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不如期:遺世獨立張愛玲》 ◎繼暢銷書《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后,有關(guān)張愛玲個性的解讀——從張愛玲筆下人物出發(fā),還原她的思想世界:冷與暖的悖論統(tǒng)一。 ◎關(guān)于人生命題的深入探討——全書深入剖析宿命、純粹、虛無、荒謬、愛情、孤獨等人生命題,將人類情感的普遍性與獨特性描摹得恰到好處,再現(xiàn)一個小資、時尚、人性、自我的張愛玲。 ◎張愛玲、周作人研究者止庵、《挪威的森林》譯者林少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聯(lián)袂推薦,給予高度評價。 ◎作者多年研究張愛玲點滴所得。字字璣珠,以及酷似張氏的文字風格,讓作品在飽含內(nèi)容價值之外,更具觀賞性和可讀性。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首先:這本書是張愛玲留給世人的*后的文字記錄,是她晚年信件的首次曝光,所以非常有收藏并紀念價值。 其次:這也是夏志清教授*后的一本書,寫完這本書,夏老就離開了我們。他與張愛玲信箋往來上百封,其中包括:張愛玲早期投稿屢受挫敗,作品被出版社不認可,在美國生活為什么那么窮?窘迫的情況下她的生活資金來源是什么?感情生活的惆悵與無奈以及她晚年被蟲咬搬家無數(shù)次,精神上出現(xiàn)了幻想癥等。展現(xiàn)一個世人未曾看到,并真正而長久地注視張愛玲謎樣的人生,讓痛苦與喜悅所包覆的真相,從一筆一畫寫出來的信件中浮現(xiàn)。 這是迄今公之于世的張愛玲信件的集大成者,收錄*完整的張愛玲書信手稿,了解張愛玲文學世界及生活側(cè)影。探尋張愛玲私密的心靈角落。 本書簡介: 《愛恨不如期:遺世獨立張愛玲》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她是一個善于將藝術(shù)生活化、生活藝術(shù)化的享樂主義者,又對人生充滿悲劇感;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蕓蕓眾生“可笑”后面的“可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行來卻是從衣著打扮到待人接物,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風頭出盡,幾乎得到電影明星般的風光,然而幾十年后,她在美國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致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及極度的孤寂。” 張愛玲的作品直指普通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世俗生活,處處體現(xiàn)著她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態(tài)度。本書是張愛玲的思想傳記,從張愛玲筆下的人物為線,發(fā)現(xiàn)張愛玲的靈魂,她的行事風格和人生軌跡,全書提到宿命、純粹、虛無、愛情等幾個命題。比如宿命是講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這個注定的意思并非簡單的指規(guī)律性的東西——人總是要死的,它潛在的含義多少得牽扯上神秘主義,比如冥冥中的力量,不可逆轉(zhuǎn)的性格走向,所謂一種性格植種一種命運。宿命論讓人絕望,也讓人安適,這得看你的人生態(tài)度,出世與入世的區(qū)別,不爭者莊子最逍遙,但平凡的人不是莊子,在世間沉浮就有了某種無力感,卡夫卡、昆德拉甚至安妮寶貝都是寫過這種無力感,只是卡夫卡太冷硬,昆德拉又理論太多,而安妮的內(nèi)容據(jù)說只有大學生水平,所以對哲學命題表達最靈動最貼切的人仍屬張愛玲。純粹是真正體現(xiàn)了事物的本質(zhì)的一種狀態(tài),無雜念,絕對的純凈,仿佛一種修行的至高境界,人人渴望卻不得,這個世界就像盤古開天之初一片混沌,人心駁雜,沒有安全感……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一九六三年始,張愛玲在美國開始跟夏志清往復(fù)書簡,直至一九九四年,這三十年期間的信件,張愛玲寫了一百一十多封,在這些信里,張愛玲談創(chuàng)作、談翻譯、談出版、談讀書、談生活、談友情,時間跨度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廣。通常在每封信后面,夏志清會加上或短或長的按語,對信里所載之事實及其背景做了些批注和說明。通過夏志清老師的眼光,真正而長久地注視張愛玲謎樣的人生,讓痛苦與喜悅所包覆的真相,從一筆一畫寫出來的信件中浮現(xiàn)。 張愛玲的「信物」╳夏志清的「按語」,探尋張愛玲最私密的心靈角落。坦坦白白,魚雁往返,一筆一劃,一字一句。張愛玲與夏志清以三十余年的往復(fù)書簡,告訴我們,如何思辯、如何質(zhì)疑、如何哀傷、如何勸慰、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鹽……織造出一幅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獨特景色。試著辨識字里行間的跡證與致密的人情紋路,然后,我們終有一天,總算懂得人間的真實。 作者簡介: 月下,原名高瑞賢,80后新生代潛力作家,張愛玲文學資深研究者,癡迷張愛玲多年,擅長挖掘張愛玲小說中的人性及人文價值。羊城晚報、長沙晚報、青島日報等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曾發(fā)表多篇有關(guān)張愛玲文學研究的精彩文章。 夏志清(1921-2013) 美國耶魯大學英文系博士。曾任教美國密歇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校。 夏志清是學界傳奇,沒有夏志清的評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便少了張愛玲、沈從文、錢鐘書這三個閃亮的名字;也正由于夏志清的極力推崇,讓張愛玲、錢鐘書、沈從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學舞臺。 夏志清學貫中西,中英文著作皆極具分量,且影響深遠。著有《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中國古典小說》等學術(shù)名作,文學評論集《愛情.社會.小說》、《文學的前途》、《人的文學》、《新文學的傳統(tǒng)》等。 目錄: 愛恨不如期:遺世獨立張愛玲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愛恨不如期:遺世獨立張愛玲》 宿命: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事實上,一個享樂主義者總是避免使自己的生活被改造成命運。命運吸著我們的血,壓在我們頭上,它像一個鐵球拴在我們的腳腕上。 ——昆德拉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狈读f:“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人是多么。】墒俏覀兤f:‘我永遠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都不離開!ぉず孟裎覀冏约鹤龅昧酥魉频!”寫《傾城之戀》那一年,張愛玲只有23歲,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加之又生于大家庭的末落時期,看多了人間的勾心斗角、悲苦無著、生離死別,所以說出我們做不了自己的主的話。柳原應(yīng)該是她筆下最有魅力的男人,卻生得這樣恣意放蕩,他這些話惹得拿命運作賭注的白流蘇惱了起來:“你干脆說不結(jié)婚,不就完了,還得繞著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香港淪陷的時候,悲風長鳴,流蘇爬到柳原身邊,隔著棉被擁抱著他。這個時候,她想:在這動蕩的世界里,錢財、地產(chǎn)、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她應(yīng)該懂了,命運的大起大落,即便是他那種無拘束的人,也不能真正掌握的…… 那時候的張愛玲還沒有愛情經(jīng)驗,小說里的人卻已是把調(diào)情的游戲做得這樣高超,滴水不漏,不然怎么說是天才呢,天才就是天生的才華,不需要歷練打磨便已灼灼生輝!秲A城之戀》里這對自私的男女,各取所需,上演一場精彩又迂回的調(diào)情戲。流蘇是頗有姿色的女人,姿色也是女人的一種資本。而且,流蘇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她當年可以不顧三綱五常的離婚,現(xiàn)在也不會屈就于那些人的威脅利誘,她要賭一賭。殷素素臨死前告誡兒子張無忌時說:“你長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泵髅魇墙o七妹寶絡(luò)相親,相親的對象卻跟流蘇跳了幾圈舞。她不是有意的,但她給了她們一點顏色看。寶絡(luò)雖恨她,在心里也不由肅然起敬!耙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 白流蘇不顧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再次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婚姻上,以遲暮美人的殘篇斷簡,去追求一些切實的東西。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大多清醒的可怕,他們把這個世界看得透徹,以至疏于浪漫,不會說什么?菔癄的誓言,更不會為伊消得人憔悴。他們不天真,不會像那個小男孩一樣指出皇帝的新裝是一片虛空。這就成了一場有意思的競技,推推拉拉,你來我往,誰先開口誰就輸。 調(diào)情會上癮的,如果不是一場車禍,恐怕《兩小無猜》里的男孩和女孩那場你敢不敢的游戲會永遠繼續(xù)下去,以互相撕扯對方的心為樂。流蘇的游戲?qū)鯓邮請觯恳婚_始誰都不知道,不管怎么樣,她愿意一搏,不是飛蛾撲火,而是步步為營。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1、張愛玲為了生活不得不做她不喜歡的事,教書,做研究非其所長。她不與人接觸,只能寫她熟悉的事,她改寫《怨女》、《半生緣》都是說的老上海,揭露中國人的丑陋,不合美國人的胃口,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睞。除了皇冠的稿費沒有固定的收入,耽誤了看好醫(yī)生,將皮膚癢當作跳蚤侵蝕,屢次搬家,影響了她的創(chuàng)作力。真為她惋惜。 2、近來我特別感到時間消逝之快,寒咝咝的。這封信耽擱得太久,明天盡早寄出——其實這時候?qū)懼呀?jīng)天亮了。 3、愛玲到紐約是來打胎的。難怪沒時間,精力和心情來看我太太與我吃午餐了。一個女人即使不愛孩子,怎舍得把自己的骨肉打掉?我猜她是經(jīng)濟不許可,照顧多病的丈夫已很不容易,自己必須工作,哪有余力養(yǎng)孩子?打胎后沒有調(diào)養(yǎng),日后身體更壞,影響工作成績,創(chuàng)作力。我一直認為愛玲的才華,晚年沒有發(fā)揮,是嫁了兩個壞丈夫。 4、遷居好萊塢后,最讓張愛玲感到高興的,我想是她又進入了“無事忙”的狀態(tài)。既無公事要辦,又不必從事于無聊的中共研究,就不妨多看書,看那些載有點“真人真事”的人類學紀錄、社會學調(diào)查、歷史小說、內(nèi)幕小說。而且看到了一個逗引她興趣的題目,她就到圖書館去把與題目有關(guān)的書籍,一本本借回家去看,花掉時間之多,“實在使人無法相信”。 5、到了一九七四年六月,愛玲雖因新舊作品推出較多而聲譽更隆,她已整整三年沒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自不免恐慌,因之她“投稿都是為了實際的打算”——賺錢。 6、信正的消息雖然意外,想起我好兩次說他前進,不禁笑了。物價漲,但是我跟你們情形不同,又等于從來沒有過固定收入,習慣拿到點錢就留著過日子,也不怎么省,就是不會撐場面。 7、愛玲自謂“對文藝往往過苛”,我想這是指中國文藝,尤其是現(xiàn)代、當代文藝而言。自己才華太高,本國的同代作家看不看也就無關(guān)緊要了。但西洋文學的古今經(jīng)典作品她實在看得太少,也就不能說因為自己趣味太高而不去碰它們了。
|