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 你好! 我認真讀了你關(guān)于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的來信。首先要謝謝你的信任,向我傾吐心聲。在信中我看到了一顆躍動著的靈魂。你的提問正好啟發(fā)我思考,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你交流。 我從網(wǎng)上看過“小悅悅事件”的視頻。坦率地講,我和你的心情一樣:痛心、失望、悲憤,同時也有困惑————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在一個需要救助的弱小生命面前選擇了冷眼旁觀,他們?yōu)楹稳绱寺槟静蝗?是什么泯滅了他們的惻隱之心?我看到了很多網(wǎng)友的評論。有人悲痛于生命之花的凋零,有人憤怒于“十八冷士”的冷漠,也有人在冷靜地分析冷漠背后的根源。其中,認同度最高的一種說法是,自南京“彭宇案”之后,人們不再期待善良和道德,不再相信公正和法律,認為自保比美德更重要,所以才有這么多人選擇了袖手旁觀、繞道而行。在信中你也表達了這樣的想法:捫心自問,不敢保證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伸出援助之手,因為你也懷疑法律、懷疑道德,甚至懷疑人生。我注意到,你對自己的這些“懷疑”同樣也抱有懷疑。你信中說:如果沒有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信,人人自危的社會和生活還值得期待嗎?我們的生活和社會還能持續(xù)下去嗎?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由此我們可以嘗試得出一個推論:我們必須相信點兒什么,生活才能繼續(xù),社會才能維系。我們?yōu)槭裁幢仨氁判┦裁茨?或者說有所信任、信賴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呢?我想大概有這么幾點: 相信和信任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種安全模式。安全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是其他各種需求實現(xiàn)的前提與保障。你知道,對于非洲草原上的每一種動物來說,每天早晨都必須以拼命的奔跑開始,這是一種動物世界里從無安全、永無寧日的活命法則。這種沒有安全保障的生活固然不幸,但沒有安全感并不比沒有安全好多少。如果一個人心中充滿著懷疑和不信任,即使他生活在一個并非危機四伏的環(huán)境中,他也將時時處處如臨大敵。沒有安全、安寧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快樂和幸福呢?如果我們警惕身邊的每一個人,對每一份善良都報以防范,對每一項法律都報以懷疑,那我們就不是活在人類社會。而是活在叢林世界。缺少安全感和信任感、充滿懷疑和不信任的人生必將惶惶不可終日,這不是我們?nèi)祟愊胍纳。由此看來,僅靠出于自保的精明和懷疑并不能提供足以支持我們幸福生活的安全感,相信點什么,對什么抱有信任和依靠。是我們獲得、擁有和享有安全感的必需品。 相信些什么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種互惠雙贏的節(jié)約模式。人們總是希望能過一種簡單、省心、低成本的高效生活。而當我們失去基本的信任時,就不得不為懷疑和防范付出必需的成本。比如,為了防范盜竊人們發(fā)明了各式各樣的鎖。為了防范商業(yè)欺詐人們不斷提高信貸門檻,為了防范腐敗而設置了各級反腐敗機構(gòu),為了防范偷工減料而設置了種種質(zhì)檢部門,等等。你看,這些都是人類為懷疑和防范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其實,這些成本只是投給了“假想敵”。它并沒有實質(zhì)性改善和促進人們的生活?杀氖牵祟愑捎趹岩珊筒恍湃味诓粩嗟刂圃熘鞣N各樣的“假想敵”。讓生活變得更復雜、更低效。反過來說,一種零成本的互信卻能讓雙方將原本用于“假想敵”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于建設美好生活。比如,兩個國家基于互信的軍事約定裁軍和降低軍備投入。同樣;バ诺恼、經(jīng)濟關(guān)系,互信的生活、人際關(guān)系,都可以精簡掉社會、生活與人心中的諸多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而為我們帶來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節(jié)能高效”生活。 相信些什么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種動力模式。你知道,在物理世界里,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讓靜止的物體運動,讓運動的物體靜止,讓運動物體改變速度或方向,都有一個必需的因素:受到外力的作用。同樣,在人生中,能否以及如何改變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狀態(tài),也取決于你是否有足夠的成長和發(fā)展動力。給我們以人生動力的因素有很多,但相信未來會更美好。相信未來有一個值得期待的目標在等待我們的努力,是生活持續(xù)和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事實上,相信就是對于未來尚未發(fā)生之事抱有信心和希望。而這種希望和信心既是人們積極生活和努力奮斗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個人身處逆境而不放棄的精神支撐。如果未來對于我們毫無希望和期待可言,生命和生活持續(xù)的意義何在?舉個極端的例子,所有的自殺案例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在各個不同的原因中有一點一定是共同的,那就是當事人失去了對于未來的信心和希望,失去了生活持續(xù)下去的動力和勇氣。因此,相信些什么,將為人生提供前行的動力和支撐;什么都不敢、不愿、不再相信,則將意味著人生精神支柱的崩潰與坍塌。 相信些什么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種超越模式。有哲人認為,人生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悲劇的根源在于人生有限性與欲望無限性的矛盾。人生是悲劇還是喜劇我們姑且不論,但人生有限性與欲望無限性的矛盾卻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生命長度有限但卻追求永生,生命容量有限卻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在這種尖銳的對立中,有人在貪婪物欲中沉淪,有人選擇了超越。前者因難得永生而沉溺于現(xiàn)世的享樂,后者卻找到了一條以精神生命提升物質(zhì)生命的超越之路。這其實就是一條信仰之路。信仰是在人生的終極與本原問題上的慎重思考,它提供人們一切行動的根本準則與終極遵循。簡言之,信仰是將人生所有的為什么推到窮盡處的回答。 今天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不斷豐富和提高,為什么人們的心靈卻在物欲奔走中日漸焦灼、逼仄?這是因為。物欲如海,為物欲牽引的人生注定看不到盡頭。因此,人生總是需要地平線的指引給予希望,而信仰就是讓顛簸于大海中的小船看到地平線。信仰是對人生、社會、宇宙最終極、最徹底的覺悟。靠著信仰。我們從人生之自然境界出發(fā),超越自然的命定、功利的束縛而向道德和天地之自由境界邁進。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當我們在物質(zhì)欲望中奔走沖突而走到山窮水盡之時。信仰為我們展示出另一重精神的天地。 當然,我知道,追尋信仰、堅守信仰并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這其中可能會有誘惑、有壓力、有挫折。就像前面說到的“彭宇案”,堅守自己的道德信仰去做一個善良的人也可能會遭到曲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但我相信,一個對道德真正有著虔誠信仰的人,不會因他人的嘲諷、誤解和不公正而放棄自己對道德的持守,因為他的選擇是在聽從自己內(nèi)心對于正確的判斷和理解,對于道德的仰望和追隨。所以,說到底,這是他和自己內(nèi)心的道德律令之間的事,他和他的信仰之間的事,而絕不是他和他人之間的事。他明白,做道德之人,行道德之事,是對于天地人生大道的遵循,在于求得心靈的安寧與溫暖,在于求得自我精神境界的不斷提升與超拔,而不在于他人之評價和對待!肚f子·逍遙游》講:“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边@段話是說,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yè),思想修養(yǎng)臻于完美的“圣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不受外物所役使。缺乏信仰指引的道德乃是一種道德上的“有待”狀態(tài),真正徹底的自由之境乃是委身信仰的“無待”狀態(tài)。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便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也是。 先聊到這里吧,也希望以后我們就這個問題能繼續(xù)深聊。 祝心有所思,學有所獲! 馮秀軍 2012年3月 P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