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林語堂集有三本優(yōu)秀的散文集,選入了林語堂**代表性、*有思想性,同時也*有文字美的散文。本書是散文集中的一本,著重體現(xiàn)了林語堂對于生活的體驗與感悟。 林語堂是一代文學大師,也是文化大師,他的一生有著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風范與性情。而他的作品正是對此*好的呈現(xiàn),閱讀本書,是對大師人生的觀照,更是對自己當下人生*好的思考與啟迪。 本書簡介: 一人一世界,一歲一乾坤,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對人生有著不同的感觸,但當品讀林語堂的文章,領(lǐng)略他的一生時,我們不禁同聲感嘆:人生當如是! 本書以“人生”為主題,按照華韶之年、婚娶相歡、惜秒工作、游覽四海、年老閑適的順序編排,呈現(xiàn)了林語堂在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行為與思想。閱讀這些文字,恍若與大師并肩同行于人生大道之上,看著他前行的足跡,感受著他不斷提升的思想境界,一幅“詩意棲居”的畫卷盡顯腦海。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文化大師,作家,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內(nèi)外,四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shù)與文學主任、國際筆會副會長。 林語堂旅居美國數(shù)十年,骨子里仍是傳統(tǒng)的中國文人,其作品無不體現(xiàn)著儒釋道三者的結(jié)合,傳達著中國人特有的智慧、氣質(zhì)和情懷。 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藝術(shù)》《吾國與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華煙云》《風聲鶴唳》《蘇東坡傳》《武則天正傳》等。 目錄: 第一章 華韶之年尚自然 童年及少年時代 圣約翰大學 我的婚姻 阿芳 記春園瑣事 有不為齋解 買鳥 我怎樣買牙刷 我搬家的原因 我所欲 愛美的投資 身心的健康 愛好人生者:陶淵明第一章 華韶之年尚自然 童年及少年時代 圣約翰大學 我的婚姻 阿芳 記春園瑣事 有不為齋解 買鳥 我怎樣買牙刷 我搬家的原因 我所欲 愛美的投資 身心的健康 愛好人生者:陶淵明 歸去來辭 第二章 花開傾國兩相歡 心靈之美 豈可妄加論斷 莫以貌取人 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一篇沒有聽眾的演講 你與他 夫婦應是最好的戰(zhàn)友 婚后的期待 女人應該統(tǒng)治世界嗎 家庭與辦公室 婚嫁與女子職業(yè) 女論語 紅顏佳人并非快樂之身 別使愛情變桎梏 不是必然而是偶然 出軌與順應 讓痛苦升華 不是命運 說青樓 第三章 為人為事惜秒陰 我的圖書室 論惡性讀書 著作和讀書 我辦《論語》 編輯滋味 積極工作 吸煙與教育 孟子說才志氣欲 一點浩然氣 做文與做人 論有閑階級與文學 論現(xiàn)代批評的職務 論文藝如何復興法子 國語文法的建設(shè) 整理漢字草案 中國報業(yè)協(xié)會推行常用字運動 談計算機 中文電子字碼機 第四章 一程山水一程歌 論游覽 山居日記 說北平 老北京的精神 動人的北京 上海頌 春日游杭記 游杭再記 安徽之行 記游臺南 抵美印象 說紐約的飲食起居 記紐約釣魚 談海外釣魚之樂 倫敦的乞丐 談牛津 瑞士風光 說斐尼斯 可蘑途中 雜談奧國 第五章 春去秋來老將至 論年老—人生自然的節(jié)奏 秋天的況味 說避暑之益 孤崖一枝花 坐在椅中 論躺在床上 大暑養(yǎng)生 鄉(xiāng)情 車行記 記元旦 新年恭喜 論買東西 我的戒煙 記身體總檢查 記鳥語 冬至之晨殺人記 來臺后二十四快事前言林語堂,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享譽國際文壇的幽默大師。他兼通中西文化,追求閑逸快樂的自在生活,他的文章總是以風趣幽默的筆調(diào)呈現(xiàn)出深刻的處世之道。尤其是他的小品文,題材多與生活瑣事有關(guān),注重描摹發(fā)生在人們身邊的細枝末節(jié),平實易懂,但又深刻犀利。 每每讀他的文章,如同與知心人圍爐夜話,仿佛與老朋友茶園敘舊,不造作,不矯情,似一縷清風徐徐而來,吹散了心際的霧霾,若一汪清泉涓涓而過,洗盡了靈魂的積塵。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主義論與階級論占據(jù)社會思想主流的情況下,林語堂因大力提倡“幽默文學”,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另一道風景。雖然備受左派作家的質(zhì)疑,但在促進中國文化的多元化方面,他居功至偉。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種種原因,盡管林語堂已是蜚聲海外的文學大師,多次被諾貝爾獎提名,但中國文學界一直未能給予林語堂及其文學公正的評價。改革開放以后,文化“禁區(qū)”逐漸被打破,林語堂閑適幽默的文字像春風拂柳,迅速染綠了大江南北,“閱讀林語堂”便成了一種經(jīng)久的時尚。 林語堂的散文,貫穿著幽默的文風,處處體現(xiàn)著個性的自由、精神的解放、思想的崇高與生活的閑適,抒發(fā)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和對閑適生活的贊美。為了讓林語堂,中國現(xiàn)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享譽國際文壇的幽默大師。他兼通中西文化,追求閑逸快樂的自在生活,他的文章總是以風趣幽默的筆調(diào)呈現(xiàn)出深刻的處世之道。尤其是他的小品文,題材多與生活瑣事有關(guān),注重描摹發(fā)生在人們身邊的細枝末節(jié),平實易懂,但又深刻犀利。 每每讀他的文章,如同與知心人圍爐夜話,仿佛與老朋友茶園敘舊,不造作,不矯情,似一縷清風徐徐而來,吹散了心際的霧霾,若一汪清泉涓涓而過,洗盡了靈魂的積塵。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主義論與階級論占據(jù)社會思想主流的情況下,林語堂因大力提倡“幽默文學”,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另一道風景。雖然備受左派作家的質(zhì)疑,但在促進中國文化的多元化方面,他居功至偉。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種種原因,盡管林語堂已是蜚聲海外的文學大師,多次被諾貝爾獎提名,但中國文學界一直未能給予林語堂及其文學公正的評價。改革開放以后,文化“禁區(qū)”逐漸被打破,林語堂閑適幽默的文字像春風拂柳,迅速染綠了大江南北,“閱讀林語堂”便成了一種經(jīng)久的時尚。 林語堂的散文,貫穿著幽默的文風,處處體現(xiàn)著個性的自由、精神的解放、思想的崇高與生活的閑適,抒發(fā)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和對閑適生活的贊美。為了讓廣大讀者更深刻地體味林語堂的人生智慧、處世思想和自由意志,我們在參考諸多已出版的相關(guān)文集的基礎(chǔ)上,又搜集了許多散見于報刊雜志且尚未為人們所熟知的文章,精中選精,重新考訂,分別以“人生”“思想”“自由”為主題,輯成《人生當如是》《給思想一個高度》《我站在自由這一邊》三冊散文集,以饗讀者。 在編校過程中,我們力求保持作品的原貌,傳達作者的本意。但限于學力和經(jīng)驗,編校中難免有錯訛疏漏之處,敬請專家和讀者指正。對于生活,人們應該充滿審美的熱情,力圖使自己的生活具有美的形式和美的內(nèi)容。他不僅使自己的生活成為一件美不勝收的藝術(shù)品,也倡導人們將自己的生活塑造成藝術(shù)品。 ——李銀河 人世是唯一的天堂,宇宙是無知,人生是笑話,是無意的,但是要靠自己的選擇,“造出”人生的意義。 ——林語堂愛好人生者:陶淵明 所以我們已經(jīng)曉得,我們?nèi)绻逊e極的人生觀念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度地配合起來,我們便能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介于動作和靜止之間,介于塵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現(xiàn)實人生之間;世界上所有的哲學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還有一種結(jié)果更加重要,就是這兩種不同觀念相混合后,和諧的人格也隨之產(chǎn)生;這種和諧的人格也就是那一切文化和教育所欲達到的目的,我們即從這種和諧的人格中看見人生的歡樂和愛好。這是值得加以注意的。 要描寫這種愛好人生的性質(zhì)是極困難的;如用譬喻,或敘述一位愛好人生者的真事實物,那就比較容易。在這里,陶淵明這位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中國文化上最和諧的產(chǎn)物,不期然而然地浮上我的心頭。陶淵明也是整個中國文學傳統(tǒng)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我想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反對我的話吧。他沒有做過大官,很少權(quán)力,也沒有什么勛績,除了本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零星的散文外,在文學遺產(chǎn)上也不曾留下什么了不得的著作。但至今還是照徹古今的炬火,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和風格是簡樸的,令人自然敬畏,會使那些較聰明與熟識的人自慚形穢。他是今日真正愛好人生者的模范,因為他心中雖有反抗塵世的欲望,但并不淪于徹底逃避人世,而反使他和七情生活洽調(diào)起來。文學的浪漫主義和對道家閑散生活的崇尚以及對儒家教義的反抗,在那時的中國已活動了兩百多年,這種種和前世紀的儒家哲學配合起來,就產(chǎn)生了這么一種和諧的人格。以陶淵明為例,我們看見積極人生觀已經(jīng)喪失了愚蠢的自滿心,玩世哲學已經(jīng)喪失了尖銳的叛逆性,在梭羅(Thoreau)身上還可找出這種特質(zhì)—這是一個不成熟的標志,而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在寬容和嘲弄的精神中達到成熟的時期。 在我看來,陶淵明代表一種中國文化的奇怪特質(zhì),即一種耽于肉欲和靈的妄尊的奇怪混合,是一種不流于制欲的精神生活和耽于肉欲的物質(zhì)生活的奇怪混合;在這奇怪混合中,七情和心靈始終是和諧的。所謂理想的哲學家即是一個能領(lǐng)會女人的嫵媚而不流于粗鄙,能愛好人生而不過度,能夠察覺到塵世間成功和失敗的空虛,能夠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脫離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視人生的人。陶淵明的心靈已經(jīng)發(fā)展到真正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見他內(nèi)心有一絲一毫的沖突,因之,他的生活也像他的詩一般那么自然而沖和。 陶淵明生于第四世紀的末葉,是一位著名學者兼貴官的曾孫。這位學者在州無事,常于早上搬運一百塊甓到齋外,至薄暮又搬運回齋內(nèi)。陶淵明幼時,因家貧親老,任為州祭酒,但不久即辭了官職去過他的耕種生活,因此得了一種疾病。有一天,他對親朋說:“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有一個朋友聽了這句話,便薦他去做彭澤令。他因為喜歡喝酒,所以命令縣里都種秣谷,可是他的妻子不以為善,固請種粳,才使一頃五十畝種秣,五十畝種粳。后因郡里的督郵將到,縣吏說他應該束帶相見,陶淵明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庇谑枪僖膊辉缸隽,寫了《歸去來辭》這首名賦。此后,他就過著農(nóng)夫的生活,好幾次有人請他做官,他一概拒絕。他家里本窮,故和窮人一起生活,在給他兒子的一封信里,曾慨嘆他們的衣服襤褸,做著賤工。有一次他送一個農(nóng)家的孩子到他的兒子那里去,幫做挑水取柴等事,在給他兒子的信里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他唯一的弱點就是喜歡喝酒。他平常過著孤獨的生活,很少和賓客接觸,可是一看見酒,縱使他不認識主人,也會坐下來和大家一起喝酒。有時他做主人的時候,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且去!彼幸粡垷o弦的琴,這種古代的樂器,只能在心情很平靜的時候,慢慢地彈起來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時,或是有興致想玩玩音樂時,便撫撫這張無弦的琴。他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他心地謙遜,生活簡樸,且極自負,交友尤慎。判史王弘很欽仰他,想和他交朋友,可是無從謀面。他曾很自然地說:“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潔志慕聲!蓖鹾胫缓煤鸵粋朋友用計騙他,由這個朋友去邀他喝酒,走到半路停下來,在一個涼亭里歇腳,那朋友便把酒拿出來。陶淵明真的欣欣然就坐下來喝酒,那時王弘早已隱身在附近的地方,這時候便走出來和他相見。他非常高興,于是歡宴終日,連朋友那里也忘記去了。王弘見陶淵明無履,就叫他的左右為他造履。當請他量履的時候,陶淵明便把腳伸出來。此后,凡是王弘要和他見面時,總是在林澤間等候他。有一次,他的朋友們在煮酒,就把他頭戴的葛巾來漉酒,用過了還他,他又把葛巾戴在頭上了。 他那時的住處,位于廬山之麓,當時廬山有一個聞名的禪宗,叫作白蓮社,是由一位大學者所主持。這位學者想邀他入社。有一天便請他赴宴,請他加入。他提出的條件是在席上可以喝酒。本來這種行為是違犯佛門戒條的,可是主人卻答應他。當他正要簽名入社時,卻又“攢眉而去”。另外一個大詩人謝靈運很想加入這個白蓮社,可是不得其門而入。后來那位方丈想跟陶淵明做個朋友,所以他便請了另一位道人和他一起喝酒。他們?nèi)齻人,那個方丈代表佛教,陶淵明代表儒教,那個朋友代表道家。那位方丈曾立誓說終生不再走過某一座橋,可是有一天,當他和他的朋友送陶淵明回家時,他們談得非常高興,大家都不知不覺地走過了那橋。當三人明白過來時,不禁大笑。這三位大笑的老人,后來便成為中國繪畫上常用的題材,這個故事象征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征著三個宗教的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jié)一致的歡樂。 他就是這樣地過他的一生,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心地坦白的、謙遜簡樸的鄉(xiāng)間詩人,一個智慧而快樂的老人。在他那本關(guān)于喝酒和田園生活的小詩集,三四篇偶然沖動而寫出來的文章,一封給他兒子的信,三篇祭文(一篇是自祭文)和遺留給子孫的一些話里,我們看出一種造成那和諧生活的情感和天才;這種和諧的生活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沒有一個人能比他更卓越。他在《歸去來辭》那首賦里所表現(xiàn)的就是這種愛好人生的情感。這篇名作在公元四〇五年十一月,就是在決定辭去那縣令的時候?qū)懙摹?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