國哲學家對電影藝術(shù)、電影現(xiàn)象的睿智思考和深刻理解,其中部分文章已成為哲學史和電影理論史上的著名篇章。
作者簡介 米歇爾·?拢∕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國哲學家、思想家、歷史學家,被普遍認為是后現(xiàn)代主義者與后結(jié)構(gòu)主義者。?略谖膶W評論及其理論、哲學、歷史學、醫(yī)學史、知識社會學等領(lǐng)域均發(fā)表了有影響深遠的著作,主要有《古典時代瘋狂史》(1961)、《詞與物》(1966)、《知識考古學》(1969)、《紀律與懲罰》(1975)、《性史》(1976-1984)等。 李洋,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著有《迷影文化史》,譯有《萊昂內(nèi)往事》、《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等。
目錄: 法國思想與電影(編者導(dǎo)言) 阿蘭·巴迪歐 電影作為哲學實驗(2003) 電影的虛假運動(1994) 雅克·朗西埃 電影的眩暈(2007) 電影的矛盾寓言(2001) 電影影像與民主(2000) 讓-呂克·南希 電影的明證(2001) 吉爾·德勒茲 電影、思維與政治(1985) 讓·鮑德里亞 我與電影(1982) 影像的道德(1984) 米歇爾·福柯 反懷舊(1974) 性的教官薩德(1975) 皮埃爾·里維爾歸來(1976) 寬忍的灰色黎明(1977)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 反電影(1973) 羅蘭·巴特 影像的修辭(1964) 第三意義(1970) 走出電影院(1975) 居伊·德波 阿蘭·雷乃之后的電影(1959) 文章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