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做到的,北京為甚麼做不到,或不願意做? 回顧155年港英管治術,剖析當今香港「人心未歸」的深層次原因。 中英聯(lián)合聲明簽署三十周年之際,北京拋出白皮書,宣稱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並對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框架連下三閘,引爆高喊「命運自主」的雨傘運動。有港人緬懷昔日英治時期,甚至於遊行時揮舞昔日的港英旗;京官卻抱怨香港「人心遲遲未回歸」,訓示港人要「再啟蒙」。 為何香港主權移交已近十八年,「人心回歸」還是遙遙無期?反觀英治時期的155年,尤其是「六七暴動」後,社會為何能夠平穩(wěn)發(fā)展,民心歸順?年輕學人鄺健銘審視過去香港處於複雜地緣政治下的管治歷史,以及英人治下的香港社會面貌,並比照今昔,以更廣闊的時空與地域視野,回顧香港走過的路。 鄺健銘指出「香港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而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定位,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已經建立。155年來倫敦對香港的管治,靠的是「軟功」,而非像當下北京的「硬碰硬」。這種軟功,似乎更適用於管治這「世界的香港」。英治時期的英港關係,倫敦對港的「間接管治」,乃至當年港英殖民地的政府社會關係、地區(qū)行政乃至公共行政體系建設等,對當下的中國香港管治有重大啟示。 作者簡介 鄺健銘 畢業(yè)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隨後負笈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並曾在新加坡從事研究工作。文章散見於香港《信報》、《明報》、《亞洲週刊》、《陽光時務週刊》、《立場新聞》、《Pentoy》、《Breakazine》、The Diplomat、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馬來西亞《當代評論》等。 「有位老師曾不只一次說過,香港歷史需要重寫,這句話我一直念念不忘。在新加坡生活數(shù)年,深覺世界很大、天空海闊、香港故事確有很多有待探索的角落,於是便有了這本書! 「哲人蘇格拉底曾說,know thyself。在這大時代,這句話值得每位香港人好好細味。」
目錄: 推薦序:重新發(fā)掘香港的亞洲身份......沈旭暉 推薦序:重新思考香港特區(qū)的殖民性......吳德榮 推薦序:在米字旗下建立命運共同體......徐承恩 推薦序:不宜草率定性港英時代......Edward Vickers 推薦序:尋找世界的和本土的香港殖民史......孔誥烽 推薦序:香港研究的地緣政治思考......李家翹 導論 重寫我城故事 第一章 歷史的濾鏡:以哪種史觀書寫香港? 1.1 北京如何詮釋香港史 1.2 「愛國」香港史觀的誤區(qū) 1.3 如何看待香港的過去 第二章 英帝國的統(tǒng)治模式 2.1 英帝國的統(tǒng)治理念 2.2 英帝國對印度的統(tǒng)治手法 2.3 英帝國如何統(tǒng)治較次要的殖民地 2.4 從英國回歸中國的前世今生:威海衛(wèi)與香港 2.5 英帝國的遺產:對中國香港的啟示 第三章 香港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3.1 香港的多元與國際性 3.2 香港與日本──東西文化的揉合 3.3 香港與東南亞的文化連結 3.4 國際政治活躍地 3.5 回歸後的香港國際角色 第四章 亦敵亦友的中英關係下之香港 4.1 英殖時期的港中關係 4.2 中共建國前在港的活動 4.3 二戰(zhàn)後中英角力下的香港治理 4.4 五十年代末英國進退香港的考量 4.5 六七暴動對香港前途的影響 4.6 中英就香港問題的談判進程 第五章 港英時期的政府──社會關係 5.1 港人身份認同 5.2 日治時期對香港管治的影響 5.3 減低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 5.4 積極不干預政策的神話 5.5 八九十年代的港英管治 4.6 六七暴動對香港前途的影響 第六章 英屬香港的自主性 6.1 自主空間的基礎 6.2 自主空間的具體顯現(xiàn) 6.3 回歸之後的香港自主 第七章 港英政府的運作(上)──行政局、公務員體系與反貪歷程 7.1 行政局在於平衡利益 7.2 公務員體系的改變 7.3 反貪歷程 第八章 港英政府的運作(下)──地區(qū)行政 8.1 政府與民間的疏離關係 8.2 發(fā)展地區(qū)諮詢制度 8.3 港英時代地區(qū)行政的啟示 第九章 世界視野下的中港矛盾 9.1 一國兩制的基礎與憲法地位 9.2 本土意識:不確定的未來衝突因素? 9.3 國際案例影照下的中港矛盾 附錄:英屬香港歷任總督任期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