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1915-2005),美國當代偉大的劇作家之一,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于紐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父親工廠破產(chǎn),家里生計維艱,靠變賣母親的首飾維持。中學畢業(yè)后,米勒靠打工賺得學費,進入密歇根大學新聞系和英文系學習,開始試寫劇本,兩次獲得校內(nèi)霍普伍德寫作競賽戲劇獎。1938年,他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后,他從事過多種工作,如當卡車司機、侍者、電臺歌手,撰寫廣播劇等。1944年,《鴻運高照的人》問世,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匯上演的劇本。1947年,米勒的劇本《都是我的兒子》上演,連演328場,獲紐約劇評界獎,使他一舉成名。兩年后,《推銷員之死》在百老匯連續(xù)上演742場,一舉囊括了托尼獎、普利策獎和紐約劇評界獎,從而使米勒贏得國際聲譽。另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薩勒姆的女巫》《橋頭眺望》《美國時鐘》等劇,均針砭時弊,對社會現(xiàn)實和戲劇技巧做了深刻的探索。 米勒有過三段婚姻。1956年和妻子瑪麗·斯萊特里離婚后,與好萊塢名演員瑪麗蓮·夢露結婚。1960年,他把一篇短篇小說改編成同名電影劇本《不合時宜的人》,由夢露和克拉克·蓋博主演;次年電影拍攝完成后,兩人的婚姻即宣告結束。 2005年2月10日晚,米勒因心臟衰竭去世。捷克前總統(tǒng)、劇作家哈維爾稱,米勒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劇作家,他的去世是世界文學的一大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