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藤湖南漢詩文集(豎排版)》中日本內(nèi)藤湖南先生,名虎次郎,字炳卿,湖南其號也。一八六六年八月生于秋田縣鹿角郡毛馬內(nèi)町,畢業(yè)于秋田師范學校。一八八七年起主《明教新志》《大阪朝日新聞》《臺灣日報》《萬朝報》等社筆政,持論切要,聲傾一時。一九0七年任京都大學史學科講師,一九0九年任教授,一年后因大學總長之薦授文學博士。一九二六年一月成學士院會員,八月從大學退職。遂卜居京都南郊瓶原村,筑恭仁山莊,饒花木煙霞之勝,得泉石怡養(yǎng)之樂。一九三四年六月卒于山莊,早年六十有九,葬京都東山鹿谷法然院。
作者簡介: 日本內(nèi)藤湖南先生,名虎次郎,字炳卿,湖南其號也。一八六六年八月生于秋田縣鹿角郡毛馬內(nèi)町,畢業(yè)于秋田師范學校。一八八七年起主《明教新志》《大阪朝日新聞》《臺灣日報》《萬朝報》等社筆政,持論切要,聲傾一時。一九〇七年任京都大學史學科講師,一九〇九年任教授,一年后因大學總長之薦授文學博士。一九二六年一月成學士院會員,八月從大學退職。遂卜居京都南郊瓶原村,筑恭仁山莊,饒花木煙霞之勝,得泉石怡養(yǎng)之樂。一九三四年六月卒于山莊,享年六十有九,葬京都東山鹿谷法然院。 湖南先生幼承父十灣先生庭訓,傳江戶末儒學者漢詩人賴山陽之學。既長,壯游中土,目睹山川文物之盛,交接方聞殫洽之士,學業(yè)日邃,氣格益高。華夏歷史三區(qū)分說,邪馬臺國畿內(nèi)之論,予治史者以無限興味,至今為人稱說不已。主京都大學東洋史教席幾廿載,博綜研精,著述綦富,啟牖來學,培植俊髦,所謂京都實證學派者,后日郁為史學大宗,先生實有蠶叢開山之功也。 先生于學無不窺,史學而外,兼工臨池,尤擅鑒裁,舉凡古鈔舊槧,法書名畫,洞悉其源流,凡所品題,考辨鑿鑿,可息聚訟。復耽吟詠,雖曰余事,然學養(yǎng)既厚,吐屬不群,非期工而自工。間作碑傳序跋,闡發(fā)幽隱,核論切當,儼存史家法度。此等讜言谹議,多以震旦語文出之,雖扶桑中古以來綴學之士類多能此,然如先生思慮之玄微,設辭之淳雅,未易一二數(shù),即置諸明清人別集中,聿為名家,殆無疑義也。夫今日東瀛治中國文史之學者,窮極要眇,斗奇爭勝,端精或突過彼邦先人,神州學者亦未敢小覷,然淵渟穿貫優(yōu)游容與之氣息,與往賢迥難相侔,至于漢詩文之作,輒絕響久矣,洵為缺典焉?煽惨。是內(nèi)藤湖南先生漢詩文之標校重刊,豈可稽緩哉。海東士人,倘亦有觀感興起者乎? 先生漢詩文生前結(jié)集刊行者有《寶左盦文》《玉石雜陳》兩種,另《航歐集》載手書詩十余首,篇章無多,且自印分贈友好,外間罕覯。先生歿后,門下士神田喜一郎與哲嗣乾吉等編輯著述全集,裒錄散見漢詩文為《湖南詩存》(不分卷)及《湖南文存》(十六卷附《補遺》一卷),合以《寶左盦文》《玉石雜陳》并早年詩集鈔存本《湖南小稿》,統(tǒng)收于《全集》第十四冊,一九七六年七月由東京筑摩書房付梓。此本用力甚勤,斠訂精善,都六百余首,先生漢詩文于是粲然備見于世。今即據(jù)以為底本,施加標點,?庇炚`,題曰《內(nèi)藤湖南漢詩文集》。 先生生平撰述,《全集》而外,尚有遺珠。日本書論研究會《書論》雜志編集室注意及此,廣事搜采,刊布于雜志第十三至十七號。今將其中漢詩文十三首錄出,合以另輯得之十二首,次為《湖南文存新補》一卷,附載集末。踵為增益,俟諸后之君子焉。戊子四月,禹域后學印曉峰謹識于滬郊桂宜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