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稿對中國古代文體學進行了較完整和系統(tǒng)的梳理,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體學的回歸性研究,在西方文體學研究的影響之下,堅守中國文化本位立場,根據相關史料和文本系統(tǒng)考察了中國文體學的歷史發(fā)展和特征,是一部結構合理、論證嚴謹、征引翔實的學術著作。《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稿分為上下兩編,共24章,分別從學科論綱、文體學考察、文體功能、人品與文品、地域對文體的影響、文體形態(tài),以及中國古代各時期學者對文體學的研究著作等方面出發(fā),論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體學研究的各項基本問題,宏觀地再現了中國古代文體學的發(fā)展軌跡,凸顯了文體學在中國文化體系中的重用,是一部文體學研究的優(yōu)秀作品。
作者簡介 吳承學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古代詩文與詩文批評”。
目錄: 好貴哦!! 緒論 上編 第一章 中國古代文體學論綱 一、辨體:學科的基點 二、何謂文體:學科的起點 三、學科的基本內涵與對象 四、與其他學科的互動關系 第二章 對“文本于經”說的文體學考察 一、從經學到文體學 二、從經各有體到文體分類 三、宗經與尊體 第三章 生命之喻 一、批評的比喻和文學的觀念 二、從人體到文體 三、藝術形式與生命形式 四、有機的整體 五、對于批評方式與標準的影響 第四章 詩可以群 一、唱和:交際與交流 二、公宴:“嘉會寄詩以親” 三、探題賦韻:集體性規(guī)范 四、賦得:“詩徇乎物” 五、聯句:集體性形態(tài) 六、文體形態(tài):觀念的載體與文化的意蘊 第五章 詩人的宿命 一、從“伐能”到“薄命” 二、“詩能窮人”與“詩能達人” 三、“詩人薄命”:一種集體認同 四、從“薄命”到“無窮” 第六章 辨體與破體 一、文體總體風格形成的內在原因 二、破體與變體的趨勢 三、契會相參本采為地 第七章 文體品位與破體為文之通例 一、文體品位觀和破體通例 二、以詩為詞與以詞為詩 三、以古人律與以律人古 四、以文為詩與以詩為文 第八章 中國古典風格學的形成及特色 一、人物品評與風格批評 二、“氣”、“體”的發(fā)現 三、“氣”、“體”的本質與特點 四、參照與比較 第九章 體與性 一、從情志論到體性論 二、才性與風格 三、“文如其人”辨析 第十章 人品與文品 一、人品文品說的歷史發(fā)展 二、人品諸要素對藝術品格的影響 三、人品與文品的深層關系 四、對人品文品說的評價 第十一章 江山之助 一、自然界留在精神上的印記 二、地域文化與人格塑造和創(chuàng)作 三、風土感召與風格創(chuàng)造一 四、科學地評價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 第十二章 文學上的南北派與南北宗 一、南北文風不同論發(fā)展概述 二、南派北派的美學內涵 三、文學上的南北宗 四、南北文風差異的成因 五、重北輕南的文化心理 下編 第一章 文體形態(tài):有意味的形式 一、文體學研究的獨特意義 二、懺悔文:從自省到懺悔 三、雜體詩:漢語“詩性”的形式實驗 第二章 文體學史料的發(fā)掘和處理 一、類書與文學批評和文體學研究 二、字書與早期文學和文體觀念 三、文體史料的釋讀與處理 第三章 從章 句之學到文章之學 一、古書的句讀標志與計量單位 二、兩漢章 句之學 三、《孟子章 句》與《楚辭章 句》 四、從經學向文章學的轉折 五、篇翰意識的凸顯 六、《文心雕龍章 句》的文章學理論 七、文章學對經學的反哺 第四章 任防《文章緣起》考論 一、《隋志》稱“亡”之書未必不存 二、唐宋文獻中的《文章緣起》 三、《文章緣起》之著錄體例及其特色 第五章 宋代文章總集的文體學意義 一、唐宋新文體的確認與傳播 二、從總集看宋人的古文觀念 三、總集敘次與文體、文學觀念 第六章 “八腳詞”與宋代文章學 一、“八腳詞”名稱的出現 二、宋代文章學中的“腳” 三、“八腳詞”與宋代科舉文體 第七章 八股四題 一、體制與規(guī)范的確立 二、以古文為時文 三、“新學橫行”與技法追求 四、民間化與“文統(tǒng)在下” 第八章 明代文章總集與文體學 一、“以體制為先”與“假文以辯體” 二、序題:一種流行的批評方式 三、文體分類:集大成與新開拓 四、綜論:特色與影響 第九章 黃佐的《六藝流別》與“文本于經”的思想 一、黃佐與《六藝流別》的編纂 二、首次以選本建構文本六經的譜系 三、序題的文體學史價值 四、《六藝流別》與文體分類學 第十章 賀復徵與《文章辨體匯選》 一、賀復徵生平事跡與《文章辨體匯選》產生的背景 二、《文章辨體匯選》的編纂體例 三、《文章辨體匯選》的編選特色與價值 第十一章 《四庫全書》與評點之學 一、論宋人讀書法與評點 二、論孫、鐘評點與晚明文風 三、《四庫全書》對于評點的觀點與立場 四、《四庫全書》學術立場分析 第十二章 論《四庫全書總目》的文體學思想 一、文體譜系與文體本色 二、文體的分類與歸類 三、文體源流論 四、調和駢散之爭 五、史傳與小說 本書篇章來源說明 引用書目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