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肖復興作序《豚魚不肯浪聲平——讀紅孩文藝時評隨感》傾情推薦 本書簡介: 自九十年代以來,散文在報刊網絡盛行。能否寫出好的散文,確實能體現一個作家的修養(yǎng)、經歷、高度。紅孩長期在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家協會工作,有著深厚的生活底蘊,其散文語言成熟老道,注重細節(jié)發(fā)現,情感濃烈,具有強烈的思想和語言感染力,在中國散文界獨樹一幟。其特殊身份,使其在文學界,特別是散文界,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影響力。 作者簡介: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知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中國文化報文藝部主任,曾出版散文、小說、評論8部,其文藝評論獲得第22屆中國新聞獎、第二屆全國冰心散文獎。主編中國散文大系10卷,中國年度散文選,并擔任《散文家》雜志主編、《中國散文報》常務副總編輯。 目錄: 豚魚不肯浪聲平(代序)——讀紅孩文藝時評隨感/肖復興 第一輯文學啥時成了圈里人的文學 誰是中國的馬爾克斯 莫言獲獎,將改變中國文學的命運 對當代文壇的忍與不忍 魯迅沒有得過“魯迅獎”——兼談三十年文學得與失 散文何時設單篇獎?——兼談魯迅文學獎的改進及其他 實名制比盲目投票更重要——我為什么放棄魯迅文學獎投票 獎作家不如獎作家筆下的人物 中國文學的鄉(xiāng)土情結——兼談地域文化與作家 王蒙文學的確定性與非確定性——關于《悶與狂》及其他 鐵凝為鐵生頒獎 目錄: 豚魚不肯浪聲平(代序)—— 讀紅孩文藝時評隨感/肖復興 第一輯 文學啥時成了圈里人的文學誰是中國的馬爾克斯莫言獲獎,將改變中國文學的命運對當代文壇的忍與不忍魯迅沒有得過“魯迅獎”——兼談三十年文學得與失散文何時設單篇獎?——兼談魯迅文學獎的改進及其他實名制比盲目投票更重要——我為什么放棄魯迅文學獎投票獎作家不如獎作家筆下的人物中國文學的鄉(xiāng)土情結——兼談地域文化與作家王蒙文學的確定性與非確定性——關于《悶與狂》及其他鐵凝為鐵生頒獎鐵凝的風箏海洋文學的秋天到了名家何其多,名作何其少——散文中的幾個哲學關系問題請愛護我們的民族品牌——關于莫言、茅臺及其他小說改編成話劇的多種可能——觀話劇《好聽的都是傷心的歌》小說是可以享受的文學啥時成了圈里人的文學評獎何時不用打招呼誰在城中守自城 第二輯 誰在影響我們的生活這是一次沒有名簽的會議給大師們留點臉面理想的云朵有多高藝術家只比人民高一點在七里海我想到了周思聰“低三下四”與“人五人六”在臺灣尋找美麗的鄉(xiāng)村他還沒有成名作——從李治邦中短篇小說研討會說開去給付鳳珍們一席之地把每一個元旦都當成序言還看球嗎?這是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關于春節(jié)餐桌上的思考比禽流感更可怕的是人的無知與冷漠教育的目的是熱愛狼毫的關鍵是狼毛為青歌賽回避制度叫好都市里可以沒有鄉(xiāng)村,但要有鄉(xiāng)村記憶誰在影響我們的生活——《輕松減壓5分鐘》序春節(jié)抽獎,能否成為新民俗文化創(chuàng)意拒絕文化克隆提倡移風,也可適當還俗朱自清先生教我寫散文 第三輯 文與人的命運當“魯郭茅”遭遇“趙小宇”“故宮跑”,跑出了什么林則徐傳牌究竟傳了什么?——觀話劇《林則徐傳牌良鄉(xiāng)》理想的云朵有多高 —— 紅孩文藝隨筆選我渴望看到科學小品文化是否需要低保——兼談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秋天里的詩意交響——觀中華詩詞交響演唱會《心靈律動》蘋果花開的時候——在北京黃胄小學第三屆讀書節(jié)上的講話文與人的命運——關于王洪江新著《文人那點子事兒》從家狗變野狗需要多長時間歷史,從沉寂中醒來——觀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修禪——讀《倪萍畫日子》大學中的文化——在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精品戰(zhàn)略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把我的房子建在你的山水里——關于山水畫家江愛松及其他久違的插圖門閂不僅僅是為插門的——從現代評劇《三進門》說開去專業(yè)化是文化大發(fā)展的前提——讀《盧沉、周思聰文集》隨想甲子歸哺的反思——從“資老師,我們有點怕您”說起你為什么不屬貓我的祖籍在哪里 第四輯 吃獼猴桃時要先想到獼猴文藝批評的關注度為什么不高?改文風不僅是文章的改革文藝評論的初衷不是為了稿酬評獎是評委的標準,不一定是藝術的標準名家應該有社會擔當文化的黃燈有多亮理發(fā)館里不炒菜不是為了買糖,而是為了追憶——關于勞動模范張秉貴雷鋒精神,是我們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是在做人生的學徒財道在德吃獼猴桃時要先想到獼猴都是草莓惹的禍花紅花白在在春我們的文化大院想說愛你不是很容易的事——從電視臺幾檔相親節(jié)目談起《鄉(xiāng)村愛情》好看不僅僅因為愛情人為什么要生動起來——關于“人物專訪”一類文章的寫作假如時光讓我重來背影里的風骨 向一朵牽;ㄖ戮矗ù笥)—— 作家紅孩印象/陳志宏前言前言/序言 豚魚不肯浪聲平(代序) ——讀紅孩文藝時評隨感 肖復興 紅孩寫散文,也寫評論。看他的散文,會覺得他年齡挺大,因為他寫得老道,走的是古典的路子?此脑u論,會覺得他年齡不大,有些年輕,充滿如今有些老氣橫秋的評論家那里少有而難得的一股子生牤子氣。 紅孩耍著這樣兩把板斧,在文壇上橫沖直撞。 前言/序言 豚魚不肯浪聲平(代序)—— 讀紅孩文藝時評隨感肖復興紅孩寫散文,也寫評論?此纳⑽,會覺得他年齡挺大,因為他寫得老道,走的是古典的路子。看他的評論,會覺得他年齡不大,有些年輕,充滿如今有些老氣橫秋的評論家那里少有而難得的一股子生牤子氣。紅孩耍著這樣兩把板斧,在文壇上橫沖直撞。如今,他的新書《理想的云朵有多高》問世。這是他的一本文藝時評集,也可說是文藝隨筆集,著重于文學,又不囿于文學,如水漫延,直至文化如美術音樂等很多領域。當然,這和他的職業(yè)相關,他既立身《中國文化報》,又涉足中國散文學會,一身多任,一時多辰,既處廟堂,又處江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流云一般奔波于會議之間,又蟄伏于案頭投筆于書本與電腦之中。忙碌著,思考著,寫作著,快樂著,也痛苦著,基本是他的集于一身的幾種狀態(tài)。套用放翁的詩,他是恨不得“一身能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紅孩”。讀這本文藝時評隨筆,會覺得很輕松,沒有那么多理論預設的前置關隘,不唬人,不和讀者捉迷藏。紅孩更多不是以一個評論家的身份切入,而是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進入,平等的姿態(tài),帶入他自己很多過往與現在切身的經歷與體驗。這是在很多高頭講章的評論文字中難得見到的。它會讓讀者感到親切,感到可信,感到是在和你交流并提供一種對當下文學的看法和思路。紅孩是把這樣理性的評論文字,當作一種感性的散文來寫的。這是一種有意思的文體交融。讀這本文藝時評隨筆,輕松的意思中還因為有幾分調侃。這種調侃,既是諷刺,也是幽默。在《給大師們留點臉面》里,他不僅以浩然手里那一百余封當年文化人請浩然轉交江青的效忠信為例,以此來剝開所謂大師的外衣,讓人覺得有些令人凜然;同時,還以古代為例,想象如果讓那些大師比如孔子當北大校長、蘇東坡當作協主席、李白當詩歌學會會長,以此與今天做比的調侃,則讓人忍俊不禁。對于如今很多文學評獎活動中只有專家沒有讀者,他稱之為“文壇的自助餐”;將一些文學作品圈子里熱鬧讀者并不領情,他稱之為“被窩里出汗自己熱”,都會讓人覺得在好笑之余更能感受到那一點悲涼與無奈之外文學的起伏變化。這本時評隨筆集中,還融有紅孩自己對于文學實踐的體驗與認知,以此觀照并解讀一些文學現象,使得這樣的批評不流于一般化的直白與干澀。比如在馬爾克斯逝世之際,回顧曾經在中國文壇上興起過的馬爾克斯熱的時候,他從馬爾克斯的魔幻主義是否被中國作家真正讀懂這一看似不恭的角度,來分析馬爾克斯存在與馬爾克斯熱的意義:“一個成功的作家,他一定是在確定的情境中給讀者創(chuàng)作出無數的不確定的選擇。如果單純地從確定到確定,形成一個線段,這個作家存在的意義就值得懷疑。”這樣的解說,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卻同時也是有價值的,有新意的。這本時評隨筆集,集中展示紅孩一貫的寫作風格和姿態(tài)。這種風格,是對于文學與文化現在進行時態(tài)的敏感的捕捉與銳利的評點。這種姿態(tài),則是前行式的,甚至是俯沖式的,體現他對于文學與文化的熟知和熱愛甚至有些急切的感情。當然,還有他的文學理想,如同書名一樣,他是把這一理想比喻為高蹈的云朵,應該是飄蕩我們的頭頂,飄蕩在沒有霧霾的天空。對于如今的文學,他有很多切實而真切的發(fā)言。他批評大師和文學獎的泛濫過多,分析文藝批評的關注度為什么不高,指陳文學創(chuàng)作對現實的偏離與隔膜……他甚至寫出《對當代文壇的忍與不忍》和《魯迅沒得過“魯迅獎”》等充滿義氣和諷刺意味的文字。凡是看到的文學現象,他都忍不住要發(fā)言,頗有幾分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銳氣。這是難得的,是對于如今幾乎油鹽難進的世故而寂寞的文壇一點響亮的聲音,既是回聲,也是發(fā)聲。其實,對于如今文學與文壇的現狀和風氣,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孫犁先生就給予過一針見血的批評,稱其為“商賈化,政客化,青皮化”。九十年代,孫犁先生又多次指出“因為文壇文風不正,致使一些本來很有前途的作者,受不住誘惑,走入歧途。”講文壇要有相當的自持力,“沒有大智大勇,很難逃出這個圈子。”我以為,這本時評隨筆集可貴之處,就在于紅孩秉承了孫犁先生這一對于文學與文壇批評的精神,并希望自己能夠努力跳出這個圈子,而使得自己與文學的出息都更大一些。讀紅孩的這本帶有些銳氣與棱角甚至多有不平之氣的文藝時評隨筆集的同時,我正在讀清末桐城派詩人方守彝的詩集《綱舊聞齋調刁集》,其中有這樣幾句詩:“杏花梅花信手筆,鐘山匡山動心情;鷗鳥也知文字外,豚魚不肯浪聲平。”似乎很符合紅孩的這本時評隨筆集中的很多文字,和他自己寫作的心情與姿態(tài)。對于這本集子的文章,紅孩自己稱之為是文藝隨筆,或者說是文藝時評。這是近些年來文學邊緣化報紙媒體發(fā)達之后出現的一種新文體。它以短小的制式、尖銳的姿勢,躍出文壇而進入大眾。這一文體長短處忽現,因其受制于報紙文字的限制,往往會如風拂面,點到為止。紅孩信任于我,囑我為他的這本新書寫序,我寫下這些我的讀后感,更期待著他不滿足于這樣的限制,突破這樣的限制,以自己的優(yōu)勢和勤奮以及努力,寫出更多更深入也更尖銳一些的文字。2016年元月12日于美國—布魯明頓讀散文陶冶心靈,寫散文抒寫人生,著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紅孩告訴你:小說是我說的世界,散文是說我的世界。大約在三十年前,不,或許在四十年前,在我還幼小,當我第一次知道理想這個詞的時候,我像很多的孩子一樣,首先想到的是共產主義。為什么要想共產主義呢?因為共產主義是按需分配,想要吃的就有吃的,想要穿的就有穿的,甚至可以不干活不上學。這樣的理想誰不想呢?等我開始認識一些漢字,開始學寫作文的時候,同學們寫的大都是當科學家當解放軍當作家當工程師當教授,面對我們這些農村娃稀奇古怪不著邊際的想法,班主任老師說,你們不要胡思亂想,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理想就是當個拖拉機手。于是,老師就開始抒情起來: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我是一名拖拉機手,眼前是黃燦燦的麥浪,在豐收和喜悅的田地間,我要大聲地歌唱,美麗的家鄉(xiāng)啊,我是你真正的主人。是的,我們是大地的主人,就像歌中熱愛西沙一樣熱愛我美麗的家鄉(xiāng)?墒牵倌曦毟F饑餓委瑣的我無論如何不能把理想與拖拉機手聯系起來,我不稀罕用搖把把拖拉機搖得“突突突”響,也不稀罕發(fā)一套勞動布工作服一雙白線手套兩塊力士肥皂,我的理想是走出土地告別炊煙告別麻雀告別旱廁告別勞動,到城里當工人當售貨員當公共汽車司機當干部。多少年后,當我看到汪國真寫的詩句“到遠方去/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時,與我看到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一樣讓我震撼,這些文字撞擊著我的心靈我的理想。我就是高加林就是孫少安孫少平。一個人的理想有多高,他的力量就有多大。凡成大事者必有遠大的理想,你可以說他狂妄說他有野心說他是極端的個人主義者,可是他一旦成功你就會事后諸葛亮你就是預言家就會無話可說。正像我們讀過王侯將相本無種乎讀過少年中國說讀過為中華之崛起,這些少年青年他們顯然是那個時代的理想主義者。因為他們的理想,他們最終才成為改變那個時代推動歷史進步也成就他們個人命運的弄潮兒。用今天的話說,他們就是崔健那樣的搖滾青年,他們的聲音讓億萬人跟著沸騰跟著吶喊跟著革命。每個人都來自于平凡,即使你的上幾代是王孫貴族是達官顯貴,可再往前推你仍然是普通人是平凡人是在黃土地上刨食的農民。翻開人類發(fā)展史,時代出英雄,人民大眾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史也創(chuàng)造了英雄。尤其是改革的時代,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改革開放,每一次變革都是在激烈的爭論甚至是血的代價中進行,不論成功與失敗,我們都應該對那些先行者表示敬意。沒有他們,就不會有時代的進步就不會有民族的復興就不會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要變法就要有一批理想主義者,就要有先進的思想,就要得到執(zhí)政者的支持,就要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其核心是根本利益是跟我有多大關系。緣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解放了中國人的生產力,使農民成了工人老板,使土地不僅僅種糧食而且種鮮花種草坪種開發(fā)區(qū)種房地產種出了數以億計的農民工。當年,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今天,億萬的農村青年進城去接受城市的再教育,二者之間所不同的只有兩個字,那就是知識。知識可以認識世界可以改變命運可以讓你有更多的理想成為現實。你可以說農民工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可如果沒有了農民工,城市的問題比沒有農民工出現的問題更是問題。進入二十一世紀,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知識需要更新觀念也需要更新人才也需要更新。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讀本讀研讀博,而是把所學的知識同生產實踐相結合,把產量提高把效益提高把國力軍力國際影響力提高。人活著是要講究點精神的,精神不是一塊錢變成十塊錢也不是一萬元變成一百萬元更不是一百萬變成一個億的量的變化,他要的是人的尊嚴是人的質量是人的公平與平等。我喜歡蘇俄文學,我喜歡穿著軍裝戴著大檐帽別著手槍在白樺林散步的麗達,她給我美的幻想給我青春插上革命的理想我愿意為那個理想去獻身。我也喜歡中國的方志敏,在那么艱難的環(huán)境中,他即使那樣清貧,在生命最后的一息,仍然完成了他的《可愛的中國》。我還喜歡一位叫丁祖詒的中國民辦高校教育家,在西安的翠華山下,他用二十八年的時間,完成了他的教育夢——讓那些高考落榜的沒有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們,走進大學的課堂,實現他們的人生理想。有關丁祖詒的傳奇故事很多,有關丁祖詒的教育箴言也有很多,諸如“風暴風暴也就是風一下暴一下,它還能堅持多久?風暴過后一定是晴天。”“我們要像保爾·柯察金那樣,當回首往事的時候沒有虛度年華;我們要像《列寧在十月》那樣,在戰(zhàn)場上永遠向前不能后退,后退就什么都不是。”“領頭羊不一定孤獨,領頭羊把自己置身于群羊之中,利害相關休戚與共,不但不孤獨還沐浴著險峰的無限風光。”翻看歷史,一個偉人一個成功的人,他們都或多或少地給后人留下名言警句,這些話看似普通,但在每一個踐行者的歷程中都要付出艱辛的汗水甚至是苦難。對于丁祖詒,社會給予他的榮譽相當多,像“中國十大杰出教育家”“中國民辦教育的拓荒者”等,他既看重又不看重,他最看重的是學生們所說的:“我們或許上的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可我們擁有最好的校長。”因為,他離不開孩子們,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擔架抬著也要出席一年一度的元旦晚會,他平常最愛說的也是最后說的話是——“孩子們,我愛你們!”一個人活著,支撐他的一定是所必需的血液和營養(yǎng)。但光有了血液和營養(yǎng),如果沒有理想的精神支持,他即使活著也不會有多少價值。正如《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所說,人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正因為如此,我想問自己,你的理想的云朵到底有多高?我需要答案,我需要自己大聲地說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