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謝爾·埃斯普馬克“失憶的年代”長篇系列之四”。 本書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主人公馬丁? 弗雷德是一個出生于1900年的建筑工人。小說開始時,弗雷德正要去參加一個瑞典工人代表團到歐洲的巡回訪問,他一邊準備行李,一邊接受某家報紙記者的采訪,小說便在弗雷德老人的獨白中展開,描述了他眼中的20世紀瑞典工人運動及之后的瑞典社會改造,以“忠誠”為線索探討社會、個人的歸宿問題。 陳思和:《忠誠》是我讀了四卷《失憶的年代》以后最受震撼的一本。馬丁?弗雷德簡直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徘徊在歐洲的歷史幽靈,象征了二十世紀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悲劇史。這部歷史的真實性已經在失憶的年代里被人們遺忘,或者被刻意地遮蔽和歪曲,但是老馬丁以及他身后依附的鬼魂們都堅持記憶,從他們口中斷斷續(xù)續(xù)吐出來的哀音,完全不同于奧威爾的反諷,卻無情揭破了人們對烏托邦神話的最后一個夢想。——陳思和 從世界范圍看,曾經作為共產主義運動的老大哥蘇聯領銜的第三國際已經失敗了。它用它的集權專制,對千百萬生命的無視,被自己的人民拋棄并且成為人類反面教材之一。但是,事物遠遠沒有那么簡單,作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的初始出發(fā)點,原本就是為了爭取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為了更好的社會生活,怎么一進入實踐,一個個都走到其反面了呢?乃至于成為一個恐怕的代名詞? 埃斯普馬克(Kjell Espmark,1924-)為瑞典學院派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文學教授,瑞典學院終身院士、諾貝爾文學獎五人評選委員會成員、曾17次出任評委會主席。除“失憶的年代”長篇小說總集外,還出版有長篇小說《伏爾泰的旅程》、詩集十一本和文學評論集多本,其中包括介紹瑞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詩人馬丁松的傳記《大師馬丁松》和專門介紹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原則的專著《諾貝爾文學獎:選擇標準的探討》(此部著作曾有中譯本出版,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內幕》,漓江出版社出版)。此外,中文還出版有詩集《黑銀河》(李笠翻譯,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曾獲得多項瑞典和國際的重要文學獎項,包括瑞典貝爾曼文學獎、特朗斯特羅默文學獎和意大利德尼諾文學獎及卡皮羅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