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是中國臺灣近代著名史學家、詩人,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的祖父,被譽為臺灣“太史公”,臺灣“史學diyi人”。本書為內(nèi)地首次出版! 祖父曾告訴家父,中日必有一戰(zhàn),而臺灣的光復就在戰(zhàn)爭之后,所以,他告訴家父母,假如生的是男孩子,就叫做連戰(zhàn),因為它除了寓有自強不息的意義之外,還有克敵制勝,光復故國,重建家園的希望……很多朋友問起我這個名字的原因,我就把祖父當時這個決定告訴他們,而且我一生用這個名字,也是我個人對祖父zui好的紀念。 ——連戰(zhàn)(國民黨主席,連橫之孫) 此英雄有懷抱之士也。 ——章太炎(國學大師) 外曾祖永晶公不幸于光緒二十二年六月去世,當時我外祖父(連橫)年僅十八歲,正值少年壯志,于是他利用居喪之暇,開始學習作詩,并曾親手抄寫《少陵全集》。身罹家園之痛,挑燈夜讀,詩圣的詩意諒必深深地引起了他心底的共鳴! ——林文月(臺大教授,連橫的外孫女) 知幾謂作史須兼才、學、識三長;雅堂才、學偉矣,其識乃尤偉。 ——徐珂(近代著名學者) 連橫是誰?連橫字武公,號雅堂,又號劍花,大陸的一些讀書人可能尚不熟悉,更遑論普通百姓。在今年五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先生訪問大陸所帶的禮物中,就有一件是傳家寶——歷史大著《臺灣通史》,作者就是他的祖父連橫。在臺灣,連橫可是鼎鼎大名,《臺灣通史·序》被選入臺灣地區(qū)中學國文教材,遍行全臺,使讀過中學的人都能得識連雅堂的大名。這樣的身后盛名,沒有幾個舊時代的讀書人可茲比擬。 如果說《臺灣通史》是其風雨名山之作,《雅堂筆記》則是其真性情之作。《臺灣通史》畢竟是煢煢大者,“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鑒也”;《雅堂筆記》則不同,其內(nèi)容共分七卷,分別為雜論和序跋、詩薈余墨、啜茗錄、臺灣漫錄、臺灣史跡志、臺南古跡志、番俗庶聞。雅堂先生的這些史志筆記以地為經(jīng),以史為緯,間有議論,內(nèi)容駁雜有趣,文字醇厚優(yōu)美,對于臺灣地理、山川、人物、風俗、人情、文化遞嬗,乃至于異族統(tǒng)治壓迫下慨慷悲歌,均有所記。讀其志,自然會有“油然故國之思,豈僅結構之佳已哉”之感。序文和詩話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頓挫,“每有所得,拍案自喜,頗能自得其樂”,zui可見其真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