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他對西方傳媒的實地考察,對美國選情的即時報道,以及由此帶來對“9·11”之后全球化浪潮的深入思考。他已經進入政治學和歷史學的領域,突破了國內傳媒界青年記者的狹隘眼界。如此進步,讓我感到欣喜! ——朱學勤,著名學者,上海大學歷史教授 “連清川赴美三年,正是經歷了“9·11”襲擊之后的三年,也是經歷了伊拉克戰(zhàn)爭和美國大選的三年,一個中國記者,能夠于斯時斯地作近距離的觀察,無疑是十分難得的機緣。這本書很值得一看,作者對國家權力、公民社會、新聞倫理等的思考,不僅清醒,而且獨到。” ——江藝平,南方報業(yè)集團副總編輯、《南方周末》前總編輯 “多年以來,美國是一個不斷被我們談論,而我們卻仍對其知之甚少的國家,它既讓我們心生渴望,也帶來不斷的焦慮。很多時刻,我們不正是通過觀察別人來了解自己的嗎?年輕作家連清川不斷繼續(xù)他的觀察與談論,為我們增添了一種清新、獨特的聲音! ——許知遠,知名作家,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連清川,一個新媒體人,他曾供職于中國zui出色的南方報業(yè);他仔細觀察過廣州、紐約、上海;他用中文寫作、思考,也用英文交流、閱讀;他縱論國際事務,也描述春天的diyi枚綠芽;他知道《南方周末》與《紐約時報》的新聞,也明了《大西洋月刊》與《紐約書評》的議論;他走,他看,他寫,于是有了這本書,它可以向你展示新一代媒體人的功力與眼界! ——連岳,《南方周末》等多家主流媒體專欄作家 這是一個正在經歷著從未有過的暈眩感的民族,一個在迅速變化中失去了方向感的國度。 不幸的是,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是世界經濟的龍頭,它是文化的輸出者。失去了方向,它會成為所有人的心腹之患。 兩處戰(zhàn)爭廢墟,一場金融危機。心理分裂的國家,挑戰(zhàn)四起的世界。十萬進退兩難的士兵,千萬失去保障的中產。滿懷狐疑的盟友,周圍遍布的暗敵。進再難恣意揮灑帝國的榮光,退無以從容安頓破碎的市場。 這便是奧巴馬和他的美國歧路。這便是羅馬之后zui偉大西方帝國的彷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