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全集(評點本)(套裝共8冊)》:金庸武俠小說的巨大影響 從1995年第一部金庸武俠小說部問世迄今,該作品的發(fā)行量已逾億冊! 金庸的每一部武俠小說都被搬上了銀幕和熒幕,有的作品甚至被反復改編、拍攝成電影和電視連續(xù)劇。今天,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然而,根據(jù)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影和電視連續(xù)劇、仍是中國銀幕、熒幕難以取代的觀賞熱點! 金庸武俠小說創(chuàng)造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一個難解之謎。上至政府首腦要員,文人墨客、學者教授,下到農(nóng)夫、民工、小販、從中國到美利堅,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層出不窮的金庸迷…… 金庸武俠小說的歷史地位 奇特的金庸現(xiàn)象引起世界文學史家的廣泛注意,并引發(fā)了海內(nèi)外“金學”的蓬勃興起,尤其在臺灣,“金學”研究更是轟轟烈烈,許多學者對金庸作品的理解及闡釋,深刻而別致,稱其為“內(nèi)涵挖掘不盡的神奇之作”。想必不久的將來,“金學”和金庸的武俠小說將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研究熱點,并被載入世界文學史冊。 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shù)特點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清末民初武俠小說的不同之處在于,作者將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東方文化內(nèi)涵,灌注于神奇而浪漫的武俠故事之中,使之上升到文學藝術(shù)的高度。而且,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知識,從天文地理、歷史宗教、文學藝術(shù)、醫(yī)藥民俗到道德人倫無所不包。讀后在陶冶性情的同時,給人一種知識上的極大滿足。金庸武俠小說,還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蕭峰、段譽、陳家洛、張無忌、楊過、令狐沖、郭靖、小龍女、黃蓉、韋小寶等,這些形象如水墨人物,飄逸瀟灑,長袖當風,令人刻骨銘心,愛戀難舍。此乃金庸作品經(jīng)久不衰的和奧秘所在。
作者簡介: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江西省婺源縣人,出生于浙江海寧,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yè)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xiāng)海寧。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jīng)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暢銷內(nèi)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lián)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yè)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游記》被開除。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qū)顸h職業(yè)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后轉(zhuǎn)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zhàn)勝利后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shù)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建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xiàn)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于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數(shù)次回大陸,先后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lǐng)導人的接見,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wù),卸任《明報》社長職務(wù),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yè)董事局主席職務(wù)。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chuàng)了形式獨特、情節(jié)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歷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shù)、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yè)家、報人,曾獲法國總統(tǒng)“榮譽軍團騎士”勛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 查看所有商品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